01.17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作死小能手正统帝朱祁镇终于被俘虏,按《大明风华》这部戏来看,这是必然的。先天不足,少年顽皮,青年时任性。作为一个君主,宠信奸佞,不纳谏,看不起文武大臣,只相信太监王振。据说,是最被观众期望下线的男主角。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为他洗白很费劲,得不偿失,可我还要说几句自以为是的公道话。

一、御驾亲征没有错。

朱家天子都是好武能武的。朱祁镇爷爷的爷爷朱元璋,无敌统帅,乱世称帝,武力值高得吓人。朱祁镇爸爸的爷爷朱棣,也是用兵打下来的江山。朱祁镇的爷爷虽然看似病弱,可在靖难的时候,也能带兵守住大军进攻,守护住了当时的北平。朱祁镇的爸爸也是从小就和朱棣北伐大漠,也是好武能武的。

经验说明,御驾亲征对士气有很大的振奋作用。朱家的天下,自己不着急不努力,臣子会偷懒懈怠。靖难之变时,如果建文帝能学到一成朱元璋的武略,举全国之力,率军出征,还打不过一个藩王朱棣。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同样的道理,宣宗时,汉王叛乱,朱瞻基御驾亲征很轻松的就平定叛乱。

同样的道理,朱棣北伐,也是屡战屡胜。

天子守国门,不止说说,还要有行动。

我估计那些奸臣和太监王振也是这么怂恿皇帝出征的。

二、不会打仗,不会做皇帝。

据说,农村的田园猫碰到蛇就可以打个牙祭,改善伙食。城里的宠物猫,看到老鼠都害怕。马上鼠年了,老鼠吓到猫也正常操作。

朱祁镇以前的明朝皇帝,都可以说是能征惯战,怎么到他这就鼻涕了呢。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从朱祁镇之后的明朝皇帝,只出了一个明武宗朱厚照能武的。这不是偶然,这必然是朝廷大臣重文抑武的后果。

对比一下清朝,前期的康乾皇帝就不说了,影视剧都给拍神了。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道光做太子的时候,碰到天理教攻打皇宫,危急时也不含糊,直接用火枪卑鄙的杀死了天理教侠客。咸丰这个病秧子,也是能上马拉弓射箭围猎的,虽然哭哭啼啼的不射箭,可这也说明是练过的。

可到了败家娘们时期,同治光绪宣统三个皇帝,一个比一个弱鸡。

同样是太后掌权,皇帝同样是弱鸡,老师和掌权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可惜的就是孩子命苦,爹死得早,被一群文臣和后宫的太后给教坏了。

三、好人做不成好皇帝。朱元璋的凶狠谁不怕,朱棣更是能灭人十族的主,朱瞻基杀起亲叔叔汉王也不含糊。朱祁镇就是孩子打闹,这么贬低,也没说他杀过大臣和将军。

朱祁镇带领50万大军,是什么概念,300个团的兵力,慈不掌军。老祖宗刘邦也不过能将10万。

朱祁镇没学过兵法,再不济也能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被人挥泪斩了的马谡。20多岁的小伙子,就这么被人忽悠的率军出征,能活着回来真是万幸啊。

一个绵羊率领一群狮子,战斗力就是渣渣啊。不教猫捉老鼠,却要猫去拿蛇当午餐,真是活腻了。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文景之治”后出了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仁宣之治”后却出了个土木堡之变,出了个被俘虏的皇帝,要引以为鉴引以为戒啊,不光要能打仗,更要能打胜仗。说到底,历史是为现在服务的。

大明风华:为战败被俘的小绵羊朱祁镇,说句话喊个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