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婺城新昌桥村:诗意山水游

婺城新昌桥村:诗意山水游

冬日午后,温柔的阳光洒向大地,照射在悠悠白沙溪上,波光粼粼。此处,三五老人谈天下棋,一旁的浣衣坊里,妇女们辛勤劳作。600多年前的“小桥流水人家”,而今映着青山绿水、袅袅炊烟,宛如一幅山水诗画,乘物游心乐在其中。

静静走过六百年

这里就是新昌桥村,位于金华城西,距离白龙桥镇3公里。很多年前,村里有一座木桥,桥的名字叫“新昌桥”,新昌桥村由此得名。据记载,新昌桥村的村祖叫徐克广,在明朝永乐年间,徐克广从武义县的履坦迁移到这里。从徐克广开始定居这里,新昌桥村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婺城新昌桥村:诗意山水游

穿村而过,来到村东边的白沙揽胜亭。站在亭里放眼望去,山水尽收眼底。此处最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就是亭前的两对旗杆石。村里老人回忆,新昌桥村有众多的旗杆石,1951年改造白沙溪时,就曾埋到堰坝下14对,再加上战火、失修等原因,目前仅存四对旗杆石。

一个小村庄,能拥有如此之多的旗杆石,可见前新昌桥村里曾有许多成就者地位显赫。对村里人而言,旗杆石十分珍贵,而今把它们用到了亭子的建设当中,既是传承也是新的开始。

婺城新昌桥村:诗意山水游

记忆中的乡愁

走进新昌桥村的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记忆中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礼堂大门庄重而不失典雅,礼堂内的环境怀旧而不失新颖。一排排复古的座椅,一盏盏高挂的灯笼,逢年过节时,村民们相聚一堂看电影、听大戏,小孩欢天喜地凑热闹、买东西。浓浓的怀旧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

新昌桥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原为村老电影院。2018年,村集体对礼堂进行翻修,翻修后的礼堂在保持了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各个细节均做了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礼堂更为大型的群众性集体活动提供了场地,最多可同时容纳400余人。近年来,已多次承接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礼堂西侧不远处,还建有乡愁记忆馆和寿福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乡愁记忆馆,一代代新昌桥村人的家国情怀、乡愁故事一一呈现,这里刻录的生活样式、童年记忆,融化着新昌桥人对故土乡情的依恋、印记。村建“乡愁馆”,不仅让村民们有了一个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好去处,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增添了一份家乡的记忆。寿福堂原是徐氏宗祠,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扩建,配有厨房、餐厅以及休闲活动区、健身区、休息区等,每天为村中70余老人提供中、晚餐服务。

婺城新昌桥村:诗意山水游

在传承中蜕变

美丽的新昌桥村,因水而生,因水而灵,但它也曾有过破败不堪的一面。村旁的白沙溪上,满是漂浮着的垃圾堆,一阵风吹过来,恶臭熏得村民们不敢靠近,长期的富营养化,让河面上漂满水葫芦等各色水生植物。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村中党员带头下河打捞垃圾,在村民的配合支持下,村里又率先建起了生态洗衣房。伴随“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等系列项目的跟进实施,白沙溪旧貌换新颜,俨然成为村里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河流变清了,风景变好了,游客变多了,村民们体会到了村庄变化带来的福利,渐渐地,人心也凝聚起来了。

近年来,新昌桥村还持续开展了村庄整治、自来水改造、全村道路硬化、村庄生活污水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使村庄面貌、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村道两旁,古树挺拔,草木丰茂,各色形制错落的民居,烙刻着这个村子苍老的年纪。一路观赏,一路寻觅,争相绽放的波斯菊明艳动人,墙面上的文化故事尽显诗情画意。村庄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新昌桥村犹如白沙溪的水,潺潺流过,生机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