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晋南两农户腊月里摆摊场,纯手工食材受欢迎,土地增值增收是亮点


晋南人喜欢吃粉条,尤其喜欢吃用红薯加工的粉条。每到冬季,地面开始结冰,漏粉条的作坊便陆续点火开张。严寒是古法手工粉条漏制的必需条件,腊月更是上乘之际。这时候,乡村大小作坊都忙碌开了,纷纷赶制粉条,以备春节年货和来年食用。

位于中条山脚下窑里村的这家粉条作坊,虽身处偏远山区,但由于坚守传统做法,他们加工的纯手工红薯粉条这些年销路一直很好,良好的品质每年都给他们带来不错的收入。

据主人介绍,这家作坊是两户姓陈的人家组建的,他们既是亲戚又是合伙人,家庭成员就是作坊员工,两家一起合作漏粉条已近十年的历史。老陈说,干这个行当也是逼出来的,两家各有十多亩土地,土里刨食,只见收不见钱。于是两家人就合计着加工手工粉条,手艺都是从父辈那里学来的,原料是两家20多亩地里种植的,这样不耽误种小麦,可以在夏收后复播一茬红薯,冬季再把红薯加工成粉面粉丝,土地利用和价值就翻番地实现增值。


进入腊月,两个老陈带着自家班底会合了,大家放下各自手中活计,集中在一起,携手协作,在大老陈家的院子里摆开一条龙的生产阵势。

粉条生产的技术要求还是有讲究的,和面、漏粉、捞粉、捋粉和挂粉这几个环节都很关键,六个人各负责一道工序。由于分工明细,整个生产流程,杂而不乱,忙而有序。

年近七旬的大娘负责对刚出锅的粉丝进行捋粉整理,一丝一缕都很认真。

岁数小一点的大娘,负责转运,在户外挂粉进行冷冻。采用天然冷冻方式和传统纯手工方法,能最大程度保留红薯粉条的品质,原味在、口感好、有弹性。

一盆面大约有100斤的红薯粉,一天下来能做成十盆,漏粉环节最少需要两个人轮番作业才能完成,如今老师傅退居二线,儿子、侄子开始担纲。

老陈说,作坊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是靠质量赢得了市场,产品远销河南、陕西和当地。二是靠信誉代加工生意也不错,村民将家里的红薯粉拿来,作坊以每斤1.2元的价格收取加工费。

这个节骨眼上,陈家的媳妇带着孩子从城里也赶回来了,今年行情不错,两家人都很卖力。

上架、控水、冷却,然后进行挂晒,古法制作的红薯粉丝大致就成了。粉条晒场位于地窨院的顶部,传统民居与传统作坊在这里交集,是这个季节黄土高原上较为稀罕的颜值。

粉条是晋南饮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也是川味小吃的重要食材,与猪肉、豆腐、白菜等配伍,或炒或涮或泡或烩,烹饪过的粉条口感爽滑富有弹性,有没有勾起你的味蕾? -------------------- 原味记录乡土乡愁,原创作品盗图必究,头条号“老宁摄影”期待您的关注,喜欢请转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