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美國放掉這個中國天才,押注Sub-6G,讓中國5G技術成全球第一

說到中國的5G技術,必提的一定是華為,而說到華為5G,童文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童文對於大多數關注華為的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存在。大多時候,當我們提到華為,任正非便會出現在腦海裡,而童文其實對於華為來說是“國寶”級的存在。

童文在2018年獲得IEEE無線傑出行業領袖獎,這個獎項在業內含金量很足,童文獲得該獎項是因其在5G通信領域所作的貢獻。

美國放掉這個中國天才,押注Sub-6G,讓中國5G技術成全球第一

2009年,在面臨多家巨頭公司向他同時拋出橄欖枝的情況,他選擇加入了華為。當時通信公司還在研究4G,對於5G網絡的研究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而當時,華為已經準備要啟動5G研發,這對於很多通信巨頭來說,是獨闢蹊徑,具有很大的勇氣,而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打動了童文。

5G時代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

eMBB:移動寬帶的使用,5G主要面向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這也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方面;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無人駕駛等業務(3G 響應為 500ms,4G 為 50ms,5G 要求 0.5ms),主要針對一些高技術領域。未來5G對於專業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的發展。

美國放掉這個中國天才,押注Sub-6G,讓中國5G技術成全球第一

2016年,華為公司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力克美國LDPC和法國主推的Turbo2.0入選5G標準,成為eMBB應用場景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在這一方面,童文功不可沒。

2008年,童文將阿里坎發明的Polar碼推薦給華為,Polar碼由於是剛剛研發出來,因此與其他已經使用了多年的前輩相比,它還屬於紙上談兵的級別,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如果盲目採納,面臨的風險很大,但是華為選擇了採納童文的意見。

說了這麼多,其實大家對於5G的實際應用功能還是不太清楚,5G給社會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和改變到底在哪裡呢?童文領導的研發團隊最終提出兩個主要的發展方向:虛擬現實和萬物互聯。

說到虛擬現實很多人大概體驗過當下最流行的VR技術,人通過輔助設備可以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的場景非常真實。而5G技術將這種技術可以直接應用到人們的日常通信中。就像遠在千里之外的醫學專家可以通過5G技術,為病人遠程做手術,5G技術可以讓技術的發展更快,突破時間和地理的制約。

5G技術在社會中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是萬物互聯,舉個例子,當操控自動駕駛的汽車,4G網絡情況下,如果想要拐彎或者停車,則需要預留一定的距離就得發出信號,而5G網絡,則可以做到1毫秒的時間延遲和距離上8釐米的誤差。

美國放掉這個中國天才,押注Sub-6G,讓中國5G技術成全球第一

童文覺得5G的低延時和高可靠的特質才可以做到萬物互聯,萬物互聯意味著,5G與每個行業都不會獨立存在。5G未來一定會帶動更多的新型行業發展。

童文帶領他的團隊在5G的網絡架構、空口等等方面做了很大的研究和發展。童文如今已經擁有300篇美國發明專利。

其實,5G主要有Sub-6G和毫米波兩大方案,美國主要使用的是5G 毫米波,而世界上很多主流設備也都採用的是5G 毫米波的方案,而當時中國的華為在童文的帶領下,對於Sub-6G做了充分的驗證,最終決定劍走偏鋒採用Sub-6G,當然,同時童文也對毫米波進行了研究,雙管齊下,在經過長達4年的研究後,童文決定選擇Sub-6G方案。這一決定遭到了很多西方國家的質疑。但是後來的發展證明Sub-6G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而毫米波遇到了發展瓶頸,毫米波在傳播距離上受到了限制。

而使用Sub-6G的華為就成為了全球5G的領導者,目前,華為已經在世界上擁有了60個5G訂單,而這個數量仍然在繼續增加中。華為有關5G的專利數量也遠遠高於其他廠商,達到了2160個,和美國相比,華為的5G技術已經領先了他們3年。美國目前還在堅持研發使用5G毫米波,但很顯然未來發展已經一目瞭然。我國目前的5G建設採用的就是華為研發的Sub-6G方案。

華為的5G技術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有一部分原因是任正非對於童文的信任,使得童文在華為能夠放開手腳大有作為,截至目前,華為技術的研究已經花費了超過20億美金的付出,千里馬之所以能夠發揮其優勢,伯樂也很重要,伯樂和千里馬聯合才能創造出領先世界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