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为教师,你支持实行职称工资制度还是教龄工资制度?

卓督学


这个问题真是反应了广大教师的心声,我浅谈一下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楼主说的是按职称还是教龄我认为现在都不符合实际。现在教师界的实际情况是:领导、校长、家属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这类人先评上高级职称。剩余极个别教学能力强的、业绩突出的凭能力晋级的。毕竟,工作还要靠广大教师来干不是。很多评上高级职称的领导们,年纪轻轻的就都不在一线任教了。都到中心校找个闲差。我不否认这其中有辛苦了一辈子才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他们是用汗水换来的。干了一辈子能评上高级职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欣慰的事了。但是还有很多很多的一线教师干到退休也没能评上,更多的一线教师在苦苦挣扎,想办法弄证书,希望能评上。不过,这很渺茫。造成了很多一线教师心里有怨气,感到不公平。这其中有少数自暴自弃的,工作应付了之。反正晋级无望。当然还有继续认真工作的,本人算是一个吧,干了二十多年教育,每次统考成绩名列前茅前茅,除了统考证书其他就没了。我不理解的是教师评职称不以教学成绩、教学效果为主,这还算教育吗?!现行的职称评选制度是时候更新、完善的时候了……!


傲雪凌风31405507


近年来,“职称”已成了广大教师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呼唤教龄工资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我也支持实行以教龄为主的工资制度。

1、教龄工资体现了公平原则。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每位教师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他的教龄越长,代表他对教育事业付出的越多,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的公平。因此,以教龄定工资的制度几乎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

2、职称工资拉大了教师差距。

十多年前,大家对职称其实没那么敏感,因为那时职称跟工资的关系不是很大,矛盾还没有凸显出来。从2009年开始,职称真正拉大了教师工资的距离,同时参加工作的教师,因职称不同各项收入合计可能会相差千元左右,自然也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不满。

3、职称评聘存在着机制弊端。

先看职称评审,其各种限制条件(如计算机、英语、论文、课题、学历等)会把一些教师排除在外,存在不合理性。此外,职称评审材料造假、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也是大家吐槽较多的,还好现在评审过程越来越严格规范了,但仍然有教师认为不公;再看职称聘用,有些人好不容易获得了相应职称,但受岗位比例限制一直不能得到聘任,这也严重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正因为以上原因,很多教师都希望工资与职称脱钩而与教龄挂钩。现行工资制度,其实也兼顾了教龄,教师工资中最主要的两大块就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对应的是职称,薪级工资对应的是教龄,但职称工资的比重还是较大,不满的声音于是就更大了。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教龄工资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工作量和教学成效,尽量淡化职称工资,这才是今后改革教师工资的有效举措。


钟庸教育


最公平的,毫无疑问是按工龄增长工资。那些所谓的先进优秀教改精英,都并不此老老实实干工作的大多数人贡献大。大家想想,试想想改革以来出的名人名校,哪一个真正搞出了名堂?是杜朗口还是洋思?他们增养的学生比其他学校好吗?有的被称为教育专家的人,他的学生比别人的强吗?他所在的学校里的老师们为什么没有都去学他呢?教师的中间力量还是那些踏踏实实老实认干的大多数!


你好61875010


我不是教师,但我想说几句:这个不可绝对了!当下要双轨并举,教龄制是要关注学历浅,但教龄久的老教师们(这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的退下来)。学历制是要激励年轻人们投身教育事业(这是以后必然的经历,不然进不了教师队伍)。

解决方案:老教师唯教龄论,教龄长自然待遇相应就增长些。

年轻人经过学历教育进入教师队伍的,安学历高低一进行就给相对应的薪资待遇(无需等教龄)。

这样,互不牵扯影响,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的。

但是,有混饭的,充数的自不在考虑范围,并且要尽快清理出行,或是待遇不提。

如何?


老孙172992186


这是一个永远无解的命题,说到"职称工资制"就有人提出评职称腐败等不合理现象。说到"教龄工资制"就有人提出躺着加工资。都说得有理、有据,实实在在,不容反驳。

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现实生活中,而且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只有:

一、改变自己,努力奋斗,把自己变成制度制定者。这大概就叫"兼善天下"吧!不过即使如此,可能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吧!

二、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现有制度,努力奋斗,取得最好的位置,这大规就叫"独善其身"吧!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如今社会择业相对容易,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不要整天怨天尤人。

总之,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为现实社会而奋斗!


老爷9925


我觉得不管职称工资还是教龄工资,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才好。我所知道的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工资几乎翻倍,高级比一级多2000左右,这还不算公积金、医保、取暖费等费用,而且只要涉及涨工资,假如说平均涨300,那么高级涨400不止,初级涨200不到,之间差距太大。现实还有很多老师评上职称就不代课、或者没上过讲台的都拿高级职称的工资。高级职称名额太少,一个单位只能给极少部分人,造成工作积极性下降。剩下那些职称制度的弊端不用说,网上太多了,我认为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炼狱


作为教龄25年依然初级职称的本人来说,早己麻木了,干时工作量最大最重只因不善溜须拍马和偷机钻营颇不受领导待见,只盼能早点退休少生闲气了!


用户6299298542023


公办教师,一,八六年转正指标锁住的那些人群,吃了财政。二,2003年个别代教老师走关系,又转了一部分代教老师。他们的钱已经够多了,有一个联区退休会计在街上闲聊,说,昨天没有睡梦,今天就又涨工资了,呵呵。”其他几位老农。


用户560852564102


既不赞成职称制度,也不赞成教龄工资制度,更不赞成工龄工资制度。高职称不会教的大有人在,教龄工龄只体现教师的工作年限,当然也能积累一些经验。一个6岗的副高老教师,却不会管理课堂,上课总是乱哄哄的。要职称有职称,要教龄有教龄,有用吗?一个女性班主任,自习课从不到教室,学生却安静不吵,这种能力与职称有关还是与教龄有关?教师的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才是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其次才是知识能力。

就目前的学校管理而言,用工作量确定工资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力方面能量化的只有学生成绩了。当然,能不能发挥老师的积极性,这是由校长的管理素质高低所决定。


秦汉樟


支持职称制,现行考核办法主观因素太多,不公平不公正且助长不良风气,必须深度改革,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教育科学”2019年6月4第8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