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谁能讲一下“除夕”的来历呢?

8梦无痕8


放假了,又到除夕之日,心中的总是美滋滋的,在大家心里除夕总是那样美好,那你可知道除夕是怎样的来的吗?又有着怎样的习俗呢?

除夕,又称为大年夜、除夜等等,它是我国农历的最后一天,在我国的农历上,农历十二月一般为大月,三十天时候居多,所以除夕又被称之为大年三十、年三十等等。大家都听说过除夕是与年兽“夕”有关的神话,说除夕是为了纪念这件事。

但是真正的除夕实际上有深层的意思,除夕中的“除”是代表去的意思,引申为“易”,其意思为交替的意思;而“夕”字面意思为是“日暮”,但是引申为“夜晚”,其意思就是晚上。将除夕合在一起,便是有除掉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迎接新的一年开始,这就是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的起源,大致在先秦时期便有记载,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由此可见除夕在中国的历史那是相当久远啊!

除夕的历史很是悠久,而讲究的中国人,在除夕这个重要的日子中,又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

年夜饭:

除夕对于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人们准备着除旧迎新,都在等着吃团圆饭,而在古代甚至连一些监狱的囚犯都会在除夕这一天回家与家人团圆,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团圆饭的重要性。

说到年夜饭就必须要说到年夜饭的丰盛,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年夜饭也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因为人们都要享受这满桌的美味佳肴,而且桌上的饭菜也是非常讲究,鱼象征着吉庆有余,也代表着年年有余,萝卜俗称菜头,都是在祝愿有一个好彩头,甚至会直接上一些甜点,而甜点则代表着甜甜蜜蜜,还有许许多多的菜,都代表着不同的讲究,可见中国人对吃与祝福都是相结合的。

贴对联、贴窗花:

除了年夜饭之外,贴对联和窗花就是这一天必然要做的,工整、精巧的文字,押韵的形式更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而窗花更是中国剪纸艺术的代表,剪纸至今都是中国普及的民间艺术。

祭祖:

祭祖,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因为百善孝为先,而祭奠祖先也是中国孝的一种表现,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祭祖方式各有不同,汉族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蒙古族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族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等等,这些祭祖的多样式都反应出中国人对祖先的敬重。

各地区习俗的多样式,都是中国人重视除夕的表现。

要说到禁忌,在除夕这一天也是相当讲究的。

洗澡净身,打扫除尘:

在这一天,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很多地区的人们都要在这一天洗澡,寓意着洗去这一年疾病,不让疾病在缠身,以干净的身躯迎接新的一年。

打扫除尘,很多地区时间上不一样,但是最开始讲究的就是除夕这一天除尘,因为这样可以扫走一切灰尘和不幸,以美好而干净的房屋迎接新的一年。

禁忌词勿说:

在这一天,很多禁忌的话不能说,所以在这一天聊天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好比年夜饭,长辈给晚辈夹菜,晚辈吃饱了,不能说“不要”“不吃”这些词,你可以回答“有了”或者“多了”这样的话,因为大家都想在除夕夜听到一些吉利话,所以大人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除夕功课”,否则人家听到不好的会认为新年不顺的。

在这一天,所有人绝对不要提什么鬼怪之类的话,因为即将到来的新年,人们都想除去“心中的恶鬼”,没有人愿意去在听到鬼神之类的话,而关于鬼神之类的死啊、杀啊、没了等等之类的词语尽量不要去说。

除夕还有很多禁忌,好比禁忌恶语谩骂、随地乱洒水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除夕这天不喜欢的。

除夕也是中国第二大节日和第二大祭祖节日,在这里希望除夕还在归家路上的人,一路平平安安,开车小心驾驶。


历史文武君


我们这边的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话叫——“三十晚上杀“靼靼”,活要老子的命”。

传说在古时,北方“靼人”入侵中原后,对该地区严加统治,欺压,百般残酷,不堪忍受!

每户要派一个“靼子”常年住在各家各户,百般欺压,苦不胜苦。据说就夫妻结婚的第一夜,也要先过靼子,后,夫妻才能同床。否,双方就会被“靼人”杀死。

靼子当时统称为“靼靼”,(爸爸的意思)。他们怕人们反抗,在晚上任何可能杀死人的刀具,统统上缴由靼子一人管理,第二天白天再行发放。(因为白天要劳动),

百姓生产,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无法生产,生活!人民忍无忍,自发地,暗中串通,相约在大年三十夜用菜刀杀死各家住的“靼子”,消除欺压。

当时刀具管制相当严,唯一在三十晚上不收回,(因为过年要用,)。

当夜,每户都按暗中的相约,用菜刀杀死了住在自家里的“靼子”!

所以,在正月初一(农历元旦),早晨门都不敢开,更不敢岀门。静静等待外边的消息。(这就是初一早上不开门,冼脸水也不往倒的习俗)。初一静静地在家待一天。到晚上因为听不到其他人家是否也杀死了“靼子”消息,所以家里商量,在初二先到特别亲的亲人家打探一下,他们是否也杀了?(这就是初二初三走娘舅及岳父家的来历)。知道娘舅及岳父家也都杀了。才放了一半心。但是,其他亲戚朋也都杀了没有?故,在初四,五,初六走一般亲戚,朋友再看(打探)一下。最后知道派往各家的“靼靼”都被杀了,才放心了!不再怕什么了!

因此,大家又约定在正月十五办社火,耍花灯以庆贺杀死所有欺压人民的“靼子”的胜利。才有了耍社火,耍花灯的来历。

这就是我们这里农村的传说,并带有浓厚的地方风俗!


liujianweng


除夕,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无疑是最具仪式感、最被重视的节日。除夕的到来也预示着旧年的结束,更是新一年崭新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除夕的那些事。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过年)传说

传说1: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传说2: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传说3: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过年)习俗

除夕由来已久,在传承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的习俗,如扫尘、贴春联、年夜饭、祭祖等等;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的差异。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是扫尘,人们将家里清扫干净,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上午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转眼之间,家家户户春联映红,节庆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得热烈起来。

夜里,通宵守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当午夜十二时钟声响过,新的一年就在爆竹声中来到啦.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最后祝大家鼠年大吉喜气扬,鼠头扬扬好运来,鼠眼圆圆看祥瑞,鼠须翘翘钱满园,鼠身摆摆业登高,鼠尾扫扫体健安,鼠声震震尽欢颜。希望你在鼠年的快乐比鼠毛还多,2020,一定心有所“鼠”!

新的一年,祝你拥有“鼠”不尽的收获,“鼠”不尽的幸福,“鼠”不尽的钞票,“鼠”不尽的美满生活。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叫"夕",常在大雪封山时,夕会因找食物祸害百姓,乡亲们只好到竹林躲避。有一年有一个小孩饿晕被一个好心婆婆带到竹林躲避,并告诉小孩,夕要来了,说完就走了。小孩告诉大家,说只要多砍些竹子带回家用红布挂起来就能除夕。后来夕再次来临侵犯,小孩让人们往火里扔烧碎竹节,可是大家不敢,只有小孩出来,夕用角把小孩挑起来重重摔在地上,村民人听见啪的响声出来一齐往火里扔碎竹节,潮湿的竹子在火里啪啪啦啦,夕听到这个响声逃走了,但是那个聪明的小孩却死了。人们叫他为年。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在初一这一天挂红。

还有一个传说,是夕没有死,人们必须除夕,因为年是猛兽和夕一样,每年出来祸害百姓,因为怕鞭炮和挂红所以人们每当年来时就放炮竹挂红驱邪。

还有一个传说是"年"是玉皇大帝派来的,执行生死新陈代谢计划的。每年在除夕夜出来必须放部分灾星祸害人类,因为人们不停的烧香祷告,守岁。祸样不好投时,又无法在天亮前上天交差,只好投在猪圈里,所以那年瘟猪多。农村人连猪圈也挂红时,有时投给小孩,那年病孩多,投给老人那年老人糟糕。所以除夕夜大人叫小孩把鞋子翻盖下来,不让年有在鞋壳里放祸样的机会。否则就换上新鞋新衣。让年无机可趁。

传说中的年吃人雷人,都是旧习,人们过除夕也是除去旧习。除夕衍生到今天也就是告别旧岁月除去旧习尘,迎春迎节迎新生。


快乐人生40206654


上古时期有个神兽叫年,他会带来瘟疫和疾病,人们为了制服他,就燃放烟花爆竹把它吓跑。2020年全国禁燃,年又回来了,它真的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