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7歲孩子推倒孕婦,媽媽的強詞奪理被監控戳穿,孩子:為了好玩

文 |萌主媽咪(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孩子的品行是父母教育的載體,時下熊孩子屢見不鮮,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父母教育上的偏差。孩子的行為控制能力有限,所以父母教育就更加不可或缺,但是由於教育認知的偏差,有些父母卻常以“孩子小不懂事”作為庇護孩子的保護傘,於是人們很輕易地就能夠發現在熊孩子的背後常常站著一位不懂得教育的熊家長。作家鄭執說,“成年人的善是複雜的善,孩子的惡才是純粹的惡。”當然,這份“惡”並非是不可改變的,父母教育的意義也因此越發地凸顯出來。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懂一篇新聞,“當熊孩子遇到孕婦”,週末的商場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人們推著購物車在收銀臺排起了長隊。隊伍中有一名孕婦和老公安靜地排著隊,偶爾小聲地說起肚子裡的寶寶不安分。沒多一會兒,排在孕婦前面的小男孩因為遲遲沒排到自己情緒有些煩躁,於是無聊地推了一下購物車,孩子也許是無心之舉,但是卻差點碰到孕婦,孕婦趕緊護著肚子,溫柔地提醒小男孩,

“阿姨肚子裡有小寶寶,小朋友不要傷到他哦!”男孩媽媽顯然聽到了孕婦的話,微微抬頭看了眼便沒再說話。

7歲孩子推倒孕婦,媽媽的強詞奪理被監控戳穿,孩子:為了好玩

但是小男孩彷彿找到了消解無聊的好方法,於是再一次用力的推了下購物車。好在孕婦的老公護住了妻子。孕婦情緒緊張起來,孕婦的老公更是非常生氣。於是大聲地制止男孩,沒想到男孩以為有媽媽撐腰,更是不知收斂。於是盛怒之下的孕婦老公擰開了一瓶果汁,劈頭蓋臉地懂孩子頭上倒了下去。

男孩的媽媽見狀這才有了回應,指責對方“你一個大人和孩子計較什麼!”“我老婆是習慣性流產,你孩子這麼做恰當嗎?既然你不願意教育孩子,那麼就由我來替你教育。熊孩子不管可不行!”周圍排隊的顧客紛紛表示“孩子太皮了,家長不教育可不行!”男孩子媽媽聽到大家指責後便改口稱自家孩子沒有撞孕婦,於是氣急之下的孕婦老公直言要調監控,男孩媽媽聽到這裡後便不敢作聲,這時候孕婦質問男孩為什麼要撞自己,男孩滿不在乎地說“好玩!”眾人聽後又是一頓指指點點,男孩媽媽深知不在理趕緊帶著孩子灰溜溜地離開了。

7歲孩子推倒孕婦,媽媽的強詞奪理被監控戳穿,孩子:為了好玩

為什麼時下熊孩子這麼多?

  • 放養的教育模式影響。相對於嚴格的教育方式,當代的父母們更加推崇對孩子的個性教育,所以選擇放養模式的家庭不在少數。家長們缺乏約束孩子行為的意識,當孩子置身於公共場合後就很容易對他人造成困擾。
  • 對於父母言行的模仿。從孩子出生後就在不斷地對父母的言行進行模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逐漸形成,受到家長錯誤的行為表達薰陶,孩子也很容易產生言行上的偏差。父母“恃強凌弱”推崇“利己主義”,那麼孩子的性格類型中便多了些“自私自利”“欺凌弱小”的負面特徵。
  • 隔代教育的弊端。時下有很多家庭是老人幫忙帶孩子,“隔輩親”
    造成了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即便是父母想要教育孩子的言行,老人也會出於心疼孩子的考慮而出面阻止。這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產生。
7歲孩子推倒孕婦,媽媽的強詞奪理被監控戳穿,孩子:為了好玩

家長們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熊孩子?

  •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擁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在行為表達上會更加有做收斂,生活中的規則會更好地被孩子所遵循。規則意識是孩子行為表達素養的基礎,遵守規則的孩子會較少地干擾到他人。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當孩子逐漸長大後,接觸的社會環境更加複雜,如果孩子擁有一顆同理心不僅可以在社交中具有優勢,在社會生活中也會更加適應。同理心教會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 做高素養的家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先“管好”自己。當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但是自己卻斤斤計較,這種“雙標”式的教育顯然是無法得到孩子的信服的,教育中容不得一點虛偽。
7歲孩子推倒孕婦,媽媽的強詞奪理被監控戳穿,孩子:為了好玩

孩子的成長中,素養教育是父母們值得多加重視的,相對於孩子的好成績,高素養會讓孩子更加有機會得到大的發展。孩子的無知不是低素養的理由,而是父母教育的諷刺。大家對於孩子的教育有哪些看法呢?對此有哪些見解分享呢?

  • Ps: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