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元璋问刘伯温,朱家是否可以长久?刘伯温说,吾主万子万孙是什么意思?

红雨说历史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单名基,字伯温,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多把他比之诸葛亮。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的大名,用重礼把他请到了自己的幕下。

刘伯温为朱元璋攻取天下做出了极大贡献,明朝建国后,被封为诚意伯。

朱元璋深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苦难,于是便倍加珍惜当上皇帝之后的生活,很不希望有一天自己辛辛苦苦大打下来的江山会被推翻掉,于是,他在以后的每天都会自己的充满了忧虑,顾虑重重。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是他之前太穷了以至于不能埋葬他死去的父母。他曾经放过牛,乞求食物,也是一个和尚。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脱离社会底层的皇帝。所以,他虽然坐上了皇位,却也始终没有安全感。他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也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道理,所以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便在想尽一切办法守好朱家的江山,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

一天,朱元璋闲来无事,就将让太监去宣刘伯温进宫,他想知道自己亲手创建的大明王朝能够传多少代,毕竟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代,打江山不易,自己几经生死才创建了大明,肯定是希望能千秋万代的。

刘伯温只好答应。不长时间,刘伯温就推算出来了,但是不能说的太明白呀,于是就含含糊糊的说了八个字:"万子万孙,遇顺而止"。

朱元璋一听,当即哈哈大笑,这万子万孙不就是千秋万代吗?那就是说明这大明的江山能传之万世,永不覆灭呗,朱元璋这下高兴的,当即给刘伯温升了官,赐了银。

但是,朱元璋至死也没明白,刘伯温所谓的“万子万孙”的意思,并非是传之千秋万世,永不覆灭的意思,而是到了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这大明朝就走上了灭亡,奈何刘伯温这句话隐语,却被朱元璋给误会了。

当然,刘伯温的这种“无解”的预知能力,也给他埋下了隐患。后来,尽管刘伯温告老还乡,隐居青田,想以此明哲保身,但仍逃噩运。和刘伯温有过隙的胡惟庸借口构陷刘伯温,说刘伯温曾预言青田这个地方有“龙气”。朱元璋当然“忌惮”刘伯温,于是召刘伯温进京,最后刘伯温被朱元璋假借胡惟庸之手给毒杀了。


独秀文苑


万子万孙既是刘伯温的一句奉承的话,同时也是对明朝天下寿限的一种计算方法。



世人都说刘伯温是神机妙算,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万子万孙的这个结局似乎是历朝历代没有逃出来的历史规律,似乎和数学有着深刻的关系,或者说和当前比较流行的评价理论相关联,这个评价结果似乎都符合朝代发展规律,刘伯温似乎早就研究明白了这个道理?



按照明朝的分封制度,朱元璋家所有人都是要被分封的,分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你一个王、给她一个公主的名号,而是有具体实在的实物和土地,土地叫封邑,实物是俸禄。皇权的体现不就是封邑和俸禄吗?给不同的封邑和俸禄起了不同的名字,就是各朝各代职官体系!

万子万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局?为什么要预示着明朝要灭亡这个事情?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们按照推断方式来计算一下,到达万子万孙的时候,明朝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当朱元璋有1万个儿子的时候,按照明朝给予分封王的土地是2000亩,他光儿子的土地就达到了2000万亩。再加上那么多公主、格格的封地是多少呢?再加上王公大臣等等人的封地,粗略估计会达到8000万亩,当时大明朝的土地有多少呢?

按照中国当前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计算,根据《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耕地面积20.24亿亩。按照明朝当时所占领地域350万平方公里具体分析,最大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为1.4亿亩。光老朱家这群吃闲饭的人都占有国家一半以上的土地,这些土地根据明朝的律法来说,土地上的产出归个人所有,不上交国家。

按照当时明朝粮食的主产小麦、水稻和玉米,按照当时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大致为每亩地产量为300斤-400斤计算,这个养活大明自己的老百姓是相当困难的!

再加上当时明朝采取的科举制度,秀才、举人、状元,及个人所具有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纳粮的,这个群体又不在少数,谁给国家纳税交粮,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呢?

国家财政没有,哪里有钱给大家发工资啊,没有钱发工资,大家上班还有啥劲啊,那要到岂不是跟闹着玩一样吗?

刘伯温提出的万子万孙这个情况,需要多少年能达到?

老朱一辈子娶了一大堆媳妇,一共生了25个儿子,24个公主。大家都像老朱这样的生子女有点吓人。按照一个人能生两个孩子计算,老朱家的天下,从第一代开始到万子万孙这个标准,需要多少年呢?第一代1个,第二代2个,第三代4个,第四代8个,第五代16个,第六代32个,第七代64个,第八代128个,第九代256个,第十代512个,第十一代1024个,第十三代2048个,第十四代4096个,第十五代8192个,第十六代16384个。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计算下来,一代人20年,大明朝就是300年的命,事实上,明朝的天下多少年呢?276年!算下来就是14代,多一点。大汉天下400年,分为东汉和西汉,唐朝也是289年。生的儿子越多,万子万孙来的越早,国家灭亡越早。

土地的生产力决定了国家人口的数量上限值,同时决定了国家财政的收入的上限值,相应的也决定了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随着老朱家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倾吞了本属于老百姓、王公大臣的工资和私人收益,这些老百姓和王公大臣似乎就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事实了,造大明朝的反是必然的结果,大明朝倒闭是必然结果。

在大明朝传世传到第14代的时候,刚好出现了刘伯温出现的万子万孙的时期,这个时候大明朝的年号也到了万历,有人便说是刘伯温《烧饼歌》的预言,万子万孙,万历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儿子这个解释有些牵强附会,而且属于后世文人的意淫罢了。



烧饼歌中所谓言中的哪些历史事件,不过是科学计算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现象,不是刘伯温玄而又玄的什么预测之术,一切意淫在数据和科学理论面前都是经不起验证的!

相信科学,不要相信文人那张不靠谱的嘴。


少华聊史


这个故事是出自刘伯温的《烧饼歌》。根据里面的内容记载,有一天朱元璋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一口,忽听刘伯温求见。于是朱元璋用碗扣住烧饼,待刘伯温进来,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刘伯温十分准确猜出是被皇帝吃过一口的烧饼。

朱元璋十分佩服,便要刘伯温为大明朝推算国运,于是刘伯温便告诉朱元璋这样一句话:“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

当时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这句话,并不是特别理解,不过他也不好意思让刘伯温详细解释,毕竟天机不可太过泄露,更何况朱元璋作为天子(上天之子),如果过分赤裸裸的想自己的臣子询问国运,岂不显得自己这个天子有些浪得虚名?

于是乎,朱元璋就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当然,从刘伯温的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看,尤其是第一句“万子万孙层叠层”,不就意味着大明江山将千秋万代地不断传下去么?所以朱元璋只当是刘伯温在拍自己马屁。



这件事后,朱元璋也就没再去细想刘伯温的这番话,直等到明朝灭亡之后,后来的人再重新审视刘伯温的这段话时,才真正发现里面的玄机。

原来,这“万子万孙”指的是万历皇帝的儿子和孙子,也就是说大明王朝传到万历皇帝孙子辈时,就会结束。至于这“层叠层”,就是连着两个孙子当皇帝。

恰好,明王朝最后两位皇帝分别是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他们都是万历皇帝的孙子辈。同时,大明王朝也是传至朱由检(崇祯)手里时结束。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明王朝传到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孙子手里时,就会灭亡。

至于“祖宗山上贝衣行”,这里的“祖宗山”,指的就是一个“崇”字;“贝衣行”,合起来刚好是一个“祯”字;至于“公侯不复朝金阙”,是说王公大臣将将不到金銮殿上朝。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等到崇祯去死后,大明的王公大臣们将不再到金銮殿上朝。

至于“十八孩儿难上难”,这句话时说大明王朝将传承十八个皇帝,至此就不会再传承下去。与此同时,“十八孩儿”还意喻为十八子,合起来就是一个“李”字,兑卦方位属西北,就是说将要有一个姓李的来要从自西北而来,取大明天下而代之。后来灭亡大明的李自成,恰好姓李,也正好时从西北率大军杀进北京。


我是赵帅锅


刘伯温(1311~1375)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据说他能掐会算,上察天文、下晓地理、听风辨吉凶,堪比当年的诸葛亮,民间有“前生军师诸葛亮,后世军师刘伯温”之说。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有一天早上闲来无事,他想测试一下刘伯温到底有多大能耐,于是就把咬了一口烧饼扣在了玉碗里,等刘伯温进屋后,朱元璋让他猜里面是什么?

刘伯温捻着胡须掐指一算,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子丑寅卯……

不消片刻,刘伯温朗声说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朱元璋大喜,掀开碗一看果然是咬了一口的烧饼。



有人可能要问,刘伯温真的能掐会算吗?

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世界上就根本没有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古代没有,现代也没有。

古代那些“半仙们”,比如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女相师许负、三国的诸葛亮、于吉、左慈、管恪、南华仙人、许绍;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等人,包括刘伯温在内都是人们吹出来的神人。

究其原因是古代科学不发达,对一些事根本无法解释,如天象、灾难等现象,官方总要给出一个答案吧,到后来出现了“钦天监”这一官职,所谓钦天官说的就是这类牛人。

咱们回头说刘伯温猜“扣在碗中烧饼”这件事,刘伯温装腔作势一番,其实心中在想:老朱早上喜欢吃烧饼、喝豆浆,豆浆喝完了,扣在碗里了不就是烧饼吗?



其实刘伯温是根据平时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我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的半仙儿们,都是凭借日常积累经验来预测未来走向的,这和现在的智囊团,预测师身份差不多。

亲们千万不要相信能通过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能推测未来。准确来说,这些半仙们其实就是心理专家,他们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你的心理活动,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当时朱元璋没看透刘伯温的内心世界,以为他就是一个神人。朱元璋好奇大发,于是问刘伯温明朝的国运如何?

刘伯温说:“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当时的语境来看,刘伯温说的是句奉承话,意思是说:“皇上有儿子,儿子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明朝国运千秋万代”。

当初的秦始皇也是这样想的,嬴政称帝后自诩是“始皇帝”,他想二世、三世、四世无穷无尽传下去。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秦朝二世而亡。



其实仔细想来并不奇怪,国运的长短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无限延长,这不符合推陈出新、能者居之的规律。

秦朝如此,明朝也如此。

朱元璋当然和秦始皇一样往好处想,老朱可不想蝎子蜇!他认为刘伯温说的是朱家天下会子子孙孙传下去,其实刘伯温说的不是这意思。

刘伯温说的“万子万孙”的意思指:明朝到万历子孙这一辈就灭亡了。

事后历史证明果不其然,到了明万历期间,由于朱翊君(万历)28年不上朝,当时好多朝廷大臣都不认识皇上,朝政废弛,各种机构不能正常运转,这就造成了国家的衰败。

万历驾崩后,他的儿子朱常洛继承皇位,这货有福无命享受,继位一个月因吃“红丸”命丧黄泉。



朱常洛死后由他的长子朱由校继位,也就是万历的孙子。

朱由校这货不务正业,不是想法搞好国家,而是闷头钻研起了木工活,国家大权下放给了太监魏忠贤,老魏把持朝政,搞的国家满目疮痍。

朱由校做了7年的皇帝就挂了,接下来谁来继承皇位出现了问题,原来朱由校没儿子。

严格来说朱由校有三个儿子,但出生不久就都死了,到后来他和乳母客氏相好,客氏是个狠毒且捻酸吃醋之人,凡是朱由校宠幸的妃子怀孕后,都被客氏整流产,所以年纪轻轻的朱由校无子接位。



根据传统宗法继承制,如果无子继承,接下来的是“兄终弟及”,于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继承了皇位,朱由检就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明朝灭亡就是亡在崇祯手上,崇祯也是万历的孙子。

综上所述,我不知道历史是迎合了刘伯温的谶语,还是刘伯温确实很牛逼推测到了明朝亡在万历子孙手上?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朱元璋确实没有想到他的子子孙孙如此昏庸无能。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性的开国皇帝之一,他于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小时候的经历非常可怜,不仅家中亲人早亡,还欠了官府非常多的银两,不得不过上还不起钱和上街乞讨的悲惨生活。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对话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朱元璋当时从一个不入流的小乞丐,一步步地走向社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打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山,而这个江山姓朱!可能是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也可能是在征战的途中太过于辛劳,所以他格外的珍惜建国之后的生活。

传说刘伯温算出朱元璋会对功臣进行迫害和杀戮,于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隐要求。朱元璋则要求刘伯温为大明朝推算国运。于是,有了朱元璋和刘伯温关于预测未来的对话,事后朱元璋命人将这些对话记录下来,于是有了《烧饼歌》。

在这些对话中,刘伯温采取了暗示手法,告诉了朱元璋明朝的国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句,其中一句是朱元璋问朱家是否可以长久,

刘伯温思前想后,没有名言,也没有期满,他委婉地说:

天下大事自有天数,吾主万子万孙,您不用问我,上天自会安排!

刘伯温的这个回答,言外之意便是,上天自有定数,岂能是你我能干涉的?

这算是说了实话,再者他说吾主万子万孙,也就是在向朱元璋报喜,您有子孙万代,您说朱家能不能长久?可能朱元璋听出了刘伯温的意思,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万子万孙:

万便指的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子便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

而万孙,便指的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朱由检。

明朝时期有一位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战绩,所有政令都是用奏折解决,明朝基本腐朽了,而万历皇帝之后明朝也仅仅只是传承到了第三代崇祯皇帝。崇祯父亲继位后过于短命,还有兄弟天启皇帝沉迷木工艺术不务朝政,而崇祯回天乏术大明才在其手中终结。

总结:其实,当时对于朱元璋这样的提问,刘伯温这“万子万孙”也是挺随和的回答,然而没想到明朝后来还真有一个“万历皇帝”,这也许是偶合吧。


路之意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他从最底层做起,在刘伯温等人的辅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对朱家的江山顾虑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内吃早餐,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简朴,他的早餐是烧饼、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个烧饼,刚咬了一口,就听外面一个太监来禀报:“刘伯温觐见”,朱元璋便心生一计,想测试下刘伯温,于是他便把这个刚刚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在一个大碗里,并用碗盖盖上。一切准备就绪,朱元璋给身旁的太监一招手,那太监宣刘伯温晋见。

刘伯温,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个人在民间被传为神人,他幼时是神童,12岁考中秀才(见县太爷不用跪)相当于本科,23岁进士(天子门生,相当于博士),26岁县长,就现在来说他的学历也是很牛。他是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也叫刘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知天机,未卜先知,可谓精通。他在军事、政治、文学上都造诣匪浅。他就像一个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间更是广为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50岁出山,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无论大战、小战,文战、武战,他的妙计都层出不穷。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难问题,都会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为“老先生”。



这次朱元璋故意先卖个关子,等刘伯温走进大殿内,行过礼。

a: 朱元璋就问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这碗里是什么?”

b: 刘伯温掐着手指来回一算,说:这东西是圆的,既像太阳又像月亮,它刚被大金龙咬一口,它就是个烧饼”。

朱元璋开怀大笑,令人打开碗,果然是个烧饼。

a:朱元璋接着问:俺家的江山寿命大概有多长?以后发展趋势咋样?



万子万孙含天机

b:刘伯温又掐掐手指说:“一切老天说了算,陛下您万子万孙,不必问了。”在这里刘伯温说出了天机,“万”指的是万历皇帝。明朝最后果然毁在了万历皇帝的儿孙手中。更确切地说大明从万历皇帝这就已经有了灭亡的趋势,他30年不上朝,纵情酒色。

他的儿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纵欲淫乐,“一月天子”最后服“仙丹”死了,终年38岁。

万历的孙子朱由校,鲁班的忠实粉丝,“木匠皇帝”,整日沉迷于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万历的孙子朱由检,哥死弟继位,内忧外患,天灾不断。吊死煤山,明亡。这正是刘伯温唱词:“万子万孙”的应验。

a:朱元璋没有听懂,又看刘伯温说话有顾虑,他就说到:“国家兴败皆有定数,这天下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有德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天下。老先生说吧,没关系。”

b:刘伯温慎重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否则是大罪。请陛下饶我不死,我才敢说。”

朱元璋立刻赐了刘伯温一个免死金牌,刘伯温开始放心大胆地说起来,这里用“唱”更恰当些。老朱还令旁边那太监给刘伯温敲碗助兴,因为刘伯温说的话琅琅上口,就像诗歌一样:“我朝大明一统世,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意思大概是,如今太子朱标虽是嫡出,会有文星要取而代之继承皇位。这里所说的“文星”,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以为他在罗嗦直接打断他的唱词,直奔主题说:“我南京城防守如此坚固严密,针扎不进,水泼不进,难道还有啥危险?”

刘伯温唱:“都城虽然防守严密,但恐怕燕子会飞进来。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老朱心想:“这天机也太深奥了,俺不懂也不敢问”,只见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也没有听懂啥意思,感觉不是啥好事,摆摆手叫那个敲碗的太监下去了。

这段歌谣中,刘伯温更像穿越者,他准确地描述了朱元璋驾崩以后的大明王朝是个什么样。“燕子”,就是指燕王朱棣,这段歌词的意思即燕王朱棣(年号永乐)在谋士姚广孝(秃顶人,僧人)的帮助下,发动靖难之役,谋逆篡位。

刘伯温看朱元璋对此非常关心又接着唱:“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意思是,为了驱除外敌瓦剌,俗称的鞑子,明英宗朱祁镇不听大臣劝阻,御驾亲征,结果他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是历史上御驾亲征最惨的一次。

刘伯温一直唱,下面省略一千多字。

刘伯温不仅预测了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整个明朝历史,更神奇神奇的是,它甚至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和慈禧当政攻打太平军的事。

刘伯温死后几十年,他唱的那些预言的确发生了,人们都非常惊奇,惊叹刘伯温是神人。

他的这首预言1912字,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可把它翻出来。


这个故事也有一些人质疑,说它是明朝以后的人编的。是编者把《烧饼歌》署名为刘伯温,这是后人假托刘伯温之名写成的,刘伯温是个神乎其神的人物,用他当此书的作者,更令人惊叹。另外并无任何史料能够证明此书为刘基所作。

关于开头,刘伯温之所以能一下子猜到碗里的烧饼,这与他的细心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的早餐还在那摆着呢,桌子上应该有朱元璋吃掉的很少的几粒芝麻粒,胡子上也有,这难免被细心的刘伯温看到。另外刘伯温的人缘非常好,朱元璋身旁的太监给他手语也不一定。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叹服它的精准,《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至今民间仍有很多人认为它概括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今后的各种大事,并在拭目以待等着预言的应验。


小姐姐讲史


《烧饼歌》的传说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身边的谋臣,是一个堪比姜子牙、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的人物。在传说中,这些人物都是掌握天地造化奥秘,能知过去未来的人物:比如姜子牙曾算出周朝有八百年国运;诸葛亮算出后世1300年后,有个叫张献忠的人会在蜀地胡闹;而李淳风、袁天罡则算出唐朝传到第三代以后,会有个姓武的女人推翻大唐。

而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也具备这个能力,并且留下过相关的预言作品,叫做《烧饼歌》。

传说刘伯温算出朱元璋会对功臣进行迫害和杀戮,于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隐要求。朱元璋则要求刘伯温为大明朝推算国运。于是,有了朱元璋和刘伯温关于预测未来的对话,事后朱元璋命人将这些对话记录下来,于是有了《烧饼歌》。



在这些对话中,刘伯温采取了暗示手法,告诉了朱元璋明朝的国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句:

一句是朱元璋问朱家是否可以长久,刘伯温说吾主万子万孙。不过朱元璋只道这是刘伯温是在拍自己马屁,没有多想。

另外一句是刘伯温告诉朱元璋:朱家的天下会传到“六百半”。朱元璋闻听这一说法喜出望外,认为大明的六百五十年国运秒杀秦以后所有王朝,因此欣喜不已。

那么,万子万孙和六百半,究竟代表什么?

刘伯温的谜底

先说六百半。

大明朝从洪武元年(西历1368年)建立,到崇祯十七年(西历1644年)灭亡,前后276年,如果将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三朝以及明郑都算上,满打满算只有315年,约等于300年。而所谓的六百半,指的是六百的一半,三百年。

而所谓的万子万孙,这里的“万”指的是万历皇帝,万子万孙,指的是万历子孙。

明朝万历帝时期,大明朝迎来了转折点,这一点,历史学界是公认的,比如说有历史学者出版的《万历十五年》,就通过对比手法,比照出万历十五年,大明朝和世界的变化与差距。

而埋葬明朝的清朝,其前身后金汗国的建立,以及让后金赢得对明朝战争主动权的萨尔浒之战,都发生于万历时代。因此说明朝灭亡的萌芽,在万历时期已经种下了。


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泰昌皇帝的次子。崇祯帝在位期间,明朝对外战争不断失利,同时明朝内部农民战争也风起云涌,最终,内忧外患的明朝陷入坍塌,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后,崇祯帝自知天命已经不在大明,于是自杀身亡。

崇祯死后,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重建朝廷,拥立万历的另一个孙子——福王朱由崧为皇帝,是为弘光帝。弘光帝又称“蛤蟆天子”,登基后只会吃喝玩乐,最终被清朝擒杀。

此外,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也是万历帝的孙子。朱由榔在位十多年,到处逃避清朝的追杀,最终随着南明全境沦陷而逃到缅甸,最终被吴三桂擒杀。

谁是明朝末代皇帝?

而关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历来有三种争议:一种认为是崇祯帝,理由是崇祯时期的明朝是正统,所以说明朝末代皇帝是崇祯;

另一种争议认为,明朝末代皇帝是弘光,理由是南京也是明朝首都,首都没有丢失的情况下,明朝依旧是正统,因此弘光帝是最后一位在首都(南京)登基的明朝皇帝,因此弘光帝是末代皇帝。



第三钟说法认为明朝和南明是一个整体,因此明朝的末代皇帝,应该是最后一个有大明皇帝称号的永历皇帝。

不过,不管是崇祯、弘光还是永历是明朝末代皇帝,都应了刘伯温的那句“万子万孙”。


藤树先生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而刘伯温当时对朱元璋回答所说的“万子万孙”是指万历皇帝的儿子儿孙。

刘伯温预测明王朝迁都

刘伯温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当有什么事大都要问一下刘伯温。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时,朱元璋让刘伯温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好让大明王朝长久兴盛。这天朱元璋要刘伯温选择一个地方作为皇宫正殿的根基。刘伯温选择了前湖,于是命人在湖边水中打一个木桩。可朱元璋看到后觉得离水太近,便命令将木桩移到离水稍远之处。刘伯温想要阻止,却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脸色,便问道“刘爱卿觉得不妥吗?”刘伯温说“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桩移动,恐怕将来我大明会迁都。”朱元璋不以为然。


刘伯温预测燕王谋反

南京都城竣工后,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前往巡视。朱元璋望着美丽的亭台楼阁,雄伟坚固的城墙,护城河又宽又深,于是对刘伯温说“这都城城墙这么高大坚固,谁能攻得进来呢?”刘伯温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敌人攻不进,只有燕子能够飞进来。” 果然,后来燕王造反,攻入南京。

“万子万孙”

朱元璋生性多疑,当了皇帝后又挂虑明朝能延续多少年。这天他于是又问刘伯温“刘爱卿,你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你算一算我大明国祚有多长呢?”刘伯温马上回答说“大明国祚悠久,万子万孙方尽!”朱元璋听了之后非常满意,心想一万个儿子,一万个孙子,应该有很多年了。其实刘伯温指的是后来“万历皇帝的儿子和孙子”。 明朝万历皇帝的儿子是泰昌皇帝,两个孙子则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媒山自缢死后,明朝灭亡,南明弘光帝也是万历皇帝的孙子。这就是“万子万孙”的真正寓意。刘伯温在明朝初年就预测到了明朝在何时灭亡,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当时对于朱元璋这样的提问,刘伯温这“万子万孙”也是挺随和的回答,然而没想到明朝后来还真有一个“万历皇帝”,这也许是偶合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刘伯温,大家都比较熟悉。提起刘伯温,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伯温在小说中和民间被人神话了,称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神机妙算,呼风化雨。其实没有这么玄乎,主要是刘伯温对天文地理,风水五行,天下形式,都洞若观火,比较擅长而已。

刘伯温传的比较玄乎的故事很多,就像题目中的朱元璋问刘伯温朱家江山运势怎么样,能否长久,刘伯温回答是吾主万子万孙。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故事出自朱元璋和刘伯温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还引出了中国十大预言之一的《烧饼歌》。

刘伯温投靠朱元璋时就很有名气,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立了不少功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帮助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当年张士诚很是嚣张,几十万大军来打朱元璋,水军更是比朱元璋的厉害,战船也比朱元璋的好,很多人都建议朱元璋退守金陵,只有刘伯温觉得应该拼死一战,还分析出陈友谅各项弱点,最后朱元璋赞同了刘伯温的观点,并且打败了陈友谅。奠定了一统江山的基础。

后来朱元璋又先后灭了张士诚,平定江南,帅兵北伐,推翻元朝,建立大明。

有一天,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正在吃饼,毕竟老朱是穷苦人家出身,身为皇帝觉得吃饼就挺好的,很是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时太监说大臣刘伯温进宫有事和皇帝朱元璋商量,在外面候着呢,老朱刚咬了一口饼,怕刘伯温看见,就把饼放在了一个大碗下面,然后宣刘伯温进来。

刘伯温进来后,朱元璋这时有了歪主意,你刘伯温不是号称神机妙算吗?咱偏不信,于是问刘伯温这碗底面是什么?刘一算就回答说:“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朱元璋大为震惊,好你个刘伯温,挺厉害啊,会点。

朱元璋就又问大明江山能否长久?刘伯温心想哪个朝代都会灭亡的,但是他不能这样说,就说出了,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然后朱元璋一再追问,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就把明朝的所有运势都说出来了,只不过极其隐晦。朱元璋也是一知半解,刘伯温有说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朱元璋听说传到万子万孙,觉得挺高兴的。就对刘伯温加官进爵,赏赐金银。

其实这个万子万孙被后来人理解为传至万历皇帝的儿子孙子就没有了,万历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万历儿子朱由检朱由校,传到朱由检也就是崇祯明朝就灭亡了。



其实我觉得这都是后来人的“马后炮”,刘伯温当时肯定随口一说,类似拍马屁的话,就被后人解释成了这样。而且刘伯温后来和朱元璋的对话记录成了《烧饼歌》,里面更是隐晦的记录了靖难之役,土木之变,魏忠贤乱政,后来的明朝灭亡。


其实都是后来人写的拆字游戏,正史从来没有说过烧饼歌是刘伯温所写,而且烧饼歌里的拆字句子很多都是硬凑的,估计不知道是清末或者民国的哪个秀才写的,文采也不怎么好,和大才子刘伯温的身份不能匹配。其实就像《推背图》一样,都是后来人强行的解释,并不能预测后事,都是事后诸葛亮而已。刘伯温连一个胡惟庸都摆不平,最后还被胡下毒毒死了,自己的运势都预测不了,何谈预测几百年后的事。


楚风说历史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单单是从这句话里面,就已经能够看出来,刘伯温的确是个能掐会算的智计无双的人物。

当然,刘伯温也确实配得上这个名头,就像是许多电视剧,演义中经常出现的羽扇纶巾的形象一般,刘伯温也配得上那么一个形象。


既然刘伯温说朱元璋能够传万世子孙,那是不是真的意味着朱元璋就可以放心自己的大明王朝能够传递万世了?作为后来者的我们,自然知道,刘伯温的预测其实已经失败了,大明朝终究还是没有挺过三百年,没有打破封建王朝三百年的魔咒,消失在了历史之中。这是不是意味着刘伯温的预言是错误的?

刘伯温曾经去拜谒朱元璋,恰巧遇见朱元璋在吃饭,此时的朱元璋将烧饼扣到了碗下,有心试探一下刘伯温是不是真的预言帝,让刘伯温猜测一下朱元璋吃的是什么,凭借着空气中残存的烧饼气味,刘伯温很快就说出了朱元璋在吃烧饼的事实。朱元璋听后大喜,赶忙拉着刘伯温探讨了一下朱家万氏子孙的问题。

后来就传出了烧饼歌,据说这首歌里面讲述的正是明朝后世的故事,烧饼歌的预言中,包含了朱棣谋权篡位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但烧饼歌看起来似乎却并非是完全的,后面的某些句子甚至预言了日本侵华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刘伯温的预言真的就出问题了?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或许刘伯温的那句话也算不上是预言,阿谀奉承应该占据了多数。

阿谀奉承,上至宰相,下至衙役,只要是朝廷的在职人员,都少不了要学习这个技能,不能说因为刘伯温神算而有例外。

朱元璋生性残暴嗜血,死在朱元璋手下的各级官吏数不胜数,明初数个大案件,牵扯到的人员动不动就是几万人,朱元璋照杀不误,刘伯温岂敢触了朱元璋的逆鳞,真的算出明朝只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寿命?阿谀奉承倒也是免不了的。

但刘伯温的预言从某个角度来看倒也的确没问题,明朝亡于崇祯皇帝之手,崇祯之前还有朱由校,还有朱常洛,朱由校是崇祯皇帝的兄长,而朱常洛则是两人的父亲,朱常洛的父亲又是万历皇帝,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的确灭亡于万氏子孙,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孙子辈。


但问题又来了,如此理解虽然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又有了取巧的嫌疑,是刘伯温真的曾经这样预言过,还是只是凑巧了而已,这却是不可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