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赖家凭借贾府而成功,却对贾府没有丝毫感恩之情?

十一话红楼


贾府上上下下有好几百了仆人,常见的就是逢迎的周瑞家的,旺儿家的,管事的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等等几位主要太太和奶奶们的配房和下人,她们在贾府很有地位,可是他们都不及一家人做的成功,那就是赖家。

不仅赖嬷嬷是贾母身边的红人,赖大和赖二是荣宁两府的大管家,而且他家的孙子辈的赖尚荣已经脱了奴籍,还可以出仕为官。他们不仅出身变了,还有自己的家宅和花园,他们已经成功改变了身份。所以,出身三代为奴的家庭的赖尚荣是如何翻身做主子的?

第一,赖家世代都是贾府老仆人,他们一家都得到贾府的重用

时常都会认为出身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其实这话也不假。在古代如果父母都是仆人,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是仆人,如果丫头有幸成为主人的小妾,那么她们的孩子就是主子,但是她们本身的命运依旧是奴才。可是赖尚荣就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他有了第三条路,他们一家从来开始很幸运的脱离的奴籍。

她的奶奶赖嬷嬷是伺候过贾母一辈的老仆人,很有体面;他的父亲赖大是贾府的大管事,在荣国府林之孝都在他之下;他的二叔赖二是宁府的大管家,贾蓉等都尊称为“赖爷爷”,很有体面。两代人都在贾府谋事深得主子信任,自然给与给外的照顾,免了奴籍,还给官做。赖家为了庆祝赖尚荣可以做官,特意请贾府的各位女眷到她们家玩。

其实从赖嬷嬷的话就可以知道赖家也是在贾府熬了许久才得到这份恩典,其实赖尚荣就是运气好,他的长辈虽然都是奴才出身,可他一降生就是平常人,而且还能够享受公子哥的待遇长大,所以他的成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长辈早就为他把路铺好了。

第二,赖尚荣得到贾府的照应得到官职,却500两银子都舍不得给贾政

除了父辈的功劳,赖尚荣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因为从小不以奴才的身份长大,他自小就和宝玉、薛蟠、柳湘莲等公子哥一同长大,而且他和这些贵族世家子弟都相交甚好。

赖尚荣这可能就是贾府遗传,对于外交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赖尚荣除了不再是奴隶之外,在贾府的帮助下,他还捐了一个官来做。

赖嬷嬷叹道:“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赖尚荣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从小被当做富家公子长大,到了30岁上下还可以去做官,能够赋予他这一切的都是贾府,可是他却从未感激过贾府的恩德。在后期贾府衰败,贾政问他借500两做路费,可是他都舍不得,竟然给了50两就算完事了,贾政对他这起小人也算看了个明白,根本不要他的钱。赖尚荣自知得罪了贾府也在早做打算和贾府划清界限。

第三,赖家依托着贾府富裕,可是他们却对贾府毫无报恩之情

赖家其实应该是宁府的焦大是同一时期的仆人,可是因为赖家知道人情世故,长袖善舞,所以他们一家不似焦大混得越来越差,反而越做越大。赖家看似忠心,其实他们就是贾府最大的“硕鼠”,他们依仗着贾府的荣耀,一步步在发展自己的势力。

贾府的大环境越来越差,可是他们家的小环境却越来越好,不仅有了自己的田宅和房舍,还比照着贾府有了自己的小花园,这一切如果不从贾府而来,赖家也没有别的地方。赖家早就做好了打算,若贾府不倒,他们依旧可以逍遥的生活,还是贾府的顶梁柱,如果一日贾府败了,他们也绝不会受影响,他们早就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他们一家不仅不感激贾府的恩德,反而落井下石,在贾府最落魄的时候逃之夭夭,对贾政也丝毫不近人情,他们家的坏也可见一般。

总之,赖家能够从三代奴籍到成为主子,赖尚荣没有尽到什么功劳,但是赖家的长辈们早就为他铺好了路,他只要照着走就完了,而且赖家早就蛀空贾府来填满自己的粮仓,不管贾府成败与否,他们早就做好了屹立不倒的准备。



小说红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观点或许犀利。因为会触碰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中国有句古话:“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或许用在此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赖家是贾府的奴才,赖尚荣是真正的贾府家生的奴才,但是因为老子娘的关系,一出生就脱了奴籍,被放出去了。后来又倚仗贾府的势力,选出来了做官了。

毫无疑问,赖家深受贾府的恩惠。按照正常逻辑来推论,赖家应该对贾府感恩戴德。贾府危难之中,应该伸出援手,但是在高鹗续写的章回里,赖家却不愿意帮助贾府。

这一点,读起来很值得深思。



先不论高鹗的续写是否符合原著的设计,但是从贾雨村的行径来看,贾府所交之友,所照拂过的人,鲜有愿意报答他们的。

反而是受过他们小恩小惠,贫寒质朴的刘姥姥,以及为凤姐所欣赏的小红等忠仆,在贾府落难后,对他们有一片赤诚之心。

从曹公描写醉二金刚倪二的情节,以及描写贾雨村忘恩负义之事来看。

他想表达的观点应该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作为曹公,他经历了家族巨变的苦难,回思过往,有这种带着愤怨的观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读者,曹公的观点或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赖尚荣,赖家,以及贾雨村,都是典型的因为权势而来谄媚讨好之人。从一开始就是施与受的关系。

是真正的利益所趋之交。为利而来之人,必定因利而散,这是铁的定律。因为贾府对于他们而言,就在于有利可图,否则谁肯来攀附。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你今日有利给他图,他对你顶礼膜拜。明日你沦落为乞丐,他自然拂袖而去。赖家不像贾雨村那样,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总之,以利益前来攀附之人,必不能共患难,更不会在你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



所以,贾府之后的落魄潦倒,毫无援手的背后,即有世态炎凉,但也有贾府弟子们自己不走正道,所以所交之人,多跟他们自己一样,是一些不仁不义之人,也是分不开的。

再来,回到赖家最后为什么不理贾府的问题来看,我想赖尚荣不愿接济贾府,一来是受恩至深反不觉,二来应该也是觉得贾府也是个无底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