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警告伊朗勿退出《伊核协议》,是在担心什么呢?

幸福地带2


现在最着急的除了伊朗和欧洲,还有俄罗斯。很多人都认为伊朗到了生死关头,俄罗斯一定会拔刀相助,而实际上,只要俄罗斯不乘火打劫就已经很不错了。关于《伊核协议》,俄罗斯已经不是第一次警告伊朗了。



去年5月8号,美国总统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第二天,伊朗就用类似于这几天的口号喊出自己的态度,当时的鲁哈尼宣称:“伊朗不会更改有关《协议》的任何一个字!”,全面制裁随即展开。俄罗斯在这个时候其实是帮助过伊朗的,普京总统顶着被制裁的压力用美元体系之外的手段为其疏通出口通道。但伊朗连一寸都不想退让,在欧洲和俄罗斯都作出努力的时候,伊朗却一直不愿放下身段谋求和谈。其实蓬佩奥的“12项建议”已经给过伊朗机会了,但哈梅内伊却以“三项条件”将皮球再次踢还给欧洲,自己仍以“三天之内恢复浓缩铀计划”示强。

但“三项条件”中,有两张就是针对欧洲的威胁:我为你办事,你却给我挖坑?欧洲随即齿冷,更糟糕的是,普京总统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反转,力劝伊朗不要如此冲动。因为在伊朗被制裁的大背景下,油气价格自然走高,俄罗斯显然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商机”,没办法,国家层面的“政治正确”与现实利益的务实考量根本无法兼容。不仅如此,普京在阿斯塔纳峰会上明确表示:“希望外国军队离开叙利亚”,其实暗指的就是伊朗革命卫队。


一年来,伊朗一直在半死不活中苦苦挣扎,但自家豢养的什叶派民兵,又不知死活的打死了一名美国人,终于让美国人找到了刺杀苏莱曼尼将军的理由。之后的“反报复“,“误击客机”,“死不认账”,“认账”等一系列慌乱表现,再次绷紧了各方本就脆弱的关系。每当这种时候,伊朗毫无例外的再次祭出“强硬”的大旗硬着头皮强行突破。

在苏莱曼尼将军死后的第三天,伊朗政府宣布放弃《伊核协议》的最后一项关键限制,即“对铀浓缩离心机数量的限制”。其实伊朗又将去年的“隔山打牛”重玩了一回。但欧洲显然不愿再次将自己绑上伊朗的战车,法国,英国和德国在1月14号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表示将启动伊核协议中的“争端机制”,作为伊朗宣布进入终止履行《伊核协议》最后阶段的回应。同时表示:“我们别无选择”。众所周知,美国和欧洲之间一直存在“龌龊”,但只要国际问题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西方国家马上可以放下分歧力挺美国。因为他们知道,利益的两头谁更重要。


其实伊朗的强硬态度根本不能撼动美国的决心,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了要挟欧洲的筹码。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将压力的重心转嫁于欧洲。但欧洲能有多少办法?如果说欧洲与美国的斡旋是在破解僵局,那伊朗的强硬就是在阻挠和谈的进程。一边在努力,一边在拆台,事情怎么能够解决。没办法,欧洲连自家的事情都力不从心,伊朗想通过欧洲动摇美国的制裁,显然已经不大可能。

不仅如此,八个欧洲国家纷纷派出军舰编入法国和美国的舰队,浩浩荡荡的逼近波斯湾。一来从立场上策应美国,二来随时准备护航。这个事情还真不能怪欧洲,因为根据该机制在出现争端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可将争端提交给伊朗,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欧盟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如仍未解决,则继续提交至联合国。根据伊朗与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在2015年所达成的《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决对伊制裁,如果协议的任何一方认为签字人违反了交易,则可以触发争端解决机制。英,法,德如此“绝情”,但在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三国为为《伊核协议》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不仅如此,俄罗斯之前的“声援”,似乎也在悄悄的“变卦”。



俄罗斯显然坐不住了,因为这个争端机制如果提交到联合国,只有60天的解决时间,如果伊朗还是不愿妥协,新一轮的制裁马上会被启动,留给伊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60天以后,伊朗可能会有两种选择:第一,收一收强硬的面孔,一定程度上作出妥协,争取趁此机会解除制裁。第二,继续强硬并启动浓缩铀计划。前者对大家都有利,后者可能招致欧美乃至全世界的打击。因为,除了伊朗自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看到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自己也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结者,自己踏破这条没人敢碰的红线,不会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支持,口头上的都不行。

尽管俄罗斯与伊朗有着意识形态层面的同步,但伊朗也只是俄罗斯抵制美国的一座碉堡,或者说双方只是精神层面的“神交”。大势所趋之下,舍弃一座“碉堡”并不会削弱自己的抵抗能力,但如果逆势而动,俄罗斯很可能成为全世界的敌人。

俄罗斯不仅是《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参与者之一,本身就负有监督各方的义务。伊核问题本身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核扩散的威胁,关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参与表态,这也是联合国“大国一致”的原则。如果伊朗敢于研制核武器,制裁决议(甚至发动战争),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不会同意,谁也不敢“一票否决”明显维护正义公理的决议。如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让俄罗斯怎么办?是支持还是反对?


其实从2015年《伊核协议》启动的那天开始,俄罗斯就表现漠然,很多时候都不愿搅入其中。在武器禁运的约束之下,俄罗斯甚至连一把枪都不愿“或者不敢”卖给伊朗。在可能殃及自身的重大节点,又怎么可能顶雷帮助伊朗呢?再者,伊朗被制裁,俄罗斯的油气生意还能小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俄罗斯此次提醒伊朗“要冷静”,还是怕60天以后难以预测的形势,可能会把自己逼向利益取舍的抉择,如果作出错误的决定,俄罗斯将更加骑虎难下。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俄罗斯“非常罕见”的对伊朗发出了警告。警告伊朗不要在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上“鲁莽行事”。

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网20日的报道,针对伊朗外长扎里夫有关伊朗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警告伊朗政府不要采取“鲁莽的举措”。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力挺”伊朗与美国“缠斗”的。不管是在“伊核协议”问题上,还是在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问题上,俄罗斯都是伊朗的坚定支持者。然而,俄罗斯现在却非常罕见的对伊朗发出了警告。这只能说明事态的严重!

俄罗斯之所以对伊朗发出警告,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伊朗“超越底线”,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二是担心这种“严重后果”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这个“底线”就是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后果”就是给了美国及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伊朗的“借口”。一旦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伊朗动武,因为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缘故,俄罗斯自然也无法再“名正言顺”的支持伊朗。那样的话,俄罗斯可能就会失去伊朗这个与美国博弈的“前沿阵地”。自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利益。


去年10月份以来,美国和伊朗在伊拉克争夺影响力的“博弈”逐渐公开和明朗化。从去年10月份开始,伊拉克连续出现了多起大规模的“反伊朗”示威抗议活动。伊朗人认为是美国在背后“操纵”。因此,伊朗也进行了反击。于是,就出现了伊拉克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组织袭击美国基地和围攻美国大使馆等事件。于是,在美伊之间“有来有往”的“报复和反报复”中,逐渐将博弈推向了“高潮”。

去年12月31日,亲伊朗的伊拉克民众对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围攻,导致美国下定了“早已想做而一直犹豫”的“刺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的决心。1月3日,美国依靠情报,定点,无人机的“精致组合”体系,“定点清除”伊朗军方的实权派人物苏莱曼尼将军。这一事件将美国和伊朗的博弈推向了既“跌宕起伏”又“意外不断”的巅峰。导致局势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反转”变化。

针对美国对苏莱曼尼将军的“刺杀”行动,伊朗国内是群情激奋。不管是出于安抚伊朗国内民众情绪的目的,还是维护伊朗在国际社会上的尊严需要,伊朗对美国的报复都势在必行。于是,1月8日凌晨,伊朗从本土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两处军事基地发动了导弹袭击。但是,由于美国认为伊朗的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人员伤亡问题有争议),所以,美国未再进行报复。现在看来,美国之所以未报复,很可能是有“深意”。一是观察国际社会的反应,二是故意制造紧张气氛,“静待”伊朗“出错”。果不其然,伊朗“出错了”。


伊朗在“势在必行”的思想指导下,报复性的袭击了美军基地。然而,由于担心美国的“反报复”,伊朗也将自己置于了“草木皆兵”的紧张气氛之中。在袭击美军基地后,由于紧张,误击了乌克兰的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导致机上176人全部丧生。加之伊朗国内“特殊”的机制造成的革命卫队和政府之间的“非属性”,在“扯皮”情况下,伊朗政府三天后才承认“误击”了客机。后果就是本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一副好牌被打得“稀巴烂”。

伊朗“误击”事件发生且“迟于承认”后,带来了三个后果。一是国际社会对伊朗政府的行为和做法颇有微词。二是伊朗自己国内的民众也进行了反对伊朗政府的抗议活动。三是与美国的博弈态势被“反转”。然而,在这种“内忧外患”中,伊朗的应对方式亦有“不明智”之嫌。可能是出于提振国内“士气”,进而稳定国内局势的目的。伊朗政府做出了“不再遵守伊核协议部分承诺”的决定。然而,这却导致了一直声称继续维持“伊核协议”的英,法,德三国的“反感”,为此,这三个国家发表了一份可能“启动伊核协议争端机制”的声明。


2015年7月,经过多轮艰苦谈判,联合国五常以及代表欧盟的德国与伊朗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并于同年7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由于怀疑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以及不符合美国的要求,美国政府于2018年5月8日退出了《伊朗核协议》。不过,尽管美国退出了,但中,俄,英,法,德这几个“伊核协议”相关方却一直是在力挺“伊朗核协议”的。然而,由于伊朗为报复美国而宣布“不履行部分协议条款”,导致局势出现了变化。本月14日,英,法,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欲启动伊核协议的“争端机制”。使伊朗不得不“慎重”的选择。

面对欧盟三国的启动争端机制声明,伊朗在没有和俄罗斯等友好国家“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发表了“欲”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使俄罗斯非常的“为难”。根据伊朗伊斯兰通讯社的报道,1月20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发表谈话说:“如果欧洲人继续它们的不当行为,或者把制裁伊朗的文件递交安理会的话,我们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朗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一种博弈策略。但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是一道“红线”。如果一旦“任性”的越过了!即便是俄罗斯,它也没有理由再力挺伊朗。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1968年签署的一项旨在防止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扩散的“国际公约”,具有“强制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该公约,伊朗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伊朗退出了这个“公约”,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尽管俄罗斯和伊朗关系很好,尽管在很多问题上俄罗斯一直都在力挺伊朗。但是,俄罗斯毕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是俄罗斯的义务。所以,俄罗斯不可能无原则的力挺伊朗。再者,假如伊朗拥有核武器的话,也同样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俄罗斯之所以向伊朗发出警告,当然是基于对伊朗的“友好”。因为,如果伊朗一意孤行的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发展核武器的道路上“走远”的话,必然会遭到美国,以色列以及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击。这种打击极有可能是“武力”。美国之所以没有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之所以没有直接轰炸伊朗核核设施,英,法,德之所以一直在“哄着”伊朗,皆因伊朗一直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还没有逾越“底线”,而伊朗一旦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话,也就意味着给了这些国家的“借口和理由”。所以,俄罗斯必须在伊朗没有“跨越”红线之前给伊朗“浇水”清醒一下。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在伊朗外长扎里夫发表了“欲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后,俄罗斯方面在20日给予了及时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说:“不应该给伊朗核协议的反对者,以及那些现在试图破坏该地区局势稳定的人提供更多的理由来让总体紧张的局势升级。在我看来,这将适得其反。”显然,俄罗斯认为伊朗的做法“不明智”。直白的说,俄罗就是在“好心”的警告伊朗不要“越线”。


试想,假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就会给美国和以色列“口实”,欧盟国家也会因为恐惧伊朗拥核而加入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摧毁行动”。那样的话,战争将不可避免。要知道,尽管伊朗一直都很强硬,尽管伊朗也算是个地区强国。但是,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多年制裁下,特别是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伊朗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已经严重下滑和突出。再者,伊朗虽然也有一些军力,但若与美国,以色列及英法等先进国家相比,其武器“代差”非常明显,假如战争爆发的话,伊朗是不可能进行有力抵挡的。而战争的起因如果是“核武器”问题引起的话,俄罗斯也不方便在“道义”上力挺伊朗了!如果缺少俄罗斯支持的话,伊朗的失败很可能难以避免。果真如此,俄罗斯也将失去与美国全球博弈的一道“屏障”。所以,俄罗斯的警告意在提醒伊朗要“冷静”。

再者,从俄罗斯自身的国家利益来说,如果伊朗拥有了核武器,未必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因为,核武器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威慑”。而国家间的关系,因其“利益”的属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假如国家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那无异于“砸了自己的脚”。所以说,不希望出现新的拥核国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俄罗斯自然也不例外。而伊朗“误击”乌克兰客机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伊朗在“高科技军工领域”技术上的缺失和运转规则上的“不完善”。如果拥有核武器的话,会使人“浮想联翩”。所以说,俄罗斯对伊朗的“提醒式”警告是有深意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卞竞婉


美国和伊朗主要的症结在于两点,一是伊朗阻碍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计划,伊朗的宗教输出不仅出现在叙利亚,甚至染指已经被美国控制的伊拉克。二是核武器问题,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常任理事国,是《核不扩散条约》的最主要约束力量。

伊朗与美国对抗,还想研制核武器,美国自然不会答应。 俄罗斯警告伊朗不要退出《伊核协议》,因为一旦退出,伊朗将失去所有回旋余地,美国和以色列、沙特有可能联合对伊朗发动进攻,俄罗斯没有能力保住伊朗。



中东地区作为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虽然经济落后,但是可以影响三个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经济状况,中东地区盛产石油,而石油全都是用美元交易,为了维持美元的地位,几乎所有的石油出口国都受到美国影响,萨达姆想要改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果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国都受到美国的制裁,中东地区尤其得到美国的重点照顾,伊朗是中东地区唯一没有沦陷的大国没,伊朗对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起到重要影响,被美国斩首的苏莱曼尼曾亲自率军在叙利亚作战,并且对叙利亚进行宗教输出,所以美国竭尽全力制裁围堵伊朗。

对待伊朗,美国并不愿意大动干戈,而是通过经济制裁达到不战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美国有资本拖下去,反倒是伊朗处处捉襟见肘,难以应对美国的制裁,经济实力每况愈下。


如果伊朗研制核武器,不仅仅是美国,甚至反对制裁伊朗的西欧国家也将站在美国一边,对伊朗发动全面战争,伊朗退出《伊核协议》,对于美国而言,必须立刻发动战争,不能等着伊朗成功拥有核武器,所以会将进攻时间提前。 伊朗研制核武器,将会站在全世界的对立面,因为《核不扩散条约》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伊朗研制,俄罗斯也不敢公开表示支持,美国入侵伊朗,俄罗斯也不可能向伊朗提供武器装备,否则自己只会被欧美国家进一步孤立。
俄罗斯需要伊朗拖住美国的步伐,但是本身不想卷入浑水,如果美国真的占领伊朗,俄罗斯也难以从伊朗获得回报,所以对俄罗斯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伊朗不研制核武器,美国也不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让伊朗既可以牵制美国,也不至于把自己拖下水,想要做到这一点,伊朗决不能开始研制核武器。


视野新观



俄土伊,曾在中东组成过松散的联盟,意在处理中东问题上,三国可同时、随时协调行动!但这个联盟虽只有三个国家,但牵扯的面很广:有代表北约的土耳其、有在中东很多国家都想依靠的俄罗斯、有中东地区大国和什叶派穆斯林核心的伊朗!而伊朗是目前中东地区的唯一的在建核电工程的国家之一!


伊朗在1979年推翻王权政治后既在发展和平利用清洁能源——核电的国家!因其实行的是极端的神教政治,世界对其发展核能充满了戒意。在美俄不断的协调下,于2013年6月,联合国授权美俄中英法德伊六国组成《伊核协议》谈判小组,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5年7月正式达成协议!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就是这份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和广泛影响力和意义的协议,于2018年5月8日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给否决了。理由是该协议没有明确规定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必须保障以色列的安全的规定条款。而伊上届政府还口口声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为什么不明确规定伊朗对世界和地区安全的承诺呢?因此,美总统要求伊朗重新谈判,否则将面临极限施压的制裁!

就这样,一个协议变成了废纸,而不甘受辱的伊朗,誓死抵抗!俄罗斯建议伊朗顺应美国的要求,可以在原协议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但是伊朗誓死不从!后又动员欧洲三个签字国与伊朗协调,又以失败而告终。至此,伊朗将完全放弃该协议,走自己的路,不再举行类似的谈判!

这一决定,受到了俄罗斯的质疑,希望伊朗好自为之和三思而后行!因为俄罗斯本身也正遭受着来自G7国家的全面制裁,对于伊朗,俄罗斯也无力对其进行保护!但由俄罗斯建设的核设施,将是安全的!

俄罗斯担心的是,一旦伊朗任意为之,必将在制造核武器的道路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而参与伊朗核设施建设的俄罗斯是有担保在身的!如果事情反方向而行,正在寻求解除制裁的俄罗斯又将功篑一簧,再次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俄罗斯不想冒这个风险!


华正先生




关键时刻,再次提醒伊朗《伊核协议》是你们的保命符,退出协议的伊朗将万劫不复!在2015年前形成的,安理会伊核问题制裁决议的夹持下,今天美国的第三方制裁足够让伊朗痛不欲生,最终不得不跪求美国松一下制裁的绞索,让他们缓口气,任美国摆布,下场比当年的伊拉克更惨。



去年5月美国对伊朗施压制裁伊朗,要求伊朗同意重谈《伊核协议》被伊朗断然拒绝,但态度激烈,俄罗斯当时就对伊朗提出过类警告,其目的与这次一样,是在提醒伊朗,退出协议就是伊朗的死地!



2015年,安理会框架下的《伊核协议》,经过伊朗与美、俄、中、英法德六方多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生效。同时按着这份协议条款规定,该协议生效的条件下,此前安理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四项制裁决议,即暂时停止执行。安理会及协议签署各方保障伊朗以正常国家地位,与世界进行包括石油在内的任何正常贸易往来。伊朗在被解除了这种制裁后,虽然奥巴马政府未信守承诺,仍未解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仅经过三年的自由石油出口,就使其经济发展形成了崛起之势的扩张。



与此同时美国白宫易主,特总统执掌美国,庞大的政府债务,让美国经济逐渐走向衰落乃至崩溃的危机中,急需一种超常规的战略手段,获取更巨大的额外经济收入输血,才能挽救美国的经济危局。同时美国内的页岩气革命也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保障了美国消费的同时,其庞大的产能还可以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不仅可以大幅拉动美国经济大幅增长,还可以为美国提供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足够支持美国经济重新崛起了。



一方面是巨大额外的经济输血需求,另一方面是页岩油气出口的庞大市场需求,使华府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战略——一方面控制世界能源供应市场,为美国的页岩油气出口开疆拓土,为美国经济续命,另一方面以能源供应的垄断权,讹诈世界经济,就足够美国坐吃天下了。在这种庞大战略利益的驱动下,特朗普总统于2018年5月,退出了由美国亲自主导签署的这份《伊核协议》,提出了解除伊朗核与导弹能力、禁止伊朗向外输出影响力等12项彻底捆死伊朗的新条件,要求与伊朗重谈一份新协议,由此开始了与伊朗的,维护/撕毁《伊核协议》的战略较量。



为了保住《伊核协议》这份自己国家命脉的保命符,伊朗毫无疑问的拒绝了华府的这种无理要求。在正常谈判手段无法迫使伊朗就范的情况下,特总统启用了美国内法的第三方制裁政策,并于去年5月对伊朗施加了,经济与军事的双重极限的压力,向世界发布了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的威胁令,但在世界正义的支持下,特总统的这个威胁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而在军事领域战争临界的施压,伊朗打掉了美国入侵领空的无人战略侦察机,而遭到严重挫折之后,于今年1月3日又动用了美空军力量和CIA体系,在伊拉克定点清除猎杀了,赴伊拉克与沙特代表谈判的,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美军的这种战争挑衅行为,彻底激怒伊朗,5天后在非战争条件下,向驻伊拉克美军基地发动了战争模式的,单方面大规模导弹攻击,然后宣布以造成美军80人死200人伤的胜利,完成了这次复仇反击。






基于去年击落美国无人机展示出的,伊朗导弹雨对全部驻中东美军火力全覆盖,对美国在中东地缘战略利益,海湾石油美元霸权利益的,毁灭性伤及美国国运的威胁,特总统并不敢对伊朗直接发动战争。于是以个人推特方式宣布:美军在伊朗的这场复仇攻击中零伤亡,因此美国不对伊朗的攻击实施报复,到此,美国对依靠的军事施压政策等于彻底失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特总统向正在就伊核问题与伊朗谈判的英法德,提出让他们转变坚持《伊核协议》的立场,意在要求三国也退出协议,加入美国制裁打压伊朗的阵营,加入美国主导筹建针对伊朗的《波斯湾护航国际联盟》,封锁伊朗石油出口,实现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迫使其同意与美国重谈《伊核协议》的目标。





由于英法德主导的欧盟一直未真正履行协议规定,未落实自己承诺,未实施早就与伊朗制定的特殊贸易结算机制,却在美国无故战争挑衅杀害伊朗重要高官之际,不但未对伊朗表示任何支持与同情,却拉这伊朗与他们谈判伊朗核问题,要求伊朗取消提高浓缩铀丰度、产量、存量,那种并未真正突破《伊核协议》限制的政策,并且英方还要求伊朗,接受与美国消除伊朗核与导弹能力重谈协议的条件,让伊朗对欧洲这三家,实际与美方穿一条裤子立场失去耐心,曾经也发出过退出协议的要挟。




正是这种对伊朗恶劣影响的情况,让俄罗斯方面产生了对伊朗耐心的担忧,担心伊朗这个国家安危与俄罗斯唇齿相依的,不是同盟胜似同盟关系的伙伴,被那三个家的自私自利立场彻底激怒而失去理智,万一伊朗真的退出了协议,其后果也对俄罗斯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安全的威胁,所以才对伊朗再次提出那种示警。



但是,伊朗人愤怒归愤怒,却并未真正失去自己的战略智慧,并未真正实施退出协议的行动,相反又向欧洲发出了恰到好处的警告:“欧洲的士兵要小心了”!这实际是对那仨自私又软弱的投机份子发出的警告:去年7月英国扣押伊朗油轮的结局可能重演,伊朗对美国反击复仇背后代表的巨大威慑力,也适用于任何其他对手,相信欧洲听得懂,俄罗斯大概也能放心了。


铁岭锋


俄罗斯警告伊朗不要退出核协议,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俄罗斯是在劝诫伊朗,因为一旦伊朗彻底退出核协议,那么伊朗将会面临被孤立的局面。

实际上俄罗斯已经不止一次劝诫过伊朗不要退出核协议,早在去年伊朗首度突破核协议框架,提高离心机产率时,俄罗斯就表示,伊朗核协议虽然遭遇了美国方面的撕毁,但是该协议还是其他几个全球主要国家在履行、联合国所承认的协议,一旦伊朗退出核协议,那意味着核协议将彻底被撕毁。

如此一来,伊朗和国际社会的缔约将彻底失效,那么国际社会为了遏制伊朗发展核武的势头,自然会重新以联合国为核心对伊朗实施制裁。

这样,实际上伊朗正遂了美国的愿,要知道美国虽然对伊朗在进行军事恐吓和经济制裁,但美国最期待的还是能够联合国际社会一道来制裁伊朗 这样才能彻底给伊朗予以巨大而全面的压力。

所以俄罗斯劝诫伊朗不要退出核协议,实际上暗示伊朗不要选择被全球孤立的一条道路。


其次,俄罗斯警告伊朗不要退出核协议,实际上是为了俄罗斯自身的利益着想。

俄罗斯和伊朗当前有很多的贸易往来,尤其是能源贸易,因为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出口限制,迫使伊朗需要更多的依赖俄罗斯,故而俄罗斯在伊朗拥有了非常高的能源利益。

比如俄罗斯投资伊朗油田,俄罗斯低价采购伊朗原油,然后打上俄罗斯的标签向外销售,赚取了高额的差价。

一旦伊朗彻底退出核协议,那意味着俄罗斯和伊朗能够保持正常生意往来的凭据就消失了。


一旦伊朗退出核协议,开始重新发展核武,那么联合国为了伊朗彻底掌握核武,必然要重新对伊朗进行制裁,这样一来俄罗斯就需要配合联合国,断绝和伊朗大规模的商业往来。

所以为了维持俄伊双边生意往来,俄罗斯需要警告伊朗,其退出核协议会带来的连锁反应。


中评中语


俄罗斯警告伊朗不要退出《伊核协议》,其实是对伊朗国家安全作出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因为从目前伊朗的国际局势来看,伊朗如果继续坚持《伊核协议》,那么他的敌人将只有美国一家,但是如果伊朗退出《伊核协议》的话,那么包括英、法、德、俄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都会成为伊朗的敌人。

为什么伊朗退出《伊核协议》,其他国家就会与伊朗为敌呢?这主要是与这些国家当初与伊朗签订《伊核协议》的初衷有关。

2015年美、俄、中、英、法、德六国为什么要和伊朗签订《伊核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无奈的战略抉择,因为伊朗是一个中东地区强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都在进行核技术的开发,对此伊朗政府一直都在声称研究的只是民用核技术,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对其加遏制,那么伊朗成功制造核武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外,从地理位置来讲,伊朗这个国家位于欧亚大陆桥上,其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从伊朗发射一枚射程达到2000公里的导弹,基本上就可以达到欧洲、俄罗斯、以色列以及亚洲北部地区。

在伊朗军方研制的导弹射程已经超过2500公里的情况下,如果伊朗一旦拥核,那么对于除美国以外的全球所有军事强国,都能够形成致命性的核打击能力,这很显然是所有超级强国所不能接受的结果。

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当时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强国基本上也是十分挠头的,因为伊朗不同于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伊朗拥有十分稳固的国内政治环境,同时还拥有相对完整的现代军工业体系。因此伊朗国内的实力是相当强悍的

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世界强国,都不想在伊朗拥核的问题上与其开战,那么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法,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利用合约的方式,在蛮子伊朗一定要求之后,让其自动放弃核武器技术的开发。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在与伊朗经过多年谈判之后,于2015年正式与之签订《伊核协议》,并且开启了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

由此可见,其他国家要求伊朗遵守《伊核协议》有关要求,并不是毫无代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英法德等五国仍然要求伊朗继续留在《伊核协议》中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美国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开始制裁伊朗之后,伊朗政府以退出《伊核协议》作为要挟,来要求美国停止对自己的制裁,很显然是一种对错了敌人的做法,反而还会导致英法德等国的恐慌,并由此作出对伊朗不利的决定。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要在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其实就有借伊朗核问题,来强迫英法德等国对伊朗施压的目的。

在伊朗政府做出退出《伊核协议》的动作之后,英法德三国也随即对伊朗发出了严厉的威胁,准备将伊朗退出《伊核协议》等问题提交联合国,并准备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加入到制裁伊朗的行动中去。

此外,为了加大对伊朗的压力,近期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八国,也将自己的军舰组织起来,组建了以戴高乐航母为核心的“新八国联军”,不日将开赴波斯湾地区,以军事手段对伊朗施压,强迫伊朗放弃退出《伊核协议》和《核不扩散条约》的决定。

而这样的局面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伊朗政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英法德等国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是不会放弃对伊朗施压的做法的,在国家安全的问题上,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国家命脉置于他人的掌握之中,这无疑是自取灭亡的做法。

因此,俄罗斯政府在伊朗扬言要退出《伊核协议》的时候,警告伊朗不要退出《伊核协议》,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其出于盟友的立场,对伊朗做出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希望伊朗不要在冲动的情绪下,做出非理智的举动,否则的话,俄罗斯政府出于战略安全的需要,搞不好也会加入到打击伊朗的行动中去。


落下m


众所周知,俄罗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一直在跟美国对抗。

因为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南奥塞梯的吞并,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把俄罗斯看做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因此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对俄罗斯进行打压和制裁,都是想捆住俄罗斯的手脚,不想让这只斑斓猛虎再继续作威作福,跟自己叫板。

所以俄罗斯也在世界各地处处跟美国叫板,想挣脱美国的束缚,开拓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从古巴到委内瑞拉,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再到伊朗,俄罗斯无不跟美国针锋相对。

凡是美国拥护的,俄罗斯都要反对;凡是美国反对的,俄罗斯都要支持,美俄对待伊朗核协议的态度也是如此。

在美国撕毁伊核协议的时候,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都是力挺伊核协议,呼吁伊朗遵守核协议。

不过随着形势发展,核协议的欧洲签约方已经对核协议死心,英国、法国和德国在本月14号宣布将启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伊朗不愿意接受新协议,三国将同意联合国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

这就预示着当初签订的伊朗核协议已经寿终正寝,而且欧洲国家已经倾向于签订新协议,也就是选择跟美国政府站在了一起。

按说出现这样的局面,俄罗斯应该是非常非常开心,幸灾乐祸偷着乐。

因为伊朗核协议作废后,伊朗已经宣布要中止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加紧进行铀浓缩,不惜一切代价要拥有核武器。

国际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全面制裁伊朗,这样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伊朗的石油出口将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国际油价要直线飙升。油价上升俄罗斯肯定跟着受益,因为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俄罗斯经济低迷正好借此东风起死回生,何乐不为?

其二、伊朗一心拥核,一定会招来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打击。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又笨又贵又不好使的军火就有了最大的卖家。全世界谁都不敢卖给伊朗军火,俄罗斯要什么价,伊朗人就得出什么价,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其三、伊朗遭受各国打压,对俄罗斯还有一个利好,那就是加强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让俄罗斯获得跟美国叫板的资本。

由此看来,中东局势越乱越好,伊朗核问题越复杂越好。最好是美国跟伊朗大打出手,俄罗斯就能在他们拼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渔人得利。

可是凡事都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俄罗斯人内心里是不希望伊朗拥核的。

因为俄罗斯和伊朗都想做中东老大,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遭难的时候,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首先出手相助,对伊斯兰国迎头痛击,抛头颅洒热血解救阿萨德政府于危难之中。

因此伊朗成为阿萨德的救命恩人,伊朗趁机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把叙利亚变成自己的后花园。

但2015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从中插了一杠,把伊朗晾在了一边。

所以伊朗和俄罗斯虽然都有共同的敌人美国,但两国的战略目标有冲突,两国是面和心不和,各打各的算盘。

俄罗斯的核武器就是他手里的砝码,俄罗斯一再挑战国际秩序,跟美国叫板,靠的不就是核武吗?如果离开核武,俄罗斯什么都不是。

所以俄罗斯领导人经常把使用核武挂在嘴边,一再声称如果俄罗斯受到任何攻击,都会毫不犹豫使用核武。

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牛,就是大多数国家没有核武。乌克兰没有,格鲁吉亚没有,土耳其也没有。

可是如果伊朗拥有核武,阿萨德和哈梅内伊还会买俄罗斯的账吗?中东舞台上还有俄罗斯的位置吗?

伊朗有了核武,土耳其埃尔多安这个中东强人一定会千方百计拥有核武,大家都有了核武器,俄罗斯还能进行核威慑,还能挥舞核大棒耀武扬威吗?

因此说,俄罗斯虽然希望中东乱,越乱越好。但普京又不希望伊朗拥核,一旦那样,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就大大减弱,俄罗斯跟美国叫板也没有了底气。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俄罗斯也想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自己的影响,也想通过向伊朗施压,向国际社会表明,俄罗斯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不是像美国指责的那样,是一个只会捣乱的刺头。

总而言之,真正爱好和平的国家,没有一个希望伊朗拥核。

一个光脚的人拥核,比一个光脚的人拥核,危险系数要高得多,如果核武器掌握在一个醉汉和疯子手里,那危险系数就是五星级了,这也是全球防止核扩散的出发点和本意。


历来现实


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定,从本质上来讲,身为能源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反而别的四个国家却可以从伊朗获得廉价石油。从不做亏本买卖的特朗普上台后,认为奥巴马签署的这一个协议,是愚蠢的,对美国是无利的,所以特朗普就退出了伊核协定。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定后,美伊对抗
升级,为此美国单方面用“零石油出口”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虽然美国退出伊核协定后,受到了另外五个签署国的谴责,但当美国军事压境波斯湾后,伊核协定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尤其在苏莱曼尼事件后,美国和伊朗的对抗完全只存在于军事上,当然在朝不保夕的现实情况下,伊朗又把目光放在了发展核武器这条老路上。
(苏莱曼尼事件后,伊朗一直在突破和平利用核能的底线。)

从整件事情的发展来看,伊核协定的签订对欧洲最有利,她们既可以去掉伊朗的核威胁,又可以得到在伊核协议框架下的廉价石油。可是当伊核协定需要抢救时,欧洲对美国选择了动嘴不动手的政策,任由美国肆意破坏伊核协定。苏来曼尼事件后,伊朗认为需要发展核武自保时,欧洲却用了动手不动嘴的实际行动回击了伊朗,打算把伊朗跨过伊核协定的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想以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名义吃定伊朗。欧洲国家这种两面派的行为,让伊朗感到了绝望。


在破罐子破甩的情况下

,伊朗外长扎里夫在20日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把伊朗核问题,升级到要由联合国安理会来裁决那样的层面,那么伊朗将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彻底与国际隔绝。

在如此情况下,俄罗斯为了拉住伊朗这位在中东地区的朋友。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伊朗需要冷静,不能做出鲁莽的举动,不应该给伊核协议的反对者,以及那些现在试图破坏该地区局势稳定的人提供更多的理由,让总体的地区紧张局势继续升级。里亚布科夫还认为,如果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而会使伊朗的安保环境更加的严峻。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

俄罗斯奉劝伊朗不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的目的很明确,她肯定不希望伊朗强硬发展核武,给美国更多的理由,拉拢更多的国家打击伊朗,从而使自己失去这位目前在中东地区还算有用的朋友。毫无疑问只要俄罗斯在核问题上拉住了伊朗,那么间接的,她就可以在欧洲国家间谋取更多的话语权。


冯明凯


伊朗确实是不适合退出伊核协议!因为要小心德国法国等这些主动或者被动的流氓国家,要防止落人口实成了冤大头。

我们都知道美国方面一直在给德国法国施压,让他们参与制裁伊朗。而德国法国之所以不敢行动除了不满美国之外,更是因为他们在伊朗有大量的利益,这两国曾在伊核协议后跟伊朗达成石油出口协议,以两国向伊朗出口工业生产设备换取伊朗石油。如果德法两国参与制裁伊朗(拒绝交货),那么他们就会成为违约的一方,按着国际习惯他们需要支付大量的违约金。假如伊朗退出伊核协议,那么伊朗就会成为违约的一方,这样德国法国将可以光明正大的违约,伊朗过去几年从德法引进的生产线就会成为烂尾工程。这不利于伊朗!所以,俄罗斯此时警告伊朗实际上是一种来自朋友的劝谏,并没有威胁伊朗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