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感悟一年一度的除夕,其實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

​今我不樂,歲月其除

文丨若夷

公元2020年1月24日,農曆己亥年的最後一日、一夕——除夕。

無論從字面意義,還是更深層寓意來看,“除夕”之“除”,實際上都與“消除” “離去”等概念密切相關。除者,去也、逝也;夕者,時也、夜也。因此,所謂“除夕”,其實也就是“時間消逝之夕” “一年離別之夜”,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年”。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時光的流逝,原本並不會因為某個日子而有所不同,消逝得更快或更慢。但除夕之所以仍顯得與眾不同,成為格外被牽掛、矚目的一日一夕。其實,還是因為在大多平常勞碌奔波、風塵僕僕、行色匆匆的日子裡,原本“不捨晝夜”的光陰流逝,被人們有意無意間忽略、無視了。


感悟一年一度的除夕,其實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

只是到了歲末年關這樣的時間節點、除夕之夕,暫時停駐腳步,驀然回首,才會恍然覺察,並縈繞眉間心頭。這或許就像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在截斷水流的大壩前,一切看上去都顯得那麼波瀾不驚,但大壩後的傾瀉瞬間,卻洶湧澎湃,極具跌宕感、衝擊力。

趟過除夕的時間堤壩,之所以總是讓人易生感觸、動容不已,當然並非客觀的時間本身,具有什麼特殊的魔力,終歸還是因為我們與時間之間存在太多水乳交融、無法割捨的關係,在流逝的時間中留存、寄寓了我們太多的情感、價值,它不僅見證更構築了我們的生命本身。


感悟一年一度的除夕,其實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

因此,面對這“逝者如斯”的光陰流轉、歲月變遷,尤其是面對這一夕之間便詮釋一年之變的除夕之夜,我們不能不油然心生感嘆,在一年一度的守歲守望中,再次被撩撥起揮之不去的濃濃相思之情。

不僅感喟光陰易逝、歲月難留,也黯然於青春不再、人生不復,“明日便為經歲客,昨朝猶是少年人”,“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不僅感嘆那些即將或已然逝去的歲月印記、羈旅形跡和其中相伴的苦樂悲歡、成敗得失,“自嗟落魄無成事,明日春風又一年”,“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更感嘆那些曾經或正在與我們一起共度這些“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親人、愛人、友人、故人,以及內蘊其中的親情、愛情、友情、鄉情。


感悟一年一度的除夕,其實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

“故園今夜裡,應念未歸人”,“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迭敘新年”。

就此而言,“除夕”之夕,不僅是告別流逝時光的送別之夕,更是品味光陰價值的相思之夕,不僅是標註外在歲月變遷的日曆轉換之夕,更是鐫刻內在人生成長故事的守望之夕。

於是, 此夕此夜,我們不能不急著回家、趕著團圓、忙著守歲,為今夜今夕預備最豐盛的餚饌、點燃連宵不寐的燈火,寄寓我們最濃熾的相思、照亮最深邃的夢寐。“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相思因為相戀,守望因為希望。除夕之“除”,不止意味著“歲除”,亦是“除舊佈新”之“除”,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其中同樣寄寓著萬象更新的蓬勃氣象、承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底蘊,所謂“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感悟一年一度的除夕,其實送別的同時也意味著迎接

所以,在這飽含濃情的除夕夜,我們在相思守望中所寄託傳遞的,不止是低徊婉轉的牽掛、惦念,更有酣暢淋漓的快意、奮發昂揚的祝福,不僅為親友的團聚重逢,也為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新春良宵而;不僅為老人們的健康、孩子們的成長祝福,為自己不虛擲光陰的新年新氣象、新徵途而祝福,也為整個家國的和諧安泰,繁榮強盛而祝福。

有道是,“今我不樂,歲月其除”,“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