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


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佈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除夕也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除夕的習俗


習俗一——年夜飯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


年夜飯少不了火鍋,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


一般也會吃魚,"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習俗二——貼春聯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


“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


“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習俗三——貼窗花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在中國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習俗四——貼福字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倒(到)”。


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裡的箱櫃;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


中國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習俗五——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但是現在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習俗六——掛燈籠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徵著平安祥和、紅紅火火。


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習俗七——燃爆竹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


習俗八——祭祖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我國部分地區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


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習俗九——守歲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


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


習俗十——壓歲錢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壓歲錢,是過年習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關於除夕的故事一: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叫“年”,一到了冬天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


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


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


有一年冬天,兇惡的“年”又要來了。


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


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


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


雖然“年”是不再來了,但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


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


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第二種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佈新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矽的怪獸。


夕平時躺在洞穴裡睡大覺,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


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


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


後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臘月二十三這天,請灶王爺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聽說後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神農派最小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和竹筒,就在臘月的最後-天跟著灶王爺來到人間。


太陽落山後,正夕又要行兇作惡時,年用紅綾和竹筒打敗了夕。


村裡的人們把想要逃走的夕緊緊圍住,當火紅的太陽昇起時,夕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最後一天晚上除掉夕得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


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到後來,演變成為現在的貼對聯和放鞭炮。



除夕習俗還真多啊

哦,對了

現在除夕晚上還有一個習俗

——看—春—晚

大江南北的朋友們

我們春晚節目見



打開風水祈福APP,獲取更多好運,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