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上期讲了怎么区分棉甲、布面甲,现在教你怎么区分东北亚各国的布面甲,布面甲作为中国最后一代铠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UP觉得有必要科普给大家。这样方便找国产古装剧道具的猫腻,观众提升了观影水平才能倒逼影视工作者提升。中国的文化市场才能繁荣,而不是被抗战神剧和青春堕胎剧霸屏。


蒙古布面甲

作为将布面甲全面普及军队的朝代,蒙古有开创性的设计。首先布面甲结构分有有长袍式和段卦式的型号。

对开襟长袍式布面甲

从肩一路到膝盖的上下衣一体对开襟,以布帛为外棉在里,铆钉甲泡内缀铁甲片在重要部位,为前主要是步战的士兵军士使用。在元明两朝都有在使用,清以后淘汰。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蒙古对开襟长袍式布面甲

头盔

蒙古布面甲的头盔也很有特色,盔顶上有缨饰(也可以是翎羽、盔旗、盔枪)的前檐有眉庇,眉庇下额头部分有面甲,这些设计可能是吸收了西方甲胄技术的产物。还有保护喉咙的顿项都是影响后世的部件。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对开襟长袍式布面甲和顿项铁盔

短马甲,也可以叫上衣下裳式布面甲。和上面一款不同将身甲和腿裙分开,除了前开襟外两侧下缘也开叉口。所以有前挡保护下体,护腋保护腋下,肩膀有披膊保护。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身甲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保护腋下、肩膀和下体的部件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下裳部分保护腿部

这款布面甲影响深远,在元明清一直使用,也是我们最熟悉布面甲代表。

明朝布面甲

明朝布面甲基本和蒙古布面甲相同,不过主体是对开襟长袍式布面甲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神机营的布面甲,除了上衣下裳主要特征是铁帽为板链甲编织

最大的特色是有环片护臂,很有罗马风。不过罗马的是皮带铆接,大明是绳系为主。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三叉戟盔枪、缨饰、环片护臂,可以说是明朝布面甲的醒目部件

战袄

士兵护甲,和布面甲不同里面没有甲片,只是订上铜铆钉甲泡。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清朝布面甲

这个就是重头戏了,因为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所以有大量的文物和资料供我们查看,所以比较好理清。

后金时期

首先是清朝初期的布面甲,其实就是明朝布面甲的满清版,一样的对开襟长袍式布面甲,不一样的是护臂用碎片甲(板链甲的一种)来保护手臂,灵活性比环片护臂高,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现存沈阳博物馆的努尔哈赤铠甲

满清入关前

随着皇太极的治理,满族统治在关东以是坚如磐石,较父亲努尔哈赤的盔甲比盔甲更加追求使用性能。找回了蒙古时期上衣下裳式的布面甲,而且为了腿部的灵活度,在布面外用铁叶从上而下缀甲。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皇太极盔甲

入关后

到了顺治帝这个时候清朝入主中原以是定局,吸收了中原技术和文化后。这个时候布面甲头盔在子弹头形外多了菱形胄,目前所有的明末头盔和清早期皇帝的头盔都没有这种折角(盔体上的棱)的出现,护心镜成为标配(之前应该也有,不过应该是使用者自己准备)护肩和盔甲连接部分增加了链接的铁叶,防御更上一层楼。这也是布面甲的终极形态了。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顺治帝锁子锦布面甲(锁子锦是在布面上绘制山文甲的花纹)

清仪仗甲

这个时候也就是康(红)乾(薯)盛世了,皇帝检阅军队不需要什么防御力了。为了不然皇上重的慌。头盔用牛皮胎漆黑漆,盔体有镀金梵文。没有内衬铁甲片,反正不是防具是“礼服”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乾隆皇帝大阅甲胄

清末仪仗甲

在战场上穿等于移动的靶子(笑),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下裳从左右移到前面方便座凳子,两腿中间增加汉文化的吞口鱼挡住缝隙。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袁世凯着仪仗甲(感觉吞口鱼在咬JJ)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方便座凳子不露裆,这是个阿姨知道不

最后的特典:朝鲜布面甲

没什么好说的自己看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头盔没有顿项,没有护心镜,没有前挡,没有钱(滑稽)


教你区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都绑到胸口了连皮带都没有装什么领导

好了,终于完成了。大家素质三连呀亲,我会再接再厉给大家献上更多的冷兵器知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