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機關裡的忌諱

辦公室的忌諱很多,我所說的,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景下出現的差錯,雖然可以說是犯了“忌”,但不應該給予批評和指責的,不知不為過,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曾經的經驗和教訓,給他們一些提醒,僅僅是個參考。

事畢不回覆

一次,我交代一名年輕下屬,給上級部門送一個材料。到了該送到了的時候,還不見回覆,我沒有催問,怕給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覺。雖然沒有聯繫他,但一上午老惦記著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樓道里我看見了他,也不見他有回覆的意思。於是我就問他材料送到了嗎,他說送到了,還解釋說要送交的那位領導同志不在,他就交給工作人員了。

我問他為什麼不及時回覆我呢,他無語,我也無語。從這以後,我不再專門委託他去辦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你很在乎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為什麼不重點強調一下呢?客觀地說,這件事還沒有重要到重點強調的程度,但對上級交辦的事不及時回覆,恐怕不是一個小問題。

在我們周圍,總能看到有辦事靠得住、事畢就回復的人。在我任職的司裡,大家都已經自覺地從小事做起,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當然還有最讓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論大與小,你一定就會想起他(她)來。

你不用擔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盡心盡力,隨時報告,絕不讓你焦急等待,同樣的,你對這種人的事情,也不會大意,也不敢大意,也會盡心盡力給他(她)有個交代。

這種情景,這種感覺,只有當事的雙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懷視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貴的是,具備這樣品格的人,絕不會只對上級講信譽,對同事、對外人、對下屬都能一樣相處,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託,即使大事也沒問題。你看機關裡口碑好的人,都有這種優秀品質,都能夠得到大家的讚譽。

事畢就回復,說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還是怎麼做人的事,和承諾、誠信有關。

會前不到位

“會前不到位”是機關裡常見的一種現象。我經常參加一些司局或部門召開的會議,以協調會、座談會聽取意見為多。通常我會提前10分鐘到會議室,但有時還看不見會議主辦方的人,其他部門的參會同仁來了以後還不見主人,我們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覺。有的只剩三五分鐘了,才見到主辦方有人到場,好像沒有什麼準備似的,會議顯得鬆鬆垮垮。這種情形下,被邀請的人情緒很受影響,所以會議的質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是主辦方的領導“掐著點”到會,還可以勉強接受的話,那麼承辦會議的工作人員會前不到位,實在有點講不過去。如果參會人員都是在同一個辦公樓裡,工作人員至少應該提前15分鐘到場,因為有種種原因,外部門參會人員很可能提前10~20分鐘到會。

如果有邀請外單位代表參會,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時到場的,客到主不見,實在不禮貌,給參會者留下的,只是冷淡應付的印象。往重裡說,就是不尊重邀請的參會者,反映出主辦方從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都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德。

有這麼嚴重嗎?我的感受就是這樣,當然特殊原因除外。有一陣時間,機關裡流行著“掐著點到會”的風氣,參會時間以準為美。參會者倒是無可厚非,但如果辦會者也心安理得,那就讓人想不明白了。

但凡出現會前不到位的現象,都與辦會方不重視有關,可能就是個形式主義的會,所以大家都應付應付得了。會前不到位、辦會不認真,就是不良機關文化或處室文化的表現。看看這種主辦方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表現,就不難發現,這是一個因為做人做不好、開會開不好的問題。

近幾年我和司裡同志與五六十個部委單位學習交流,不論是在主場還是客場,我們都是提前半小時以上到場,會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多一分準備,就多一份成功。即使是司內的會,我本人也都提前到場,沒有別的,心在會上而已。

羞於上問

我當科員的時候,很怕見領導,更不會主動去請教領導。是不敢,還是不願?是不屑,還是沒說的?可能都有,反正是敬而遠之。

一次領導讓我代表青年到大會上發言,我用心寫了一個發言稿,覺得挺美,也沒有徵求同事和領導的意見,甚至還不想讓領導指正,怕把我認為精彩的內容給否定了。

會後,領導在基本肯定我的發言的同時,還指出了我發言的一些問題,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遺漏。領導告訴我,如果想讓自己的發言出彩,務必在發言之前聽聽領導們的意見。自我感覺是一回事,其實真不是那麼回事。由此,我記住了一個教訓。

孔子說“不恥下問”,我們也經常說向群眾學習,但就是沒有說向上級學習,只提“下問”不說“上問”,這是一個重要的遺漏,可能也是一個故意吧,這裡的玄機怎麼能輕易讓年輕人知道呢。當然,在我們的機關文化中,也是有一些潛在的規則的,我們的機關文化講究層級管理尊卑有序。

作為下級,作為青年,不是你隨便可以向上級領導發問的。可是在機關裡,對青年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你的上級或領導,如果你不能經常地“上問”,那就不知要失去多少學習和上進的機會。羞於上問是機關青年進步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次,司裡要進行年終總結,每位幹部都要述職,一名青年幹部問我怎麼能講好,我建議他把自己的發言稿徵求他的同事和領導,結果反響很好。且不說各位領導和同事會提出中肯的意見,光是主動徵求意見這一條,就在內心深處得到大家的認同了,這比內容重要得多。

在徵求意見不是“規定動作”即不是必須程序的情況下,主動請教和徵求意見就愈顯可貴。

我們在工作時間,都有和上級領導相處的機會,能否善於虛心地請教他們,決定了一個青年發展和進步的快慢。

作為晚輩和下屬,如果能接近領導,討教一些真學問,學到一些真本事,真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和討好奉承根本不是一回事。放著和優秀上級接近的機會而不請教不學習,豈不太可惜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