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导语:

在《红与黑》中,主要讲述了,身份低微的木匠之子于连年轻俊美,才华横溢,渴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甚至不惜泯灭良心,阿谀奉承借着爱情上位。然而,最后他不但没能飞黄腾达,反倒送了性命。

因与市长夫人的私情被揭发,气急败坏的于连开枪射杀市长夫人后入狱。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于连,幡然醒悟,拒绝了两位恋人的多方营救,从容地选择了不上诉,坦然面对死亡。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他因为爱情获得升迁,却又因为爱情而导致死亡。他的爱情悲剧是其自身轻浮急躁,图谋不轨的结果。

一、于连的两段悲剧爱情

于连和德雷瑞尔夫人、马蒂尔德小姐的爱情故事贯穿了于连个人奋斗的始终。这两段爱情的开始牵连了过多的利益和权利,以致最终都没有一个好的下场。

于连在两段爱情的选择初衷上都怀着“麻雀变凤凰”的心思,可惜这只势力现实的“麻雀”却并没有“飞上枝头作凤凰”,却最终因爱丧命。

1. 与市长夫人徳雷瑞尔的征服之爱

在《爱情论》中:“爱情所能赋予的最大幸福,就是你第一次握你所钟爱的人的手。”

于连在被聘为家庭教师的时候,与市长夫人徳雷瑞尔之间产生的一段越轨爱情,最初的萌发就是因为于连与德雷瑞尔夫人一次不经意的手的触碰。

徳雷瑞尔夫人缩手的动作,激发了于连对自身自尊心的维护,在这种征服欲的作用下,第二天晚上他放开胆子紧紧握住了德雷瑞尔夫人的手。而于连的这两次握手的初衷都是“阴谋”胜过“爱情”。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在这里,不难看出,于连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于连与生俱来就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对待爱情,他也总是用阶级的眼光去看待,正是这种阶级意识蒙住了爱的眼睛,使他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从而给他的爱情蒙上了悲剧的色彩。

作为身份低微的木匠之子,于连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满腹信心,而这种信心甚至是建立在不择手段上的。

他在初次踏进复杂的社会时,于连内心产生了强大的波动,作为平民,于连把嘲弄德雷瑞尔先生,征服德雷瑞尔夫人这样的与他不同阶级的上流人士视为乐趣,他把这当做自己征程的开始。

在于连与徳雷瑞尔夫人的感情接触中,他对这份感情虽然也抱着珍惜的态度,但他心里始终铭记着在他与徳雷瑞尔夫人之间有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基于这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他把与徳雷瑞尔夫人的调情、约会看作是与“敌对世界作战”。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这份跨越阶级的情被于连看得太重,他从内心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出身,而死心塌地去爱。所以,当于连的引诱计划得逞后,他高兴地认为自己“已完成了职责,这是一个英雄般的职责”“赢得了一次战斗”。

所以,于连在第一段爱情中“欲”是大于“情”的。这种欲很大程度上是对贵族社会的报复欲望。

德雷瑞尔夫人温文尔雅贤良淑德,出身高贵,并且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却一直不快乐,因为没有愿意听她倾诉的人。她的丈夫是个长相粗糙、粗鲁无礼、毫不懂女人心思的直男,她向丈夫倾诉得来的从来不是安慰而是粗鲁的嘲笑。

夫人原本以为市长丈夫请来的家庭教师也会和他一样是个粗鲁的人,谁知在见到于连后,夫人竟然发现于连是一位面容俊美,礼貌有佳的人,不禁心生好感。

所以,在一次次与于连的接触中,她对他有了一种暗藏心底的爱意,而这种爱意却被于连的一次触手释放了出来。显然,物质充裕的她,在精神上是尤为空虚的,在心灵上也一片贫瘠,而于连——这个被她视为精神依靠的男人,刚好填补了她内心这一块荒芜的空隙。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而于连是个生性敏感多疑的人,并且自尊心极强。以至于当他与夫人离别时,夫人因为矜持晚到了一会儿,他就立马觉得夫人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自己。

因此他将徳雷瑞尔夫人视为自己征服的对象,借以克服自己的自卑,赢得内心的安慰及获得胜利感。

由此可见,于连对市长夫人是源自于自卑引起的征服之爱。无论是握住夫人的手还是和夫人的秘密幽会,都是出自于一个底层青年对贵族妇女的征服欲和报复感。

然而,故事发展到后来,这种征服之爱又慢慢发生了转变,“情”最终战胜了“欲”,于连为了守护徳雷瑞尔夫人对自己这份真诚的爱意,也是为了赢得自己在这份爱情里最后的自尊而选择了面对死亡。

当他知道徳雷瑞尔夫人没有被自己杀死时,他暗想道:“这么说,她会活下去”“她会为了宽恕我、爱我而活下去⋯⋯”

在某种程度上,徳雷瑞尔夫人对于连纯粹真诚的爱意,拯救了被物欲、权欲冲昏了头脑的于连。他对徳雷瑞尔夫人说:“你要知道,我一直爱着你,我只爱你一个人。”这也是对于连在经历世事沧桑后,回归人性、回归真诚的一种肯定。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2. 与马蒂尔德的利用之爱

于连之所以爱上冷漠的马蒂尔德小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攀龙附凤”,而马蒂尔德小姐之所以情愿尾随于连,这里面更多的是贵族少女的任性、草率和好奇,是对于上流社会的循规蹈矩环境下所影响产生的一种反抗和叛逆心理。当然,她与于连的结合,也有政治投机的一面。

她看出了这个年轻人在政治能力上的巨大潜力,认为时机到来。 因此,她可以宣称:“我绝不像我的表姐妹不断地怕发生革命⋯⋯因为我选择的这个人具有个性和无限大的野心”。这样看起来,两人的感情中,两者相互利用,互为政治筹码。

于连与马蒂尔德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欲擒故纵,绞尽脑汁的。《论爱情》中说:“一个聪明的男人在追求一个女人时,常常只需做到使她联想起爱情来,并且使她动心。她就会很好地接受这个给她以快乐的聪明的男人。于是他有了希望。”

于连在第二段爱情中堪称用上了情场老手的伎俩和把戏。当内心冷酷的马蒂尔德一直对他置之不理时,他听了朋友劝告立马去追求其他贵妇人,以引起小姐的妒嫉和关注。可以说,他们双方在爱情上都抱着一种算计、互相利用的心态。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马蒂尔德是公爵府的千金大小姐,她年轻貌美,但却冷酷无情,傲慢无理。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崇尚自由与个性解放。她厌倦了贵族青年循规蹈矩的为人处世,渴望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男人出现在他的眼帘。

而刚好于连的出现填补了自己内心理想对象的空缺。由于马蒂尔德“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所以,出于强烈的自尊和高傲,于连不屑于与她讲话。这使得“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马蒂尔德小姐感觉于连就是与众不同的绅士。

沉醉于爱情小说的她认为,只有与于连在一起时,感情才被赋予了浪漫气息。马蒂尔德所爱的不过是自己幻想中的于连。而且,二者爱情的初衷都带有一丝自私性。

马蒂尔德愚昧、自私的想着自己心中美好梦幻的爱情,而于连则在计划着如何让自己的身份以及地位更上一层楼,而在爱情面前机关算尽。

自私这一点在于连与玛蒂尔德的交往中一览无余,他们两人没有真正的你侬我侬,只有两个不同个性不同目的却又标榜真爱的灵魂之间的互相扯动。这种撕扯让两个人都伤痕累累,但为了各自自私的利益,他们宁愿痛苦地继续着这一所谓的爱恋。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二、 于连的爱情悲剧是个人悲剧

于连死时年仅23岁,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由,不幸的是,他把爱情与野心交织在了一起。

于连的两段爱情悲剧,与于连自身不纯粹的恋爱目的以及想走捷径的人生脱不了干系。在某种层面上而言,他把生命中的两个女人都当作爬上欲望巅峰的天梯。

正是因为内心裹挟着不纯洁的爱情目的,所以,他的两段爱情都以悲剧告终。于连的个人爱情悲剧在于,在封建等级观念和阶级观念的夹缝中,他很难正常去追求一份单纯平凡的爱情,只好靠阴谋诡计来骗取贵妇小姐的芳心。

然而,这种阴暗侥幸的求爱心理,也导致他在个人理想追求上耍尽了阴谋手段,他把爱情当成实现“人生理想”的工具,以致他在两段爱情中都颠覆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最终酿成了爱情悲剧。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一) 与市长夫人徳雷瑞尔的悲剧爱情

1. 自卑与虚荣驱使下的爱情

于连出身卑微,而自尊心极强,当于连第一次见到夫人的时候,就被她独特的风韵所吸引,并产生亲吻手的想法,并警告自己不准胆小,因为这个举动可以让夫人不再瞧不起一个刚从锯木厂出来的穷小子。

底层青年对贵族妇女的自卑感促使他诱惑了夫人,并让他铤而走险,抓住了夫人的手并顺利地占有了夫人。“把这个女人搞到手,”于连的虚荣心说话了,“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因为如果以后我发了财,有人嘲笑我曾经当过家庭教师这个低级差事的话,我就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我是为了爱情才教书的。”

他视徳雷瑞尔夫人为赢得战役的筹码。于连爱的,不过是占有徳雷瑞尔夫人后的快乐和满足,证明穷小子也可以同高贵的市长一样拥有高贵、美丽的女人。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2. 对贵族阶级的报复

市长长相粗鄙,粗鲁无比,还有几分莫名其妙的偏执。他的本领是“讨起债来分文不能少,还起债来拖得越久越好”,这位市长由于地位、财产、出身当然是自恃清高的。

自尊心强的于连受到市长的蔑视后,决定为市长戴上绿帽子。亲吻夫人的手臂,这让于连的内心觉得自己如同拿破仑一样取得了胜利。夫人成了他的报复牺牲品。此时他还要乘胜直追,于是他向市长提出辞职,没想到市长加薪挽留,这让他不禁得意洋洋。

于连最初对市长夫人的爱情,并非是爱情,而是成功的欢愉和对贵族阶级报复的喜悦。


(二) 与公爵小姐马蒂尔德的悲剧爱情

1. 对权势地位的疯狂渴求

马蒂尔德这个公爵小姐虽然是外表可人的大小姐,但却目中无人,傲慢至极。自尊心极强的于连自然不会喜欢她。

但是在现实上于连还是屈服了,他深深地明白,要接近上流社会,不被人看不起就必须走这条捷径,必须得到这段与公爵小姐的爱情,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赢得了公爵小姐的心。

但实际上内心对公爵小姐毫无情感可言,只因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严苛的门第观念,他不得不维护着这段将带给他无限好处的所谓的爱情。深思熟虑的于连其实很聪明,他用冷漠和蔑视保护着自己和这段爱情,最终似乎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2. 良心未泯下的放手及厌倦

枪击昔日情人后的于连,在狱中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后,认清了野心和热情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冷静下来的他开始回想前程往事,为自己的不择手段和恬不知耻而感到羞愧,为自己的无知愚昧而感到懊悔,他终于厌倦了你争我夺的生活和诡计多端的不平静日子。

马蒂尔德本想奔赴监牢为营救于连展开一场英雄主义的爱情,但于连早已厌倦了这种英雄主义,他如受伤孩子般,明白了自己最终将被埋葬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里。一次次禁锢上流社会的排挤,出身卑微的于连明白自己根本实现不了所谓的抱负和梦想。此时于连万念俱灰,他最终失去对生的渴望,只为寻求一死。

三、 于连的爱情悲剧是社会悲剧

1. 缺乏公平竞争的时代背景让爱情无处容身

于连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门第决定一切”的时代。作为平民出身的于连,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时代里穷困潦倒地生活。

他可悲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没有人保护,没有钱的“可怜虫”。但是,于连骨子里天生就有着不服输的气质,他拒绝一直过这种平庸单调的生活。所以,他选择追求青年时代的英雄梦想,一直在寻求实现自我的途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却恰恰身处在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如此,他便只有依靠外力来达成自己的雄心,然而,由于物欲的膨胀,这种雄心也慢慢演变为一种野心。无疑,他生命中出现的两个高贵女人成为了他跻身上流社会的不二工具,他对她们的利用之心要大过爱慕之心。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2. 封建门第观念是熄灭爱情之火的坟墓

所谓的上流社会,他们的虚伪,是无休止的勾心斗角,和彻底无休止的腐化。

有钱的贵族和穷困平民是格格不入的,更不要说是这不同世界里人的爱情了。于连在初识徳雷瑞尔夫人时,她是排斥他的。因为于连所处的社会职位低下,她内心里不由自主地反感低层下等人。

另外,由于嫌弃于连身份低微,马蒂尔德小姐对待于连也是一种忽冷忽热的态度。只要于连稍微跟她套近乎,她就厌恶他,冷落她。直到后来,于连耍尽各种伎俩,才让她放松戒备。

上层社会里的人的惯性思维是像于连下等人是永远不可能翻身做主人的,他们永远都是奴才命,而只有尊贵的血统才能让他们骄傲地生活着。


《红与黑》中,爱情既是恩赐,也是劫


结语:

于连两段揪心的爱情经历,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所呈现的利益关系。于连可谓是成也爱情,败也爱情。当一个人对于爱情抱有其他不纯的目的时,无论结局或过程,注定是少了那份快乐和欢喜的。

一份可贵的爱情在于没有受到金钱和功利心的污染。爱情的纯洁,决定着它的坚贞;其坚贞又决定着它的永恒;其纯洁、坚贞和永恒又共同决定着它的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