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但聞故人聲——紀念趙慎之老師

但聞故人聲——紀念趙慎之老師


永遠的“阿崎婆”


說起趙慎之與配音的緣分,還得追溯到她的孩童時期。她是由養母帶大的,養母的兒子自然也就成了她的哥哥。哥哥喜歡文藝,在他的影響下,趙慎之第一次接觸到戲劇和話劇。1943年,她正式成了話劇演員,之後參與演出了《葛嫩娘》《釵頭鳳》《雷雨》《日出》等劇目,還飾演了“白毛女”。1951年,趙慎之調到上譯廠,當時還叫做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開始從事一份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藝術工作—配音。趙慎之對配音一竅不通,毫無經驗可言,卻從容淡定地配完了第一部影片《生活的光芒》。反倒是後來片子配得越多,戲份越重,越為緊張。但從事的時間長了,她也就漸漸對配音工作有了興趣,再後來,趙慎之已經完全離不開這份工作了。


趙慎之一生塑造了無數經典的角色,獻聲上百部譯製片。《望鄉》裡的阿崎婆、《蝙蝠》裡的老女傭莉齊、《廣島之戀》裡的埃瑪妞·麗娃、《華沙一條街》裡的娜嘉、《神童》裡的凱斯頓小姐等配音角色都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為觀眾朋友們熟悉的角色,還是日本電影《望鄉》中的阿崎婆,這也是趙慎之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妓女”的敏感身份,註定了這個角色的特殊性。在接這個角色的時候,趙慎之壓根沒考慮這麼多。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上海,有很多像阿崎婆這樣的人。《望鄉》公映後,引起了社會各方強烈的反響。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妓女的戲,應該被禁演。趙慎之與參與配音的朋友們都覺得這是無稽之談。相反,她倒是特別同情阿崎婆,這個本性純良卻不幸淪為妓女的老太太。趙慎之用她充滿孤獨和辛酸的聲音描繪出阿崎婆的悲慘人生。她將阿崎婆這個角色琢磨透了,對其傾注了太多感情。對聲音的完美把控也讓我們對“阿崎婆”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阿崎婆”角色的成功塑造以及多次為老太太角色配音的經歷,讓趙慎之收穫了“老太太專業戶”的稱號。儘管當時的趙慎之還很年輕,但“老太太”的稱謂更多的是一種認可與鼓勵。


“輝煌年代”,完美謝幕


剛剛退休那陣子,趙慎之感到異常失落,不知道該如何打發空虛的時間。工作時總期待著能有一兩天時間休息,可以在家睡睡覺。但真的徹底放鬆下來,離開自己鍾愛的事業,反倒覺得很不習慣,總感覺沒著沒落的。於是,趙慎之又接了些零碎的工作,應邀去廣州、成都等地做解說。想到還能跟老戰友們一起工作,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消磨時間,趙慎之覺得很是舒坦。她樂此不疲地幫孩子們錄一些繪本讀物,聽說這些灌錄的有聲書在網上挺受歡迎的,趙慎之特別興奮,但又有些忐忑,怕自己的表達跟不上年輕人的節奏。所以她總是在錄音棚裡,一個人慢慢磨,慢慢錄,兢兢業業的精神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很多人都不理解,趙慎之會選擇住在老年公寓裡。起初入住的原因是因為她自己不愛做飯,三頓飯對她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孩子們都不在自己的身邊。談起自己的孩子,趙慎之備感欣慰。她的孩子們都很爭氣,讀了大學,有著不錯的工作。孩子們不放心趙慎之一個人,便將她送到老年公寓,享受更好的照顧。


其實,住在老年公寓並不意味著孤獨與寂寞,趙慎之在公寓裡便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她的生活節奏十分規律,早上6點醒,醒來後就聽廣播。同時,她也是個十足的體育迷,會備著梨和花生米,興致勃勃地看起世界盃。籃球、乒乓球等比賽一個都不落下,甚至連斯諾克也不錯過。其實,她並不明白斯諾克的規則,但只要有中國選手,她便會默默地為其加油。當然,若是有關於配音的相關活動,定能見到趙慎之的身影。


就在趙慎之去世前的兩個月,她登上上海大劇院的舞臺,在一場名為“輝煌年代”的演出中與影迷們共同分享屬於譯製片的黃金時代。為了準備短短的節目,她堅持到大劇院排練,還非要跟影片對口型,一練就是一個鐘頭。其實“輝煌年代”的演出最先是在北京舉辦,當時因為一些小事令趙慎之血壓飆升。在演出前,醫生便建議她不要上臺,但她依然堅持兩次登臺向觀眾鞠躬致歉並道謝,她甚至將此次演出稱為是“送給觀眾的最後禮物”。如今趙老離去,惹人無限懷念。這是趙慎之的“輝煌年代”,也是她最後的完美謝幕。


但聞故人聲——紀念趙慎之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