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这是为什么?

余香丸子


您好!谢谢您的问题分享!

看到很多网友回答了您的问题。大家大多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分享的办法也有很多,有很多不错的点子。教育不是我的专业,我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和您聊聊这个现象。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发。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孩子一出生🐣,他会从娘胎里带来属于他的精神气质。有些孩子愿意表达,或者哭或者动手或者说话。有些孩子不愿意表达,更容易选择沉默。那么您的小孩是哪一类?平时愿意表达还是愿意沉默?如果无论高兴还是悲伤难过,他都愿意自己一个人分享,那么他很大可能是大家都认可的评判方式——就是所谓的“内向”。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观察一下,假如在他和别人在一起时,是什么状态?是不是和在你面前是一样的?如果不是,那么,需要从您和他相处的地方找原因。如果是,那么孩子是天性内敛,还是自卑?需要再分辨……

以上这些,是梳理孩子的性格特征的方法,以及评判教育环境和方法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孩子遇到问题特别容易忍气吞声的问题。

一、孩子的身体状况一般,偏下。这样的孩子,需要加强营养和运动锻炼。体质上去之后,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二、孩子遇到的问题没有能力解决,他在保护自己。内敛的孩子很容易这样应对新问题。给他学习的空间。心理健康的孩子都会慢慢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解决办法。

尤其是第二条。很多父母会在旁边看着,既心疼又着急,恨不得以身替之。在我看来,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他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最早是从母亲这里来的。尤其在孩子3岁以前的这个无意识期,他对环境的认知和互动中学习很多体验,奠定了他应对环境的方式和习惯。等他慢慢长大,就会在各种场景中再现。如果养育环境里有太多评判和评价,孩子就会畏缩不前。太多的爱,有时候反而是种伤害。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也不要着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给他支持和肯定,少一点评价和评判,只要用心,也会慢慢看到变化。

小孩子也需要面子。家长遇到孩子受挫难过的时候,学会避重就轻,或者只是拥抱,让他慢慢心安。之后有意识地找一些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给他看,或者带他出去玩的时候模拟一下。孩子是向上生长的力量,请相信他。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做家长也需要时刻学习。希望我们可以借孩子给我们提供的成长契机,共同拥抱幸福的未来。

共勉。

祝安



向阳生长刘十七


呵呵可能多方面的因素吧,比如,遗传,家庭,环境等等都有可能,就说我吧,因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又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所以我就特别容易自卑。特别需要大家的报团取暖,看到别人的小伙伴受欺负了,有哥哥姐姐帮忙,那是很向往的,但我骨子里又是特外向的,也是不服输的人。所以那时候特别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同,经常跟小伙伴们吵架,打闹,然后回家后,家里免不了一顿揍。所以以至于后来我基本什么都不会发表意见,什么都忍气吞声,觉得,反正这社会不会有我什么事的。所以出来工作以后也只会努力干活,不善于表达,忍气吞声。其实这是致命的,社会总归喜欢那些能说会道,也总归愿意那些自信的表现。所以小孩子,一定在小时候给他足够的认同感,责任感,安全感,让他觉得,我有保护的方向,同时我也是被保护的人。多接触些正能量的人,多做些正能量的事,勇于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让他感受到爱与被爱,这很重要,孩子也特别需要认同感的。别以为他不懂,其实他什么都懂!最后,还是希望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让他们善于表达,表达爱。阳光会使他自信,坚强。不再忍气吞声。加油


12小胖哥


小孩子一般都是有什么说什么,最天真无邪的。如果小孩特别忍气吞声,那么家长就要特别引起重视了,可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原因可能是:

1、父母经常吵架,给孩子心里造成了阴影,觉得父母关系不好,对自己不关心,自己有什么问题也不敢说,只能什么话都藏在心里,忍气吞声。

2、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一旦做错事,不问清缘由就训斥孩子,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又没有地方倾诉,只能忍气吞声!

3、孩子从小被教育,遇到事情打不过就跑,不要和别人正面冲突,养成了从小懦弱,胆小的性格,总觉得只要自己示弱,忍气吞声,就能让别人不欺负自己,放过自己。

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教育,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蘑菇猫仔仔


孩子容易忍气吞声,应该有内在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

1、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性格内向,遗传给了孩子,不愿意和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懂得拒绝别人,所以只能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也是自己忍着不说出来。

2、孩子的抚养人性格强势,孩子刚开始学会表达的时候,遭到了压制,学会了隐忍,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孩子一旦养成忍气吞声的习惯,很可能发展成讨好型人格,没有主见,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很大,而且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容易患上抑郁症。

面对容易忍气吞声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表达和交流,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学会拒绝别人,学会释放压力。

孩子本身性格内向,我们要经常带孩子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和不同人的交流,和其他的孩子玩耍,平时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要给孩子民主权利,生活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善良要带着锋芒,让步是一种修养,不让人欺负是一种本事。

性格强势的抚养人,要改改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一锤定音,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不仅要做孩子的家长,更要做孩子的朋友,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优秀的家长,从来都是恩威并施的。


秀逸宁人


一听到忍气吞声,都替孩子难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无忧虑的闹。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绪都是学出来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二、忍气吞声对今后人生的影响。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笑着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他吃喝拉撒,学会喜怒哀乐。

在妈妈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喜和乐全部给孩子,连哭一声都舍不得,怎么会将忍气吞声教给孩子呢?谁又舍得让自家孩子受气呢?

一、让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

1.受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

丽丽的老爸是个酒鬼,喝醉后经常打骂她的母亲。

酒醒以后看到满身伤痕的妻子,丽丽爸会跪着、哭着给丽丽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了。结果每次酒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丽丽妈胳膊打骨折了。

丽丽妈是远嫁,家人都不在身边。刚开始被打时,还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厉害。时间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经习惯过这样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后,仍然正常的打扫卫生、出去买菜、做饭。

丽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0岁时,丽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悲剧又重演了。

为什么丽丽也会像母亲一样,面对被自己丈夫打骂,选择忍气吞声呢?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是和父亲一样暴躁,用拳头解决。就会和妈妈一样,变得懦弱,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会反抗。

2. 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小苗昨天写作业时被妈妈训了。妈妈见到苗苗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没有问原因,对着苗苗吼叫了半小时,并要求她面壁思过。

这样的情况一周至少上演十来次。强势的妈妈认为女儿就应该和自己一样,能照顾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儿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乱吼。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爱德华

苗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脑中接收的就是听妈妈话。对于母亲,她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因此就这样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3. 受外界的影响

在上学时,小田特别腼腆,因为为人老实,也不会告状,经常受人欺负。

上初中的三年,给学校里的“霸王刘”写了三年作业。

就这样形成了受欺负的心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二、对于忍气吞声,会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1.对婚姻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越来越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中,会不愿意结婚,患上婚姻恐惧症。

会让他对今后的婚恋关系产生怀疑与害怕。结婚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对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会可怜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为她在家中基本没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说话,否则就会被打。

曾有段时间,看过这部剧的人只要提到冯远征的名字都会害怕。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时,都会指着冯远征的照片,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这个叔叔。”

想想,幸好他们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来,那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

天天在家中看着母亲被父亲暴打,又无能为力多么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该会多么扭曲!

2. 对工作的影响

小张刚进公司,因为沉默寡言,经常被同事们安排帮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周,小张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同事强行兑换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务少,用不了网速那么好的电脑;前几天,小张熬了一个晚上的文案,被上级领导抢了。

为什么,小张自己生闷气却不敢言呢?因为他的家中有个专制型的妈妈。妈妈说了,他要团结同事,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小张参加工作了,始终记得要和大家和睦相处,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及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益。

如此下去,小张就是公司的“便利贴男孩”,等不到成为“便利贴大叔”时,就已经被辞退了。

3. 对生活的影响

a. 因为遇事忍气吞声,就逐渐没有了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了生活的斗志和动力。

b. 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

c. 气大伤身。可能会因为情绪没有合理排解而影响身体健康,常生气的人会得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肠胃病、甲状腺疾病等。

d.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和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这就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美]泰曼·约翰逊

1. 正确面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2. 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给孩子积极的行为引导。我们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学到的人际交往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须要争吵的事情,可以远离孩子,背着孩子进行。

4.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孩子,对发生的事情说不清楚,要利用《绘本》阅读或游玩见闻,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导他说说去哪了,做什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 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比如:“被别人欺负了”,“被抢东西了”,不要随意训斥孩子,要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6. 帮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导孩子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际的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借助环境学习。

7. 如果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告诉妈妈或是爸爸。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中〕杨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作为父母,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身体无恙,还要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进修自己。愿天下宝宝都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幸福又快乐!


辛桐宝宝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这样的状况应该是与孩子的实力和家教有关。

第一,孩子的实力。毋庸置疑的,孩子在家庭里也是最弱的存在,他相对于父母力量小,声音小,知道的还少,所以处于绝对的弱势。所以在很多家庭里面,当孩子和大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总是最后的失败者。所以很多孩子就学会避免和大人发生冲突,很容易忍气吞声。

第二,家教。在很多家庭里面,大人教孩子的并不是具体力争,而是明哲保身。他们奉行的是好汉不吃眼前的亏。所以这样的孩子在遇到实力强的对象的时候总是容易忍气吞声。

而改变这这种孩子的根本方法就是重新塑造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是塑造孩子的体魄。超过同龄人的锻炼,可以让孩子获得强健的体魄,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让他获得超过同龄人的自信心。然后呢,是家长告诉孩子在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的时候处理的方法,不用硬碰硬,也不用逃跑的处理方法。让孩子学会方法处理的问题,不再逃跑,他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遇到事情正确处理。

结束语:当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自信心,忍气吞声就变成了一种处事策略,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孩子。


曦宝和伊宝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不知道这个小孩子的年龄,如果是6岁以下,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造成了这样的压抑,的确让人心疼。

这个首先需要排除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或校园中是否有创伤性事件,如:长期被欺负或忽视,有老师的不公平对待或体罚。

如果排除了以上,那么可以把焦点回到家庭养育中。

1、家庭中是否有虐待、暴力的经历

2、是否长期施于有条件的关爱,如家长常常会使用:你乖才会被喜欢;你再捣蛋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控制方式。

3、是否主要养育人有情绪不稳定的状况,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安全感也会随着家长的情绪而起伏。

4、家庭中是否有重大变故,对孩子本身造成了应激反应。

以上这些可能需要进行逐一排查,孩子的过度压抑,由于年龄的不同,表达能力的受限,很多时候会发展成为行为障碍,这也是目前“抽动症”出现低龄化的原因。

孩子在3岁前,需要无条件的心理满足,6岁前,需要稳固的、被接纳的亲子关系,才能在将来的人生中,带着满满的爱去探索这个世界。

不论是家庭的努力,还是专业的干预,孩子是需要被听见、被看见的,而不是去压抑小小的自我,听到孩子呼救,家长应尽早做出方式的改变。


咨询师张滴滴


小孩子的性格也分不同的性格类型,有乐天派天生活泼好动,善于结交朋友,兴趣爱好广泛。还有冷静型的,忍气吞声就是这类孩子表现的一种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不同气质,那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观察孩子属于那种类型的。怎么观察呢,每天从孩子的生活和玩伴,以及孩子的学业和行为举止等多方面进行陪伴。还需要多进行沟通,用和大人对话的模式和孩子沟通,不要用儿化音和叠字比如宝宝我们该喝水水了等字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进行语言的锻炼。

孩子忍气吞声,很明显孩子比较宽容,做事很稳妥不激进更不莽撞,这些都是他的优点的表现。但作为父母看到孩子忍气吞声,肯定很难受,觉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了。那么方法来了,我们来给孩子进行指导,关键一点是忍气吞声的行为,体现的是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知道这点后,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练习,利用各个生活的场景。

一、去餐馆吃饭场景:全家周末愉快的外出就餐,“我们要外出吃顿好的,儿子你想吃什么?”妈妈说。“妈妈我想吃...嗯...我也不知道吃什么,那妈妈说吃什么。”这通常是忍气吞声孩子常用的表达方式。那我们此时可以给孩子选择,但选择权一定要孩子做主。就是他说了算。

二、放学后去谁家玩场景:“妈妈,我要去明明家玩。”“是你提出来的,还是明明邀请你的。”“妈妈这个你不用管了,你能送我去明明家吗”。这就是不愿意表达的内心想法的,这是家长要引导,“今天我做了好吃的,你可以邀请明明到咱们家,你说呢。”记住只有引导,是为了引出孩子真实的想法。并让他表达出来。

三、玩玩具被抢等被动接受的场景:可能家长就会忍不住,立马帮忙。这样被抢被打等被欺负的行为,孩子到底该怎么教呢?这就要建立自我意识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我的东西,我的妈妈,我的身体这些要给孩子做灌输,自我保护的家庭模拟演练,可以用亲子游戏的方式。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会建立自我保护的行为,就会在被动行为下,做出语言反击的表达,也会寻求老师和家长来做保护和公平的处理。

孩子天生气质类型,怎么早知道呢?那就离不开我们的陪伴和耐心抚养,早一点知道我们的孩子气质类型,我们才能因材施教。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我们用心灌溉。


骁荷言诺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小孩子来说,正应该是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时候,遇见委屈哭闹,遇见开心就笑,是很正常的。那么小孩子为什么会忍气吞声呢?

这是一个模式,很可能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外在的条件推动他形成忍耐的反应。

比如,大人或者大孩子的恐吓,不允许小孩在生气、悲伤的时候做自己,不允许他解释,更不能释放哭闹。他的自由天性被压抑,不忍耐,他就无法生活,唯有忍。

久而久之,遇见事情就忍着,不说,也放弃了辩解的权利。忍耐成了模式,你就会见到这样的孩子了。有的家长见到还觉得挺高兴,夸一夸,这又强化他的模式,他会觉得忍耐是好的,被重视的,就加忍气吞声了。

想解决,就尽量多包容接纳孩子,允许他像个小孩一样表现,活的自在一点,不要在他忍气吞声的时候表扬他赞美他。

大家觉得怎么样,我说的对吗?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1.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关爱。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切,在婴儿时期孩子的哭闹没有得到父母及时安抚,那他对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不安的。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

父母是不是也是和孩子一样,忍气吞声,有着取悦别人的倾向,例如是否强迫孩子分享,是否让孩子让着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看见孩子就看见他背后的父母。

3.孩子犯错,都归因孩子,父母指责孩子。

想一想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犯错,父母是不是一味指责。当父母不问原因,只会批评,将所有错误都归结在孩子身上时,孩子自然不敢说出真相,不敢承担责任,只能忍气吞声。

4.父母没有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情绪方式。

处理情绪也是需要教的,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你这样做我不开心/我很愤怒/我觉得伤心/我非常快乐......等等这些描述情绪词语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而不是遇到事情只有忍气吞声一种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