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文题要求】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

(2)不少于800字。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满分作文】

狼来了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有时候是下午,有时候是晚上,有时候是我打碎了一个碗,或者在公园的台阶上坐着看别人跳广场舞。

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爸爸啊。

“我是爸爸啊。”

“说,什么事儿?”

“华子啊,我……我刚出去遛狗,不小心,狗……狗跑不见了。”

电话那边你沉默了很久,也许是一刻钟,也许是几秒钟。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我几乎听到了电话颤抖的声音——“谁让你大下午出去遛狗了?”“我,我是想帮点忙,我看狗一直在叫……”又是沉默。“你就别帮了,自己好好休息吧。狗在哪儿丢的啊?”电话那头似乎还有其他人在说话,有打字的噼里啪啦声,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传来的——你挂电话的嘟嘟声。

你生气了,我知道你上班,很忙。我知道你和多多感情很深,呃,有时候我竟然有点嫉妒它。

你不知道,这下午的时间最难熬。1点。2点。3点。4点。5点。6点,你下班。7点。8点,你遛狗。

独自在家,总想帮着做点什么。只是,上次洗碗把碗打碎了,你媳妇儿念叨了好久;还有一次去超市买菜,出门不小心绊倒,右手胫骨摔骨折了,也被数落了好多次;这回又惹你生气……果真是人老不中用了,越想做点什么,越是笨拙得像个小孩。

以前的我真不是这样的。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你三岁那年,我送你去上幼儿园,牵着你的手,走过玉林大街、白象斜街,拐进一条无名小道,就是幼儿园。道路两旁全是卖包子的,蒸笼的水汽弥漫着,遮住了卖包子的人的脸,你说不清那是什么,只是一只手拉着我,一只脚迈出大步子,另一只手指着蒸笼——“吃,吃,那个,那个。”

你踮起脚也没有蒸笼高,非要自己伸手去拿,想要证明什么似的。你将包子递给我一个,然后自己吃一个。

那条路,我们走了四年,我一次也没有把你弄丢。

第一次送你去幼儿园,我是偷偷跑掉的,躲在校门外,听到你在里面哭得撕心裂肺,不管老师怎么拉,你总喊着“我要爸爸”。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后来你去上学,你说你不哭,眼睛里含着泪水,一边掉眼泪一边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

再后来,你也不哭也不闹了,一边牵着老师的手,一边不住地回头,我也不躲了,在校门口冲着你挥手。你知道,你要面临第一次长大,向我证明你的勇敢与懂事,证明可以为我分忧,不需要我陪着了,我却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你在走进教学楼的时候,大声喊“爸爸,你走吧。”语气里一点也不坚定,甚至还有哭腔,这次,哭的人是我了。

现在的你真的可以独当一面了。你妈妈去世后,你照顾着我这个老头,照顾着你老婆,照顾着你岳父母,还有你的儿子刚读大学的我的孙子。

你长大了,不再需要我照顾了——我甚至一点忙也帮不上。

咔嚓。”钥匙捅进家的门洞。时间,下午4点半。

你推开门,多多从我坐的凳子下冲出来,向你扑去。

你眉头皱在了一起,想说什么又止住了,那表情好像三岁那年你第一次听我讲《狼来了》的故事。

我撒谎了,多多没丢。今天,是我的生日,老了,都71了,你工作忙,忘了。你看我这次一点也没犯错,没打碎碗,没弄丢钥匙,买好了菜,地也拖了,中午我还出去买了个小蛋糕。

“对不起,爸爸撒谎了。今天是爸爸生日,想你下班能早点回家。”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狼来了》,文章触动了考官的情思

点评

你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小时候每回待这个故事讲述到放羊娃扯着嗓子喊“狼来了!狼来了”那个瞬间,总会心疼那些即将被狼咬死的羊——当然,这孩子撒谎成性,也必然是要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略表愤怒的。

那么多年过去,我们这些在“不要撒谎、不能撒谎”说教中长大的孩子,也成功复制了父辈们的智慧去教育下一代,没曾想,当年一本正经教导我们父母,正在经历着明知要被狼吃掉却还是坚持着叫喊“狼来了 ”的阵痛。

为什么?

如果我的谎言能引起你的关注,如果我的受伤能让你心生怜悯,如果我的难过能引发你的共鸣,你生气也好,发脾气也好,我只要你看看我,我就高兴——我不要一个人,我不愿孤独,我不想孤独。

人老了,离了朋友,散了圈子,整个人生浓缩为三五个人的家庭,此前的“被需要”一而再再而三被压缩 ,“存在感”愈发“不存在”,真会生出强烈的失重感。

有句话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可即便如此,我们仍会心有不甘,于是才有了这篇《狼来了》,才有了中国当下许许多多如文中的“我”一般小心翼翼活在现实,又汪洋恣肆回忆当初的老人。

《狼来了》触动了我,是时候回家抱抱我的父亲母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