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贵州杨氏土司兴旺724年,你对这个土司家族兴亡史有什么看法?

谈古论今评人生


在古代,贵州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王朝控制力较弱,往往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官职,实行羁縻统治。在这一背景下,播州杨氏传承了二十九世,七百二十四年。杨氏家族人材济济,累世囤积了巨额财富,开始有了不臣之心,同中央矛盾加剧。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发兵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杨氏坏了规矩,影响了国家统一,遭到灭顶之灾,究由自取。


早在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就在今天重庆地区设置播州,下辖六县,属黔中道。后来这一地区被南诏国占领,唐朝无力经营偏远地区,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皇帝下诏,如果各人有能力收复播州地区,这个人家族可世代为刺史,镇守播州。

山西人杨端自造奋勇,招募几千人,成功收复播州地区,杨端成了播州杨氏开山鼻祖。杨氏人才济济,有非常识时务,能够和历代中原王朝和作,所以才能传承七百多年。。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播州杨氏传人杨实献其地归宋,北宋设播州和尊义军,仍以杨氏为首领。传至杨昭时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养子。据说,播州杨氏同北宋杨家将是同宗。

杨文广(杨延昭子)随狄青大军征侬智高时,路过播州,同当时杨氏族人相认,杨贵乃杨家将之后,不知道这个说法正确于否。宋理宗时代,汲播州安抚司,杨邦宠为安抚使。蒙古军队攻入四川,杨邦宪率播州军完强抵抗,给蒙古军以沉重打击。

大元定鼎中原后,下诏诏降播州杨氏。杨邦宪投降,那个时代,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控制比较薄弱,只要宣示效忠中央即可,所以播州仍然是杨家天下。

杨邦宪死后,五岁儿子杨英世袭之位,赐号杨赛因不花。杨英成人后,是一员良将,平叛有功,封资德大夫。。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发兵西南地区,各地土司望风而降,播州杨氏也不例外。

杨家几百年传承,囤积了大量财富,加上杨氏治理有方,播州地区经济非常发达,如同一个小独立王国,同明关糸比较微妙。杨氏第二十九代传人叫杨应龙,性情乘张,飞扬跋扈,已有了不臣之心。

房屋汇以龙风,使用阉人,议事府设九五之阶,朁越无礼。这个时候,明朝国力已衰,对边境地区控制力,己力不从心。杨应龙兵力强大,老巢海龙屯修建的固若金汤,瞧不起明四川驻川,有吞并四川野心。

杨应龙劫夺百姓,为害地方,宠幸小妾,害死有诰命封号的妻子张氏,被娘家人造到官府。由于种种原因,杨应龙没有被及时处理,同四川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助涨了他的嚣张气焰。

万历皇帝援朝战争结束后,开始调重兵征巢播州杨应龙叛龙。李化龙为统率,二十四万大军八方包围,可见万历皇帝决心之大。

万历二十八年,各路大军云集,杨应龙组织八万人抵抗。播州北面綦江是战略要地,杨应龙派儿子杨朝栋率军数万防守。

明军先锋是威名天下的刘珽,一口大刀一百多斤,有万夫不挡之勇。播州军望风而逃,杨朝栋差点儿被活捉,明军很快攻到海龙屯门户娄山关下。明军火炮惊天动地,播州军根本无力抵抗。

战至最后,杨应龙父子都被生擒活捉,传承七百二十四年的播州杨氏土司制度结束。此后,明朝改土归流,播州地区一分为二,分别由四川,贵州管辖,由流官制理当地。


杨氏在播州地区势力盘根错节,影响仍非常大,明朝委任的知府仍由杨氏世袭,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剥清康熙年间。

明朝平定播州杨氏叛乱,实行改土归流。表明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逐步加强。任何一个地方势力,不管历史传承多久,实力多强,必须守规矩,讲原则,效忠中央权威,否则,万劫不复。



关东侠客


在贵州北部,曾经存在过一个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延续了724年的政权,这个政权,就是杨氏土司。

这个杨氏家族人才济济,文武双全,统治了贵州的播州一带长达700多年,一共世袭了二十代土司。在杨氏统领下的播州,虽在偏远山区繁华程度却不逊色于京城,其实力可见一斑。

播州是唐贞观13年置下的城市,后英唐朝的衰落,播州基本沦陷于南诏国。

唐僖宗时期,原籍太原人士杨瑞率军击败了占据播州的南诏国,随后便自立为王,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骁勇善战,治国有方国力空前,此时的播州土司杨实主动献地归附,朝廷接受后,仍以杨氏为播州首领。

元朝入主中原后,下诏招安播州,杨氏土司杨邦宪率其地降,由于播州地势和杨氏世代累积的威望,元朝廷便在播州设安抚司,命杨邦宪为安抚司。杨邦宪死后其子五岁的杨汉英继任,后来杨汉英为元平判有功,晋封资德大夫,杨氏一族的势力进一步强大。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四处征战,扫除异己,见朱元璋治下的明朝实力如此强大,贵州地区的土司纷纷表示归降,播州土司杨氏一族也不例外。明朝开国之初,为大局稳定,朱元璋也顺势将归降的吐司们纷纷封官,杨氏仍然统领播州地界。而且鉴于杨氏是最早归顺明朝的土司,朱元璋还特地下令减免了坡州的纳税賦粮。

原本历代杨氏土司就囤积了大量的财富。朱元璋前期的政策,使得播州地界的经济和实力远远超越西南地区其他州郡。

到明代中期,播州杨氏几乎可以算得上富可敌国啦!要知道统领一国封地的明代亲王,一年俸禄才只有一万石,连杨氏田租收入的六分之一都不及。杨氏实力可想而知。

而且播州杨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人脉关系也随之遍布全国,据说朝廷一位亲王想给自己买副好的棺材板,都还是托福上一位来自播州的教书先生搭的线,最终以五十两白银得了一副上好杉木。

到明朝中后期,国立渐弱,对各地的约束不复从前。而此时不论是经济还是兵力都丰厚的播州杨氏土司, 边日间肆意妄为起来,不但私自使用宦官,还造龙凤蟒袍,甚至在吐司议事府外设九五台阶,僭越之意明显,但朝廷暂时无力治惩。

到二十九世土司杨应龙时期,对朝廷法纪更是不屑一顾,肆意掠夺周围百姓,甚至宠妾灭妻。将有诰命在身的妻子张氏杀害,遭到地下百姓和张氏在朝廷为官的亲属联合告状,称其谋反。

朝鲜战争结束后,万历帝爹命大将李化龙调集机二十四万兵力,征讨播州,亳州的防守海龙屯被攻破,杨英龙惨败自尽。

之后朝廷便宣布对播州改土归流,撤销啦播州宣慰司,杨士的吐司世袭至此终结,但这并不代表杨是的消亡,虽然朝廷将播州改为遵义府和平越府,分别隶属贵州和四川,以示是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进,但实际上朝廷指派的遵义府知府仍然是播州杨氏的族人,且依然是世袭士官。

杨氏世袭的土知府,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撤销。其修建的军事防御屯堡海龙屯,2015年被收录《世界遗产名录》,可见播州杨氏一族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

贵州杨氏土司,是随着自己的实力强大而建立,随着第29代杨氏子孙的堕落而衰落。


重温经典2019


作为地方豪强,播州土司杨氏统治其地七百余年,真是运气加福气,家运绵长啊!

播州之地,原本古夜郎与且兰(古国名,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国地,西汉时属牂牁郡;唐太宗时置州,始称播州,治恭水(今遵义市)。南宋理宗时置播州安抚司;元世祖忽必烈时改为播州宣抚司;明初,明太祖升级为播州宣慰司。

在唐宋元明四朝,播州一直属羈縻府州。所谓羈縻府州,即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行政长官,属世袭与自治性质。明中期后,称由土官所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为土司。土司按级别高低,依次为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杨氏的宣慰使司属于最高级别的土司。

播州土司杨氏,早自晚唐时便世有播州其地了。

播州杨氏始祖为杨端。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南诏寇犯并攻陷播州。杨端应募决策,出奇兵收复播州,播州人皆敬服怀德之;唐廷授其武略将军,遂趁乱据其地。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宋徽宗时,杨文贵纳土称臣,朝廷置遵义军。元世祖授杨邦宪为播州宣慰使,赐其子汉英名赛因不花,封播国公。1371年,明军平定蜀地,明太祖遣使招谕当地土官。转年,播州宣慰使杨铿等地方首领相继来归,表示臣服。明太祖诏赐杨铿衣币,改播州宣慰使司隶属于四川,杨铿仍任播州宣慰使。

播州宣慰使司所辖区域广袤千里,其地介于川、湖、贵之间,西北堑山为关,东南附江为池,形势十分险要。宣慰使司领黄平、草塘二安抚司及真州、播州、余庆、白泥、容山、重安六长官司,领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大姓。

1571年,播州宣慰使杨烈去世,子杨应龙上表朝廷请求袭位,朝廷允准,并颁其宣慰使敕书。杨应龙“生而雄猜,尤阻兵嗜杀”,因帮助朝廷征讨叛乱者有功,朝廷赏赐其金币及大红飞鱼服,加职级,授其都指挥使衔。

沉醉于战功、嘉奖与皇帝的恩宠,杨应龙渐渐有些发飘起来,骄蹇逾矩,在府内僭饰龙凤,擅用阉人。宠爱小妾田雌凤,怀疑嫡妻张氏有奸情,遂赶出家门。日后,杨应龙去田兄家饮酒,乘着酒劲砍下张氏及其母的首级,并屠其家。杨应龙在播州,专酷杀树威,并勾结关外生苗为羽翼,肆行劫掠。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贵州巡抚叶梦熊上疏举报杨应龙诸多凶恶之事,巡按陈效历数杨应龙二十四大罪。当时正防御松潘闹事,准备征调播州土兵协守,四川巡按李化龙疏请暂免勘问,让杨应龙戴罪立功。妻叔张时照与部将上飞文,告杨应龙谋反。由于蜀地士大夫袒护,朝廷也没太认真处理。

1594年十月,杨应龙抗拒朝廷,明军进击之。转年五月,杨应龙服软听命罢兵,被革职,以其子杨朝栋代理宣抚司事。

杨应龙得到朝廷的宽大,非但不知悔改,反而怙恶不悛,变本加厉。1596年秋,杨应龙复起,攻打近邻卫所。残破余庆,掠大阡、都坝,焚劫草塘、余庆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又派遣其党围攻黄平,屠戮重安长官家,势复大炽。

1597年七月,杨应龙攻掠江津、南川;并趁当地驻军征调抗倭援朝,遂增统苗兵大掠贵州洪头诸屯,又侵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

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命令都司杨国柱率部三千攻剿杨应龙。贼军佯败诱敌,尽歼官军。李化龙受命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征调抗倭援朝的东征猛将刘綎、麻贵等南征平叛。杨应龙趁官军大兵未至,勒兵八万攻陷綦江。1600年正月,杨应龙五道并出,破龙泉土司,气焰十分嚣张。

李化龙集结大军,于二月二十二日誓师,兵分八路齐进。讨伐军每路约三万兵马;其中官军占三成,土司兵七成。

四川总兵官刘綎(明朝后期超级猛将,手使镔铁大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率先出击,大破贼军前锋,杨朝栋仅以身免,贼众胆寒溃败。官军趁势连克桑木、乌江、河渡三关,夺取天都、三百落诸屯。刘綎破九盘,攻克险隘娄山关。

四月初一日,刘綎率军进屯白石,杨应龙率领诸苗进行决死大战。刘綎亲率精骑冲击贼军中坚,同时分两翼包抄夹击,大破贼军。此时各路官军齐集,杨应龙见情势危殆,父子相抱痛哭,然后困兽犹斗,上囤(防御工事)据险死守。正赶上阴雨连绵,官军于泥淖中苦战,久攻不克。六月四日,天气放晴,刘大刀身先士卒,舞动大刀一通砍瓜切菜,一举攻克土城。

杨应龙处境益加窘迫,急忙散发黄金招募死士拒战,但却无应者。杨应龙无奈,只好亲自提刀巡视营垒,只见四面火光烛天,大兵已经登上囤垒,破土城而长驱直入了。杨应龙穷途末路,仓皇同爱妾闭门自缢,同时举火自焚;其子杨朝栋被擒。播州杨氏之乱平。

官军自出师至剿灭叛贼,计一百一十四天,八路官军共斩贼首二万余级,生擒杨朝栋、杨兆龙等党羽百余人。官军将杨应龙的尸体从灰烬中觅出,挫骨扬灰;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等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即车裂)于市。

播州杨氏自取灭亡,朝廷将播州一分为二,属蜀者为遵义府,属黔者为平越府。播州之名自此消失。

杨应龙雄强偏陲,夜郎自大,恃强用狠,残虐骄蹇,祸害周边,无视朝廷,终至身死家毁,宗嗣荡灭,实为咎由自取。

播州自晚唐(876年)归杨氏统管,至1600年覆没,共传二十九世,历七百二十四年,最终葬送于不肖子孙杨应龙手里。


风光艺境


够厉害的,但是确实没听过这个家族。历朝历代最多也就300年,一个家族700多年,绝对有其独特的家法族训,值得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