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見漢武
1941年12月7日,日本經過周密部署後偷襲珍珠港。這次突襲給予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重創,雖然美國3艘航母外出搬運“泥巴”僥倖躲過一劫,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幾乎損失殆盡,即使美國工業再強大要想恢復過來也不是一時半回的事了,日本海軍這時候在太平洋戰場起手就獲得了決定性的優勢,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日本偷襲珍珠港如此成功,也和美國鬧翻了,為何不趁機調動主力直接攻打美國本土呢?
首先日本的目的是搶佔東南亞,日本在奇襲珍珠港之後,聯合艦隊立刻返回參與到了東南亞的英美軍隊作戰中。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是為奪取東南亞服務,珍珠港的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就是日本奪取東南亞的最大威脅所在,所以射人先射馬,日本首先拿下了珍珠港!
(遭偷襲的珍珠港美海軍基地)
那麼問題有來了,日本為何要執著於搶奪東南亞呢?主要還是日本這個島國的戰略資源實在太貧瘠了,而支撐日本的所有戰略資源基本都來自東南亞,這裡有石油,有鐵礦石。日本在亞洲的擴張讓英美列強感覺到了威脅,於是美國明確在協議到期後不再和日本做生意了,包括石油和鐵礦。這可把日本逼急了,日本本來就有拿下東南亞的野心,只是受制於被中國拖入了戰爭泥潭,這次在美國刺激下直接撕下面具,悍然出兵搶奪東南亞的資源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了,日本想進攻美國本土也面臨太多難題。比如漫長的海上補給線會將本來資源就匱乏的日本拖死,如果繼續進攻美國本土,往返的彈藥和燃油怎麼辦?堅持一兩趟可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長期戰爭就將是無底洞,日本對美國本土海岸線部署一無所知,日本海軍高層也不凡冷靜者,甚至連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就非常反對,偷襲珍珠港已經算是一場豪賭了,在豪賭一次無疑就拼上日本全部身家,成功概率還很小,日本顯然是賭不起的。而拿下東南亞是日本各派的最終目的,聯合艦隊的西返爭奪東南亞也便在意料當中。
也就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日本出乎意料的橫掃了東南亞的英美軍隊,整個東南亞全部掌控在日本手裡,甚至日本還空隙過澳大利亞和印度,這時候日本解決了資源問題,開始考慮在太平洋上與美國決戰了,最典型的就是再次偷襲中途島,如果成功,個人相信日本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美國本土!
狼煙火燎
我是七哥
在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中,日軍犯了許多重大錯誤。
而且這些致命的錯誤,當時的日軍並沒有認識到。
當後人再次研究這場戰役時,才得以全面地分析到日軍的巨大失誤。
其中,日軍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在偷襲成功之後,沒有擴大戰果,繼續進攻美國。
這一錯誤,最終在無形中,影響了太平洋戰爭的結局。
在偷襲珍珠港的全過程中,日軍組織了兩次攻擊,都十分成功地取得了預期效果——
美軍陣亡2404人,188架戰機被毀,155架受損,7艘戰艦沉沒,6艘戰艦受損。
這是美國軍事史上空前的一次大災難,也是二戰中僅有的一次大慘敗記錄,即兩小時的時間美軍陣亡了2000多人。
面對這樣順利地偷襲,按照正常的勝利者思維,日軍一定會乘勝追擊,再給予美國沉重打擊,甚至此刻直撲美國本土。
這樣的想法,許多日軍高級將領已經想到了。
前線指揮官南雲忠一在《機動部隊機密作戰命令第三號》中,就提出了多重轟炸的方案:如果日軍第一、二攻擊隊,都順利完成轟炸,日軍勢必要做好第三次轟炸準備。
山本五十六也認為,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一定要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只要日軍尚有魚雷、炮彈,就要全部扔向美國,不止是要進行第三次攻擊,甚至第四次、第五次攻擊,都要進行。
但兩次攻擊完成後的海軍機動部隊,卻及早地撤退了。
撤退的消息傳來時,日本本土的聯合艦隊司令部十分不滿。
參謀長宇垣纏在他的日記《戰藻錄》中,深刻表現了這種不滿:不能像小偷一樣,稍一得手就逃跑……我會毫不猶豫地指揮將士繼續戰鬥,擴大戰果,直至摧毀珍珠港。
面對上司的不滿,參加攻擊的海軍機動部隊,給出了一個理由:此次作戰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南方作戰時,日軍腹背受敵的問題,只要重創美軍即可。而且美軍,也絕不是草包,絕不是一擊不堪的。
撤退的海軍,給出的這個理由,確實“有些”道理:
日軍計劃攻擊太平洋艦隊,就是為了消除美軍對南方作戰的影響,只要重創了美軍,日軍的戰略目標就達到了。
而且,日軍雖是偷襲成功,但也要面臨美軍臨時組織起來的反擊,以及從珍珠港周圍海域趕來支援的美軍,如哈爾西將軍帶領的企業號。
即使,日軍堅決對抗美軍,繼續轟炸珍珠港,日軍的損失也會越來越大。這一點,早在南雲忠一、草鹿龍之介通過沙盤演練偷襲計劃的時候,就知道了。
所以,面對美軍的零碎反攻、趕來支援的美軍力量,執行攻擊的艦隊不自然地想到了沙盤演練的結果,這時,他們本能地反應便是撤退——
偷襲珍珠港,本應該是日軍戰略、戰術上的巨大成功,不能因為持續攻擊,變成了日軍逐漸損耗的中等勝利、小勝利,甚至是敵我互損的戰鬥。
正是基於這一點,日軍見兩次攻擊、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便迅速撤退了。
其實,這一點想法,是有問題的。
而這種想法產生的原因,表面看是日軍得了被害妄想症,實質上,就是日軍的民族自卑感——日本一個島國,當面臨一個各方面遠強於自己的大國的時候,本能的一個反應,就是畏懼,這種畏懼感,在此時撤退的海軍身上,鮮明地表現出來了。
因為害怕美軍的反攻,便早早撤退,從而錯失了一個絕好的攻擊機會——倘若日軍繼續攻擊,徹底摧毀美軍基地的軍事設施,甚至出其不意,直奔美國本土,那麼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就會真正地毀滅。
到時候,美軍必會主動撤太平洋中部地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再進入太平洋。自然,日軍在太平洋戰爭的贏面就會大大增加。
但很顯然,這個時候的日軍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就是日軍在戰爭觀念、戰略方面的一個巨大錯誤(也是日軍落後的一種表現)——日軍轟炸時,集中轟炸軍艦,卻沒有破壞美軍軍事基地、設施,為美軍大大節省了恢復元氣的時間;沒有徹底攻擊美軍基地,錯失逼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絕佳時機。
小結
日軍偷襲成功,卻不乘勝攻擊美國本土,原因主要有兩個 :
第一,日軍的被害妄想症。
第二,日軍戰略上的巨大失誤,甚至可以說是戰爭觀念、意識的落後。
本文發佈於歲七夸父,2019年10月16日。我是七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分享一則精彩、有味道的歷史史實!歲七夸父
攻佔東南亞才是重頭戲
但是這時問題又來了,日軍為什麼要執著於奪取東南亞呢?因為戰爭打的無非就是對各種戰略資源的消耗,而日本自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以來,到偷襲珍珠港的前夕,日本所消耗的石油與鐵礦石等資源大多來自於美國、荷屬印尼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因此日本的侵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西方世界的推波助瀾。但是隨著日本侵略的進一步擴大,美英等國也感受到了這樣一種威脅,於是開始對日本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經濟制裁(包括石油禁運等),日本顯然也感受到了來自於英美的這樣一種“惡意”,於是在見底的石油等能源儲備的刺激下,日本撕下和平貿易的面具,並悍然出兵東南亞以奪取石油和鐵礦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戰風險的預估
中途島海戰打破其東進夢想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力挫來勢洶洶的日本特遣艦隊,並擊沉了其四艘重量級的航空母艦(美方僅損失一艘),日本海軍也因此役元氣大傷。從此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漸採取防禦之勢,進攻美國本土的計劃也更無從談起了。
參考文獻:(英)彼得 達爾曼主編,趙寧譯《“二戰”:偷襲珍珠港》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歷史研習社
偷襲珍珠港一役,美國幾乎損失了其所有的戰列艦部隊。然而美軍的航母部隊卻毫髮無傷。
但是日軍並沒有趁勝進攻美國本土原因主要有幾點:
1. 日本並沒有足夠的兵力投送能力以進攻美國本土
2. 日本並沒有掃清美國海軍為進攻美國本土創造條件
3. 日本此時急於吸納西太平洋,東南亞的各種資源
4. 日本很可能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進攻美國本土
太平洋戰爭打響時當時美國一共有5艘大型航母,3艘約克城級:約克城號,企業號,大黃蜂號。2艘列剋星敦級: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
2艘輕型航母,黃蜂級:黃蜂號,突擊者號。
這7艘航母中,3艘在太平洋,2艘在本土,2艘在大西洋。
開戰後,損失了戰列艦部隊的美國海軍將其擁有的航母主要集結在太平洋戰場。雖然此時的美軍航母編隊戰鬥力相比日軍航母編隊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以航母為核心的機動艦隊即使不進攻日本控制的區域,也能造成很大的威脅。
試想一下:當日本人開始準備進攻美國本土的時候,美軍航母戰鬥群卻並不迎擊日本艦隊,而是偷襲日本後勤體系的各個節點,這會給日本人帶來多大的壓力?
偷襲珍珠港一役的時間是1941年12月7日。
不久之後的1942年4月18日,16架起飛自黃蜂號航母的B-25轟炸機轟炸了日本東京。
這給了日本人不小的心理衝擊:哪怕是珍珠港一役摧毀了美海軍大半的軍艦,並控制了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島嶼,日本本土仍然處於美軍的打擊範圍之內。
這次轟炸的直接結果就是日軍開始MO作戰,試圖吸引美軍航母編隊並摧毀之。
這也就有了中途島戰役。
而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了很多航母的日軍,也就再也沒有實力去實施進攻美國本土的任何的計劃了。
白虎堂
1941年12月7日,歷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世人驚歎的事情,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場突然襲擊,讓美國猝不及防,也使得自己的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日本獲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為什麼日本不趁此機會繼續進攻美國本土呢?
這其中的前因後果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從地圖上來看,珍珠港地處瓦胡島南岸的科勞山脈和懷阿奈山脈之間平原的最低處,是美國海軍的軍事基地和造船基地,北太平洋島嶼中最大最好最安全的港口之一,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
如此優異的地理位置不僅美國十分重視,日本也是垂涎已久。在放棄北上侵略蘇聯的計劃後,日本為了掠奪東南亞的豐富的資源準備展開南下作戰,而珍珠港就是它南下途中最大的一個阻礙。
美國對日本的資源封鎖和日軍的野心促成了這一荒唐的襲擊,憑藉著現有的實力拿下珍珠港在當時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日軍看似威風八面,到處點燃侵略的戰火,可殊不知這場偷襲珍珠港的戰役,雖然表面上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實際上在偷襲完珍珠港之後,日本已經不可能再進攻美國本土了。原因如下:
首先,日本與美國的實力相差懸殊,偷襲珍珠港後,日本的戰略資源,人力資源都消耗嚴重,再進攻美國本土還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所以
日本根本就不具備再進攻美國本土的實力基礎了,當務之急就是儘快拿下東南亞,把緊缺的資源攥在手裡。其次,每發動一場戰爭必然有它的目的所在。而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主要目標是東南亞,而不是美國本土。珍珠港與美國本土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日本在達成自己的目的之後,當然不希望再繼續招惹美國,這樣受到的影響必定讓自己損失慘重。這樣並不符合日軍當時的根本利益,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讓有限的兵力遠赴美洲再開闢新的戰場。
上述所談的影響是從國家之間的實際來分析的,而再反觀日本內部,繼續進攻美國國土這件事情也是受到本國實際情況所限制的。
日本的陸地面積狹小,總面積約38萬多平方公里,資源貧乏,人口擁擠,而且國家內部三軍各自為政,獨立幫派,意見都不統一,無法形成明確嚴謹的戰略謀劃。這樣的國內形勢,根本就不適合進行長期的作戰。而一旦日本進攻美國本土,勢必要進行長期的僵持作戰。所以說相比較而言,日本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它的主攻戰場,中國和東南亞上,通過掠奪資源來讓自己更強大,為以後的作戰積蓄能量。
倘若最後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繼續進攻美國本土。那麼美國將會依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讓日本人為他們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價,那時候日本再想完成自己的大業已經是前途渺茫了。如此看來,當年日本在是否進攻美國本土的問題上的選擇無疑是符合當時日本國情的。
綜上所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攻擊美國本土。
鄧海春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二戰期間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美國也正式加入到了盟軍陣營中,搞偷襲,不宣而戰是日本人打仗時常用的伎倆,日本為了能在這次襲擊中,大獲全勝,在1940年就開始準備了,在這次襲擊中,美軍被擊沉四艘戰列艦,多艘軍艦受損嚴重,188架飛機被徹底摧毀,2403名美國人死亡,也使得在這之後的半年內,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無法對日本海軍構成威脅,那麼為何日本不乘勝追擊,進攻美國本土呢?
偷襲珍珠港
日軍為何要偷襲珍珠港?
在最初,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後,在很短一段時間內,侵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但是在中國的軍民的頑強抵抗下,日本的攻勢逐漸減緩下來,日本想要擴大自己的佔領區,所以並沒有停下侵略步伐,打仗必不可少的就是資源,但是日本本土卻難以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日軍繼續作戰,在佔領區,中國軍民不斷奮起反抗,日軍也難以得到穩定的補給。
於是日本開始覬覦北方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和東南亞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因為這兩個地區都可以為日軍提供足夠的資源。最初日本是準備北上,因為日本扶植建立的偽滿洲國,日佔區都在東北那一片,北上要支援也會很方便,但是日本和蘇聯經過諾門坎一戰後,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讓日本打消了這個念頭。
諾門坎戰役
所以日本的選擇就只有南下進攻東南亞地區,但是這一片區域是美,英,荷蘭等國的殖民地,所以日本花了很長時間掂量,要不要和美國交戰,因為能在這個區域威脅到日本的,只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1941年,在中國軍民多次發起反擊,日本戰場形勢不利,德國也不斷催促日本對英作戰後,日本開始向東南亞入侵。
這就讓美英兩國,對日本非常不滿,1941年,美國徹底的凍結了對日貿易,禁止對日本運輸石油,此舉也讓日本和美國徹底的決裂了,此時日軍儲備的石油,就算完全供應軍隊,也只夠使用半年,於是日本海軍司令部正式策劃,並實施了珍珠港偷襲計劃,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美國珍珠港。
日軍偷襲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日軍有實力進攻美國本土嗎?
前面已經說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打美國洩憤,而是為了能夠儘可能多的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讓其無法對日本海軍構成威脅,因為日本也摸不清美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唯一能夠肯定的是,美國的工業遠比日本發達,貿然對美國本土進攻,顯然是非常不明智。
另外我們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出來,日本偷襲了珍珠港,而珍珠港距離美國本土,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日本海軍當時並不具備二次長途作戰的實力,並且日本並沒有擊沉任何一艘美軍航母,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在偷襲珍珠港後受到重創,但是並不代表美軍沒有能力反擊日軍,所以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對於日軍最為明智的做法是見好就收。
太平洋戰爭形勢圖
而另外一方面,當日本開始偷襲珍珠港時,很快美國本土就能得到消息,這就代表美國進入了戰時狀態,自然也就會全面提防可能到來的二次襲擊,那麼這種突襲行動也就難以成功,所以當時日本想要偷襲珍珠港,又要進攻美國本土,只能兩個計劃同時進行,而日本海軍是沒有這個實力,兵分兩路發動進攻的,而日本就算真進攻了美國本土,也沒有獲勝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主要的作戰目的已經達成,短期內美軍不再有威懾日本海軍的能力,日本也沒有實力繼續進攻美國本土,這次戰役也就此結束了。
珍珠港具體位置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這個問題有點搞笑,珍珠港基本是位於日本和美國本土中間。日本長途奔襲,偷襲珍珠港成功,本來就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如果繼續進攻本國本土,那絕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美軍會把日軍打出翔來。
日軍為何一定要偷襲美軍珍珠港呢?
是因為日軍通往東南亞的航線受到了美國在珍珠港駐軍的威脅。這是一個戰略選擇。
但是,這個選擇是極其冒險的。
提出這個偷襲計劃的,是山本五十六。當時的日本海軍總部,對於這個計劃是否決的。為什麼?因為經過沙盤推演,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可山本五十六是個賭徒,冒險精神深入其骨髓。即便有一點點成功的可能,他都要試一試。
運氣站到了山本五十六這邊,他成功了。
但這次成功是非常僥倖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山本五十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羅斯福需要一個理由說服國會同意美軍參戰。
所以,雖然美軍早就破獲了日軍情報,知道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但美軍並沒有做任何防備。
從小的戰略上來講,偷襲珍珠港的成功,讓日本海軍打通了通往東南亞的航線。但從大的戰略上來看,這次成功,促成了美軍的參戰,強大了盟軍的力量,加速了法西斯聯盟的戰敗。
希特勒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氣得罵娘。
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美國,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不但沒有受到二戰的衝擊,還趁機大發戰爭財,實力已經冠絕全球。
此前,美國人一直置身事外,至少表面上是保持中立的。
希特勒明白,他非常需要美國的中立。一旦美國參戰,雙方實力對比會立即扭轉。
但日本人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促成了美軍的參戰。因此也間接幫助盟軍扭轉了戰局。
後來,美軍不但成功刺殺山本五十六,報了珍珠港之仇,更是把兩顆原子彈投向了日本本土,讓日本人付出了巨大代價。
不管怎麼說,要感謝山本五十六的偷襲珍珠港計劃。沒有他的這個計劃,盟軍要想取得反法西斯勝利,時間會大大地拖後。
而我們的抗戰,可能也要持續更長的時間。
趣談國史
靠那幾艘軍艦進攻美國本土?日本人就算再怎麼張狂/瘋狂,也不至於到這地步。
主觀上沒意願,客觀上沒能力。
二戰時期,無論綜合國力,經濟軍事實力,戰爭動員能力,日本與美國都不在同一個層級。開戰時日本經濟規模不到100億美元,而美國2000多億,這已經超出了“吊打”的範圍。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略意圖,在於阻斷太平洋方向美國海軍進西太保護其在東南亞的利益,從而為日軍南下掃清最大的障礙和贏得時間。
從短期效果來看,日本人似乎達成了戰略目標,但短視正是日本人一以貫之的祖傳毛病。惹了美國,美國人就從太平洋的一端一路追殺過來,直殺到日本本土,現如今還一屁股坐在“大日本”的小土地上,成了長在日本人頭上的太上皇。
假設~如果,日本當時要進攻美國本土,也是萬萬不能的。橫隔著一個太平洋,首先日本人的後勤補給就跟不上。別忘了,侵華日軍離本土近在咫尺,當年也吃盡了後勤補給不足的苦頭。另則美國如此廣闊的國土面積,靠日本那幾艘軍艦進攻無異牛虻。除非全力以赴動用陸軍,否則連撓癢癢都不夠。
但直在到1943年,日本陸軍總兵力不過區區三百萬人,而美軍陸軍卻達800多萬。
雞蛋炸碉堡啊?
灰太狼44967765
你要知道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是因為他們想要去搶奪菲律賓的資源,但是怕受到美國的阻攔,所以他們偷襲珍珠港只是想破壞其港口,使得美國的海軍無法短期內出動,給日本留有足夠的時間收集能源發展自己而已。如果這時候的日本真的去攻打美國本土,那就會將戰線拉得越來越長,兵力越來越分散,並且還會提前將自己加入美國這個戰場,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好計劃。
而且日本陸軍80%還陷在中國,美國那麼大的戰略縱深已經跟中國有一拼了,當時美軍的整體戰鬥力遠高於中國軍隊,美國的汽車生產能力是日本的450倍,飛機生產能力是日本的600倍,鋼鐵產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產量是日本的20倍,日本根本沒有實力與美國對抗。珍珠港距離美國本土尚有距離,當時日本選擇繼續進攻中途島,以中途島作為進攻美國本土的跳板,但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戰前就截獲了日本的電報,隨後在海戰中,日本指揮上又有一系列失誤,日本大敗。
總之,日軍能偷襲珍珠港並獲得成功,已經是僥倖,如果再去攻打美國本土,簡直就是自取滅亡,因為實力懸殊太大!
影蟲人小葉
面對當時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小日本只能以偷襲取勝。再說直接把美帝捲進戰爭泥潭非日本所願啊!更沒有想過直搗黃龍(美國本土)。戰役上的勝利不能掩飾其戰略上的敗局已定……
拋開“陰謀論”不說,單就日本國力和軍力、工業生產力都不足以抗衡美帝。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空母艦艦載飛機轟炸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瓦胡島上的美國機場。取得了空前的勝利,這本身就是奇蹟!
日本大本營在南下和北上戰略選擇上就存在陸軍部和海軍部的爭議,最後海軍佔了上風,以山本五十六大將為首的海軍制定的策略就是乘美帝不備,幹一傢伙!然後,乖乖地南下太平洋進攻東南亞是它的目標。
取得東南亞的橡膠、石油資源以補充日本國內戰略資源的匱乏。以戰養戰的戰略方針是日本維持長期戰爭的必需。如果要直搗美國本土,那無異於與虎謀皮。
大家都知道,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美國對日宣戰,國內強大的軍工體系開足馬力,航空母艦一艘接一艘的造,這都是日本不能比的。
所以說,日本既沒有實力完全打敗美帝,更沒有勇氣直接宣戰美帝,偷襲珍珠港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罷了,再說了也並沒有讓美帝傷筋動骨(航空母艦不在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