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冷战时期,弹道导弹技术日渐成熟,反导问题自然而然的被重视起来。尤其中苏关系恶化后,这个问题更加被严重重视,如果从外蒙发射中程弹道导弹,到我们北京甚至都不用十分钟。为了防御毛熊的核威胁,1964年3月23日,中国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确立了导弹反导弹系统,激光反导系统和我们今天的主角——火炮反导系统,即先锋号超级大炮。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苏联第三代中程导弹SS-14“替罪羊”,当时中苏边境大量部署。


火炮反导项目,被命名为640-2工程,由钱学森领衔的201所主持研制。以前我们都是用高炮打飞机,打导弹确从来没有过。导弹的速度比飞机快的多,飞行高度也高的多。因此,拦截难度要比飞机难很多。所以,这就需要炮弹发射时具有很高的初速度。201所给出了“炮射次口径拦截弹”的方案,1965年,201所对85毫米口径滑膛炮上进行改装,其发射的炮弹(4公斤)初速达到了1200米/秒。在以后的三年里,又对140炮毫米口径的滑膛炮进行改装实验,共进行了11次试验,发射了48发炮弹,发射的炮弹(18公斤)初速度到了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公里,射程130公里,1000米立靶射击精度为0.0168%,在当时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但威力嫌小,又将口径改为420mm。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先锋号超级大炮,用支架撑起炮管,防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变形。


在此基础上,201所确定了终极方案:炮长26米,口径420mm,炮重155吨,弹重160公斤,初速900米/秒,可使用火箭助推弹头,炮弹高度能达到近地轨道。并计划用来拦截东风三号导弹实验。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重的火炮,因此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号!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国外媒体所发布的在包头市的超级大炮卫星图

20世纪70年代初,先锋大炮进行了一系列试射。虽然在射程上满足要求,但射击精度不太理想。只能依靠多炮齐发组成弹幕来拦截导弹。那全国得需要成百上千门这种火炮,成本太高,我们根本承受不起。后来转而研发炮射导弹,加强对炮弹的研究。后来随着防空导弹的发展,超级大炮反导的方案开始被否定,到1977年“先锋”大炮计划被中止,1980年3月被最终取消。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国防部五院负责的导弹反导系统——“反击一号”

虽然先锋号超级大炮计划被最终取消,但它依然在其它项目上发光发热。其成功进行过高速和高过载条件下的弹丸回收开伞试验,这用到了后来的神舟工程上——载人航天的成功,也有超级大炮的一份功劳!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导弹防御体系,祖国蓝天的安全得到了保证。这是由一辈又一辈的军工科研人员的的不断探索和付出得到的,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二)——先锋号超级大炮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瞬间


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