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民常说“百艺百穷,无艺成龙”,为什么?

看天竟


在农村有很多谚语是农民千百年来根据切身生活,人生阅历,身边事迹总结出的经验之谈,有一些还挺有道理。而“百艺百穷,无艺成龙”却有多种说法,如果用经典古籍去理解,讲起来不免太过说教,而且非长篇大论不可讲明,我们今天就通过老百姓的智慧来说说这句谚语。

百艺百穷

我们先来看前半句,百艺百穷。

我爷爷以前常说,吃喝嫖赌都不沾,没有技术不挣钱,意思就是说人不管怎样都要学一门技术,这样才能拥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老人又说艺多不压身,感觉上说的很对,你掌握的技术越多,那么你可以选择的路也就越宽,获得的机会也就越多。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特别多,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如果啥都会点,但是又做不到精通,那么最终也就不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到出类拔萃,这样也必然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就像一个修车师傅,刚学会修车又跑去学着养蜂蜜,那么必然两样事情都不一定能做到精湛,也就不能在一个领域里做的出色,想出人头地自然很难了!

无艺成龙

后半句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老人常常对一个孩子说,调皮捣蛋一把手,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既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来养活自己,又得在社会上吃得开,玩得转,如此才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这也就说明了人的情商十分重要,在生活,工作中既要安稳工作,又要学会融入社会,融入圈子左右逢缘,最终才能获得更好的成功。





因此,一个人踏入社会不仅仅要在自己的领域里深入学习,做到出类拔萃,还要善于交际,懂得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的成功。


牧野小志


正所谓: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百艺在身,命途多舛。为什么会的技能越多,反而生活越不如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会的技艺越多,官府对你的征召就越多;其二、会的技艺越多,为人处事就越差;其三、越是能干的人遭到的打击越多。无艺成龙则说的是没有技术在身的人可以钻研更多的为人处理之道,最终成为管理者;或者可以理解成百无一用的书生最终成了长官,有技术的人不得不给书生们当下属。

在古代匠人们有专门的户籍,称之为匠籍,这是跟民籍、军籍相对应的户籍制度。身为匠人就要听命于官府,时时有征召去为国家出力;有时还不得不给官吏们做事服务。政治清明之时,匠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奔个小康不成问题;政治腐败之时,匠人们就沦为官府的奴仆,只有义务尽,没有工资拿。《卖炭翁》里面的卖炭翁就可以理解成一类艺人,他的技艺就是烧制出优质的木炭供人取暖,但是他过得很悲催,因为官吏们经常白拿他的炭使用。

技术越精的人在为人处理方面越差,因为他们沉溺于技术的世界而忽视了与人的交往。恃才傲物是技术精英的特点,他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掌握精湛的技术,却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在人类社会中,管理者的地位高于技艺者,三六九等的排位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官吏僧道都是管理者,而医工匠娼都是技艺者,儒其实就是官吏。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就会被别人当成工具,用的时候拿来用,不用了就扔了。会的技艺越多,技艺越高,受到的迫害就越多!

古代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儒生,他们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圣人礼仪,最终成为大大小小的官吏。读书人基本上是四肢不勤,五谷不知,百技不会的书呆子,但是他们处在了社会的上层。不学技术的人就会学管理,也就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这些没有技术的人成了上层管理者,他们指挥有技人的人干活,能者多劳,累死为止。韩非子认为君主最好什么都不会,这样他才能管理好文武百官;作为君主只管赏与罚即可,文武理工等方面的百家技艺都不要学。不现可欲,群臣见素;执赏罚之牛耳,则天下万民供其驱使!


大秦铁鹰剑士


农民群众总是火眼金睛,农村俗语总是入木三分!农民常说“百艺百穷,无艺成龙”,听起来这是一句有违常理的话,也是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思想。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儿反常,艺是指技艺、技能,意思是在说,拥有技艺在身的人往往都会很穷,换句话说,就是能工巧匠们全是穷人,是百分之百的都会受穷!而没有一点技艺在身的人,却是人中龙凤,成为一方首富或者一方首领。

有一句古文“古老有百无一有,百巧百穷之语,至今俗谚尚尔”。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一个句子,“贫家百物何所有,古来百巧出穷人”。这些句子都与我们今天这句俗语“百艺百穷,无艺成龙”异曲同工,一个意思。都在说,拥有技能在身的人,不如没有技艺的人容易成大事,容易拥有财富。

这是为什么呢?技艺不就是本事吗?有本事的不如没本事的?

大家应该都看过《水浒传》吧!宋江是108个梁山好汉的首领,但是他论文论武能排在第一吗?



显然是不能!文有智多星吴用,神机军事朱武,而武呢,更是人才济济,卢俊义,豹子头林冲,鲁智深,武松等等等等,那梁山好汉都是武功不凡哪!宋江能打得过谁?但是宋江就是领*袖,号令三军的。

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了“百艺百穷,无艺成龙”的道理。正因为宋江论文论武都不如众兄弟,所以他才需要紧紧依靠大家伙儿!把大家都团结在一起,各取所长,共同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同行相轻,文人相轻的例子很多很多。拥有技能的人往往恃才,而处理人际这些复杂的事就欠缺了,也不会去动其他方面的脑子了。所以这就是百艺百穷的根源。

而没有技能在身的人,他会尊重和使用各种有技能的人,老百姓说“巧人是笨人的奴”!巧人往往出力流汗服务于那些没有技能的人。所以无艺成龙,没有技能的人往往会成为这些技能人的领袖。

在现在的各个单位里,如果一个领导,一个主管只管自己出力干活儿,而不注意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的话,那么还不如一个没有本事的领导领导着一群有本事的人来得更有效益!

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凡是总有因缘,也总有个度。天不生无禄之人,生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他吃饭生存的依赖之处,有的人靠自身技能,靠自身出力流汗,只能是小打小闹,而有一些人,看似没有一技之长,却最擅长组团队用能人,这样的人就是老板,就是董事长!

所以,这话虽然听起来反常,也有点儿绝对,但却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过你千万也别误解了,如果世界上的人全部没有了技能,那也是没法维持的,所以世界上各色人等其实都需要的,有的人靠技能吃饭,有的人靠管理吃饭,有的人靠人际吃饭。这样世界才能平衡,才能正常运转。

在这个大世界中,你究竟是哪一种角色?就要看你先天的出身和后天机遇和悟性了!

您觉得呢?


村姑说村事


在现代人的教育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几项技能,以便于在社会上谋生和立足,正所谓“技多不压身”。可是,在民间,农民之间却流传着一种“百艺百穷,无艺成龙”的说法。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多门手艺就要受穷,而一个没有技艺的人反而能成为人中龙凤,大有可为。

当然,这是很多人绝对无法认同的一个观念。但是,这句话的的确确在民间流传了这么久,难道是老祖宗说错了吗?其实不然,觉得这句话不对的人往往是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其实,“百艺百穷”说的不是技能多的人就要受穷。而是指一些人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不能专注,今天想学这一门,明天又想学其他的。如此一来,学习每项技能时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自然无法学到一门手艺当中的精髓,也无法成为一个领域之中的佼佼者。

“无艺成龙”也不是指任何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而是说一个没有学习过任何手艺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很多事务。这样的人通常来说非常谦卑,愿意在一样工作中全力以赴,用心学习。因此,他们认真的态度很容易促成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在职场上,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受到肯定和赏识。

除此之外,“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一个人倘若有众多才能技艺加身便容易恃才傲物。在工作当中,这样的人往往因为太过自信和高傲,不容易和其他的工作伙伴形成良性合作。在职场上,这样的人也许成就突出,但是却不适合作为领导,协调一个团队。

相反,那些没有多少技能的人反而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寻找其他途径,通过凝聚别人的力量,借用别人的才能来促成自己的成功。

在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刘邦出身平民,从小也没有什么显现出来的过人之处。甚至因为不愿意下地干活,被父亲认为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但是谁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人开创了大汉朝的基业。

要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刘邦比不上张良;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的能力,刘邦又不如萧何;至于率兵领将的本事,他更比不上韩信。刘邦真正能够夺得天下的原因是慧眼识英雄,也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这些人的才能。

因此,刘邦可谓是“无艺成龙”的教科书级范例。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俗语虽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一概而论,但是在今天看来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启发,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END.


博书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是民间俗语。

而民间俗语中有很多都是骗人的玩意儿,他们用自己生活的感悟,来欺骗小孩子,把孩子从小教育成他们的样子,让他们不会为他们的不如意感到伤心,还能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很牛批。

这种事情,在崔健的《花房姑娘》中有唱,一句话概括了:

你要我留在这地方,你要我和他们一样……

我们应该像后面的歌词中所唱的那样:

我看着你默默的说,哦~不能这样。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话骗瞎了多少人……

而且这俗话是建立在不合逻辑的推理上的,建立在他们所谓的相对论上的。

百艺百穷,这个百艺,在他们的理解中,是手艺人的百艺。

在古代,士农工商的世界里,手艺人的身份地位在农之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商人之上,但商人有钱,有钱就能买地,就能成为地主,能成为乡绅老爷。

成为乡绅老爷的商人,要比手艺人有地位。

在这基础上,手艺人,就成了地位最底下的人了。

而且在古代,匠人有匠户记录的,就像古代的军户一样,成了匠户,子孙后代都被盖上了匠人的标签,不能参加科举,没有未来,只能靠祖传的手艺维生。

所以才出现百艺百穷的说法。

而无艺成龙呢?

他们是当权者的化身。

在‘那些人’口中,当权者所谓的‘无艺’是没有生活的手艺。就像让皇帝去种田,皇帝肯定不是种田的好手。让官员去耕地,去做木匠,去做泥瓦匠,别开玩笑了,他们不把你的家底败完就算幸运的了。

所以这个无艺,就无在这里。

但官员谁去做手艺?人家又不傻?

人家也有才艺,人家有管理的才艺,有治国的才艺,有政治的才艺,有军事的才艺。

但这些才艺,在说出这俗话的‘那些人’看来,压根就不是什么本事。

就像以前穷人鄙视富人一样,觉得富人好吃懒做,互相看不顺眼,就是这么个道理。

创造这个俗语的‘那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然后给自己注入了‘百艺百穷,无艺成龙’的哲学,以此卖弄,然后把小孩子骗成他们一样的失败者,见不得人好,见不得同样出身的人能有出息。


其实在读‘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话时,我们很多人心中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跟着感觉走就对了,没毛病。

俗话也是人构建出来的,构建这些俗话的人,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们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用他们的理由说服别人。

这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共享精神,不管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人们都想分享。

将自己的感悟分享出去,拉拢一大批和自己有同感的人,然后就形成了组织。有组织,就有靠山,就安心了。

再遇到问题时,大家坐在一起骂天骂地骂空气,总比一个人骂着舒服。

但我们呢?

我们怎么看待这些?

有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在看俗语,看那些传承几百年几千年的俗话时,也要如此对待。

思维是很恐怖的东西,你如果放任别人的思维闯进你的思想中,把你同化了,让你变成你不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受苦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再说现代,百艺百穷?

别开玩笑了……

木匠穷吗?好的木匠穷吗?

电工穷吗?好的电工穷吗?

现在通一次下水道多少钱知道吗?无论在哪个城市,通下水道的工人一个月赚的钱,比白领还多。

就连我们街边经常看到的品牌食品店,那里使用的秘方可都是厨师创造出来的哇。

厨师,难道不是他们说的‘百艺百穷’中的百艺吗?

所以大家经常思索下,看看这些俗话中的问题何等残酷。比百艺百穷的问题更折磨人的俗话还有很多。

我小时候就常听老爸说钱难赚屎难吃,直接把赚钱和吃屎放到一个层面上了。你要是认同这点,你赚钱的能力肯定堪忧。

为什么呢?

因为还没赚钱呢,你就觉得难,你的多少精力会被放在内心的冲突上?你还能投入多少精力去赚钱?

大家有听过什么糟心的俗语,都可以说一下,看看谁认同了那些俗语,再看看周围人,认同那些糟心的俗语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

都可以说下,让大家看一看,老一辈是怎么欺骗我们的……


姚君鸿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谚语,上下并不是一个意思,要分开理解。

  一句谚语的实际含义,要下到对应的社会阶层去理解。

  在古代的农村地区,‘百艺百穷’是个很现实的现象,那个时代真正的手艺都是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学的。

  什么情况下人会去学第二种手艺?在学完第一种手艺,或者第一种还没学完就被踢走的时候。

  前者显然不可能,所以百艺实际上是在嘲讽,意味着这个人学一样东西就被踢走一次,到最后什么都没学会,自然会导致穷困潦倒。

  而后半句的‘无艺成龙’,并不是‘无艺而成龙’,而是‘龙则无艺’。

  指的是如果你想成为上位管理者,无需消耗十几年时间去精通任何一门手艺,而是要尽可能的脱离手艺人阶层,用读书练武之类的方式成为人上人,这也是下层社会唯一流入上层的方法。

  这句话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虽是嘲讽,里面体现的内容却很真实。


  文中的范进什么都不会,只会读书,因此被周围的人鄙视;但也只有这样的范进,才能在那个时代脱离农村阶级,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他要是把读书的时间用来学手艺,才真的一辈子都是农民。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放到现代社会,其实就不太实用了,现在的中层管理者,需要的是什么都会但都不精通的人,百艺和无艺都不满足需求。


书画家网


农民常说“百艺百穷,无艺成龙”,可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学就能成才,而是说一个人一生中如果能够精通一门手艺的话,就已经足够了。

什么都去学,可能到最后什么也学不会。因为无论是从人的精力还是时间来说,学习百种技艺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特别是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农民靠手艺吃饭,谁的手艺精,别人就请谁。所以必须把一门手艺练到炉火纯青才行,半吊子水的手艺水平,是养不活一家人的。

所以“无艺成龙”可不是主张不学无术哟,这是相对百艺百穷来说的,是一种辩证关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过去农民读书不多,但是只要祖传的手艺在手,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有人会磨剪刀,把别人家用过的生锈的剪刀磨得像新买的一样,锋利无比。

有人会补锅,特别会补那种农村炒菜的大锅,补好的锅,几年都不破。还有人会修钢笔,修手表,修自行车等等。这些手艺人扛着简单的工具,在农村地区走南闯北,他们不仅仅是带来生活的便利,同时也在传播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水浒传》,梁山108条好汉,可以说是各种优秀人才的大汇集。有武艺超群的将军,有医术高超的神医,有能掐会算的军师,还有能刻字的匠人。

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汉汇集在一起,才有了这部有声有色,流传千古的古典名著。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反常,但是仔细想却是相当有道理。世界是个多元体,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专才,而不是什么都只会一点的庸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专业化。

在互联网行业中,技术被分得很细,仅仅是程序制作就能分出数百种来,有人专门研究补丁,有人专门研究漏洞,还有人去研究病毒。虽然看起来都像是整天在电脑前忙碌,但是实际上每个人忙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浩瀚无边的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只有在某一方面具备极强专业知识的人进去以后,才能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混沌一片。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技术拥有者,我们的世界才能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对于年轻人而言,未来的选择往往令他们感到困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业技术在手上,将来在社会上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你可以靠一门技术吃饭,也可以靠出众的管理才能吃饭,更可以靠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生存,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否做到了最精?

有些年轻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可是到最后,什么也学不会,学不精,学不透,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对于这样的年轻人,真的应该好好去领悟一下“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俗语背后所蕴含的深义了。


小小嬴政


我们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穷艺人,富商人,不穷不富是农人。虽然现在这句民谣拿到现在有些不合时宜,但却能够说明,过去的社会,艺人是贫穷的。

艺人,顾名思义就是有手艺的人。正因为有手艺,使他们天生有一种固守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纵然他们的手艺再精,含金量再高,也只够养家糊口,要想发大财,是不可能的。

我的伯父有捏糖人的手艺,生前捏了一辈子糖人。捏糖人靠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加眼精手快,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不存在同质化竞争。尽管如此,到头来也没攒下多少钱,因为他没有做大。

纵观现在各行各业有手艺的人,大部分都是在给没手艺的人打工。这就应验了标题上的无艺成龙那句话。那么为什么有手艺的人会被无手艺的人超越呢?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同。手艺人的观念是保守,无艺之人的观念是变革。没有手艺的人,自身没有优势可言,所以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变不利为有利,事业也就做大做强了。事业成功后,他们就吸收这些手艺之人为己所用,用他们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到头来艺人没挣到大钱,反而无艺的人挣钱了,成了真正的龙。

通过上面的标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苦心钻研,就会有所突破。世间的事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永久不衰的手艺,唯有不变的就是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京漂追梦人


这句话基本是对的,我们这里也有百巧百能必定受穷一说。

能做大事的人,纯属大器,不喜杂术,我们一个亲戚,我给他看过八字,三命通会这本书上的批语是:财、官、印三全,不贵则大富,我给他批的也都应验啦自不必多说。

结果情况如何呢?他领导一个大厂,自己找钱,自已打通销路,自己购料,但厂子里的技术活他一窍不通,什么也不学,用什么技工找什么技工,结果一路走来,三年进省城,在省城装绵行业还是领军人物!带着全家老小兄弟三人三个家庭全在省城,要房要车要钱什么都有,论文化三年级还是小学。这个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能力一般般,想闯世界,还要先有一技之长,有时还要两项技能,不然,一开始会很难。


霜月飞鸿


“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话应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大多数的人靠“艺”生存,但每个行业的技术,学会容易学到行业内顶尖却难,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状元只有一个,行业内领军人物,只是极少数,能做到极少数者,当然不会受穷,但大多数的人虽然有“艺”在手,虽然有技术,可不出类拔萃,所以只能混口饭吃,成不了杰出人物,发不了大财。“百艺百穷”的“百”,指的是绝大多数,而非全部。

“无艺成龙”。有些人虽然没有掌握具体的一门“艺”,具体的一门技术,但善于处世,善于组织人善于领导人,他们是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不屑于某一门技术,却有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毅志,他们是指明方向者,就如同《西游记》中的唐僧,当事业成功后,他们才往往会站在人世的顶峰。但“无艺成龙”这句话,只适合用于极少数人,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不适用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艺”比无“艺”,生活的会更好些,虽然“有艺”对于绝大多的人来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总会有一碗饭吃,做到小富还是可行的,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艺”是立身之本,是生存之道。如果一个普通人,不勤劳,不愿学一门技术,也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能成为二流子,乃不免下流矣。

村子里总有一些人,没一门手艺,更不愿辛苦劳动,却整天梦想成为大人物,这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上成就大业者,虽然不一定掌握了县体的一门艺,但他们站在了历史潮流的浪头,有远大的目光,宽广的胸怀,出身入死领导大众共同奋斗,才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一个二流子,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枉自做人一场。

能成为杰出人物固然好,能流芳百世自然是辉煌的。但能学会一门手艺,学会一门技术,自强自立,也是一种幸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是光彩的人生。

对于“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这句话,要辨证地看,不可死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