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演变知之甚少,能否根据轨迹探寻民族本源?

望北归来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阅读通用汉语研推的条文《汉字的真实起源》,它对甲骨文和汉字进行了具体的考证介绍,与题主所说的有较大不同,也许是本质的不同。

了解真实的甲骨文,会发现它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族群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使用的书写符号,与民族本源扯不上多少关系,除非这个民族与文字同时出现,而且是凭空出现。理论上,这样的民族不可能存在,事实上,地球上没有任何民族是这样的。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六千年左右,民族则一般都形成于几万或几十万年前。文字,有迹可寻。民族的出现则无处查证,只有语言留下来的种种痕迹。


通用汉语研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偶然回眸


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还有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大汶口文化图像符号,邹平丁公、高邮龙虬庄的“陶书”,良渚文化陶器上的连刻符号,都可能融会到汉字产生的主流道路上来。目前,在河南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刻画符号,距今8000多年。秦朝的大一统和书同文结束了这段混乱期。公元前223年,李斯奉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制小篆。文字的统一也将不同的族群焊接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随着岁月的变迁,天下分分合合,但“书”必“同文”成为汉字顽强坚持的原则,也成为华夏儿女间割不断的纽带。



对联诗词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改朝换代也是历史的潮流,甲骨文也不例外,都会由简单笔画少的字形所代替。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具体为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古今中外五千年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文字。商的始祖叫契,又叫“栔”,从“栔”字看,商始祖就是文字创始人,即用刀在木或竹上刻划文字。中国在商以前的仰韶、龙山、夏朝三个时代就已有陶文,只是不成体系而已。西亚的古苏美尔有楔形文字,本人以为商族中有一个从西亚迁到东亚中囯境内西亚小集体,他们掌握了文字(西亚),商始祖契结合西亚文字系统与中国本土陶文创立了甲骨文!


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龙十八子


结绳记事,才是最早的文字象征。甲骨文,是文明的传递。


薛红娟


就文字起源来说,陕西肯定是蛮夷之地!陕西半胡杂总是装逼是华夏发源地肯定不可能得?不然有夏商周,都应该有文字才对,然而西周用的都是商人的文字!


eagles华夏


追根溯源本就是极其繁琐的工序,类似大浪淘沙[灵光一闪]


弹指醉流年


应该是重要的线索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