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兒童心理脆弱,如何引導成長?

生活誠品育兒圈


我很願意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是一名兒童心理諮詢師,從事這方面的專業22.5年,經歷6000個兒童個案……所以,希望接下來的回答對您是有益的。

1 先聽一聽我個人的音頻專輯【疫情和心理】裡,有一個音頻【面對疫情,如何引領退縮敏感的孩子走出來】……因為是疫情期間錄製的,所以放在疫情和心理裡。

2 每一個心理脆弱的孩子,我們需要看到她/他的能力狀態,當一個人的外在能力跟不上同齡孩子的時候,心裡的內在敏感和脆弱就會呈現出來……對一個兒童而言,感覺統合能力、注意力、肢體運用能力、認知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情感能力、社交能力……都會影響到一個孩子與人、與社會相處的能力。

3 每一個心理脆弱的孩子,一定有一個心理敏感而脆弱的爸爸/媽媽……我們要看看在這個家裡,有誰的狀態是和我們的孩子一樣的……有誰統一的脆弱、敏感……;孩子會承接我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情緒表達方式,與社會相處互動給的方式,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長輩)需要第一時間做調整,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可以不需要承接這些情緒和行為互動的模式,完全的做回自己,做好自己。

4 媽媽多和孩子在睡前做功課,做潛意識的溝通:媽媽在,媽媽一直在……你是安全的,感覺你的感受是安全的;爸爸媽媽愛你


樂培心理張老師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給孩子多一點自信。為什麼會心理脆弱,這幾十也是沒有自信心的一種體現,自信可以強化心理的承受力,有一顆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涵養良好的心態。

其次越是心裡容易脆弱,是需要一顆強大的自信心告訴自己,自己能行。提高自信心的方式,

最後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旦得到成功的獎勵,這份成功的喜悅會使他心裡更加堅強,即使失敗,也能告訴孩子勝不驕,敗不餒。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最終造就孩子一個良好的心態,孩子的心理自然也就堅強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呆萌木木玩具


兒童時期是心理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弗洛伊德的理論裡,我們小的時候的許多事情,都會成為我們長大以後的思維,這些東西都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我們有的時候很難發現,因為潛意識是我們很難發現的。兒童階段孩子受到了刺激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那些心靈脆弱的孩子,他們在小的時候一定有傷痕,如果他們沒有受到過欺凌與虐待,那麼他們就是接收不到來自雙親的愛。歸根到底,他們脆弱的原因是他們感受不到愛,所以對於這些孩子,我們更多的是給予他們愛,讓他們知道父母家人對自己的愛,最最重要的就是雙親的陪伴,雙親在身邊的感覺是很特別的,即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疼愛孩子,但是給孩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提問中說到了心理引導去讓孩子變好,孩子很難去聽我們長篇大論引經據典,甚至聽我們說話都很難,所以更多的還是陪伴與玩耍,父親的擁抱,母親的親吻,窩在懷裡看電視上放著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這些都是對於他療傷的最好方法。孩子出現了心理上的小問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問題,即便你給了他最好的生活,不過愛的缺失卻是難以彌補的。


冷小文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味地向孩子傳授知識,而是提高心智的實踐過程,實際上,教育的使命是喚醒兒童沉睡的心靈,點燃孩子心中的夢想。

第一, 自我暗示:給自己一些積極地暗示。

比如經常告訴孩子: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 你是一個上課很認真的孩子,不斷暗示、強化,孩子就真的會變得很懂事、很認真,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

第二, 集體療法:交往中從同伴身上得到積極肯定。

有一些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的孩子,怎麼教育都教育不好,但是孩子換一個環境,比如幼兒園,遇上一個好的老師,孩子就會變好,這就是環境的效應。

第三, 情景假設:假設情境,分析情景中的事件和結果。

比如孩子今天偷了同桌的橡皮,老師給家長打電話,家長該怎麼教育孩子?懲罰孩子?情景假設法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把事件帶入故事中,沒有讓孩子有任何的心理受傷。

第四, 正向強化:重複正確的,忽略錯誤的

不重複強調孩子的缺點,不談壞的東西,只強調正確的東西。比如孩子進門總不脫鞋,每天孩子一進門就說:進門一定要脫鞋,這是負向強化。這樣孩子會變得只要家長在就脫,家長不在就不脫。正向強化是孩子一進門讓孩子脫鞋,等孩子進來後再讓孩子出去穿上鞋子走到門口再脫了鞋進來,這樣重複21遍,孩子的印象會非常深刻。正確的事情重複做就是正向強化。

第五, 冷處理:給孩子一個約束,讓孩子冷靜思考。

心理的訓練一定是以不傷害孩子的心理為前提的。冷處理對應的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比打孩子更讓孩子受傷,打孩子讓孩子受傷的是身體,語言暴力讓孩子受傷的是心理。冷處理會照顧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只是給孩子一個約束,讓孩子冷靜思考。當孩子出現情緒失控時,適當的約束讓孩子冷靜下來,不批評、不懲罰、不責罵,只是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行為上的探討。任何在情緒不好時做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騏媽說




心理脆弱是逆商不夠。這就要提高孩子的逆商了。那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逆商?

逆商,來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縮寫為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通俗講就是受挫能力。

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逆商的文章。心理脆弱,也就是受挫能力不夠,如何引導呢?

1.以身作則。遇到問題時,大人先自己沉得住氣,告訴孩子不要緊,慢慢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一定可以做到的。

2.延遲滿足。孩子想要什麼,不能給他馬上得到。先要幹嘛幹嘛才可以,想吃這個?先幫媽媽收拾桌子?想玩遊戲?先把作業做完。

3.學會共情。說出孩子的恐懼和擔心和告訴他你理解他。尋找最好的辦法,慢慢引導。

4.生活中多鍛鍊獨立能力。過於寵溺的孩子都脾氣自私自利,受挫能力差。只有自己動手,才會真正珍惜勞動成果。

5.通過運動和一些遊戲培養孩子的耐性和自制力。學會控制自己。

6.適當表揚和批評。表揚可以增加自信心,批評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尊心。

7.對孩子多些耐心,多些關愛。


琉璃巧育兒


做孩子有著一顆很純潔的心,天真浪漫是孩子的天性,正是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造成了孩子的心裡特別容易受到打擊,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太嚴厲,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1.可以有意的引導孩子一些帶有壓力的環境中學習,有壓力就有動力,當然,前提是這些壓力,還能在孩子的承受範圍之內。心裡承受能力不是一天能夠提高的,如果太過於強求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將孩子送去夏令營,夏令營中可以鍛鍊孩子的許多能力,夏令營可以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2.給孩子多一點自信。為什麼會心理脆弱,這幾十也是沒有自信心的一種體現,自信可以強化心理的承受力,有一顆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涵養良好的心態,越是心裡容易脆弱,是需要一顆強大的自信心告訴自己,自己能行。提高自信心的方式,這裡我主要推薦家長能給孩子佈置一些孩子從未體驗過的任務,如果孩子能夠做到,便給予孩子獎勵,如果沒有做到也要給孩子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旦得到成功的獎勵,這份成功的喜悅會使他心裡更加堅強,即使失敗,也能告訴孩子勝不驕,敗不餒。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最終造就孩子一個良好的心態,孩子的心理自然也就堅強了。

3.多多鍛鍊身體,拓展視野。心理脆弱,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心理脆弱的孩子,家長要引導學會多多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我最推薦的方式是讓孩子慢跑,慢跑的話可以減輕很大的壓力,釋放自己的情緒,對於身體的好處不言而喻。我在慢跑中可以結識一群夥伴,共同跑步,這樣的話,孩子的心態會越來越好。


新鮮的小土豆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間比較短,而且缺乏人生經驗,所以心理也比較脆弱,一旦沒有保護好,就容易受到他人的傷害。所以家長長應該多培養增強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使其心理變得不再那麼脆弱。那麼,如果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孩子心理脆弱的原因

  1、過分賞識

  對孩子的適當賞識,可以使他做人做事變得有自信,但是如果過分賞識,那麼自信終究就會變成自負,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總有比孩子強勢成功的人,所以孩子對比之下,可能就會變得自卑了,因此心理慢慢變得脆弱。

  2、過分溺愛

  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溺愛孩子,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什麼時候都受到大人的保護和照顧,因此孩子養尊處優的,性格上也變得任性霸道了。可是孩子總要走出社會的,一旦離開家人的保護,那麼他就容易處處碰壁。

  3、過分照顧

  孩子成長到1歲左右,就開始有自己動手的能力,家長不應該從小就什麼都搶著幫孩子做,這樣不利於孩子培養獨立能力。過分照顧孩子,孩子對家長的照顧產生依賴心理,以後離開了父母就會不習慣,心理反差也會變得比較大。

  4、過分要求

  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過分要求孩子,甚至只許孩子贏不許孩子輸的教育理念,往往會使得孩子在日後的每一次失敗中,心理越來越脆弱。

  二、孩子心理脆弱怎麼辦

  1、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

  孩子的心理脆弱,家長應在平時就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不讓孩子被小小的失敗就輕易打倒了,要懂得如何重新振作起來。

  2、適當讓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的心理脆弱,家長應該適當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在生活中多吃苦頭,這樣可以使孩子的心理漸漸變得強大。


星星火喵


兒童的心理真的很脆弱,很容易會出現一些精神方面的障礙,比如兒童社交恐懼症,指的是兒童在面對陌生的人或者陌生的環境所產生的焦慮、恐懼等情緒,併產生相應的迴避行為。主要表現在膽小,對陌生人和環境過分害怕和迴避,且自己能察覺到自己的狀態,但是在與家人一起或熟悉的人一起時,則會表現良好。這種恐懼已經明顯影響到她的社會交往功能,但是她的心裡是很想要交朋友的,但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不害怕,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

還有兒童廣泛性焦慮,主要表現在經常性的煩躁不安、緊張且無法自我放鬆,且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容易發脾氣,難以安撫,情緒非常不穩定,在學習等問題上明顯出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覺得腦子裡一片空白,總是為一些問題焦慮,比如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學習成績不好等等,明明身體強壯,但總是感覺疲倦,過分緊張,因此胃口不好、食慾不振,小小的年齡就會出現失眠的狀態。明明知道焦慮不好且很多時候是杞人憂天,但是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去焦慮。社會功能已經明顯受到損害,通常起病在18之前,且達到6個月及以上。當然還有兒童分離性焦慮等多種。

但是絕大部分的障礙其實都跟後天成長環境和教養方式有關,因此,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尊重,孩子的心理也可以變得很堅強。


希樸羊


兒童心理脆弱如何引導成長?

孩子性格的形成與家庭成長環境密不可分,首先撫養人需要從自身找誘因,其次才是陪伴和引導孩子在玩樂互動中共同學習成長。

1.孩子的認知尚不成熟,與其講道理不如換成通過故事繪本、針對性的早教動畫,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內容,從孩子的視角啟發式的溝通和引導。

2.積極陪伴孩子參與家庭事物和社交活動,並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在生活的細節上點滴積累自信心。

3.瞭解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以興趣愛好為切入點,作用多種形式拓展情商和性格的塑造,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做。

詳情可關注呂承諭心理諮詢


呂承諭心理諮詢


對於兒童心理脆弱這方面,英文上有一個詞語能夠描述這種情況,這個詞是逆商,逆商越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也就越好,一般的挫折並不會影響到他們,而逆商低的人,是心理脆弱的人,他們很容易被外界所擊潰。想要提高孩子的逆商,家長們不需要刻意去強調這個問題,更好的做法是言傳身教。當家長自己面臨了比較棘手的問題時,如果孩子在身邊,儘管你覺得很痛苦,但不要將痛苦表現出來,而應該表現的比較樂觀的樣子。

從小對孩子教育時,家長們不能百依百順,給孩子創造一個安樂圈。從小生活在安樂之中,什麼都有的,孩子往往是不能承受失敗的,他們的逆商會非常低,並且會得不到提高。

在成年之後,這一現象也將延續下去,隨便遇到一點小挫折,他們也許就會一蹶不振。

實驗表明獨立能力比較強的人,逆商普遍較高。如果家長們從小能夠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做一些事情,而自己不與幫助。
那麼他們每完成一件事情,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就會增加,自信也會隨之增加,這對逆商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

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批評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尺度,適度的表揚。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但過度的話,又會讓孩子盲目自大,而適度的批評,也能讓孩子擁有更強的動力,不過批評也不能過度,一旦過度的話,會造成孩子過於自卑。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