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泰山上的"虫二"两字是什么意思?

叽叽咕咕歪歪


原来是写的“風月”二字,结果写完以后乌云压顶,电闪雷鸣,片刻以后飓风陡起,众人找一山坳躲避!此风也算怪异,从辰时一直刮到申时,直刮的日月无光、乾坤颠倒!忽听得“咔喇喇”一声响,风停云散,一轮红日发出璀璨夺目之光!待得众人眼睛适应了那强光以后,往“風月”二字处一看,惊讶万分!原来他娘的“風月”的衣服都刮飞了!这就变成了虫二!


淡270872186


那年我在上海一家刊物获奖,刊物组织我们获奖作家到西湖采风,那是我第一次到西湖,眼里的美景看不尽,至今还记得一些著名景点。

比如在西湖湖心亭小岛上,在几棵树木掩映之下,一座不规则石碑,石碑上刻有虫二两字,这两个字让我们获奖作者大为不解,旁边游人解说说:“不要小看这两个字,这是皇上写的。”

我们很不解,一是皇上写的这两个字,太抽象,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便问是哪个皇上,游客说是乾隆,我们便恍然大悟,乾隆呀乾隆,你是满人,你以为你的满文化能同化汉人吗?你写了到这儿多少年了,我们汉人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感叹被那位游客听到了,笑我们:“那一年乾隆下江南,晚上吃得太撑,便游湖消食,到了湖心亭,月朗星稀,春风和煦,皇上心情大好,大声呼号要文房四宝,就在月光之下,题写了‘虫二’二字,那意思就是‘风月无边’。”

我们笑了,这扯得上吗?岁月无边和虫二有毛线关系!

那人慢条斯理地在地上写了两个字:风月。风字写的是繁体,即風,他随即把风月二字的边框抹掉,便剩下虫二。

我这才恍然大悟:“哦,好一个岁月无边!”

前年中国作协组织我们去游泰山,到了泰山万仙楼北侧,在盘路西边,见一幅摩崖石刻,写的也是虫二,泰山上游人到处照像排队,而在这个景点前,人们犹豫不决,有人干脆一哼鼻子:“什么玩艺!”

我怕大家错过好机会,便向大家说了岁月无边的意思,大家一听,这是好意思,便开始照像,很快也排起队来。


郑彦英


做风月无边解,似乎有点道理。问题在于它的意思锲不锲合当时的意境。

说老实话,泰山离我老家不远,回老家探亲时也在去济南游玩时经过泰山脚下,但没有爬泰山。

如果这块刻了虫二的石碑,确实风景极为秀丽,这种岁月无边的解释,应该是最好的解释。

但是,如果石碑旁风大,且书写者愤世嫉俗,能不能做风无边,仁无人解呢?

所以,理解这二字的真正意思,要结合实地和作者的背景。


宋思考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是小学前,家里很多书,父母也买了好多益智的书,我很多字都是家人教了一些后其他连猜带蒙的读的。记得很清楚,其中一本儿童书里就有这个题目,后面带答案,,,答案是风月无边,,因为无边,所以外面的框没了😂😂


带袜子的补丁


据我所知,全国有“虫二”石刻遗迹有两处,一处在杭州西湖湖心亭里有一石碑,据说是清乾隆手书的(如图)



另一处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山路之西一摩崖石刻着“虫二”,左边刻着“历下刘廷桂立,右边刻着“巳亥夏六月”(如图)



据历史记载,这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济南历城才子,外号叫“刘十二”的刘廷桂和朋友一起游泰山时所题。

当时几个人谈论起西湖湖心亭乾隆手书的“虫二”石碑,刘廷桂不以为然的说:“西湖风景怎比得上泰山”,于是写下了“虫二”。

说了半天,“虫二”是什么意思呢?

“虫二”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其实叫“虫二”不太准确,石刻的“虫”上面还有“撇”,“虫二”两字正好是“風月”的芯,去掉边框则成了“虫二”,寓意风月无边。

“虫二”是个谜面,谜底就是“风月无边”。意思是说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刘廷桂显然是效仿了乾隆,因为乾隆早他一百年就在游览西湖时题刻了“虫二”。也许是光绪年间山东泰山的地方官为了吸引游客而故意制造的噱头,仔细想来也不对啊,清光绪年间泰山根本不收门票,不存在着提高收入的目的。

不是图钱就是图名,后者刘廷桂做到了,人们只知道乾隆怎么会知道还有个刘廷桂呢?

从种种传说也说明刘廷桂有炒作之嫌,据传刘廷桂在登泰山时向尼姑要水喝,尼姑不给他喝,于是刘廷桂一气之下就刻了“虫二”这两个字,寓意讽刺尼姑是风月之人。泰山上有尼姑庵吗?

有一点毋庸置疑,“虫二”的原创属于乾隆皇帝,刘廷桂有抄袭之嫌。


秉烛读春秋


泰山上的“虫二”两字,蕴含“风月无边”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很多也都见过泰山上的“虫二”石,很多人起初不知道,以为是“两条虫子爬泰山到此一游”的意思。事实上,这叫“风月无边”。我们写简化字,当然会对此产生疑惑。但如果写古字,繁体字,一切就都很明了了。

風月無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风景美丽,“无边”就是“十分”“没边了”,“风月”就是“风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风景也是没谁了”。宋代朱熹《六先生画像》中说“风月无边,庭草交翠”,也是在描绘这种美好的风景。于是,有人在题词的时候,写上“風月無邊”四字,这算是中规中矩的写法,才子是不会这么写的。

才子怎么写?

他这样写:

“风月无边”是有趣的猜谜游戏

只把“風月”二字的边去掉,使其无边,把这两个拆分后的笔画写上去,乍一看没头没脑,令人费解。但才思敏捷的,会想到这是个谜,会去猜。机智一点的,很快就会知道这是“風月無邊”。这就好比传说曹操去看新完工的花园,看完以后,一言不发,只拿笔在花园门口上写了个“活”字。旁人都不懂是啥意思,只有杨修一下说出,“门”加个“活”,就是“阔”,丞相嫌城门太大了,得改小一点。

可为什么泰山石上是“二虫”,而不是“虫二”呢?

因为古字是从右往左写的啊!

汉字很有趣。


豆子人民艺术家


乾隆皇帝故意卖弄学识的,意思是风月无边。估计他是学的曹操的,曹操当年在一条河边桥上这下了:衮雪,手下人提醒他写错了滚字应该加三点水,曹操说到桥下河里那么多水差我这三点吗?这故事广为流传,差不多乾隆也是受此启发故意卖弄的吧。



岳家山人说春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一行专家访华时曾登上泰山,游览过程中看见了那块刻着“虫二”的奇石,随后他们仅从字面上对其进行了解读,结果误以为中国人是在故意侮辱他们。当场随行的中国学者一时半会也给不出解释,场面陷入了尴尬。无可奈何之下他们邀来了大才子郭沫若,只见他用手在石头上比划了几下,写下“风月”二字,随后给出了解释:“虫二”取自典故“风月无边”,虫是繁体字“風”的一部分,二则是月字的一部分,意为泰山得风光无限美,并无半点日本专家误解的侮辱之意。听了他这么一解释,众人纷纷点头赞成、甚至是喜笑颜开。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显然不错,但若要追根溯源,泰山上的“虫二”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一切还要从清朝说起。当时有一位年仅12岁就考上秀才的风流才子,本名刘廷桂,人称“刘十二”,一次与友人共登泰山,由于对当地尼姑的风流之事略有耳闻,随后又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勾当,很想借机讽刺她们。但如果直言不讳又显得不尊重,另外,古人讲究与地位尊贵之人有所避讳,刘廷桂就是为了与乾隆皇帝曾经说过的“风月无边”相避讳,索性玩起了拆字法,便有了我们今日所见这二字。这二字妙就妙在一语双关,既赞美了泰山、又暗讽了不正经的尼姑。


o靜夜思


泰山摩崖刻石有“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山东省济南名士题镌的。“虫二”在泰山石刻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有着令人侧目的特点,乍一看外观奇异,再一仔细琢磨又生涩难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先说这副刻石,书法行书,笔力沉稳挺拔,豪情激扬,两字之间,动静相宜,前呼后应,蕴意无穷。




其实,“虫二”是是泰山刻石中为数不多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字“風”和“月”的字芯。即繁体字的“风”字,去掉里边的一撇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四周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寓意为“风月无边”,既然刻在泰山石上,可见作者被泰山迷人秀美的风光所折服。幽静秀美,雄浑深远,这才是泰山风光真正的内涵!



相传,刘廷桂与朋友游览泰山,期间谈到杭州西湖的“风月无边亭”,而“风月无边亭”与眼前峻拔奇峭,松壑云深的泰山美景相比顿感逊色许多,这泰山景色才当之无愧“风月无边”。


于是,为了与杭州的“风月无边亭”有所区别,刘廷桂在书写这副作品时,有意舍弃了两字的部首,只写了字芯,这便有了如今的“虫二”之谜。



刘廷桂心思独特,可谓别出心裁,同时不难看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寓意中的"风月",是清风明月之意,指景色清雅秀丽。



《褚颜回传》中有“初秋凉夕,风月甚美”之句,“无边”是指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引伸得非常远。以当代人的眼光看,这副刻石,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 以“虫二”隐喻泰山景观“风月无边”,其表达形式简练精确,情感抒发细致入微,把作者对于泰山风光的眷恋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小李的普通平凡生活


有意思的问题。我专门向了山东的朋友打听了,他们告诉我泰山上的确存在这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两个字。然而,烦请题主和答友们看看那两个字,并不是“虫二”。那两个字写于清代,当时人用的繁体字,虫字的繁体字是

看这两个字,分明是“風”(风的繁体字)里面部分和“二”字。其实一模一样的题字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比如下图。

泰山上那两个字的作者是刘廷桂,是清代光绪年间济南当地的一位名士(在当时全国范围来看并不出名),己亥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

对这两个字的解读目前最权威的就是要数大文学家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了,他在两个字上面分别加上两笔就变成了“风月”,他认为刘廷桂去掉两边是取“风月无边”之意,这种解释让人佩服。

所以,刘廷桂可能是故意为之,不过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名字也留在了历史当中也算是一种策略。像这种有意写错字的景点还有好几处呢。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上面那一点,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横,还有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的鱼字底部写成了三点水(鱼的繁体字下面是四点水),西安碑林的碑字少一撇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