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紅燒肉 東坡肉

我認真研究了一些唐詩宋詞,發現古人特別善於寫美食文案。比如蘇軾的“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再比如杜甫的“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細細讀來,不禁口水直流。不由得感嘆他們都是美食文案高手。那麼,從古至今,餐飲美食文案是如何發展的?今天什麼樣的文案才算優秀的餐飲文案哪?

從古至今,大家都在寫文案

從古至今,泱泱華夏。自從倉頡造字以來,已有6600多年曆史。19世紀末期考古隊在安陽殷墟發現大量甲骨文,目前全國各地甲骨文發現了約14萬片,記載的不同文字有約5000個,迄今為止被我們破解的約1500個字,還有3500字尚未破解。至今文字經過多次迭代演化,到今天常用的漢字不過2196字,而正是這2196字巧妙組合後形成了文案,從而讓人們可以和訴說對象發生交流。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古代象形文字甲骨文

文案猶如一股磅礴的力量,用好了如淘淘江河激盪人心,達到一字千金的效果;用不好則如死水微瀾,索然無味,甚至會成為阻礙品牌發展。


李白杜甫蘇軾,都是美食文案高手

其實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寫文案,文案不僅是文案工作者的工作,最具典型的文案是中華詩詞歌賦,我們老祖宗很早就會寫餐飲文案了,他們用極度凝練的文字來描述美食。


比如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就是美食文案寫作中的高手,至今我們很多餐飲品牌的招牌菜都和蘇軾有關,比如羊湯、羊蠍子、紅燒肉等。蘇軾喜歡喝羊湯,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是他遭遇貶謫被髮配到黃州的時候寫的。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蘇軾《豬肉頌》

還有一次在美食派對上,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鍾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至今這道竹筍燜豬肉還在很多餐廳售賣。蘇東坡曾經偶然吃到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我每次讀到這幾句就不由得流口水。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環餅


蘇東坡一生寫了很多餐飲美食文案,很多都流傳了下來,除了他之外,還有很多詩人也是餐飲文案高手,陸游的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唐朝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是非常經典的紅酒文案,鄭板橋的“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引得人直流口水,杜甫的“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說的就是鯽魚湯的美味,李白的文案則更加豪爽直接:“將進酒,杯莫停,莫使金樽空對月”,讓人看罷有再想喝一瓶的衝動。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金尊夜光杯圖


當今餐飲人正在巧用古人的美食文案

明朝的湯顯祖則寫出了“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美食文案,該文案用幾乎誇張的手法,把皖南徽州推銷了出去,這句文案雖然和美食無關,說的是美景,但是幾百年後卻被一個叫楊記興臭鱖魚的品牌加以使用了,楊記興用這個文案的角度非常獨特,因為這句話不是直接讚美臭鱖魚的,而是從側面描述了臭鱖魚的發源地徽州猶如人間仙境。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水韻徽州

寫美如仙境的風景有什麼用?好水出好魚,好環境才會有無汙染無公害的好食材。楊記興餐廳所用的古法小榨菜籽油、鱖魚、筍乾等很多食材都是從皖南直接空運到北京的。幾百年前,湯顯祖的本意一定不是希望自己的這句詩和臭鱖魚發生關聯吧。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其實餐飲人一直在尋找先人們留下的美好文字,然後運用文案寫作技巧撰寫出符合自己品牌調性的文案,很顯然湯顯祖這句詩非常適合作為楊記興精神層面的廣告文案,有了這句話的襯托,楊記興被賦予高雅的格調,同時視覺呈現也通過詩句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一家煎餅店用了蒲松齡寫的《煎餅賦》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黃太吉店內海報上的《煎餅賦》節選內容

除了凝練的詩詞文案,清朝蒲松齡先生專門寫了一篇《煎餅賦》,在此節選一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而俄頃。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三五重疊,炙賻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更有層層卷掃,斷以廚刀,縱橫歷亂,絕似冷淘,湯合鹽豉,末挫蘭椒,鼎巾水沸,零落金條……”這個長文案被善於做品牌營銷的黃太吉煎餅使用在店內海報上。


古人用精美絕倫的文詞寫了很多餐飲文案,他們的文字現在雖然不那麼好懂了,但是他們所用到的寫作技巧和現在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有的文案甚至是符合當代營銷理論的。

火鍋店巧改李白的詩句,讓產品文案充滿韻味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有能夠產生傳播的文案都有一定的寫作角度和技巧。比如蘇東坡的文案多側重產品本身的表達,杜甫的文案多把飲食寄於情感上,李白的文案則豐富一些,用了很多第一人稱

,從自身出發直抒胸臆引發共鳴,比如:“將進酒,杯莫停,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還有一句經典文案;“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則被火鍋黑馬巴奴毛肚火鍋加以改編使用,被改成“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川粉入鍋來”,用來描述巴奴的經典涮菜四川寬粉,本來平淡無奇的川粉可能賣10元錢,加上這句文案的修辭包裝,就是賣到15元顧客也不會覺的貴,如果李白活到現在,可能會稱讚“借得絕妙”。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巴奴毛肚火鍋店內的“川粉”

現代美食文案,都是大白話

文案發展到現在,古文已經被轉換成了白話文,我們已經不像古人那麼用詞,文字更加生活化。如今大家公認的好文案有很多,比如“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怕上火喝王老吉”、“不是沒喝夠,而是沒聊透”、“困了累了喝紅牛”、“送長輩,黃金酒”、“唯品會,一家只做特賣的網站”、“服務不是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大魚頭不容易吃到”、“世界很大,雲南不遠”、“一頭牛隻出六塊牛排”、“只款待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天一頭牛,新鮮不隔夜”、“榴蓮比薩樂凱撒”等。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廣告文案沒有一句是難懂的,並且有幾個明顯的特徵:(1)語言直白簡單(2)語句通暢如順口溜(3)訴求點清晰明確符合自身品牌調性。

儘管這些直白的文字放在古代會被嘲笑不夠含蓄優美,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好文案。大多數好文案不是文詞好,而是在訴求上非常精準,能夠讓顧客一目瞭然地知道你的特色是什麼,以及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顧客很少會去揣摩那些語言優美的詞句是什麼意思,除非是為了匹配你的品牌調性,如楊記興和雲味館,雲味館店內醒目的品牌口號。


古詩中如此多美食文案,巴奴、楊記興都在用,看完饞哭了

雲味館店內文案“世界很大,雲南不遠”


大白話讓人瞬間秒懂,顧客會根據文案的意思來瞬間匹配自己的需求。這依然是文字的力量,它可以辭藻華麗、駢儷對仗如詩文一樣優美並且流傳幾千年,也可以是新時代的大白話,“簡單粗暴”而直擊人心。在信息大爆炸的新時代,要想讓顧客快速明白一個品牌的訴求,請儘可能的多說大白話,多說跟顧客同頻的話,多說對目標顧客有用的話。



小結:今天的文案表達就好比我們祖先最早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最早是記錄占卜吉凶和占卜結果的,就是很簡單的記錄性語言,比如:“今天要颳風,明天要下雨,今天雨沒下,明天收莊稼”。

本文作者:白墨,10年餐飲品牌諮詢經驗,出版《餐飲品牌塑造》一書。中國餐飲營銷風雲人物,服務多個10億級餐飲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