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未來學校是什麼樣?

鄉村教師老張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教育必然與AI相結合,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做深度融合,創造信息與課程全面結合的創新方法,但老師不會消失 人工智能將會輔導其成為超級教師。 未來的教育 有可能是發現每個人的優勢和特長 將學生放在中心。 也許未來學校將會從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來建造,公園就是一所學校,裡面有動物、植物、重要的週期、有好奇心作為動力 他們自主學習 通過大自然來了解世界的知識和奧秘,這裡不分年齡 不分班級。也許每一間教室 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在這裡 採光利用太陽能,室內溫度利用生態恆溫。也許這些不足以這麼快實現,但是 A I 與VR將會與教育相融合,每間教室將配備虛擬現實投影,他將衝破傳統教育的 狹隘。


justAmazing


未來的學校長什麼樣子?

如果你經常聽講座,你就會講聽到未來以來。但是有的專家又講未來就是未來,未來永遠是未來。

我參觀過所謂的智慧學校,也參觀過幾所技術的虛擬場景的智慧學校。那麼是不是我們未來的學校就是這個樣子的呢?難道我們那些現在的班級授課制,只能成為以後的歷史博物館裡面的展品了嗎?

現在許多的多媒體互聯網的大公司都給我們展示了未來學校的樣子,比方說現在很火的釘釘校國,也給我們展示了,聽聽校園未來的樣子,也就是數字化教研,一切數字化,數字化一切。

我作為一名教師,那我認為未來的數字化,未來的智慧,校園智慧學校未來的學就是我們未來學校的樣子,那麼它應該是摒棄那些繁瑣的表格填寫,師生的互動更加的直接暢快,不論場合不論地方隨時達到交流的,面對面的效果。在學校應該是有真實的學校,和虛擬的學校相結合,也就是我們現在有線上線下的,那麼這個學校我們有現實版的和虛擬版的,就像我們的景山學校沒有校園,現在有些發達的學校,現在有線上的慕課,部分小學中學也有慕課,那麼這個慕課會不會代表我們未來學校的方向呢?讓每一個知識點,一個每個知識點一個一個的過關發給你一個證,過關一個知識點發一個合格證,那麼最後用你所有的合格證加起來,那你小學畢業,初中畢業是不是這樣未來的學校。

未來的學校,不僅我們的管理也要數字化,教學數字化,我們的關係師生關係學校里老師的關係,將不會是那麼緊密,老師是老師,獨立的老師,有資格證的老師,獨立的可以加入任何的獨立的學校。學生是學生,可以加入到任何一個班級,任何一個學校自己想學的學科的也可以加入到任何一個老師的學科裡面去學習,這才是我們未來的學校的樣子。




思恩傳說


未來的學校會是開放的,對老師要求很高的學校。

個人認為未來的學校不再是單科的知識傳輸形式,而是自由靈活的項目組形式。

也就是說給出一個項目,然後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然後去完成這個項目。

要想完成一個項目,一個人是不行的,只懂得一個學科也是不行的。也就是情商➕智商的雙層鍛鍊。我們都知道如果只有智商沒有情商是很容易懷才不遇的。

一定是全方面發展的。

打個比方,學生們想要去做一個關於教育創業的項目。

肯定鍛鍊社交能力。你得去做市場調查吧,

然後你得跟不同的人交流接觸吧等等

自己的知識領域也是拓展的,你得了解當下家長的心理,瞭解孩子的心理吧,也就是你得學習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吧

還有就是統計學,你得用事實說話,通過數據來分析這個項目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等等

應變能力得到提升吧

有時候遇到意外了或緊急情況的時候就考驗你的應變能力了。比如說對接的商家臨時取消了你咋辦?

組織能力、策劃能力、目標感、責任心等等都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又一個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而且未來班級老師固定的,但是學員是流動的,而且是混齡的。

這就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老師也會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如果你想要學生都來聽你的課,那麼你就要不斷思考怎麼樣把這個課上好,而且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幫助,更好的老師一定是可以提供情緒上的價值。

學生是流動的,混齡的。這樣沒有天花板,孩子可以越跳越高,越學越高。完全尊重個體差異,孩子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成為多領域的專家。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學校是開放式的,學習方式是以項目組的形式進行的。



思思說點啥


未來學校應是智能化的,孩子來到學校,門口歡迎他們的可能是智能機器人,問候早安和檢查儀容儀表,教學樓裡有清掃機器人、食堂有炒菜機器人,區角有學習機器人;孩子們置身在網絡中,在老師的引領下無限地探究,他們才真正是學習的主導者。

未來的教室可能是這樣,舒適、輕鬆的學習環境。

也有可能是這樣,學校沒有了圍牆,課堂開放。孩子們在田間地頭搖控機器釆收,記錄作物的播種、生長、管理、收穫全過程。孩子就可能是作物大數據的釆集者或運用者。

未來鄉村學校應是信息中的生態的示範者,立足豐厚的天然資源,塑造更符合人性發展的樂園。我們不一定非要樂高,但我們一定要跟著季節春播秋收,養雞餵狗、愛鳥捕魚……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眼望湛藍的天空,喝著沒有汙染的水,孩子的成長學習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

我明年想讓我的孩子們拿起鐵鍬,在教學後面去挖渠,一是體驗勞動的辛苦,磨練他們的意志;二是鍛鍊他們的體格;三是自制遊樂場,有高山、有溝渠、配合綠木紅花再養點小動物……還原農村原來樸實的生活狀態。






鴻仁觀


多元的,更為自由的,講授方式更為形象直觀的,更數字化的,未來學校建設是新時代教育的重大命題,也是教育發展的永恆主題,更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嶄新課題。2016年發佈《中國未來學校白皮書》之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於2018年11月發佈《中國未來學校2.0:概念框架》,對“學校”“學習”“課堂”“學習路徑”等核心概念進行了全面的審視,提出了我們的理解,以回應時代發展對學校提出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臨安雙涵


這時的學校可不是普通的學校了,會是什麼樣的呢?請聽我慢慢介紹吧!

未來的學校是一座網絡學校,每間教室有150平方米,每張課桌面的面積就有7平方米,上面放著一臺高級“金鷹”電腦。

老師講語文課時,同學們只需望著電腦,因為老師所講的段意、解詞、中心思想……全都輸入電腦了,而且不用人工輸入,電腦只要一聽到聲音,就立刻把老師所說的話“裝”進“腦子”裡,你還不用自己動手,電腦就幫你保存起來了。這樣,同學們就不用拿筆記在課本上了。黑板、課本等學習用品也就淘汰了。除此之外,同學們還可以通過電腦來回答問題,可方便了。

數學課上,老師只要說一遍題,電腦的屏幕上就會立刻出現許多數學題,你可以在電腦上解答。如果你有不會的題,電腦可以教你,可以把你教到學會為止。要是你做完了題,按一下鍵盤上的“確認”,電腦就會告訴你哪些題對,哪些題不對。

到了美術課,同學們就更方便了,你要畫什麼畫,只要告訴電腦,屏幕上就會出現很多幅這樣的畫面,供你參考。你畫的時候,如果畫錯了,也不需要電腦上的“清潔工”——橡皮,你只需要按一下“修改”鍵,電腦就會問你要修改什麼地方,你給它一說,錯誤的地方眨眼就消失了。

在音樂課上,老師不用教你唱歌,你只要告訴電腦你要學什麼歌,電腦就會一句一句地教你。你如果有唱的不對的地方,它還會耐心地給你糾正。

該上活動課了,你只要告訴電腦“活動課到了”,它就會在一瞬間帶你到活動場所——遊樂場。你可以在遊樂場裡盡情地玩耍。什麼摩天輪、探險船、過山車、瘋狂老鼠……一樣又一樣地等著你玩。下課了,電腦會提醒你,然後又從時光隧道里把你送回教室。

不光是上課,你做作業也特別方便,你可以在電腦上寫,當你不專心時,電腦會叫你“用心寫”。同時,老師也可以在電腦上批改作業,甚至還可以讓電腦批改作業。

未來的學校多麼神奇呀,未來的孩子們將是多麼幸福呀!

100年後,我乘著太陽能自動飛船來到我的母校——龍港鎮第三輔導中心小學。走進校門,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婀娜多姿的柳條兒隨風飄蕩,小鳥在枝頭歌唱,花壇裡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在我眼前展現。

教學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煥然一新了。粉妝玉砌般的牆壁白得發亮。我乘著粉紅色的飛毯來到了教室。“咦!”怎麼沒有老師在上課呢?我不禁驚叫起來。向左上角一看,電視機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老師的面容,原來,是通過電腦來給同學們上課。每個同學的桌子上都安裝了一臺電腦,從電腦上收視到老師的訊息。

接著,我又來到了操場,操場的變化也不小哦!以前那塵土飛揚的沙塵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塑膠操場,踩上去軟綿綿的,舒服極了,沒有一點灰塵,空氣清新。操場上還擺放著許多健身器材,有足球場、籃球場……

看完了操場,我藉助飛翔器來到了博學樓。啊,真是學習的搖籃,裡面有圖書館,圖書室裡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書,簡直是書的海洋。還有科技館、雛鷹藝術活動室、廣播室……我還參觀了好多地方,由於時間緊迫,有些地方只能走馬觀花,不能一一詳細地記錄下來。

這是我想像中未來的母校,我覺得想像自己學校的未來既有意義,又好玩。今天,我乘坐著“時光快車”來到了2080年,看到了未來的學校。 一走進學校大門,以前的看門老爺爺已經不在了,替代他的是“看門型機器人”。“看門型機器人”非常高大,穿著一身“新世紀保安服”,任何一個人都不用想逃過他的眼睛,想要進入學校,必須亮出“學生證”。我沒有“學生證”,只好說了我的身份,沒想到機器人說“貴客,貴客,快請進!”於是我進去了

只見,矮矮的教學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半圓體,裡面大的根本看不到邊緣,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一個班只要一個“機器人老師”就夠了。這個機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無事不曉。 我突然回過神來,這裡怎麼靜悄悄地?沒有了以往的讀書聲?我從窗戶往裡往裡一看,哇!同學們一人一臺手提筆記本電腦,根本不需要本子、筆和書啦!站在講臺上的“機器人老師”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著《美麗的大草原》,在機器人的肚子上有一個像電視一樣的屏幕,裡面出現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 怎麼樣?未來的學校高級吧?


A胡楊


未來學校我認為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教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掌握一項基本技能,以及培養學生,對一項能力的長期愛好,讓學生能夠為終身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要培養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老師的相處的能力。人活著畢竟不是一個人或獨立的個體。更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間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各自社會分工,提高人和人之間的共同配合能力,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所以我認為在將來的學校,會重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克服困難完成一項比較大的工作的能力。


為什麼呀為什麼


未來學校必然會跟人工智能相聯繫!

對於教師的要求會更高,教師不會消失,反之會更加註重教師的綜合素質。而知識是隨處可以獲取到的東西,或許向學生大腦注入芯片,就可以獲得無限專業領域的知識,學生的大腦就行走的電腦

教師的存在更像是一個領路人,是學生人生的導師,會進行一些人生方向的指導,社交方面的溝通以及情感的能力的表達等等…



影視貓貓俠


將會融入物聯網,大數據,學校提供交流學習


成都房地產小葉


可能是一座網絡學校,每間教室有100平方米,每個桌子上有一臺高級電腦。老師上面講數學題電腦屏幕上有數不清的解題方式,要你學會為止,假如美術課學生們畫什麼電腦上都會顯示出來。都是科技化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