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银行买理财,如果真的到时候银行给你把本金都亏了,储户是自认倒霉还是有什么措施?

九子麒麟


目前来说是没有任何其他措施,只能说是自认倒霉,因为理财非储蓄,投资需谨慎。

理财产品的种类

理财产品主要有保本型理财和非保本型理财,而相对应的风险还是不一样,保本型理财,一般投资标的为,风险比较低的货币型基金,而如果是非保本的话,就会选择风险比较高的,股市等,这些信息在宝理财的认购书里面都会有体现,所以你购买理财并不是银行储蓄,而是购买有风险的投资产品。目前银行正在逐步的取消保本型理财开始,也就是说有要求不能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保息的承诺,只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能用这种承诺,但是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的,没有人明确的规定,所以购买的时候需要认真的看清楚认购书认购的是不是理财产品,而非其他银行代销的产品。


出现不能兑付怎么办?

如果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不能兑付的情况,那怎么办呢?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购买都需要进行双录,你需要仔细的回想,银行的业务员,推销员,理财经理有没有带你进行做一个这样的动作,有没有对你进行风险提示,因为这些都是属于销售之前需要告知投资者的一个动作,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尝试拿着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但是如果这些都说过,而且当时你也明白了风险,明白了购买产品存在的意外的话,那就只能是认为自己投资失败。

关注银行小狗,带你揭秘更多银行内幕。


银行小狗


从2017年下半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也有一段时间了。

今天跟大再聊聊资管新规的问题。最近几年,资管新规是跟咱们老百姓投资理财最相关的文件之一,建议投资理财的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看。(摘自小司聊理财微信公众号)

01

这次资管新规出台了之后,推动的力度是非常非常大的。之前咱们专门做过详细的介绍,比如说影响比较大的这几条:

银行不能承诺任何保本保息,出现了亏损不能以任何的形式兜底兑付,这些文字在理财产品的合同中基本都没有了;

9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不能再发了,大家可以去找一找,现在90天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也没有了;

而且净值化这个事,推得要比以前的速度快很多。

虽然说去年年初,就有一些银行在推净值化了,但在资管新规出台了之后,明显推行的力度要大很多、快很多。

现在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变成了净值化。

02

什么叫净值化?

之前咱们买银行理财,如果产品的年化收益是5%,买10万块钱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一年到期拿到10.5万。

现在不一定, 有可能没有收益,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负数,变成9.9万、9.8万都是有可能的。

03

资管新规出台了之后,对投资理财的朋友影响非常大。

而且这些文件是趋势,比如说了多少年的打破刚兑,就是沿着这条路走的。

可以这样理解,闭着眼投资理财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之前很多朋友压根没把投资理财当很重要的业务来学习、来研究,很多的知识还有些欠缺。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看一些基本的规则、基本的逻辑、基本评判风险。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小司聊理财今日头条号,更多实用的财经、理财知识,第一时间分享给您!


小司聊理财


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是要面临一些风险的,尤其是保本理财被净值化理财取代的形式下,理财刚性兑付在已经成为过去式,在购买理财时银行要做两件事:第一进行客户风险评级;第二做风险揭示,并且要求做双录。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做这两件事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买卖自愿,风险自担。

我讲完这句话应该很好理解了吧,在提示你有风险以后合规做好双录工作,你确认购买了一款有风险的产品,出风险了反过来怪银行,有理由吗?没有吧!

可能很多人并不关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我这里举例,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首先对客户的风险评级,一般是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氛围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和进取型,而理财产品的分级为PR1-PR5

PR1适用所有理财产品

PR2适合除保守型外其他四类

PR3适合除保守型、稳健型外其他三类

PR4适合成长型和进取型

PR5适合进取型

在做完风险评级以后会向客户建议合适类型的理财,并对理财的风险,是否会损失本金进行书面和口头的风险揭示,并要求签字确认,并预留影音资料,来避免未来发生风险而产生纠纷。



其实在理财销售之前,已经进行了责任划分,如果银行方面进行了正常流程,进行过风险揭示完成双录,那么发生亏损,银行无责的,你只能自认倒霉。如果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没做,那么本金亏损,银行是有责任的,可以要求赔偿。

这就是你题目要的答案,说句实话,理财产品在6%以下收益的真的真的亏损几率很小,不必杞人忧天。


不立而立


众所周知,近几年各类违规销售理财产品的消息不绝于耳,甚至银行也不在少数。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政策的放松使得各类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二个是销售的监管力度不够,违规销售的事件屡次发生;三个就是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强,使得不法的投资者有机可乘。

近几年银行出现代售的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大部分都是理财经理或客户经理的违规操心导致。当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区分主体责任去进行追偿。

比如利用客户的信任,销售非本行代销的产品,俗称“飞单”。这种危害较大,同时对投资者的损失也较大。



这种飞单的主要责任人都是经手的客户经理,比如华夏银行的这起事件。案件中涉事的理财经理最终被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四年九个月的有期徒刑,而资金就看能追回多少了。

如果是有银行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我们可以充分保留证据的同时,通过法律途径将银行列为被告。一旦成功,银行的支付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具体能拿回多少就得看法院判决银行承担多少责任。


监管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尤其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任何你相信的客户经理或理财经理都有可能让你损失惨重。

唯一能保护你财产的方式是按流程来,该签的签,该录音的录音,该录像的录像,别因为信任就省了这些操作。

近年来,政策也出台了很多监管政策,包括不能保本保收益,卖产品必须双录,都是为了让投资者充分了解所买理财产品的风险。

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出问题尽快报警,通过律师去调查证据,了解情况,确保采取及时的措施保全相关的财产,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以上就是我对于问题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手机码字,分享不易,感谢点赞。


A亚特斯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一类是代理销售的理财。

自营理财产品

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分为三类: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不保收益。

虽然银监之前发文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有过渡期,目前仍然有不少银行在发行此类产品,如下图,在工行官网的理财页面内,仍然有保本理财产品。

对于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这两类产品,如果你的本金亏损,银行必须负责兜底,赔偿你损失的本金。

对于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你必须自行承担责任,因为银行在销售前会告知你相应的风险,并且会在你购买时,让你签署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本人已详读该产品的内容,知道其相应的风险,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你写上这段话就证明你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什么产品,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个后果。因此对于这类产品而言,一旦真的出现理财产品,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出现亏损,那么你必须自行承担后果。

代销的理财产品

代销的理财产品与银行没有关系,银行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购买时,产品说明书里都会写清楚该产品的发行者是谁,因此出现本金亏损,你只能与该产品的发行者协商,银行是不会进行负责的。

总结

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自己详细看看产品说明书,并严格如实填写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表,购买与自己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最后说一句:年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要做好本金出现亏损的可能性;6%以内的,应该来说安全度还是非常高的,出现亏损的概率极低。


鲤行者


如今买理财产品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很简单,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太低了,一年期的还不到2%,而理财产品的收益多在5%以上。收益更高了,那么理财产品的风险如何?



是不是绝对安全?如果理财产品的本金都亏了,银行会怎样? 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大家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既然是理财产品,那就有风险,银行不再承诺保本保息,这一点大家要清楚,也就是说,你有那个20万理财,过了两年,是很可能连本带息还少于20万。如今,银行的保本理财已经被净值化理财取代,意味着风险自担。

但是银行有一套自己的流程来规避风险。首先他们会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可以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评估,最终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和进取型等几种。之后会根据你的风险评估等级来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



这还不够,他们还会进行理财风险提示,包括是否可能会损失本金进行书面和口头的告知,并要求签字确认。现在银行还会采取双录的方式(录音+录像),来确保避免以后发生风险而产生纠纷。简单点说,有签字、录音、录像的依据,而且告诉你了,有风险,而且风险自担。所以,即便是银行给你本金亏掉了,储户也只能自认倒霉。


坤鹏论


你好,这里是7分钟理财。

这个问题得从银行理财的分类说起。众所周知,银行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有银行自己设计和推出的产品,有银行代理的产品。但是对于很多“不明真相”的公众来讲,经常在购买理财的时候自动默认只要是银行卖的产品,就都是银行自己“生产”的,风险不会太大。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后续产品到期收益不及预期或本金受损后,引发的一连串问题。

一般而言,发生题主所说的问题,可能性有三种。

一种是由于我上面提到的原因,客户在投资时没有区别所买的产品是银行自销产品还是代理产品,而通常问题频出的就是在后面一种产品里面。这类产品有的时候存在某些陷阱,比如银行员工与销售机构人员勾结私自销售代理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飚高收益吸引客户,但产品本身存在问题,一旦出现违约,客户想要找到银行进行索赔就非常困难;

第二种是属于银行内部银行职业操守问题,有的员工会迫于完成业绩,夸大产品的收益率,弱化产品的潜在风险,目的是想顺利销售给客户,但产品到期后的结果和当初许诺的相差甚远。像这种情况,由于当初签署的文件中应该对于相关风险进行了披露,而且客户又在文件中署名,所以如果单从文件看是确认客户知晓风险的。但如果银行是录音+录像的双录环境,当时又是在银行里签署的文件,那么可以找到银行调出视频影像进行佐证

最后一种是由于市场本身的极端风险发生导致产品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客户对于产品本身分辨无误,签署文件清晰且销售过程中充分披露了风险,那客户确实只能将结果归咎于市场。


7分钟理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今理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尤其当我们面对日益加快的通货膨胀率,理财成为了很多人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但在理财的过程中,很多人更相信传统的银行理财,所以购买的都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实际上,无论是像支付宝这样的网络理财还是像银行那样的传统机构理财,只要是理财产品就肯定存在风险性,收益越高的,风险当然也就越高。

以前,银行的理财产品推出了很多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建立了一个大的资金池,里面有很多理财产品。之所以保本是因为银行以收益好的产品去弥补了亏损的产品中和掉了,所以是保本的。

但在去年的资管新规出来后,彻底的取消了这种保本型的理财,也就是说所有的理财本金都是有被亏损的情况出现的。

这就意味着,银行不能再为用户兜底,所有的风险都要由用户自己承担。

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自己做好风控处理,如果本金最后亏损完了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正商参阅


金融改革和资管新规的方向是打破理财和资产管理的刚性兑付,但是,有三年的过渡期。将来在银行买理财,有些理财产品是不保本保收益的,这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真的到时候把本金都亏了,银行又不肯承担责任风险,这种情况下,万一出现风险,储户只能是自认倒霉。

过去我们普通老百姓一直都有个误区,认为银行所有的业务都是银行承担所有的责任和风险的,实际上在国际上银行的三大主营业务:信贷、财富管理、投行业务,只有信贷业务银行是承担所有的风险的,其他的两项业务银行只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并不需要银行承担风险,当然如果真的出了问题,银行损失的是信誉。所以,银行是依靠信誉生存的,银行为了不损失自己的信誉,在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上也会尽职尽责的,尽量不出现风险。

但是万一真的出现风险了,银行在法律上是不承担责任的,如果风险不大,银行为了自身的信誉也会主动承担责任和风险。

至于具体防范的措施,投资者今后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时需要问清楚,哪些理财产品是银行只保本,不保收益的,哪些理财产品是银行既不保本又不保收益的,针对银行不保本又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就要认真分析这个理财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如果你自己认为风险可控就少买点。银行买理财产品还是以安全为前提,不安全的理财产品尽量不要买。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监管机构出台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其实也是为了教育市场规范市场的。

教育市场很简单,不保本保息了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以后买理财产品要有专业知识,多观察别被骗了,继续闹。规范市场主要是指之前银行潜规则就是拿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做资产包,甚至那些不良资产一起做成理财产品出售,获取收益平衡所有资产,这样不良资产就让理财用户买单了。

一,银行揽储

支行是有权利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的,遇到钱荒,而长久关系的企业又要贷款。这时候就推出一些理财产品变相揽储。其实还是银行从借贷双方挣取差价。这些产品不是定向存款,其实还是安全的。

二,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自己有资金投资部门,他们选取低风险的,比如大额存款,逆回购,债市等等渠道投资金。这时候把这些需要投资的资金做成理财包,销售给用户。

三,代销理财型基金

很多基金公司喜欢走银行渠道,一来储户信任。二来,也跟银行维护好关系。三来,银行自己也愿意,因为这些钱还是存在自家银行里,用的时候才拿走。而这些基金公司难免出现投资失误,而银行经理为了自己的提成自然隐瞒风险。出事多的就是这种。

四,定向存款

比如:王先生与银行关系很好,需要借贷1000万。但是银行没钱,那王先生就给银行理财经理多点好处。理财经理开始看数据,忽然发现客户张先生有一千万定存到期,干脆直接定向存款贷款给王先生。理财经理一番美言和高额回报,在加银行信用,那张先生自然答应,后来就是王先生还不起钱,张先生只能苦苦等待王先生未来发财还银行贷款了。

总结:所有的理财都是为了获取更多资金,现在银行间竞争也很激烈。银行储蓄额也不够,要是充足谁还发理财产品啊。所以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很安全。毕竟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也不可能搞出不安全的事,那市场就完蛋了。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20多年创业经验,天使投资人、《创投商学院》《财富密码》导师。

我为李合伟演讲学校代言:全国招合伙人,加盟商。全民学演讲:3小时解决上台紧张! 1天解决思维混乱! 3天成为销讲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