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对郭家沟村民来说,让他们自豪的,不是住上了二层别墅,而是和谐村风如春风拂面——

别样风景郭家沟

记者 于向阳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村民在郭家沟春节联欢活动上拔河

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徐祥新说:“发展经济很重要,但是村民的道德素养也要早抓常抓,如春风化雨,内化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村民在郭家沟春节联欢活动上表演舞蹈

村民串门子家门不上锁

绿荫蔽日,湖水微澜,初夏的郭家沟一派生机盎然。

“现在出来串门子都没有锁自己大门的,我们这里风气太好了,没有必要那么做,没有听说谁家没了这没了那的。”活泼开朗的村民张元平,为自己能嫁到郭家沟村而感到自豪。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曾是我们农耕时代的文明。如今在郭家沟村得以回归?记者有些不相信。

随张元平从村办公室向村庄走去,首先被这里的别墅群所吸引。2009年,郭家沟旧村改造完成,384户人家家家户户住进了二层别墅楼。掩映于花丛中的二层小康楼是郭家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别墅群随山就势,依山傍水,崭新如初,羡煞游人。沿着干净整洁的大道一路往前,溪流潺潺,湖水明净,鸟语花香,让人新奇,让人着迷,让人眷恋。正因此,郭家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造访者和游客。

在一户虚掩的大门外,一辆摩托车没上锁就停在大门外。村内大街小巷,一尘不染,这个村里的人从不在天亮前往家门口放垃圾袋,家家户户都是在傍晚天黑时将垃圾袋轻轻放到自家门口,天亮之前,家家户户的垃圾就被清洁工全部清理走了。无论是谁,看到路上有张纸片碎屑或是一粒枣核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捡起来,“生活在这样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里,你就会跟着这个环境走,为维护这个洁净舒心的环境而努力。”一位村民自然地说。

“我是2004年嫁到郭家沟的,刚结婚时俺娘家的人都说我,二妮子怎么嫁到那样一个地方!”张元平刚进婆家门时,郭家沟非常贫穷,还没有旧村改造,郭家沟人就住在东边的山岭上的小平房里。说起现在的变化,张元平高兴地说:“现在俺娘家的人可都羡慕俺了,都说还是二妮子有福。”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郭家沟村民在献血车上献血

村民争相上村报

2018年3月1日,郭家沟村的村报《新郭家沟》头版头条刊登的是《2017年度总结表彰暨戊戌春节联欢活动举行》的新闻,二、三、四版,全部刊登的是评选出的优秀党员、优秀村民代表、文明之家、好媳妇、好婆婆的大幅照片,人人胸前戴着大红花,笑意盈盈。

“村民都以能上村报为荣。”《新郭家沟》编辑徐仁泉说,村民沈长英今年评上了好婆婆,看到报纸上也有了自己的照片,高兴得合不拢嘴。徐仁泉一家子的一个侄媳妇,孝敬老人,也想评上好媳妇上村报,可一共才评10名好媳妇,今年自己并没有评上,心里好一阵难过。

家庭和谐是村居和谐的根子。在村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大摞装裱精美、足有 40 英寸大小的全家福照片在等着领走。这其中好多都是三世、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徐文、徐武两兄弟是村里出了名的冤家,以前连红白喜事都不碰个面,形如陌路。在“齐照全家福、共创好家庭”活动的良好氛围带动下,两兄弟肩并肩陪同老人和孩子来到了拍摄地点,只通过几个简单姿势的调整,兄弟俩冰释前嫌。

看着高高挂起的“ 全家福”,俩兄弟感慨地说:“其实以前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缺少能走到一起的机会和氛围。感谢村里的这次活动,让我们重新体会到亲情的珍贵、 和谐的重要!”

“文化、道德、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人穷志不短,精神文明要抓早,等人有钱了就任性,再教育就晚了。”徐祥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哪怕他有一项好处,就值得表扬,值得宣传,至今为止,我们村1000多口人,已有近600人上墙表彰。“每年大年初一表彰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代表、文明之家、好媳妇、好婆婆后,接着举办春节联欢活动在我们村已经坚持13年了。”

今年郭家沟大年初一联欢会上,张元平与另两名村民合作创作演出了小品《懒汉相亲》,引起了大家伙的共鸣,原先的郭家沟,有大龄青年找不上媳妇来,外边的大姑娘不愿意来,如今,郭家沟村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而且民风淳朴和谐文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一听是郭家沟人,就知道差不到哪里去,都愿意见面。“《懒汉相亲》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郭家沟现实生活的巨变,就地取材,自己人演身边事,让人感到很温暖。”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郭家沟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人员在打扫卫生

夏天清青荇 冬天扫积雪

“人心齐,泰山移。精神文明建设,光靠村‘两委’的说教是不行的,我们的经验在于把它内化在村民心里,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徐祥新书记说。

这里不得不要说一下郭家沟村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

5月25日,在村头,记者见到村民徐波时,他正挽着裤腿,拿着叉,奋力打捞着湖水中的青荇。按照活动分工,清理淤泥、青荇是徐波他们4人今天的任务。

他们属于共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这天一大早,徐波就在微信群里招呼,眼瞅着天气越来越热,村里的卫生需要彻底来一次打扫。不多会时间,20多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成员齐刷刷地汇聚到了村文化广场,分成六个小组,分片打扫卫生的、老年公寓帮忙服务的,眨眼功夫,分工明确,分头行动了。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不定期不定时地随时约和,七八年了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徐波说。下了雪,义务除雪,春季防火,夏季防汛,到老年公寓包包子,包粽子,为老年人服务等等志愿活动,常年不间断。

徐祥新从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织上受到了启发。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和谐村风,靠管是管不出来的,能不能多一些这样的组织,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为此,在村“两委”的组织下,郭家沟村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会。全村从集体收入里拿出一部分资金,有爱心有能力的大户鼎力支持,村民们力所能及地参与,就这样爱心基金会成立了起来。

每年,村里都组织“慈心一日捐”活动,村民自发捐款。“每年下来,爱心基金能保持在近万元,都用于村里特殊困难家庭救济。”徐祥新说。

村民徐祥泉老伴偏瘫不能自理,自己身体也有病,由于家庭变故,两人还要带十几岁的小孙女,生活艰难。除了低保,年前,爱心基金会给他家送去了米面油等过节用品,并联系企业结对帮扶他。今年5月,爱心基金又拿出500元送到徐祥泉家里。

乡村振兴典型村庄报道之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

家家户户住上两层别墅

近年来,爱心基金已经帮扶困难村民十几人次。

徐祥新说:“将和谐村风建设融入生动的村民生活和活动之中,形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郭家沟村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今年我们设想,通过村民大会,把更多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写进村规民约里,让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