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導讀:2020年2月22日,科技部教育部共同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了學校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應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以及學科、學校評估的直接依據。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明確表示,該意見是為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破除的是論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鼓勵發表高水平、高質量,有創新價值,體現服務貢獻的學術論文,在國際學術界發出中國聲音。在學術評價中,不能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來判斷創新水平。

鼓勵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即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其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參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目錄確定。對於“三類高質量論文”的研究成果,可按高質量成果進行考核評價。科技部教育部文件明確規定在各類項目申報和機構平臺等的評審中代表性論文的數量及國內期刊論文的比例。除國內科技期刊外,其他期刊應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寫top期刊範圍,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目錄由中國科協於2019年11月25日發佈,共計285個項目入選,包括領軍期刊類22項,重點期刊類29項,梯隊期刊類199項,高起點新刊類30項,集群化試點5項。入選 的期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看似春意盎然,但能否百花爭妍呢?在上篇文章《 》中,我們做了簡單的分析。

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期刊表現如何?

那入選的期刊前期綜合表現如何呢?基於以下考慮,本文選取目錄中領軍類期刊在2018-2019兩年內的綜合數據為例來進行解讀。

  • 入選的22本領軍類期刊覆蓋學科範圍廣,且為國內各個學科內發展較好的期刊;
  • 主辦單位為國內知名機構,具有相對較好的期刊管理經驗,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我國學術期刊的管理水平;
  • 2018-2019兩年內的數據最能反映目前的期刊發展狀況,發表的文章已確定,不會受發表文章數量變動的影響,關鍵的是未收到國家新政策的影響
  • 我們選取RSC旗下的化學綜合類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的綜合表現作對照(理由後續討論);

領軍類期刊的出版模式:入選的領軍類期刊如下圖所示(排序按照官方公佈的順序),其中中國免疫學雜誌部分信息未檢索到外,其他期刊的信息如圖所示。不難看出,所有入選的期刊均採用了“借船出海

”模式來運營,即通過與國際出版商如Elsevier、Springer Nature、RSC等合作發表論文,通過這種模式,我國期刊可藉助國際出版商平臺的優勢快速發展國內期刊,但此種發展模式需要支付合作費用,且存在版權歸屬問題,尤其是那些非開放期刊上的論文(共計8本,此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國內期刊部分雖為開放期刊,實際上並未收取版面費。那問題是:

  • 在那些非開放期刊上發表論文與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論文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平臺是別人的,版權或許也是別人的;
  • 國內學者發表國際期刊論文支付數額不等的版面費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那給國際出版商支付合作費用呢?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領軍類期刊的綜合表現如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岩石力學與岩土工程學報》已被SCI收錄,但尚未出首個影響因子;《中國免疫學雜誌》尚未被SCI收錄;桑格助手中未提供《細胞研究》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其他期刊信息如表中所示。

說明:表中的中科院分區數據來源自letpub(取基礎版和升級版中的最好分區結果),2018年影響因子為Web of Science官方數據,2020年即時影響因子數據來源於桑格助手(2020/3/1),2018-2019發表論文的篇數數據來源自Web of Science官方數據(包含各類文章類型,如Editorial等)。

不難看出,領軍類期刊中絕大多數為中科院分區一區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較大,但由於學科差異較大,不同學科期刊的影響因子比較沒有現實意義;在2020年即時影響因子這一數據中,《國家科學評論》即時影響因子最高,多數期刊的影響因子漲幅明顯,其中《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漲幅最高,由2018年的5.873升至14.1。對於2018-2019兩年內發表論文數量,絕大多數期刊的數量均在200-300之間,其中《中華醫學雜誌》和《納米研究》發表論文數量位居前兩位,分別為1291和934篇,而《國際口腔醫學雜誌》和《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這兩本期刊的2年內發表文章總數低於100。總體來看,22本領軍類期刊2年內發表論文的總數(6845)略高於RSC旗下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一個期刊的數量(6119)

。我們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 數量差距如此玄虛的情況下,能否體現國內領軍期刊的真實影響力?國際影響力又如何?
  • 控制發文數量,造成影響因子的可操作性,能否真正反映領軍類期刊刊載論文的高質量?
  • 領軍類期刊刊發論文容量如此之小,如何匹配我國科技領域多學科的快速發展?會不會導致在領軍類期刊發表論文難度極高?進而造成唯“三高”的情況發生?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為什麼選取RSC旗下化學綜合類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作為對比?

《Chemical Communications》(以下簡稱為CC)為RSC旗下化學綜合類期刊,該期刊已出版多年,擁有國際化的編輯/編委團隊,學術影響力較為固定(IF多年保持在6分左右),關鍵是與其說CC是國際期刊,不如說是國產期刊,為什麼呢?

下圖反映的是CC在2018-2019年間發表論文的來源(前15名),在累計6119篇文章(包含Editorial等各類文章)中,中國累計發表3013篇,佔總數的約一半比例,其次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數量上國內發表文章佔半壁江山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018-2019年各國在CC上發表的論文總數,數據來源:Web of Science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018-2019年在CC上發表的文獻類型

研究領域上,CC是以化學為主的綜合性期刊,亦包含其他相關領域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1130篇)等,前15個學科領域發表論文數量如下圖所示,在此不再贅述!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018-2019年CC上發表論文前15的研究領域

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15的研究機構如下圖所示,除兩個印度單位(分別發表226和141篇)外,其他機構均為我國相關高校院所,其中中科院系統發表論文最多,為655篇(此處請注意:由於檢索的原因,下圖中亦有中科院的全稱、縮寫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對應的相關數據,多數情況下,這些單位會同時存在於一個文章中,所以按照最高數計即可),其次是四川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清華大學。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CC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15的研究機構

國內領軍類期刊稿源和作者機構又如何?

我們將被SCI收錄的21本領軍類期刊(其中一本尚未被SCI收錄)在Web of Science上進行檢索,在領軍類期刊上發文數量前15的國家如下圖所示。在累計發表的6845篇文章中,中國學者發表4729篇,佔總數的69%,其次是美國、英國、澳大利大等國家。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某篇文章可能會包括多個國內外單位,會被分別統計,所以總數會超過6845篇。下文會選取某個具體期刊來分析討論國內領軍期刊的國內外文章比例。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1本領軍類期刊上發文數量前15的國家

在21本領軍類期刊發表的6845篇論文中,中科院系統發表1001篇,其次分別是北京大學(368篇)、清華大學(265篇)、首都醫科大學(225篇)、協和藥物所(222篇)、加州大學系統(188篇,唯一的國外機構)、復旦大學(178篇)、上海交通大學(174篇)和浙江大學(167篇)。找到您所在的學校/院所了嗎?在21本領軍類期刊2年內僅發表的6845篇文章中,研究機構高度集中在這些機構,其他高校是否有機會在領軍類期刊上發表論文?這還僅僅是國家政策之前的數據,新政策下趨勢又如何?對於一般青椒而言,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難度可想而知!會不會導致唯“領軍”情況的產生?在領軍期刊容量有限,難度太大,且其他入選目錄期刊未形成足夠影響力之前,會不會使得大量稿件依然流向國際期刊?會不會影響國家新政的執行效果?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1本領軍類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15的研究機構

《Nano Research》的近兩年的總體發表情況又如何?

上面我們分析了領軍類期刊的總體情況,那具體到某一本期刊時情況又如何呢?我們選取《Nano Research》來進行分析(其他期刊檢索分析方法類似,在此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執行檢索),有以下考慮:

  • 該期刊於2008年創刊,已歷經12年的發展,累計已完成13卷的出版;
  • 近兩年發表934篇論文,遠高於其他同類期刊,在納米科學領域已形成了自身的影響力 (IF>8);
  • 該期刊由清華大學出版社負責運營,具有較好的編輯/編委團隊和期刊管理經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預估該期刊的發展狀況可能能反映國內領軍期刊未來總體發展趨勢(至少一定時期內,不考慮新政的影響)!

如下圖所示,在累計934篇文章中,國內學者發表675篇,其次是美國(201篇)等國家,這也說明了在納米科學領域中美合作最為密切。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文章中相當部分文章是多個國家單位合作的成果或某個學者名下同時有中國和國外的單位,可能真正的國際稿件要低於這個比例。在這裡,我們為什麼要談論國際稿件的比例呢?一個期刊的國際稿件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期刊的國際化水平,提高國際影響力是領軍類期刊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受資助的領軍類期刊的國際稿件比例日後會不斷增加,那留給國內作者的空間就更小了,也就是說在領軍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難度可能更大了。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018-2019年間在該期刊發表論文數量前十五名的國家

在該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單位都有哪些呢?如下圖所示,中科院系統穩居第一(253篇),其次是清華大學、中科大、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國家納米中心、江蘇大學、復旦大學。

廢除“SCI論文至上”,青椒路在何方?

2018-2019年在該期刊發表論文數量前15的單位

與前面對領軍類期刊總體分析的類似,該期刊發表的多數論文來自國內機構,國際稿件相對較少,且發表單位較為集中,主要為中科院系統和國內幾所知名高校。

在總體容量有限,且發表單位較為集中的情況下,中國學術如何做到百家爭鳴?

結束語

在國家新政策扶持下,國內期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內期刊能否把握機遇,百花爭妍?期刊總體發表容量有限且發表單位較為集中的情況下,國內期刊能否做到公平公正高效的審稿,避免人情稿關係稿?能否有效避免優質稿件外流?通過控制發文數量造成的虛高影響因子,能否反映國內期刊的國際化水平和高質量?國內學術能否百家爭鳴?在新的學術環境下,青椒又該何去何從?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