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云南丽江:盆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云南丽江:盆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近年来,云南丽江盆景凭借特有的乡土树种资源优势,在协会的引领、带动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提高全市盆景的创作技艺和盆友的鉴赏水平。目前全市盆景存量已超过30万盆,涌现了一批规模大、上档次的盆景园,盆景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的和永华在玉龙县档案局工作,自2007年以来,业余时间由过去的种茶花、养兰花转向盆景,至今已投入150多万元从贵州及省内大理、保山等地收购、养植以黄杨为主的盆景200多盆,按照他自己的估价,货值400多万元,其中一盆黄杨盆景买家曾出价45万元。
在丽江市,像和永华一样的盆景玩家还有很多。姚国全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我跑运输,每年的收入在7、8万元,2013年把盆景作为主业以来,仅去年卖盆景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在最近举办的丽江市首届盆景展开幕当天,又卖了3万多元的盆景。”姚国全告诉记者。
张文生与姚国全不同,他每年都邀请中国盆景高级作家陈友贵等大师前来指导,因此收藏、养植的300多盆松柏、黄杨、清香木、金弹子、石榴、杜鹃等盆景档次高、品质好。其中一盆真柏盆景树龄达300多年,按照丽江市盆景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和寿春的说法,市值超过200万元。“张文生收藏的这盆真柏盆景,代表的我们丽江市盆景的最高水平。”和寿春告诉记者。
今年32岁的丽江红太阳园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远是云南省赏石盆景协会副秘书长、丽江市盆景协会常务理事,也是2017中国爵百强选手。在丽江盆景界,王志远年轻有为,对丽江盆景产业发展的了解用了如指掌来形容也不为过。

王志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丽江不仅植物资源丰富,很多乡土树种都适合做盆景,而且纳西族先民有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喜欢种植花木盆景,因此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但过去由于缺乏对外交流,盆景创作局限于传统的经验、方法和理念,因此无论理念、观念、水平都与先进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喜欢盆景的人越来越多,为盆景产业的发展奠定庞大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自丽江市盆景协会成立以来,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频繁邀请省内外专家到丽江传授技艺的同时,积极组织参观考察和积极参与各地盆景展事等活动和举办论坛、交流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盆景产业的发展。“目前丽江市以玉龙县和古城区为中心的盆景存量达30多万盆,其中云南松,黄杨盆景占总量的60%。丽江盆景产业不仅发展快,而且制作、鉴赏水平越来越高。盆景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盆器、植料等其他行业的发展。”王志远说。
在和寿春看来,丽江是盆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长王金龙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和寿春告诉记者:“从协会成立以来,王会长除了深入会员盆景传播技艺、大气鼓劲外,还每年出资3、40万元的接待费,邀请省内外盆景大师来丽江传授技艺传,每年3、4次的会员活动,大部分费用都是他出的。”


姚国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会长走的地方多,见识广,因此他除了传授技艺外,还鼓励我们不要盲目跟风,要顺应时代,顺应市场。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徐昊是众多应邀到丽江传授盆景技艺的大师之一。他告诉记者:“丽江盆景发展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素材优势,虽然在制作水平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努力发掘地方乡土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创作技艺和栽培管养水平,丽江盆景会后来居上,在全国盆景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王志远认为,丽江盆景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当地特有树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发展大中型盆景的基础上,注重中小型盆景的创作,以满足居家、办公市场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王志远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瞄准市场、打造品牌,努力把丽江盆景产业做大做强。”(柏斌图文)

云南丽江:盆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丽江市盆景协会会长王金龙(左)和云南省赏石盆景协会会长韦群杰在会员盆景园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