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的坟头占地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天边那朵相思云


我是祖国万岁,来聊一聊农村坟头越来越多,死人跟活人争地的话题!

正值清明时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扫墓、祭奠逝者的节日。看到这个题目我是深有感触!

在农村这种死人跟活人争地现象的确存在,这对要实现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耕作的新农村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对人多地少,耕作方式落后三农发展同样是不利的!

不禁想起了周口市六年前是‘平坟’事件!2012年3月份,周口市掀起大规模的平坟复耕和殡葬改革热潮,以解决大机械化耕作,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历时数月,百万坟头被平掉!招致社会的反对、质疑,最后是不了了之!平掉的坟头重新隆起,棺材铺重新来张,村公墓倒塌后又种上麦子!


百善孝为先!人死如灯灭,而亲人的坟墓是宗族文化、家园文化、乡土文化的载体,是人们对祖先,对已逝亲人的缅怀和思念。现在都在外出打工,站稳脚步后,在外购买车房,安家落户,天长日久,何以想家?唯有墓地!葬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绝不能一蹴而就,不妨先把乡村公墓建好,完成配套设施,提倡迁坟是正道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平坟,让人民安居乐业,逝者真正的入土为安!

(借此清明时节,愿天堂的爸爸妈妈一切安好,想你们啦!)


祖国万岁145758046


农村的坟头越来越多,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那现在实行的是公墓,人死后都会被埋在那里。我外婆的坟是第一批迁入的,当时去的时候,发现好大一片地。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坟在那里。而且公墓的政策是,可以申请阴阳墓。就是迁入进来的死亡者的的墓,如果是老人,而且另一半还在世,那么就可以购买阴阳墓。这个墓里面有两个放骨灰盒的地方。那么在世的另一半那天也仙游后,就可以直接把骨灰盒安放在之前去世的另一半身边。当时我们就买了阴阳墓。我当时感觉这样政策特别好,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很多地方,还可以让夫妻一生一世的在一起了。



每年的清明和春节去给外婆上香的时候,我都会发现新迁入的坟越来越多。到了第五个年头,整个山坡都已布满。之前规划好的地都已经用完后,公墓的管理者便向周边居民收购耕地。就这样,公墓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超出了以前的4,5倍。但是周边居民的耕地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事情,每年都会有多少人死去。如果在不对公墓进行改造控制,还是一味的对人们索取耕地,那早晚有一天,死去的人将在无安身之所。

我个人觉得,人死去之后,安葬的地方只是一个念想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铺张浪费的使用耕地呢?而且有些有钱人,还会花大价钱买下可以安葬3个人的地方,来安葬一个人。其实这样就是在浪费人民的公共资源。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流行的树葬、花葬、水葬都一个很好办法。把人的骨灰放在一颗专属于自己的树下,树木的不断成长,就象征着这个人新生。这样不但环保,还节约耕地的办法。我是很赞同的。

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农村的坟头占地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5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那会儿,农村人死了抬上山挖个坑就下葬了,也没有石碑,只是把土垒高一点就算坟头了,也不像现在大操大办摆酒席,请戏班子、做法事,为死去的人点灯、扎灵堂、超度。只是一家人凑合在一起吃个便饭,连香烟酒都没有。



1990年,国家为节约土地,在农村全面推行火化制度。起初村村都规划了公墓,前面先死亡的都安葬在公墓里,后来渐渐的也就没人抬去葬了。都认为公墓没有好风水,墓地又小,都偷偷抬到自家山上安葬了。当时主要是地方要求不严,才会出现像今天这样坟墓占地面积越来越多的现象。



死人要火化,国家是有政策的,至今农村可以火化的地方都实行火化了,但土葬却一直杜绝不了。老娘舅认为,要让死人坟墓少占地,就必须釆取迁坟平坟措施,在宣传发动的同时给予迁坟户经济补偿。像我们金华地区一样,每迁一坐坟补贴一千元。这样既便于统一管理,又防治禁林火灾的发生,土地还可以再利用。



农村死人的坟头占地越来越多,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一起都来评论。


月季正红


农村的坟头占地越来越多,你怎么看,对于农村农民工万岁来说,时实一分为二看问题,当时我国推行了一段殡葬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个人以为,在农村有这么个俗语,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之说,在农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土葬也深得民心,要是在农村彻底杜绝土葬也是不大可能,就是农村人都原意把死了的老人火化,那么火化老人这笔开支从何而来,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本身老百姓靠打工生存,老人去世了,本身感到伤心,难到在为了火化老人,到外边来回借钱不成,我以为随民意为上。



当然在农村,坟头越来越多,占用可耕地也越来越多,这也是个两为其难的问题,要说平坟是不道得的,可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能给子孙留下这唯一的一块土地。我个人认为应该来一场全国性的大平坟运动,条件是五辈一上的坟头平掉,保留近亲五代以内的坟,这样也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也可以让世人进孝。我说这话是不是造孽呀,老师们看后可以参于进来,对农村坟头占地,有什么好的良策,我们共同讨论!


农民万岁


一句玩笑话:我能怎么看,站着看呗!

农村现在坟头越来越多了,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而且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那么,造成这样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大多数农村没有公共墓地。先人去世了,就葬在了自家的农田里。

二:攀比之风严重。坟头越堆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三:还有一些没有施行火化的城市。如果有人去世了,就去农村买地然后葬在农村。

四:对于一些已经推行火化的地方,由于配套社施落实的不合理,或者没有到位。偷埋现象比较严重。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村里牵头,在已有的坟地上圈出公共墓区。规定一定的面积和高度,对积极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要易风易俗,破除封迷信。倡导文明,简约葬礼。不攀比,不铺张,不浪费。不用大墓,高墓。

三:落实政策。对于火葬改革区,火化后安葬到公墓,拒绝二次埋葬。

四:对于现在还没有施行火化的城市,有序推进。鼓励火化,加大宣传,一些党员干部起带头作用。


保护耕地,是你我的责任!


似蜉蝣


我觉得不只是农村了,城里墓地不也是越来越多么?并且因为城里坟墓是水泥的,比农村的坟墓更能维持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农村坟墓在五六代以后,前面的坟墓就自然平掉了,除非是谁家某代祖先出了个大人物,建了个大坟,以后可能会好多年以后还在。平民百姓的小坟,几代以后就慢慢平掉了。


其实国家为了避免坟头占地,大力推行火葬制度。但是在农村,老人都有入土为安的想法,好多人都是偷偷的土葬。即便是火化了以后,也是用个大棺材套住骨灰盒入土,照样有个坟头,和土葬是一样的。



我觉得农村人推崇土葬是有原因的除了有长久以来的风俗习惯以外。粮食价格偏低也是重要的原因,农民种地的收益不高,所以坟地占用一点耕地他们都不在乎。在我老家,好多人都不种地了,把耕地租给别人种然后拿租金。因为自己种地赚到的钱可能去打工几天就赚到了,你说在耕地收益如此低的情况下,谁会在乎占用一点耕地来埋葬老人呢?

另外如果买墓地的话,好多人都承受不起,不埋在耕地里又能埋在哪呢?

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想办法提高农民耕地的收益,这样的话慢慢的农民就会把久远一点的坟墓自行平掉,新建的坟也不会建那么大,占用的耕地就会少了。


老郜同学


土葬只是中国死人葬法的其中一种,比方说还有:火葬、天葬、水葬……等等。

火葬主要是将死去的人放在架好的柴火堆上,然后点燃柴火堆,让人火化(同城市的火炉火化略有不同)。



天葬主要是在我国的西藏地区流行,把死去的人放在山角下(一般都是当地人们心中的神山),让其他的动物来分解尸体(其中就有秃鹫)。

水葬主要是将死去的人,放在木筏上,随着河流飘走。

土葬从南到北,涵盖着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这种葬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



而我本人是南方人,爷爷奶奶去世都是实行的土葬,还请了民间的一些艺人(他们是专门为老人仙世而流传至今的各种师傅,有吹唢呐的,有念祭文的,主持仪式的,还有大厨……),一般情况下都要进行三天左右,然后再出殡下土安葬。



人自古就有生老病死,有生就死,死了当然要安葬,毕竟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所以在农村坟头占地越来越多,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不过于太奢华建造大型墓地,大面积非法占用公共农田、森林用地),没必要过于纠结。

土葬也是一种民间风俗,值得被尊重。


书童侃娱乐


农村人以前都喜欢老人死了埋进老坟,把进老坟看作是很神圣的事,现在,都不愿把刚死去的老人埋进老坟,一般是老俩人就一个坟,所以农村坟头越来越多,坟地越来越多。



农村讲究入土为安,把老人死后埋进土里,是必须的,这也是几千年的老传统,意在埋进土里,安然入睡,人还在,后辈常去上坟,祭奠,怀念,表达后辈的孝道。虽是封建思想,但也是我们的传统,是我们世世代代流传的习俗,更是我们世世代代教育子孙的一种方式。



既然是长期流传的习惯,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事,如今提倡文明祭祀,提倡火葬,这不能一味地强行推广,需漫长的教育,移风易俗,彻底扭转人的思想。



我的父母年事已高,随我在城市生活。他们明确表示,将来不要把他们火化,要拉到乡里埋进土里。父母说过好几次,我也满口答应了。我想父母有父母的认知,要改变他们不容易,不能过多的说现代的思想。也需,父母的意愿也是大多数像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的意愿,他们就愿入土为安。



坟多,确实占有了大量耕地,但,就目前来看,农村土地大面积荒芜,而无人耕种,夜不在乎几个坟头。所以,慢慢改变思想,渐进推行殡葬改革。


阿福有约


清明将至,进山到先祖坟前祭扫的情况多了起来。



在此,我由前两天的一个电话说起。这个电话是一个村民打的,责备我们不作为!理由是坟山有猕猴桃种植户开发了山地,把原先的便道毁了,导致其进山祭扫很不方便!而且扬言,不解决就要把猕猴桃树苗给砍了!而责备我们的理由就是没有能阻止坟山的开发,甚至还支持了种植户!

看看这事!典型的死人和活人争地;活人因死人与活人过不去!诚然,清明来临,坟前祭扫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是中华"孝"文化的一部分,也有着正能量的成分;而发展种植业,支持农民勤劳致富,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应该来说,是支持得够不够的问题,而不是支持得该不该的问题!

这样的矛盾,我不会傻到跟打电话者去争个谁是谁非,任他怎样说就可以了!实际生活中,他绝对有办法走到坟头去祭扫的,最多不过需要跨过一下种植户的栅栏或什么障碍罢了。



其实,现实中的问题更具体,也更迫切,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丧葬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即使已经实行了火化,但葬制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仍然需要占用几个平方以上的土地,做成坟堆,有的还进行了硬化。就我们小地方来说,接下来的每葬一人,村民便会理直气壮地毁掉一颗猕猴桃树!虽然一年还难得有几次,但随着老龄化严重,"死人夺走活人地"便是不争事实,将来农村因此的矛盾也就会更多!

我曾未雨绸缪地试想在本地实行一项殡葬改革,将当地的石头山用一定的力量,用机器设备把山体掏空,在里面制作出石殿石屋,像莫高窟的菩萨屋一样,将先人的骨灰有序地放在里面,在山外折地建风水道场的场所,把山体里石屋装上闭路电视,甚至老人生前的影像资料都可以在此永久保存起来!今后的殡葬及祭扫仪式就可以全在该固定场所来开展,甚至籍此形成一股民风新气象!也可以把与殡葬相关的当个事业来做!这样应该能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情况。



当然,这样的代价和花费不小,我觉得,关键不在投资!一旦在山体挖出的石屋是里三层外三层,上三层下三层,数量以百万、千万计,然后对全社会开放,还延伸今后的其他附属产业,那投资收回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民俗的认同情况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扶持方面!

您怎么看?欢迎置评讨论!

更多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原生态农场"!


原生态乡村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土地越发显得紧张与珍贵。农村殡葬的规划与设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不能也不允许成了放任不管,随意生长土堆堆。

殡葬问题涉及到文化、风俗、传统、习惯、道德与伦理方方面面的事情,不是简单的一纸文件,就能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好的。现实的例子就是河南周口在几年前的平坟事件。由于民众抵触情绪激烈,基层干部压力山大,搞一阵风突击,终归决策者事未成功己先走,对错留于谁评说?

解决坟头占压耕地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处理好的。必须在充分调研、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有步骤有规划地向前推进。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并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活人与死人争地,是一个迟早都要解决的问题,心悦诚服地自愿去迁坟平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