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吕修东


先说吴带当风。

唐玄宗的时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生在那时;大画家吴道玄、李思训、王维也生在那时。

吴带当风中的吴就指的是吴道玄。

吴道玄初名道子。少年时,即穷丹青之妙。天宝中,唐玄宗曾命吴道玄和李思训各自描绘蜀道嘉陵江的风景。道玄一日而毕,思训数月始成,皆极其妙。

道玄中年以后,行笔磊落,挥霍如神。一生之中,画过两京寺观的三百余处墙壁。

据说,其作人物衣褶,行笔似蓴菜条。数伋之大画,运笔如旋风;佛像圆光,举笔一挥即成,观者惊得目瞪口呆。

那画巨壮诡怪,肤脉连接,笔力飞动,衣服飘举,所以才有“吴带当风”之语。

用现代的话来形容,吴道子的绘画作风类似于现在的素描。后人推之为“百代之画圣”。只可惜,他的壁画,一堵也没有存在。



今存最有名的当属“送子天王像”。相传是他所作。此图气象万千,笔力遒劲,尤可看出他的纯熟高妙,一气挥成的风格。

相传为他的弟子卢棱伽所作的“罗汉像”,则比较的工致细润得多了,但在表现“力”的方面是不够的。可见,老师的功力不是一般人能所超越。

再说曹衣出水。

曹衣描,也就是曹衣出水描的简称,为西域画家曹仲达所创。其画佛像衣纹下垂且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此法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成圆弧状,讲究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而公元2世纪兴起于西域地区,公元5至6世纪成熟于中原的“于阗画派”,曾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绘画面貌和艺术格局,该画派在用笔方面,以“曹衣出水”“屈铁盘丝”的线描手法独树一帜,与中原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吴道子的“兰叶描”三足鼎立,形成中国画造型用线的经典范式之一。


大先生的故纸堆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许多典故词语的出处和故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陌生。


我觉得作为炎黄子孙后代的我们,有必要多了解和懂得一些历史文化。今天我也想通过悟空问答与大家一起整理并学习。


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和“曹衣出水”都是指:古代宗教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描绘风格。

“曹衣出水”的时代更早于“吴带当风”,画家曹仲达,(北齐)曹国人,以画梵像著称,还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在北齐享有盛名,在佛教艺术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曹衣出水,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则是说明了他所画的佛像仿佛衣质轻盈,而衣服褶纹线条多而稠叠,笔力刚劲,并且衣服与人物十分贴体,犹如刚刚出水湿透衣服的样子。


很遗憾的是,曹仲达没有流传下来的作品,只能从一些出土佛像中窥见一斑。


“吴带当风”是唐朝吴道子(公元7世纪末8世纪前期)继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如“春蚕吐丝”的人物画线描风格上,对“线造型”手段又有发展。


创造性地运用了粗细不同,浓淡变化的流畅墨线。他画的人物衣带像是在风中飞扬飘动,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因而被称为“吴带当风”。尤见于敦煌壁画中。

他的主要作品《送子天王图》虽为摹本,仍可领略吴道子的高超笔法。


画的内容是介绍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受天命,降生在净饭王家中,净饭王夫妇正抱着幼小的释迦摩尼去受洗礼,一路上受到外教魔王的礼拜尊敬。


这些人物面部都用细而淡的线条,以表现肉质感,而衣服袖袍却用了有粗细变化,顿挫明显的线条,表现厚薄不同的衣料特征,特别是飘带和衣摆,流畅飞动,刚健婀娜。


关于“吴带当风和曹衣出水”肯定还有更多更详细的记载,这仅仅是我现有的理解。

希望能有更深的了解。


荒海拾书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有两种相对的表现方式,一种表现方式叫曹衣出水,一种表现方式叫吴带当风。

下面具体解释:

一,曹衣出水,是南北朝北齐曹仲达所创的画法,又叫“曹家样”。

曹仲达出生西域,画风融西域色彩和中原汉家风格于一体。

曹衣出水,指惯用细笔,笔法遒劲有力,稠密重叠。画出来的人物,穿着的衣服如同薄薄的轻纱,紧贴身体,就像刚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二,吴带当风,是唐朝吴道子所创的画法。人称“吴家样”。

吴道子画佛道人物为举世之冠,被后人称为“画圣”。

吴带当风,指笔法错落起伏,笔势圆转飘逸,擅长用形如兰叶或蓴菜条一样的线条来描绘衣褶,画出来的人物衣袂飘飘,临风飞动,生动而具有立体感,如仙人天衣迎风飞举。


初晓兒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描绘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宗教美术衣纹描绘风格。它们独具特色,并有着广泛的影响。

“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的更早一些,画家曹仲达在北齐享有盛名,以画梵像著称,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对佛教绘画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 “曹衣出水,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表现的是佛造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而描绘衣纹的线条则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曹仲达的画作现在已没有留存记录,但可从一些佛教造像中看到丝许脉络。

唐代的画家吴道子开创的 “吴带当风”的出现晚于“曹衣出水”,更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该风格在衣纹描绘中更多地表现了中国士人所着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 “吴带当风”在衣纹风格上用的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这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

《送子天王图》局部

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擅长人物故事画,主要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现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描写的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凈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艺滴美育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衣纹描绘风格。此两种风格都属于宗教美术范畴,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曹衣出水”——佛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描绘衣纹的线条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相对于“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要出现的更早一些。

曹仲达,北齐著名画家,无作品传世。


“吴带当风”——在衣纹风格上用的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体现了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吴带当风”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壁画等。


契茶书舍


曹衣带水吴带当风

曹衣,指曹不兴也。曹不兴,三国时期的画圣,吴之八绝之一。吴带,指吴道子也。

曹衣带水是一种笔法,意思是像曹不兴画的衣服一样流畅,其流畅的能带起一片水,形容下笔干净剩落,线条爽朗。中国画不喜欢描。

吴带当风也是一种笔法,像丝绸一样,在风中飘飘欲仙。

而要达到前述,对造像能力,对笔法能力,对技巧要求都有很高的要求,绝对不是泛泛而谈。


卢秀辉侃侃诗书画印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两句有名的画赞,出自郭若虚《图画見闻志、论曹吴体法》。

都是说画法精湛。

曹衣出水:前者说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画的衣服好像刚从水中捞出的紧贴肉的那种绉褶。

吴帶当风:说的是画圣吴道子,画的衣上的带子犹如被风吹动的感觉。


云鹤166082174


指曹(仲达)画法利用衣服褶缝线条表现人物飘逸之态;吴(道子)利用带饰画法彰显风格、灵动之势的技法。整体说要多找前人所长,要博采诸家所长。


儒道鸿业传承术艺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后人亦以之美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

曹国

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图画见闻志

》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笨鸟书斋


针对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主要有以下解释:

吴带当风:

主要是描述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之画,由于吴道子善于画佛像,尤其其所画佛像,笔锋柔转,佛像的衣带如被吹拂一样,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其中的“吴”便值吴道子。


曹衣出水:

主要是指古时西域曹国曹仲达所画之画,做官达到相当于北齐的散大夫。由于所画之画笔锋细腻、如细衣披薄纱,似刚从水中捞出,故称其为曹衣出水,又称为曹家祥。

我是内蒙古小寇,欢迎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