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揭祕 換算思維 如何帶來驚人財富祕籍

有錢人跟沒錢人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無論什麼時候,賺錢的人終究是賺錢的,不賺錢的人,無論什麼原因,都是不賺錢的,失敗的原因太多了,成功和你就是一層窗戶紙的距離,可是這層窗戶紙終究很多人找不到捅破他的方法了.

揭秘 換算思維 如何帶來驚人財富秘籍

現在跟你披露有錢人和沒錢人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只有思維模式的不同而已! 只有思維模式的不同而已! 只有思維模式的不同而已!

重要的事說三遍!

口袋裡有一個億的人,和口袋裡有 10 塊錢的人,區別在哪裡?其實就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不同,就決定了格局和眼界的不同,很多的人思維模式,就侷限了他的發展——產品要自己找,文案要自己寫、客服要自己當,產品要自己發……

其實你只要學會基本的換算技巧就行了。

這就是有錢人掘金的另一面——很多人看不到,也想不到的真相。

思維有多遠,你就可以走多遠。

就個人創業而言,最快的來錢方法一定是用錢生錢,去砸廣告,做付費流量。

如果你玩過付費的引流或者成交的話,我敢打賭,這一輩子你都不會去玩免費的,太消耗時間跟精力了;

揭秘 換算思維 如何帶來驚人財富秘籍

廣告業界有一個像“歌德巴赫猜想”一樣的難題,它是由著名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克提出的: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 半被浪費了。

這個問題自從被提出以後,就一直困擾著所有的廣告人士。

廣告意味著金錢投入,投入必然與產出發生關聯。 創業者關心的是金錢的投入能否產生相應的回報!

但不管怎樣,多數創業者期望投入一塊錢能夠換取三塊錢、五塊錢甚至更多

希望把滿天撒網的廣告變成一種精確的目標廣告,從而實現“每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目的,只有這樣,廣告費才“有錢花到刀刃上”。

無數的廣告人為之前仆後繼的尋找:是什麼浪費了“那一半廣告費”?

經過近百年的摸索,沒有人找到答案,但是有一個人找到了一種換算公式, 最大限度接近這個答案。

揭秘 換算思維 如何帶來驚人財富秘籍

1 = 3的財富公式

如果你讀過一本書《12 個月的百萬富翁》,是合贏島 2012 年翻譯出來的一本書,作者文森特,這是他唯一的一本著作,他是傑亞布拉罕的學生,不到三十歲年收入就超過美國多個CEO 的收入總和,僅僅靠一支筆、一張紙、一瓶小藥片, 幫助 28 歲的文森特在 2 年內賺到了 1 億美金。他的方法簡單而高效,你可以馬上即學即用,只要你學會換算思維。

文森特是如何做到的呢,核心的思維模式就兩個字:換算他通過測試發現了一個財富公式。文森特是怎麼測試的呢? 他首先買到購買過類似產品的 9000 名名單。

分為三組,每組 3000 名。

計算出每一封信的成本是 0.6 美元,3000 封就是 1800 美元成本。

必須有 30 個訂單才能持平,保住成本。

然後寫了三份不同的促銷文案信各自發出 3000 封。

第一組 10 份訂單虧本

第二組 15 份訂單虧本

第三組 30 份訂單持平

然後將第三組文案進一步優化,大規模發信,平均可得到 2%的回應。

再計算出重複購買(終身價值),發現每名顧客在 6 個月平均購買 4.4 瓶。這

樣,扣除開銷,每名顧客在 6 個月貢獻 180 美元,那麼:1000 封信 20 名×180=3600

美元-成本 600 美元,得出 1000 封信賺 3000 美元。

也就是通過換算得出的結果是:每寄一封信可賺 3 美元。這就是換算得出的財富公式:1=3 的盈利公式。

這個公式在數學上是不成立的,只有經過換算的人才懂得其中奧秘。

一旦換算得出結論,後面就容易了,大規模複製,財富就會奔湧而來。

總結:創造財富就是由 0~100 的過程。

由 0~1 是最困難的,一旦換算出你自己的財富公式 1=3,後面由 1~100 就很容易了。以後會給你分享 110 法則,1111 理論,你就知道源源不斷的客戶和財富從何而來了。

總裁,請記住這個換算財富公式,後面的很多案例都是由此延伸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