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泡綠茶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秀場動車組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綠茶原料比較細嫩,因此沖泡方法也特別講究。接下來,暮暮就分別就不同綠茶沖泡方法進行介紹。

綠茶,按照原料的細嫩程度不同,綠茶可以分為名優綠茶和大宗綠茶。

一:名優茶

原料細嫩,一般為選用茶樹芽頭作為原料製成的綠茶。按形狀分,包括有扁形名優綠茶、捲曲型、針型等。

代表茶:竹葉青、甘露、龍井、碧螺春、毛尖等。

泡茶水溫:由於原料細嫩,泡茶水溫一般為80°-85°左右。

泡茶用具:玻璃杯、蓋碗等。

投茶量:一般為3-4克左右。

沖泡方法:上投法 先一次性向玻璃杯(蓋碗)中注足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此法多適用於細嫩度極好的綠茶。

二:大宗茶

原料相較於名優綠茶,較為粗老些。一般為一芽二三葉左右原料製成的綠茶。包括毛峰等。

代表茶:屏山炒青、毛峰等

泡茶水溫:泡茶水溫一般為85°——90°左右。

泡茶用具:玻璃杯、蓋碗、飄逸杯等。

投茶量:一般為3-4克左右。

沖泡方法:中投法或者下投法 中投法: 先一次性向玻璃杯(蓋碗)中注1/3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然後再注入水。此法多適用於一芽一葉或者二葉的綠茶。 下投法:先投入茶葉,然後注足水。此法適合一芽三四葉的綠茶。



瓜田暮


綠茶是歷史最悠久的茶類,在我國被譽為“國飲”。

綠茶通常會選取茶樹新梢或新葉製作,且不發酵。只經殺青、揉捻、乾燥的製作工序。它的製作工序也影響著它的沖泡方法。

由於綠茶可觀賞性很強。茶葉在水中舒展、遊動、翻滾的時候姿態婀娜,十分好看。所以很多人推薦用玻璃器皿沖泡,但我個人能不是很推崇用玻璃器皿。玻璃導熱,容易燙到手,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我更推薦白瓷蓋碗,蓋碗可以聞幹香,能夠分茶給每個人,水溫容易控制,能掌握出水時間。觀葉底可以互相傳閱。

投茶量根據使用器皿和個人口味喜好決定,一般而言,茶葉與水的標準比例是1:50為宜,即1克茶葉對應50毫升的水濃淡適中。剛開始泡茶的時候可以由少變多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

水溫控制也很重要。沖泡綠茶最適宜的水溫在90℃左右。根據沖泡方法和茶葉的品種,水溫可以做適當的調整,採摘時間較早的茶葉,因為芽葉幼嫩,溫度要低一些。大概85℃左右為宜。採摘時間晚一些,葉片粗老的茶葉,可以用95℃水沖泡。

沖泡方法上,除了我們常用的蓋碗沖泡之外,還可以用玻璃杯浸泡。浸泡方法也有講究。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中提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之所以說按季節投茶,其實是因為不同季節存在不同的溫度,所以也可以說是按溫度投茶。但除了根據溫度投茶之外,更多的情況下是根據綠茶茶葉的品質和條索的鬆緊程度來決定。

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熱水,再投茶葉。多適用於全是芽頭或者滿身披毫的細嫩名優綠茶。如雀舌、信陽毛尖、特級碧螺春。

中投法是指先注入三分滿的熱水,再投茶,茶葉慢慢浸潤舒展之後,再次注水至七分滿。中投法適合較為細嫩但茶形緊結,扁形或嫩度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綠茶。如六安瓜片、竹葉青。

下投法與前兩種不同,要先將茶葉投入杯中,在沿著杯壁注水至七分滿。茶形較松或細嫩度較低的一般綠茶使用這個方法。


楊多傑


1.帶芽頭的綠茶葉用70度-75度的水沖泡,一般的綠茶葉用80度-100度的水沖泡都可以,越鮮嫩的茶葉越應該用較低的溫度的水沖泡。


2.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的茶葉量,一般用一克的投茶量,喜歡喝淡口味的綠茶就可以減少投茶量,而喜歡喝濃一點口味的綠茶則可以適量增加投茶量。


3.一般沖泡綠茶用玻璃杯來沖泡。


4.綠茶的沖泡時間短,而不是像平常的“茶水分離”,在壺裡泡完就把茶湯倒出來然後繼續加水沖泡。綠茶的沖泡,直接加水,茶湯顏色便會很快地顯現出來。


5.綠茶忌諱加蓋燜泡,所以說用保溫杯泡綠茶其實會讓綠茶變得又苦又澀的,味道比直接玻璃杯沖泡要差得多。所以直接一杯玻璃杯沖泡直接喝口感更好,能直接品嚐到綠茶的淳。


6.沖泡多久都沒關係,趁熱喝就行了。但是因為綠茶屬於涼性茶,所以建議綠茶趁熱喝。綠茶趁熱喝還能品嚐到綠茶的香醇。如果喝不了熱的或者想喝冷的,那可以直接用冷水冷泡,泡上個五六小時即可,這時候因為不是熱水沖泡所以建議用多一點投茶量,三克或者四克,那樣會容易出味道。


7.綠茶的頭泡味道想起是最濃的,也最讓人喜歡的,之後會越來越淡,味道淡的話可以換掉茶渣再次沖泡。


8.可以先倒一點開水在玻璃杯裡預熱,然後倒掉,再重新加入水沖泡茶葉,這樣沖泡效果更佳。


活力莞邑


任何一種茶葉,都有各自的沖泡方法哦。

茶葉的品質不同,會決定茶湯的好壞,而沖泡茶葉的方式是否正確,也會影響茶的好喝與否。



沖泡茶葉,茶的水溫,泡茶的茶具,沖泡的時間,茶葉的用量,都是影響茶湯的關鍵。


綠茶,是一種不發酵的茶葉。沖泡綠茶茶葉,我們不能用沸水去直接沖泡。

那樣會把茶葉泡死的。也就像你說的,會出現口感苦澀和湯色發黃的感覺。


我們應該用85度的水溫來泡。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這樣有助於欣賞綠茶的優美姿態。也可以用白色的蓋碗。

茶葉的量,若是玻璃杯一般我們取四五克左右。用蓋碗耶兩三克左右。

你要是喝的濃一些可以再加一兩克。喝得淡些就用三克。


沖泡綠茶三分鐘左右,就可以飲用了哦。溫度剛好時飲用最佳。

放置太久太涼喝起來都沒那麼好的效果,並且,茶葉放置太久,很多維生素都會氧化流失。

我是高級茶藝師和寵物達人,喜歡的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哦,也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謝謝!


農村來的作家


綠茶,中國傳統六大茶系之一,綠茶中的名優茶品眾多,龍井、毛尖、碧螺春、蒙頂等也擁躉者眾,我喝茶從綠茶始,至今夏天除了生普就是綠茶,尤喜龍井和日照。

綠茶香氣高爽、滋味鮮醇,講究形態美故不宜燜泡,沖泡時不可沸水沖泡,究其沖泡方法,無非注意備器、候湯、投茶、沖水等幾步就可。

茶器選擇:綠茶講究形態美,所以很多人選擇玻璃器皿沖泡綠茶,可在沖泡中觀察茶湯湯色以及茶葉在水中的形態,屬於綠茶沖泡的一大樂趣:

沖泡水溫:古人云“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可見水質在泡茶中的重要,不同的水質會形成完全不同的茶湯品質,沖泡綠茶以潔淨的優質礦泉水為上,可充分大會綠茶品質特性,水溫不宜太高,80°左右最好,綠茶鮮嫩,溫度過高會破壞茶葉內的葉綠素,芳香物質也容易快速揮發,失掉茶湯的清澈和茶香的高爽,可謂得不償失。

茶水比例:通常沖泡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為宜,也可根據個人喜好適當增減投茶量,綠茶中多數有效成分在第一次沖泡後浸出量最大,經三次沖泡後基本可達到全量浸出,茶葉不宜久泡,避免泡久出現過苦過澀的情況。

綠茶爽口,適合夏日品飲,炎熱酷暑,一杯綠茶,降下暑氣,平心靜氣好度夏。


茶醉小妖


我是謹言,謹言慎行的謹言,熱愛茶文化,歡迎一起學習進步哦!

綠茶應該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茶。它不僅可以用於飲用,還可以用於飲食。它被廣泛使用。許多人第一次做的茶是綠茶。關於如何釀造綠茶也有一個普遍的印象。就使用一個碗,一個蓋杯,一個玻璃的杯子,放一杯綠茶,並倒入沸水一段時間。用蓋子撬開茶葉,喝茶。這使得茶葉,茶葉容易變黃,而且很燙,吹,吹,等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喝一杯茶,急於死。

今天,分享正確的綠茶姿勢

泡茶怎麼才能不燙嘴?

水溫是關鍵,綠茶很嫩,不適合用過高溫水泡,90度以上的水泡綠茶,茶湯也很熱,不能喝,你要等待溫度下降一點點,導致茶葉及時起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苦澀。

水溫:85度剛剛好

如果茶不苦,茶店老闆會使用一種叫做根泡的方法。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什麼叫留根泡?

首先,“留根泡”主要是針對用玻璃杯泡綠茶的。因為用玻璃杯泡芽茶的時候,會遇到無法把茶和水隔離開來的問題。這就使得我們在泡茶時候,沒辦法控制茶湯的濃度。如果每次都是把茶都喝完之後才加水,由於茶葉中內含物析出的規律,會使得第一杯茶湯的濃度非常高,而續水後湯的濃度下降的非常明顯。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才使得人們在泡茶的時候,不喝完第一杯,而是留一部分茶湯時續水,這樣可以儘量調和茶湯的濃度。

這就是所謂的“留根泡”。

泡綠茶用什麼杯子?

綠茶:透明玻璃,或未覆蓋的白瓷,青瓷,青花瓷。

為什麼要用玻璃器皿來沖泡綠茶?

那是因為玻璃器皿是透明的,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欣賞綠茶的顏色。如果你不想享用綠茶,可以製作其他茶。


謹言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綠茶泡法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先來說說簡單的泡法。這種泡法對環境,茶具,茶的口感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解渴就行。只需要找一個茶杯,把茶放進去,把水添上3步就可以了。

像我們農村一般的紅白喜事,有專門的倒茶人員,不用在意用的是什麼茶具來泡,用什麼手法,口感怎麼樣,有沒有影響到茶的特性,沒那麼多的要求。只要把茶發到一次性茶杯加點茶葉,倒入開水,遞給客人就好了。

說完了簡單的泡法,我們再說說高級一點的,複雜的泡法。

綠茶一般來說都是屬於炒青工藝製作而成,因此選擇泡茶的茶具最好是玻璃或者瓷質茶具,這樣才能完美髮揮體現出綠茶的特性,還兼具綠茶的美感。

選擇好茶具之後,泡茶的水也是要選擇的,最好是山泉,泡出來的茶水肯定味道更有感覺。我住的附近山邊就有一股泉水,每天早上就有很多人拿著桶去接水,我也是每次泡茶都會去專門接新鮮的泉水來泡。沒有山泉的用桶裝的礦泉水也可以,再次純淨水自來水也行。

水燒開之後,綠茶是不適合直接用100℃的開水來泡,這樣直接會燙壞綠茶本身的,最好用85℃最好。能最大限度發揮出茶的味道也不至於泡壞。

在泡茶時還有投茶這一說,分別是: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個人覺得上投法是最適合綠茶的投法,可以透過玻璃杯看見茶葉從水面逐漸下沉,散發出陣陣茶香,茶水也有透明色變得綠了起來,口感跟中投,下投也基本沒差別,但是這種投茶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其實喝茶泡茶,都是為了讓自己能享受到到喝茶的樂趣,讓自己通過茶來得到身心的滿足,只要自己舒坦,想怎麼泡就怎麼泡,不用在意太多。


大姚特產


綠茶應該是中國消費數量最大的茶了,不但可以喝,還能做吃的,用途很廣。很多人第一次泡的茶就是綠茶,關於綠茶怎麼沖泡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就是用蓋碗,或者有蓋的茶杯,沒蓋的茶杯,放一把綠茶茶葉進去,倒上開水等一會兒,用蓋子篦開上面的茶葉,然後喝茶。這樣泡茶,茶葉容易發黃,而且很燙嘴,吹來吹去的,等半天也喝不上一口茶,急死人了。

今天分享一個泡綠茶的正確姿勢,不再燙嘴,不再等半天也喝不上一口茶了。

泡茶怎麼才能不燙嘴?

水溫是關鍵,綠茶是很嫩的,不適合用太高溫的水泡,高於90度的水泡綠茶,茶湯也很燙一時喝不了,就要等溫度降一點,這就造成了茶葉泡在時間的時間變長了,也就變苦了。

水溫:85度就差不多了

要想茶葉不苦,茶店老闆都會用 一種叫留根泡的方法。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什麼叫留根泡?

去茶葉店喝綠茶的時候,老闆會跟你介紹,綠茶,喝到後面有1/3的位置是不能喝的,原因是要保持茶葉的原味。聽說還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留根泡。之後會再次蓄水,沖泡第二泡,所以每一炮都不會把茶水完全喝完。

有人說這是茶店老闆的藉口,是怕大家喝到茶葉的苦味。我覺得茶店老闆的做法是正確的,現在有一些人非要千方百計的把茶葉的缺點給試出來,我不贊成這樣的做法,喝茶不是為了和他的缺點,是為了和他的優點,我們應該千方百計的想把茶葉的優點表現出來,而儘量把缺點給屏蔽掉,而不是相反的千方百計展示茶葉的缺點。喝茶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喝茶葉的清甜芳香,而不是苦澀。

而在沖泡茶葉的時候,因為綠茶是用杯子直接沖泡,沒有蓋碗那種茶水分離的過程,所以一開始你喝到的茶,其實就相當於進行了一次茶水分離,而喝到底部的茶葉的時候,他其實茶葉跟水接觸的時間已經挺長的了,所以茶葉中的浸出物必然會很高,有時候味道就會不太好,而茶店老闆通過留根泡的方法,避免了這些不好的味道,所以我覺得這個做法是正確的。

喝茶不是對茶葉進行評審,茶店老闆,用方法讓你品鑑到茶葉最好的味道,那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泡綠茶用什麼杯子?

綠茶:透明玻璃杯,或無蓋白瓷、青瓷、青花瓷。

為什麼要用玻璃器皿來沖泡綠茶呢?

那是因為玻璃器皿是透明的,可以方便欣賞綠茶的顏色,如果你不是為了欣賞綠茶,就其他的材質來泡茶也是可以的.


雲太吉茶葉


綠茶沖泡茶湯發黃,根據多年炒茶喝茶的經驗,沖泡發黃有幾種原因:1是高火炒制的或者烘焙的綠茶,由火溫過高,破壞了鮮葉茶葉中的葉綠素,使葉肉細胞等茶葉芽葉合成成分,由原有的綠色成分漸趨碳化,壞死。這種茶幹茶顏色缺乏嫩度潤滑感,多體現高香乃至高火香,沖泡後葉底茶湯均顯發黃。

2嫩殺青的綠茶,由於殺青不夠老道,幹茶多顯嫩綠,清香清淡,這種茶85度水沖泡較好,沸水沖泡後會顯葉底湯色均發黃且滋味苦澀。

3茶葉鮮葉在攤涼乃至炒制過程中,有捂悶發酵現象,導致茶葉顏色失綠,這種茶湯色葉底顏色烏黃,口感沉悶不鮮爽。

4鹽鹼性水質,沖泡綠茶也會導致茶湯變色。

5幹茶乾燥度不夠或者幹茶保存不當,吸潮或者氧化變質。

以上是個人經驗和觀點,歡迎行內人士相互探討。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戶


一杯茶,一本書,偷得浮生半日閒。悠閒自得放空自我。

前提是要有一杯好茶,有很多小夥伴不會泡茶,毀了不知道多少好茶,接下來就告訴大家怎麼泡茶。

泡茶,從器具上分為壺泡法和杯泡法。

從難易程度上來看,壺泡法操作更繁瑣一些,講究也更多,壺泡時不會國過分講究原料,可以一邊喝一邊泡,把泡好茶渣和茶湯分離,再把茶湯倒入小茶杯中飲用。

杯泡法就簡單很多,杯泡的時候,不用分離茶渣與茶湯,只要將幹茶葉放入杯中,沖水後浸泡片刻即可品飲,適用於如綠茶、黃茶、白茶、紅茶等。

不過杯泡法也有三種基本方法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上投法

上投法顧名思義,水在下茶在上,意思是先沖水後放茶葉,先將開水倒入水杯中大概七分左右,待水溫大概在75℃左右時,將茶葉投入杯中,待茶葉泡開就可以喝啦。

.

中投法

先將開水倒入水杯中三分之一處,將水晾至80℃左右,放入茶葉,再用80℃左右的開水緩緩加入加入杯,水不要加太滿,七分就好,待茶葉充分泡開就可以享用啦。

下投法

下投法就是先放入茶葉後再倒入水,先將茶葉放入杯中,倒入85℃左右的開水,到水杯中三分之一處,停留大概半分鐘後再繼續倒入85℃的開水,水不要加太滿,七分就好,待茶葉充分泡開就可以享用啦。

總體來說,綠茶更適合上投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