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清照为何与赵明诚婚变?

勿忘幸福的味道


李清照有过两段婚姻,应该说都很不幸。赵明诚是病死,不是离婚。

李清照的前老公赵明诚,有一部著名的著作叫《金石录》。赵明诚爱收藏,这部书记载了他收藏的各种金石上面的铭记。李清照有一篇文章叫《金石录后序》,更加有名。她说自己嫁给赵明诚时,年方18岁,赵明诚21岁。当时赵明诚的父亲是礼部副部长,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的副司长,按说李清照也算是高攀了。当时赵明诚正在太学当学生,两家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从来不贪腐,所以非常清贫。赵明诚喜爱收藏,经常把衣服押在当铺里,换点儿钱去买金石铭文和碑刻。

后来赵明诚当官了,做过莱州和淄州的知州,也就是两个市的市长。李清照跟他一起,当当官儿,收收古董,两人和和美美,小日子过得也算是其乐融融。

后来,金军进犯占领东京汴梁。宋朝南迁,赵明诚先是被任命为建康府知府,后被任命为湖州知州。他去上任前,与李清照告别,说:“如果金军来犯,你就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你得抱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完就策马而去。

后来有一次城中叛乱,赵明诚什么人都不管,在城墙上拉了根绳子就往外跑。李清照听说后,对赵明诚的行为很伤心,于是跟他的感情就渐渐冷淡了。赵明诚逃跑后,又羞又愧,加上天气闷热,吃了几付药也不管事,就死在湖州知州的位子上了。说是婚变,实际上是两人感情疏远,赵明诚郁郁而终。

后来,李清照寡居时,有一个南宋的小官吏叫做张汝舟。他想着赵明诚肯定会留下很多金银财宝,就想方设法娶到了李清照。谁知道,李清照竟然一名不文,张汝舟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后来李清照得知张汝舟受贿,就去状告了丈夫。谁知张汝舟家人买通狱卒,只关了几天,就被释放了,两个人从此也不再往来。这就是李清照的两段婚姻。


迷楼


我感觉一个是李清照才学大于赵明诚,一个是没有子嗣。其实以前我一直觉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模范夫妻,这种错觉大概一个是小时候不知道看的那本书上写的一个是李清照写的好多追忆以前他俩在一起生活的词吧。促使我改变这种认知的不是李清照的诗词而是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续。我可以这么说李清照绝对是爱赵明诚的,但赵明诚爱不爱李清照就另当别论了。

金石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憟。”大概就是说赵明诚爱金石爱的近乎病态连自家媳妇看书都要登记看他脸色,搞得李清照看书只能买便宜的书来看,不和他搭话开始打冷战了。还有一段: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你瞧瞧这还是人吗?临别之际了媳妇问他城里乱了我咋办 赵明诚说你咋着我不管但你要与书共存亡,就这烂人李清照晚年还写好多词回忆他。


云在青山月在天10


古往今来,大家都觉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今人人仰慕的一对恩爱夫妻,好似神仙眷侣。在李清照的部分诗词中他们的婚姻近乎完美,赵明诚撒手人寰之后,李清照还有很多关于赵明诚的悼亡词流传下来。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想念,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抒写分别想念的名篇,完全打动了很多的后世的读者。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无比恩爱,举案齐眉,才艺相当,楷模夫妻,甚至是现在异地恋的模范。

其实,这都是表象,终究赵明诚的才学不抵李清照毫发,品德也不足称道,异地的时候也并不安分。

《宋史》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揭露了他们的日子并非如此。

公元1129年,时任南京市长的赵明诚(知江宁府)知道了守备司令王亦暴乱的消息,立马就逃跑了,连恩爱了27年的老婆李清照都没来得及带走,差点儿使她成了叛军俘虏。

赵明诚,典型的高干子弟。在他21岁那年,和李清照的哥哥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认识了年仅18岁的李清照,二人一见倾心,就此结为了夫妻。当时李清照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一时间,才子佳人、门当户对演义了一段人世佳话,被时人广为传扬。

其实他们两的美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绝非史学家所说的“青州美好十年”。前文说的赵明诚弃城逃跑并未带李清照一同,不过是他们夫妻豪情早就决裂的一次大迸发。

一、才情悬殊

赵明诚窝囊还好声色犬马,李清照则归于自视极高的那种,表面上看是挺互补的,可实践并非如此。

公元1105年,赵明诚下基层挂职锻炼,李清照饱受相思之苦,写了首闻名的《醉花阴》寄给老公,抒写了自己的孤寂与想念情怀。但是赵明诚则利用了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可却无一佳作,要知道他是家学身后的太学生,要说没才怕是没人会信,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敷衍老婆,没用心写。

两年后,赵明诚的父亲逝世,遭到了蔡京的诬陷,李清照劝其申述,可赵明诚屁都不敢放一个,就急忙举家搬离了京城,跑到青州去避难了。

由此可见,李清照对他的爱恋,是根据婚姻的束缚,其实在才学方面两人悬殊,李清照虽说不至于瞧不上赵明诚,但赵明诚自己也清楚,婚后的甜美早就在二人悬殊的才情中云消雾散了。

二、隔阂产生

在青州的十年里,赵明诚一向活在妻子的光环下,心情十分压抑,将精力都消磨在了金石、字画和古玩上。

另外两人十年的夫妻生活却无子嗣,这一点赵明诚对李清照有了不满,其实赵明诚离开青州之后偷偷蓄养了几位侍妾,这在当时环境下虽然并没有大碍,但是其余侍妾也未给赵明诚生下儿女,由此可见,无子嗣之事在于赵明诚,但在当时,赵明诚自己却归咎到了李清照身上。此刻的李清照已然察觉到了老公在情感上的变化,但她一如既往地帮老公勘校文稿,希望能够唤回老公的心。这种心态在其其时的许多词作中均有呈现。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这首《点绛唇·孤寂深闺》就是李清照在青州日子第二年的著作。

当时赵明诚在外出任,已经背着李清照蓄养侍妾。但李清照还是在思念和责怪赵明诚或者已经感受到现在夫妻生活出现隔阂,而作出这首词。

三、貌合神离

赵明诚在公园1121年担任莱州市长之后,李清照离开青州,前往莱州与赵明诚相聚,这时间,他们已经结婚20年,李清照38岁,赵明诚41岁。但这次的相聚李清照似乎并没有那种很急切、带着满怀相思渴望相聚的心情。相反,在前往山东莱州的路上,李清照做了一首情绪十分低落的《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当然,有古人说这是李清照写给姊妹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如果夫妻琴瑟调和,怎么顾得上姊妹的那些离别之情?

到了莱州之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关系更加疏远,从这个时期李清照的一首《感怀诗》可以看出: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诗的意思是: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和史集,赵明诚已经无心去和自己吟诗作对了,此时的自己一无所有。赵明诚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一天到晚就是这些无聊的闲事。写诗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能有好的想法。在平静中我得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可见这时候两个人貌合神离了。

四、夫妻本是同林鸟

赵明诚的守孝期还没满,就改朝换代了,朝廷重新启用了他,让他当了南京市长。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了,他把李清照接到了南京,可夫妻豪情却并未得到改善。

一年后,就发生了最初说到的王亦暴乱,赵明诚丢下李清照单独跑了。此事之后,李清照算是对其完全死心了。

不久后,赵明诚又接到了前往湖北上任的指令,在途径乌江时,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当地,不由思绪万千,随口就诵读出了《夏日绝句》

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羞愧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一蹶不振,没多久便急病发逝世了。


每天读宋词


婚变不知何谓,但是两人感情出现了问题却是真的,因为老赵养了小三。

宣和初年,赵明诚出任知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将仍留居在青州的妻子接往莱州团聚,李清照风尘仆仆赶往丈夫任所。一别数年,李清照应该表现的载奔载欣,哪知在其《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姐妹》一词中,情绪却十分低落。这又是为什么呢?

依常理忖度,赵明诚不可能从闲居在家,华丽丽地一转身就成为知莱州的。但在任知莱州之前,究竟担任过何职,又是如何运作重新出仕的,未见史料有载。依小编浅见,赵明诚在任知莱州之前,一定担任过其它职务做为过渡。一州之长,断不是随随便便就授予的。

欲哭无泪的赵明诚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昌乐为县名,在今山东省,原名乐陵县,宋改为昌乐,属青州府,是李清照从青州住处前往莱州的必经之路。得知她要赶往莱州与丈夫团圆的消息,李清照的闺密们纷纷赶来为她饯行。

孤馆之外“萧萧微雨”声中,李清照强颜欢笑举杯嘱客,大家却都无心饮食。众人七嘴八舌“道山长山又断”(此一句是指李清照与姐妹们从此山高水长,还是说她与丈夫产生了隔阂与距离,不得而知,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更令词人感到前途茫然。李清照从青州前往莱州的道路丘陵与平原交错,并无高山峻岭相隔绝,词人这样夸张的手法,不过是境由心生而已。

诗文自娱的李清照

一行人“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直唱的“泪湿罗衣脂粉满”。乱了方寸的李清照,不得不哽咽着宽慰大家“东莱不似蓬莱远”,大家尽可以“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这样讲,看似宽慰别人,其实是聊以自慰而已。

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李清照

一路晓行夜宿、鞍马劳顿到了莱州,李清照作《感怀诗》一首记述当时情景。诗前小序写道:“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诗曰: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寢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来到丈夫的居所,触目可及的四壁空空,没有可供随手翻阅的史书,更没有可供把玩的金石器物。

置身陌生环境,面对“寒窗败几无书史”荒凉破败景象,李清照不禁感慨“公路可怜合至此”。(公路、汉末三国袁术字,在被曹操追杀的穷途末路时候,士卒离心,袁术挣扎着想喝碗蜜水,可是军中只余麦屑三十斛,军需官据实以告道:“只有血水,没有蜜水!”袁术闻言,哀叹道:“袁术至于此乎?”言罢,呕血而亡。)李清照用此典,是有意夸张室内的一无所有。

“青州从事”则代指美酒,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温手下有一主簿,擅品酒。桓温每次喝酒之前都要请他品尝,美酒则称之为“青州从事”,劣酒则称为“平原督邮”。盖因青州地方有齐郡,意思是美酒的酒力可直达脐部。而平原有鬲县,意指劣酒只会停留在胸膈间而难以下咽。“孔方兄”代指钱,古时铜钱外圆而内有方孔,故戏称钱为“孔方兄”。

此一句李清照应该是化用了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句:“不谓青州六从事,翻作乌有一先生”句。

按,苏轼在惠州,知州章质夫每月送他六壶好酒,可是有一次酒没有按时送达,这并不是快递公司野蛮装卸所致,而是手下人跌了一跤打碎了。苏轼喝不到酒,只好作诗戏谑。可惜苏轼旷达不羁的生活态度,李清照却学不来。

面对丈夫的轻慢,李清照用怨怼的语气数说美酒与钱的种种不是:人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贪得身外之物和无厌的口腹之欲。因为钱,人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为了钱,有了无休止的杂务与俗事。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词人不得不放弃安逸的闲居生活,追随丈夫到遥远的异乡。即便是到了地方,赵明诚因应付公事,无暇分身喧寒问暖,而令李清照独守空室。

旷达通脱苏东坡

百无聊赖之下,李清照只好赋诗打发时间。“燕寢凝香”句典出唐人韦应物五言古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寢凝清香”句,李清照用来借指赵明诚的官署。熟悉了环境的李清照,突然有了赋诗的雅兴,郁闷的心情因此而稍有好转。结尾一句“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又在抱怨丈夫对自己的冷漠,所以只好与子虚乌有的人物结为“至交”。

解析《蝶恋花》与《感怀》诗,可以让后人走入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在经历了漫长的分别之后,终于迎来了夫妻的团聚。来到赵明诚的官邸,对寒酸破败的景象,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追求的李清照本应该毫不介怀。二人已经是十多年的老夫妻了,在看到丈夫居住环境的简陋后,按常理忖度,李清照至少要洒一掬心酸的泪水。然而她不但没有那样,反而是牢骚满腹,嫌弃官舍的破败,讥讽丈夫出仕是为了“青州从事孔方兄”。不是温情脉脉的等待丈夫的归来,反而与“乌有先生子虚子”结为至交,在幽怨中苦捱时光。

北宋统治者历来鼓励臣僚享乐,达官贵人、士大夫蓄养歌儿舞女蔚为风尚。而且“官职稍如意,往往增置不已。”这些歌儿舞女往往兼有主人侍妾的身份,许多官员到地方上任,不携带发妻,却忘不了带上这些年轻漂亮的侍妾。

从李清照的诗中揣度,赵明诚有可能在重新出仕后背着妻子纳了妾。虽史料缺如,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唐风宋月


你可以说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婚变了,因为感情确实出现了裂痕;

你也可以说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没有婚变,因为他们没有离婚,是李清照女士丧偶,赵明诚是病死的。

曾有朋友问,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和当时士林领袖的人品哪个更高?看似这个问题和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变八竿子都打不着,可是这真的是一样的问题呀。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起来,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领导家的孩子,从小学习就好。但是呢,李清照属于那种聪明伶俐的女孩,是特别有才气的文艺女青年;赵明诚呢,属于比较刻苦的吧,苦学的精神是有的,但成绩嘛,是一般般,还凑合的在读大学生。那一年,赵明诚遇见了李清照,一见就钟了情了,再然后就结了婚。这个时候,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

国务总理(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先任吏部侍郎,后升为左丞相)家的儿子娶了文化部副部长(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女儿,大宋皇家文学院的大学生娶了声名鹊起的文艺女青年,这样的婚姻,那真叫个天作之合。

不仅如此,小李小赵两位同学,还拥有着相似的知识背景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小赵学习的是金石专业,刚好小李也对那些古董玉器啥的也很痴迷。这真是珠联璧合,志同道合,百年好合的幸福生活呀。

只可惜相爱总是短暂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婚后才一年,老爷子李格非和老爷子赵挺之就干上了。虽然他们老哥俩都是中央的干部,但是说他们干上了,他们也不太配。因为真正要干人的人是画家兼书法家出身的赵佶皇上!赵皇上讨厌元祐党人,就把元祐党人都给收拾了。而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就是元佑党的骨干,在皇上收拾的三百多人的奸党大名单里名列第二十六把交椅。而赵明诚的爸爸赵挺之呢,人家刚好是赵皇上的红人新党里的实权派人物,更是赵皇上清算元祐党人的得力干将。

于是天真的文艺女青年李清照就写诗帮自己的亲爹李格非向自己的公爹赵挺之求情,只可惜这首诗没有流传先来,只有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的残句。真是太图样图森破了,你以为你会写两句花花绿绿酸不拉几的流行歌词你就是个人物了?所以赵挺之却并没有给她这个儿媳的面子。李清照深感“炙手可热心可寒”!

其实,真正让李清照心寒的事还在后面。因为朝廷规定:“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尚书省堪令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赵挺之虽然算不上是宗室,但作为新党集团的重要领袖人物,他也很有压力呀。尤其是第二条诏令,更是让人受不了,因为按照规定,李清照是不可以再住在京城了。

不过好在赵家也算是忠厚良善之家,赵明诚最终也没有休妻。但是结婚的时间越长,另外一个问题就越是迫在眉睫,李清照一直没有生孩子。不生孩子这在古代可是“七出”之罪呀!可以肯定的说,赵明诚同学纳妾了,不只是纳妾,可能还在外面有了想好的。于是李小姐就写了《多丽·咏白菊》:“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就这么说吧,“汉皋解佩”和“纨扇题诗”是两个典故,说的是男子有外遇的故事,想弄明白的人,出门左转,去找度娘。

这个时期李清照女士还写了一首比较著名的词叫《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是好词,可是词中所说的生活就不那么美好了。这样懒懒的无精打采的样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这既“非干病酒”又“不是悲秋”是啥呢?怎么还就“多少事,欲说还休”了呢?哎呀呀——恐怕这“一段新愁”就是赵明诚同学在外面找小三了吧?

你看看,这才几年的婚姻呀,就把那个“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女青年变成了一个“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的油腻腻的已婚妇女赵太太。

不过,李小姐的才气那还是必须肯定的。据说有一次李小姐把自己写的一首《醉花阴》词寄给丈夫赵明诚看。咱小赵同学也是毕业于皇家文学院的世家子弟呀,咱能认输?赵明诚不吃不喝花了三天三夜时间,拼了老命写了五十首《醉花阴》,一定要来自己的老婆比一比。写好后,赵明诚就把李清照的那首词也混在了自己的五十首《醉花阴》里,找了个朋友看看。这朋友也是不长眼,看完了说只有三句写得不错。哪三句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让赵明诚的脸往哪儿搁?李小姐赢了,赢得干脆利落;李小姐输了,输得丈夫都不回家了。

后来赵明诚到江宁(南京)当市长(知府),听到守备司令(御营统制官)说有人要叛乱。四十好几的赵明诚,一听见有人叛乱,吓得屁滚尿流,市长也不干了,丢下南京城里的父老乡亲们,撒丫子就跑。当然了他丢下的不仅是满城的南京百姓,还有他结发的妻子李清照!这样的干部怎么能用?这样的丈夫又怎么靠得住?

叛乱平定后,赵明诚被朝廷撤了职。这么多年来,李清照一直在等待着丈夫的关心,一直到此刻,算是彻底关上了心。这一刻没有争吵,没有哭闹,只是那些相爱的日子以及对爱情的期待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她选择了冷淡和疏远。

金兵一天紧似一天的向南方打来,她跟随着丈夫一路向南逃亡。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一腔热血再也无法压抑,她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她的丈夫就默默地站在她的身后。

这一刻,她不仅在文字上胜过了他,更在做人的品格上将他碾压。他不再是她的天,不再是她的丈夫。赵明诚的灵魂匍匐在地下,她像一个丈夫一样站立成树成山岳。

赵明诚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一段将近三十年的姻缘就此落幕。

三年后,李清照再嫁。三年,是她对那段婚姻最后的守望。


南柯


所谓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变之说纯属杜撰,既无史料支撑,又不能从李清照本人的词作中发现只言片语。 婚变之说,只能是“戏说”,演绎罢了。

婚变没有,有的只是那一首千古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首诗的就是暗讽赵明诚。

宋朝廷南渡以后,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靠着一根绳子从城墙逃跑,“赵跑跑”的行为才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

两人之间的感情从此渐渐疏远。李清照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和县乌江,非贵州乌江)时写下了上面的绝句。

赵明诚当了逃兵,自感羞愧难当,心情郁闷至极,终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这就是所谓“婚变”的来历。

李清照寡居之时,张汝舟(南宋一小吏)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嫁给了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都发现受了骗。张发现李清照并非是家缠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后来,李清照得知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闲看秋风999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按照我们目前的说法:李清照与赵明诚不存在婚变,而是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后改嫁了赵明诚的好友张汝舟。

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灵魂伴侣,两人情投意合,兴趣爱好相同。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后半生可谓凄惨,颠沛流离。李清照与赵明诚收藏了很多文物和墨宝,对于李清照来讲,遗留下来的文物和墨宝成为了她对赵明诚的一种寄思,这些文物,特别是《金石录》成为了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她改嫁张汝舟之后,发现张汝舟偷盗她的文物变卖,为了摆脱他,甚至不惜坐牢。按照当时刑律规定,妻告夫,无论夫有无对错,妻都要做两年牢。但李清照选择了坐牢来摆脱张汝舟和保护遗留下来的文物。

李清照后期,在镇江拜访米友仁,最终将《金石录》出版,了却了一生的心愿。

希望这个分享解答了问题,也欢迎大家指正补充,一起探讨!


明德儒商书院


大人物之间情感过于丰富,移情别恋似乎很平常。时至如今名人之间 婚变的事还少吗?这是那些酒足饭饱的上层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如果不找点事闹腾一下,让人品头论足,干什么去呢?古往今来,这是一种现象。街边上那些为一日三餐而奔命的人们,没心思这么折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