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中小城市停車難趕超北上廣深

人工智能無感停車,不僅改變傳統停車模式,還徹底革新了交通管理理念。政策制定者和市場經營者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緩解停車供需矛盾,光靠新增停車位是不夠的,一是用地資源緊張,二來建設週期過長,而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智慧停車技術手段盤活、提高存量車位的利用率和週轉率,才是實現動態平衡的正確思路。

中小城市停車難趕超北上廣深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停車難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今天,這些城市面臨的停車困境並不亞於北上廣深,甚至比一線大城市更棘手。有調查顯示,在中國十大核心城市中,成都停車最難,此外,武漢、長沙、西安、蘇州、重慶的停車難度係數,都高於北上深廣。一方面,這些城市汽車數量急劇擴張,而前期的停車規劃明顯存在“先天不足”,這是管理者始料未及的;另一方面,智慧停車系統普及率非常低,觀念、技術、資金亟待更新、補充。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84%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不足1%,而大城市智慧型停車場覆蓋率也僅為7%左右,面對發展的滯後性與需求的迫切性,智慧停車市場呼聲空前高漲。為了順應需求,各地政府開始重視停車這一民生工程,並且有意識、有規劃地將其往智慧交通的“敲門磚”、智慧城市的“民心工程”等方向上引導,力圖將智慧停車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突破口,並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在智慧城市競賽中率先突圍。

其中,路側停車因其公共資源的特殊屬性,當仁不讓成為了各地方政府推進智慧停車的“試驗田”。路側停車作為緩解停車難的一種補充手段,具有靈活、便捷等優勢,能夠滿足大部分臨時停車需求。然而,也因為其開放式的特點,使得佔道停車、欠費拒繳等現象十分普遍,給各地交通管理部門及停車經營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引入智慧停車系統迫在眉睫。

當前,各大城市智慧停車試點工作相繼展開。不少傳統停車場急於擺脫落後、封閉的管理形象,並指望通過政府建立統一智慧停車管理平臺,來實現業內資源的交流共享,並改變企業單一的盈利模式,對此,政府也在極力撮合各方資源對接,未來大交通時代,智慧停車將與汽車產業、出行產業等展開更廣泛的、多元化的聯動,並催生出更多商業形態,為城市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