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欧洲不愿意接纳俄罗斯?

lxl爱莉


从这次愈演愈烈的英国和俄罗斯围绕前特工投毒案的博弈和外交战来看,欧洲人当然也包括整个西方社会,在骨子里是不信任俄罗斯的。

俄罗斯其实历史上与传统的欧洲并不是一个概念。无论从人种、宗教、历史、政治发展、乃至人文社会理念走的都是不同的路子。这里的传统欧洲指的是东欧之外的以西欧和中欧为主的欧洲地区,也就是主流欧洲。

木叔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俄罗斯和主流欧洲的差异。

比如主流的欧洲地区所相信的宗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而俄罗斯和东欧则信仰的是东正教。虽然三教有很多相同的信仰主体,但从历史而言,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比如基督教最早被罗马人接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之后逐渐形成教皇体制的天主教。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东正教,这是与天主教教会勾心斗角分裂的产物,之后从以天主教立国的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东迁形成东罗马帝国,该帝国将其立为主体宗教。

也就是说在主流信仰上,东欧包括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就与西欧分道扬镳了。此后在政治版图上也是有明显的地理和政治分野。

近代以来,西欧是资本主义社会蓬勃发展,而俄罗斯还是农奴制。直到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才逐渐有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但政治上依然皇权集权,与西欧颁布人权宪法、宪章、约束皇权形成君主立宪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政治上的分歧虽然不能说完全继承于东西罗马帝国分裂的历史隔膜,但本质加深了俄罗斯和西方在政治上的对立。

苏联时期就更不用说了,沙皇俄国的继承者完全把西欧当做对手甚至战场,双方在这种空前紧张的局势下,对立了70多年。

现在普京的所谓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有很多差异,包括对反对派的态度等,经常被西方批评。

这些都是主流欧洲社会不愿意接纳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当然俄罗斯比较特立独行的性格,一些在欧洲人看来比较粗鲁的举动,类似从乌克兰手中夺回克里米亚半岛等,在欧洲人眼里加强了“非我族类”的印象。这次的特工投毒案又给双方的不信任增添了新的证据。


木春山谈天下


这么说吧,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俄罗斯民族性格剽悍。俄罗斯人狂野彪悍的性格世界知名,被尊称为战斗民族。这种民族难免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尤其是在欧洲。俄罗斯球迷与英国球迷干架的事好像过去没多久吧?至于为什么俄国人形成了如此彪悍的性格,据说是由于当年俄国被蒙古人统治了相当长的时间,融入了蒙古基因。

二、俄罗斯地大物博,实力强劲。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资源丰富,战略纵深大,军事实力强,继承了苏联的衣钵,这种庞然大物摆在众多欧洲小国旁边,怎么能不令他们胆寒?

三、历史原因。再怎么说,俄罗斯也是苏联的一部分,既然俄罗斯取代了苏联的地位,也一定会继承一部分苏联与欧洲的矛盾,也会时不时显露出苏联的影子来,俄外交部大楼上还留着苏联国徽!俄罗斯历史上对邻国的侵略也不少,波兰是最惨的,被德国和俄国瓜分,苏联还在卡廷森林屠杀了大批波兰精英,更不巧的是,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还在悼念卡廷惨案的途中在俄罗斯坠机身亡!据说波兰人狠俄国人好比我们狠侵华日军!

总之,如果把世界比作一辆公交车,各国家比作乘客,那俄罗斯就属于身高两米,剃光头,全身纹身,一身肌肉,带墨镜的形象,可能人不错,但是坐谁身边,谁都肝儿颤!






电子雕刻大师


虽说俄罗斯和欧洲人同样是黄头发和蓝眼睛,它们却是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政治

自沙俄时期起,俄罗斯由于不断挥师南下,开疆拓土,威胁欧洲的安全,是欧洲对俄罗斯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近代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想征服俄罗斯,但俄罗斯自从从蒙古人的鞭挞下挣脱之后,自古就有一种帝国情怀,喜欢战斗和不倔,而且自身领土广阔,和欧洲那些小国喜欢结盟不同,俄罗斯喜欢一家独大,简单点说就是喜欢自己说了算,从苏联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蔓延就可以看出。

二战时期,美国、欧洲和苏联有个短暂的合作,但二战结束后马上分道扬镳,对于俄罗斯来说,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自己也足够庞大,能够支持起自己的世界体系。由于冷战原因,两国的对立情绪达到最高点,美国和欧洲一直认为俄罗斯是世界的搅屎棍,俄罗斯对自己曾经的光荣十分骄傲,也对美国和西欧不正眼看代,这个政治对撞一直延续到现在。曾有一段时间普京表示不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而且西方也吸纳俄罗斯加入八国集团,但最终大家发现都是相互欺骗,于是分道扬镳。二、宗教

宗教信仰是精神的体现,欧洲信奉天主教,俄罗斯信奉东正教,精神世界差别巨大。天主教和东正教虽同属基督教的两大派别,但两者差别巨大,天主教宗教思想与古罗马共融,宗教仪式跟随古罗马,教主具有绝对权威,例如梵蒂冈罗马教皇可以号令其它天主教首领,在欧洲人眼里是和古代一脉相承的正统宗教,而东正教跟随的是古拜占庭帝国的仪式,宗教仪式和教规和天主教有很大不同,而且十字架都不相同,俄罗斯等少数信奉东正教的国家被欧洲人视为异类。三、美国因素

自从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目标就是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美国并不希望西欧和俄罗斯走近。在西方国家中和俄罗斯走得最近的是德国,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沙俄叶卡捷琳娜大帝就是德国人,作为德国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亲王之女嫁给沙俄的彼得三世,最后创造了沙俄的辉煌。在俄国历次对外领土争夺中,俄罗斯从未吃亏,而且疆土一次比一次更大。在美国人看来,俄罗斯的扩张史不符合它的价值观,而且强大的俄罗斯会影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扶植欧洲对抗俄罗斯。
欧洲和俄罗斯积怨甚深,两者要实现真正的共融很难,也注定它们是这个世界中的一极,其实就是两巨头谁也不服谁。


么爷的舅舅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鸟类和兽类打架,突然飞来一只蝙蝠。蝙蝠见到鸟类占上风时就帮着鸟类打兽类,于是兽类就问:“你有牙齿、有四肢,你身上是皮毛而非羽毛,你是兽类啊。那你为什么帮鸟类打我们?”蝙蝠回答“我有翅膀,我是鸟类”。过了一会儿兽类逐渐扭转局面,于是蝙蝠又加入了兽类的战队,于是鸟类就问:“你不是鸟类吗?为什么帮兽类打我们?”蝙蝠回答:“我有牙齿、有四肢,你瞧我这一身皮毛不证明我是兽类吗?”之所以和大家将这个故事是因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身份就犹如那只蝙蝠一样:有着1709.82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的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几乎相当于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位的我国和排名第六位的澳大利亚的总和。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横跨亚欧大陆,由此形成了俄罗斯极为独特的不东不西不亚不欧的地缘格局。如果我们从俄罗斯的国土分布格局来看: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有四分之三左右都分布在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那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啊,然而事情没这么简单: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可以说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在欧洲。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属于广义上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圈的成员,其民族传统是西方式的。事实上俄罗斯在地理概念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欧洲国家,然而在国际政治中俄罗斯却被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那么俄罗斯这种不欧不亚的处境是如何形成的呢?

今天欧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明确的:与美洲以大西洋为界、与非洲以地中海为界、与亚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然而历史上的欧洲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其边界外延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而“欧罗巴”一词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人物。最初欧罗巴指的是希腊本土,后来才把爱琴海诸岛包括进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欧洲的范围一度向东延伸包括了如今被归入亚洲的小亚细亚等地。显然这时的欧洲与其说是一种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概念——指的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地区。公元2世纪托勒密将顿河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17世纪。如今作为亚、欧两洲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尽管蜿蜒长达2000公里,然而其最高点海拔也不过1895米,这一高度甚至还低于我国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我们不妨试想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华山、恒山就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换句话说即使华山这样的天险在数千年前就能克服,显然乌拉尔山脉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事实上乌拉尔山脉在历史上既没阻挡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也没成为俄罗斯自西向东征服西伯利亚的障碍。同样从海上将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今天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在古希腊时代就和欧洲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于此。海峡没能阻止希腊人跨海远征特洛伊,没能阻止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同样也没能阻止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正因为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所以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这一地区与滨临地中海的南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而作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恰恰就发源于地中海。事实上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帝国——即使在其鼎盛时期的版图最北只延伸到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一带,至于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等广大东欧、中欧地区在当时甚至根本不被视为欧洲的一部分。事实上当时这一并不被视为欧洲的地区可不小——这一地区占据了如今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当时的欧洲实际上就以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为界形成了拉丁文明与日耳曼、斯拉夫等不同族系的分野。

公元5~6世纪在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各部如潮水般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并最终摧毁了这一帝国。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逐渐和罗马拉丁文明同化,同一时期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也在民族迁徙的浪潮中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而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民族就源于东斯拉夫人。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在族系起源上和西欧国家就是不同的。也许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属于斯拉夫族系,但波兰等国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比俄罗斯距离西欧更近,因此受西欧文明影响也较深——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波兰、捷克等国和西欧国家一样是信奉天主教的,然而俄罗斯却是信奉东正教的。尽管天主教和东正教属于基督教的不同分支,然而两教之间其实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而自从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以来俄罗斯就成为欧洲版图中东正教国家里唯一有影响力的大国,可想而知这与西欧列强显得是多么格格不入。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孙、术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窝阔台之命率大将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儿、合丹、贵由、蒙哥等西征。次年拔都先遣速不台率骑兵突然袭占不里阿耳。1237年春拔都又令蒙哥击灭突厥系的钦察人,至此蒙古人通往欧洲的道路被彻底打开。就在这年冬天蒙古人又利用江河封冻的时机大举进攻俄罗斯。这时的俄罗斯并没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大大小小的诸多公国,蒙古大军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也烈赞、科罗木纳、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公国,1240年冬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基辅。蒙古人咄咄逼人的攻势震惊了整个欧洲,波兰、德意志、匈牙利等国组建起联军应对西征的蒙古人。1241年春蒙古军留下三万兵马镇守南俄草原,集合十二万军队兵分三路向匈牙利进攻,南北二路先发,分进合击:北路拜答儿军攻陷孛烈儿都城克拉科夫后进入西里西亚(今波兰西南部),于里格尼茨击溃波兰和日耳曼联军三万。南路合丹军先后攻取鲁丹、瓦剌丁诸城,与拔都会合。拔都率主力进抵帛思忒(今匈牙利布达佩斯)城下,攻而不破,遂率军引退,诱敌出城,继于撒岳河畔索尔诺克歼灭六万匈牙利军队。蒙古军会攻帛思忒,攻破其城。当年夏季蒙古军一支先锋攻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被奥地利、波希米亚联军击退。十二月拔都率主力渡过秃纳河(今多瑙河),攻陷格兰城。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建立起疆域东起额尔齐斯河流域,南至里海,西到斡罗思,北迄伏尔加河上游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此后钦察汗国统治俄罗斯两百余年,因此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这导致西欧各国在心理上对俄罗斯存在隔阂。也正是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的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尽管彼得大帝通过效法西欧强国使俄罗斯得以奋起直追,但俄罗斯的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落后于西欧,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也正因为如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俄罗斯的优越感,俄罗斯人在他们眼中是野蛮落后的“白色鞑靼”。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俄罗斯本身对西方文明也怀有一种艳羡之情。俄罗斯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1697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1712年彼得一世将俄罗斯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从此这里成为了俄国面向西欧的一扇窗户。彼得大帝所开启的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使俄国人开始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俄罗斯在致力于西化改革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尤其是致力于为俄国争取出海口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最终俄国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的五大决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奥)。欧洲的地理外延也随着俄国的崛起由顿河推进到今天的乌拉尔山脉。俄罗斯从一个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的边缘化国家转变成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都能见到俄国的身影。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战后的俄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同时俄罗斯通过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以及缔结神圣同盟使自己得以更深地介入到欧洲事务之中。1848年欧洲各国相继爆发革命运动,俄国为维持欧洲的封建专制秩序和本国的霸主地位出兵干涉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革命运动,因此被誉为欧洲宪兵,从此沙皇俄国被视为欧洲封建专制的堡垒。

尽管俄国被视为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仍不可避免会对俄罗斯造成影响: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俄国的贵族子弟逐渐接触到了西方文明并开始了对俄国现状的思考。拿破仑战争后期俄军一路反攻到巴黎,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实地亲身接触到西方文明的俄军官兵们开始日益滋生出对专制制度的质疑。1825年11月19日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发疾病身亡,由于他没留下子嗣,因此皇位应由他的二弟君士坦丁继承。当时君士坦丁被任命为俄国驻波兰总督,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的弟弟尼古拉当时就在沙俄都城彼得堡,以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而言:在专制统治下权力的诱惑足以战胜亲情——身在京城的尼古拉完全可以对外封锁消息,然后宣称兄长生前已确定自己为继承人。然而尼古拉并没这么做,而是立刻派人向身在波兰的二哥君士坦丁通报了身为沙皇的兄长病故一事并请君士坦丁立刻回京继位。更为戏剧性的是:君士坦丁明确拒绝回京继位,原来他爱上了一名波兰的平民女子,他愿意为她放弃皇位和自己的贵族头衔留在波兰生活,于是他回复三弟尼古拉:自己将放弃皇位并请尼古拉继位。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复后并没顺势继位,而是率领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与此同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自己的部属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视为欧洲专制堡垒的沙皇俄国竟然出现了推让皇位的现象。君士坦丁和尼古拉这番兄弟情深互让皇位的大戏直接导致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批远征西欧的俄军官兵在亲眼见证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怀着对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不满于俄历12月14日发动起义。由于当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大力支持波兰宪法,因此被起义者视为是一个主张宪法治国的人,他们希望君士坦丁能继承皇位,然后将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于是他们打出了“我们要君士坦丁,我们要宪法”的口号。十二月党人起义结束了君士坦丁和尼古拉之间互让皇位的举动——尼古拉随即宣布继承皇位并着手镇压起义,尽管起义被平息了下去,但这次起义给予俄国的专制统治最早的打击,此后俄国就进入了一段革命岁月。就此而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种子其实就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种下的。

从彼得大帝起俄罗斯就试图通过效法西欧强国使俄罗斯融入欧洲体系,但俄罗斯的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落后于西欧,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也正因为如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始终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俄罗斯的东西双向扩张强化了西欧国家对俄罗斯的这种认识:公元1453年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享国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凌厉攻势下灭亡,拜占庭公主索菲亚帕列奥投奔了罗马教皇。1469年在教皇保罗二世的主持下作为俄罗斯国家前身的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索菲亚帕列奥,从此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称。伊凡三世死后他和索菲亚公主所生的儿子瓦西里成为新的莫斯科大公,而瓦西里之子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取得“沙皇”头衔的君主。当伊凡四世由莫斯科大公国大公升级为俄罗斯沙皇时他所统治的是一个版图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的实际上的内陆国(漫长的北方海岸线由于常年封冻,因此在没破冰船的那个年代其实是不具有利用价值的)。这时在俄罗斯的东面是从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等突厥化的蒙古鞑靼国家,在其南面是同样由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在西面则是立沃尼亚(今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瑞典。这时蒙古人已走向没落——他们无论在技术层面或是国家组织上都落后于西面的波兰、瑞典等国,因此伊凡四世将扩张目标首先锁定在东面,而这一方向上的国家几乎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所统治的。为此伊凡四世在1575年册封一个名叫西美昂·贝克布拉托维奇的成吉思汗后裔为“全罗斯大公”,11个月后此人让位于伊凡四世——伊凡四世通过这套“左手到右手”的把戏在宣扬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帝国正统的同时又自称获得了成吉思汗帝国的正统,此后同时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永恒主题。1572年伊凡四世率6万军队携带火炮打败了克里米亚汗国的12万大军,至此俄罗斯确立了对东方民族长达数百年的军事优势;相比之下在西方伊凡四世陷入了与波兰、瑞典、丹麦等国长达25年代战争,却一无所获。由于俄罗斯相对于西伯利亚原始民族的绝对优势使俄罗斯在亚洲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在欧洲的扩张速度,因此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而人口和经济资源集中于欧洲的现象。


俄罗斯的领土扩张从来都是向东、西两个方向推进的,但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东方的推进要顺利得多。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过于高寒,一直以来都没能形成本土的强势民族,而是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渔猎部落。俄罗斯的人口普查显示:其境内生活着多达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这些民族绝大部分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然而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人口稀少且仍处于较为原始的渔猎部族形态,根本无力与已装备火绳枪的俄罗斯人对抗,因此俄罗斯人得以较为顺利地一直向东推进到太平洋沿岸。然而相比之下俄国在西部的扩张所面对的西方列强显然不是西伯利亚原住民所能比的。在急速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国力也随之日渐提升,于是俄国人渐渐觉得已具备同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资本,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民族意识日益提升。俄罗斯在欧洲只是列强之一,还远没到能傲视一切的地步;然而在亚洲的持续扩张使俄罗斯人信心倍增。19世纪末的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作品《对我们来说亚洲是什么》中写道:“俄罗斯必须从欧洲帝国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欧洲我们是小丑和奴隶,但在亚洲我们是主人”。有这种观点的不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人而已:作曲家哈伊尔·格林卡从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生活中为他的格局《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寻求灵感;亚历山大·鲍罗丁创作了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越来越多的西欧人在聆听过这一时期的俄罗斯音乐后几乎都公认俄罗斯音乐中的东方韵味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沙皇俄国为了同大英帝国争夺包括中亚、阿富汗、波斯以及中国新疆、蒙古、西藏等亚洲腹地地区曾展开长达近百年的大博弈,随着中亚地区被沙俄吞并之后就使俄国成为了西欧眼中一个混杂着浓重的亚洲游牧气息的国家。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俄罗斯人都秉承东方主义意识的,事实上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几乎成为了西方各种新思潮的交汇地:专制主义、宪政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几乎当时存在的所有思潮都能在俄国找到。俄国的文学家用文字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俄国的音乐家用旋律抒发对专制的控诉,俄国的科学家以探索的精神破除陈腐的迷信,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俄国为世界贡献了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等等,与此同时俄国的革命家们正跃跃欲试要打造一个新世界。在学习西方和东方主义两种思潮之外一种全新的思潮也渐渐出现了:”我们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是人类文明中独特的存在,我们就是俄罗斯。一个伟大的人或民族将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配角,甚至也不屑于扮演主角,而是一定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俄罗斯的孤独境遇催生了一种强烈的大国情结——俄罗斯人迫切希望做出成绩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人类历史舞台中独一无二的角色。用普京的话说“俄罗斯有且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言下之意即是俄罗斯在国际上是孤独的,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依靠。沙皇时代的俄罗斯特别推崇一种弥赛亚文化——所谓弥赛亚即是指被上帝特意选中的人,其实也就是以色列人所谓的“上帝选民”观念。俄罗斯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并为之自豪。

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此之后随着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一致排斥。俄罗斯曾一度以为西方国家对自己的抵触完全来自于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所以在叶利钦时代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俄罗斯曾一度在内政外交上实行全面西化的模式: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北约东扩的大形势下俄罗斯曾一度试图加入北约以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北约在东扩这一问题上其实是将俄罗斯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的:北约对东欧国家采取的是拉拢的策略,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到北约的框架体系之下;对俄罗斯可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即使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苏联解体初期的改革阵痛之中,正处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低谷期,但就发展潜力而言却是西方国家不能漠视的。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对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在某一地区存在区域霸主,那么这个区域霸主就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进而可能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俄罗斯由于其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于是北约方面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北约从政治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欧盟则从经济上瓦解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市场范围。当然欧盟和北约毕竟不能完全划等号,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欧洲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之外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事实上欧盟国家和美国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纵观欧盟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在横向的规模扩张上欧盟成员国数量增长到28个,成员国国土面积加起来达到了437996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了5亿多,经济总量达到了18.74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纵向的合作深度上欧盟成员国之间实现了人员、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欧元似乎已向世人证明了欧洲货币统一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然而与此同时欧洲一体化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欧盟的成功经验一度掩盖了这些问题,然而目前有的问题已逐渐开始表现出来。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欧盟实际上并不能等同于欧洲——欧盟的存在的确反映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然而欧盟的发展并不能与欧洲一体化完全划等号。目前欧洲一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而这其中欧盟成员国只有28个,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欧洲国家并非欧盟成员国,而这其中最难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恐怕是俄罗斯。上文已提到如今俄罗斯所在的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因此在西欧各国眼中俄罗斯一直就被视为混合着游牧民族血统的”白色鞑靼“。在地理概念上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一个欧洲国家,然而在国际政治中很多时候是被排斥在欧洲体系之外的。事实上当西欧国家在提到欧洲一体化进程时是否包括俄罗斯在内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大的话题:尽管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欧洲国家并未加入欧盟,但欧盟实际上是有意向将这些国家纳入到欧盟的体系之内的,所以才会有欧盟的持续东扩之举,然而俄罗斯到底是否应该被纳入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其实这点连欧洲人自己也说不清:二战后戴高乐的欧洲一体化方案是包括苏联的——戴高乐心中的欧洲就是地理概念上的欧洲,也就是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整片区域,1944年戴高乐和斯大林还签署了《法苏互助同盟条约》。然而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西欧国家尽管出于制衡美国的考量而可能与苏联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有天然的局限性——毕竟说到底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西欧国家是美国的盟友,在大原则上是追随美国遏制苏联的。俄罗斯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以及这辽阔疆域上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沙皇时代和苏联时代的疆域则更大——俄罗斯疆域最大时一度达到过2280万平方公里。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前俄罗斯受制于高寒的纬度和出海口的缺乏难以对西伯利亚辽阔的冻土地带进行工业化开发,也难以和外界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拥有两千余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一直落后于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更为先进的西欧、北美国家。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俄罗斯在极短的历史时间内获得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俄罗斯的体量实在太过巨大,即使俄罗斯在开发技术上仍落后于西方,但哪怕只是对这两千余万平方公里国土进行初级开发也完全可以实现质量不够数量凑,于是俄罗斯的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并具备了对周边国家颠覆性的地缘优势。这使西方国家普遍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双方在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了几十年,当时的西欧各国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的钢铁洪流始终充满恐惧感,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一落千丈,同时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也已不复存在,但西方国家鉴于俄罗斯庞大的体量仍对其充满戒心。

苏联解体后随着意识形态分歧的消失使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加深:1993年底俄罗斯和欧盟签署了《俄罗斯同欧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1994年6月俄罗斯又和欧盟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10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建立”大欧洲“的思想。1998年5月俄罗斯与欧洲第一次首脑会议在英国举行,会上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了俄罗斯与欧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将促进欧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将双边关系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1999年俄罗斯与欧盟确立了从2000年到2010年的伙伴关系发展框架。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联系也日益密切:1995年至2006年期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从603亿美元攀升到2310亿美元,欧盟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也从2004年的60亿欧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71亿欧元,同期俄罗斯对欧盟的直接投资由3亿欧元增长到了10亿欧元。对欧盟国家的能源出口一度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量的90%以上,欧盟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外汇来源地。尽管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双边关系在这一时期呈现日益深化的迹象,但欧盟的东扩仍使俄罗斯感觉到挑战: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7个。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如果俄罗斯加入欧盟的话,那么欧盟的东扩自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挑战,但无论是欧盟方面或是俄罗斯方面都对俄罗斯加入欧盟一事顾虑重重,至少在短期内这是压根不现实的。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尽管也是一个欧洲国家,但一直被西欧各国视为另类,迄今为止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仍延续着历史上的互不信任状态,如果放任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加入欧盟,那么究竟是欧盟消化了俄罗斯呢?还是俄罗斯消化了欧盟呢?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加入势必导致本来在欧盟内部居于支配地位的德、法等大国的地位相对下降,从而对欧盟内部现有的权力格局造成冲击,这也是这些国家所不愿看到的。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也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精神——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在欧洲一直保持着独立独行的状态,以致于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更何况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恐怕仍将维持目前这种不东不西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种族、宗教、文化各方面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苏联解体后的转型历程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不复存在,俄罗斯也会积极试图融入到西方体系之中,以减轻来自于北约和欧盟的战略压力;然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与西方国家之间始终存在隔阂,而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又使西方国家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除非俄罗斯能全方位向西方国家服软示弱并任其摆布,否则西方阵营是不会接纳俄罗斯的,然而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又不允许俄罗斯这么做。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作为军事力量雄厚、资源丰富有地缘优势极佳的国家,是国际舞台上具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东欧唯一一个工业发达的强国,俄罗斯拥有欧盟需要的市场和资源,是合作潜力极佳的国家。但是欧洲一直不愿意将俄罗斯接纳到自己的圈子里来,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为了不被邻国消灭自立自强一直贯穿整个近代史。做一个远离欧洲中心的国家俄罗斯的现代化起步较晚,但是列强环视让俄罗斯民资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不断的壮大自己实力吞食周边的土地。在200多年的扩张中东欧很多国家都被俄罗斯一一歼灭。1990年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后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共同对抗俄罗斯。那就是加入欧盟、北约,这也种方法将许多小国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可以与俄罗斯相对抗的力量。

这种对抗并没有随着俄罗斯的衰败而结束,相反由于俄罗斯不甘心失去大国地位频频惹怒欧洲邻居,因此欧洲至今都不愿意接纳俄罗斯。从宗教的信仰来看欧洲大多数的国家所信仰的宗教为基督教,俄罗斯与之不同,俄罗斯信仰的宗教为东正教。俄罗斯在宗教问题上虽然有所让步但成效甚微,东正教依然是基督教的天敌之一。两个教派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就结下了不浅的恩怨,也导致俄罗斯与欧洲的社会至今都无法相融合。

在美国与苏联相对抗的时期,在美国的影响吓建立了北约、而俄罗斯则建立了华约,但是随社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建立的华约也走到了尽头。但是北约仍然在欧洲地区存在,在美国主导下北约不断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格鲁吉亚、乌克兰都是因为这种战略挤压横生出来的祸端,欧盟重要官员曾说,只有俄罗斯解体欧洲才能找到和平与安全,由此可见接纳俄罗斯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利刃号


欧洲不接受俄罗斯的原因,首先是害怕。看看俄罗斯的土地吧?1700多万平方公里,(这还是苏联解体后现在的面积),相当其他欧洲国家总合的两个,这是多么的可怕呀!也是多么的恐怖呀!

虽然俄罗斯地处欧洲,但是,主要土地在亚洲,在北极洲也是拥有巨大的土地和控制权。而且,在北极的控制权,让美国也感到畏惧,而自叹不如。试问:俄罗斯如此广袤的土地,从何而来呢?——侵略……

欧洲国家都害怕俄罗斯吞噬土地的凶残,在短暂的几百年来时间里面,占领几十个国家的土地,消灭掉了100多个民族,让俄罗斯的土地增长了400多倍。这还是从苏联时期的2100多万平方公里解体之后的土地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

在欧洲国家的眼里,俄罗斯是异族,是亚洲人——鞑靼人,蒙古人的后代。所以,继承了他们的凶残, 野蛮,嗜血如命,而没有教养,没有文化,不食人间烟火。

看一看和俄罗斯接壤的国家吧?哪一个国家没有被俄罗斯侵略过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级被俄罗斯侵略过,占领过,(由于美国的历史比较短暂而除外),甚至,还有许多国家的土地,仍然被俄罗斯占领着。

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开始发动侵略战争,直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战争,停止过侵略。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曾经誓言:要占领整个欧洲,(虽然叶卡捷琳娜是德国人),而且,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的土耳其迅猛扩张,被称之是俄罗斯历史上,继彼得大帝之后最伟大的人物。东欧国家,中欧国家,乃至西欧国家,都被叶卡捷琳娜女皇大帝肆虐……而苦不堪言。

于是,东欧国家,中欧国家纷纷被俄罗斯占领,瓜分。抢掠,杀戮,多如牛毛。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也从此开始衰落,被俄罗斯所击败,肆虐,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能够摆脱衰退的阴影。

而所谓的宗教信仰,文化差异,政治制度,科技交流等等事情,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实质上的,就是俄罗斯的野蛮侵略行为,才会导致几乎整个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而不愿意接受俄罗斯。当然,也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和俄罗斯关系良好。原因是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很近,而这些国家采取了中庸之道,害怕自己与西方国家靠近,而得罪俄罗斯,让其一个不高兴,就会遭到俄罗斯的侵略,(如现在的乌克兰)。所以,这些国家才会和俄罗斯进行友好交往。而实际上都是被逼无奈,而不得已而为之。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为什么苏联解体之后,东欧国家都纷纷投靠美国,而与俄罗斯决裂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特别是牛东欧国家,天生就有反对俄罗斯的血液循环流淌,而不需要进行教育。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为什么欧洲国家不愿意接受俄罗斯,而愿意和其他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欧洲国家在世界变化中,在能源需求上面需要俄罗斯。但是,从骨髓里面,欧洲国家永远都不会接受俄罗斯。这是事实,这是经过几百年历史证明的事实,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也必将是永恒的,不变的。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俄罗斯的政治中心在莫斯科,历史上俄罗斯也是由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成!莫斯科地处东欧平原中部,是典型欧洲城市,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为什么欧洲不愿意接纳俄罗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俄罗斯信仰东正教,欧洲各国信仰天主教。俄罗斯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所以他的很多传统跟东罗马帝国一致,比如信仰东正教;欧洲各国大部分是从西罗马帝国分裂而出的,他信仰天主教或者新教。历史上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经常相互攻伐,不仅从宗教信仰上,还从国家利益上相互攻伐。这是历史造成的长久隔阂,两兄弟分家后,数百代传承后彼此就不再是亲戚了,更多的变成了仇人。

其二、俄罗斯是混血的斯拉夫人,而欧洲各国则是日耳曼人与其它民族的后裔。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后来与蒙古等东方游牧民族混血,形成了如今的俄罗斯人。欧洲的德意志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荷兰人、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都是日耳曼人。罗马帝国时期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合称三大蛮族,不过后来的发展表明日耳曼人是看不上斯拉夫人的,认为他们是二等公民。

其三、俄罗斯太过于强大,会破坏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平衡。历史上俄罗斯发展没有欧洲各国快,欧洲都工业革命了,俄国还处在沙皇统治之下,这也是欧洲各国看不起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快速发展,且走向了一条与欧洲各国都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成为欧洲各国中的一个异类。俄罗斯是一个扩张性十分强大的国家,他很快组建了苏联这样一个巨无霸,实力大大超过欧洲各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加入欧洲很明显会破坏目前欧洲各国之间的平衡,引发不可避免的政治地震。


大秦铁鹰剑士


一、北约的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9年美国为了遏制苏联而在欧洲建立的军事同盟组织,由北美和欧洲国家组成。时至今日欧洲加入北约的国家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冰岛、葡萄牙、希腊、西班牙、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上23个国家皆同时为欧盟成员国)、挪威、黑山、克罗地亚、北马其顿、土耳其等28个国家。

欧盟成员国除上述23个北约成员国外,爱尔兰、奥地利、瑞典、塞浦路斯、马耳他5国为欧盟成员国。两者合计有33个国家。阿尔巴尼亚在2014年被批准为欧盟候选国。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科索沃等非欧盟小国被允许有条件使用欧元。瑞士、芬兰是欧洲的中立国,乌克兰正致力于加入北约以寻求保护。

二、综上所述,1949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979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北约及欧盟。苏联解体后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而由于俄罗斯利用其強大的军事实力用武力干涉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内政,武力并吞克里米亚而遭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谴责并受到欧美国家共同的极其严厉的經济制裁。欧美同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而俄罗斯是我行我素的争胜好强、开疆扩土的帝国情怀的国家。因此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欧洲无法接受俄罗斯的所作所为…


知研42791366


为何欧洲要接受俄罗斯。

蒙古人的长子西征,东正教和天主教的隔阂,苏联的诞生,一次次把俄罗斯和传统欧洲割离开来。

时间长了,就回不来了。

二战的时候德国人认为苏联人是一堆斯拉夫蛮子,灰色牲口。丘吉尔认为苏联必须扼杀,觉得他们是西方世界的畸形怪物。

甚至只有出现纳粹德国和拿破仑这种要强行统一欧洲的力量时,俄罗斯才能被传统西欧视为暂时盟友。



再回到问题,俄罗斯人口、土地、资源都不缺,唯一限制如今俄罗斯的就是美国为首的对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上的钳制。

所以说你放开这个钳制俄罗斯是必定起飞的,这样的国家融入欧洲就是必定要主导欧洲的。

一个班级里的著名暴力男,还特立独行,你让他当班长?

另一个方面,我曾在别的回答说过,边缘国家必定被边缘化,说的是英国独立于欧陆的政策,俄罗斯也一样,甚至更甚:俄罗斯处于东亚,欧洲,中东,中亚的边缘地带,能对几乎所有世界重要地区产生影响,这样的国家只有两条路:成为世界级大国或者消亡,没有中间项,



欧盟推行的欧洲一体化,核心就法国德国,两个座位都嫌挤,英国都不行,还指望让俄罗斯加入?

如果俄罗斯失去整个远东,那他还有可能成为欧盟的一部分,不过也需要各种代价。

一个死掉的俄罗斯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一个半死不活的俄罗斯符合我们和欧洲的利益。

然而俄罗斯从不放弃崛起,从莫斯科大公国时代开始,俄罗斯对领土的要求永无穷尽。


历史区的旅法师


欧洲不愿意接纳俄罗斯,准确的说是西欧人不接纳俄罗斯是欧洲一部分,就是不想跟你俄罗斯玩,实际原因十分复杂,下面“大正”就结合已知资料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一)西欧人认为俄罗斯就是落后的野蛮人。

西欧地区诞生了很多强国,而且很多国家都是发达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开拓者,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建立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体系,而且这些国家都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或者从天主教分出来的其他教派,自诩为欧洲正统罗马帝国的后代,有着自己独有的骄傲和自豪。



西欧人认为斯拉夫人(俄罗斯人)地处欧洲边陲,文化和经济落后,又非常野蛮,信奉比较异端宗教——东正教。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也和俄罗斯人没有任何关系,总体来说,西欧人非常看不起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就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俄罗斯只是在地理划分上属于欧洲,其实和欧洲没有什么关系。就如同中国古代时期,中国人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子民,文化正统,周边国家的人都视为蛮夷的一样。

(二)西欧人非常害怕俄罗斯。

俄罗斯从一个小小莫斯科公国开始,经过数百年扩张,成为这个星球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可不是一个简单国家。西欧人虽然看不起俄罗斯,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的努力和强大。



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努力向西欧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开始了彼得大帝改革,让俄罗斯向现代文明社会过度。俄罗斯人锲而不舍的多次与临近国家打仗,先后打败欧洲强国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获得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

19世纪初期,沙俄军队更是打败了欧洲大陆霸主拿破仑的数十万军队,并且挥师巴黎,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被称为欧洲宪兵,赫赫兵威让很多欧洲国家为之颤抖。之后还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直接穿入西欧腹地,让很多西欧国家非常害怕,接下来的俄罗斯接下来会不会统治欧洲大陆?



西欧人虽然看不起俄罗斯人,但又恐惧俄罗斯人,俄罗斯的体量非常大,军事力量特别强盛,一定要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之外,不然接纳俄罗斯,就是接纳一个庞然大物,到最后欧洲主导权都可能会旁落俄罗斯。所以1853年,法国和英国联合起来与俄罗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最后英国和法国费了好大劲,使用了非常多的先进武器才打败他们眼中落后的俄罗斯。

二战后俄罗斯变身超级大国苏联,成为世界的一级,重复着和沙俄一样让西欧人恐惧的事,赤化欧洲,占领东德,独立领导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西欧人在苏联的核武器和强大红军下瑟瑟发抖,只能靠着新晋世界霸主美国与之对抗。



再后来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留下一个传人,就是今天俄罗斯,继续拿着核大棒和自身资源优势威胁着西欧人。

总体来说,俄罗斯是西欧人看不起的文化边陲,但同时也是西欧人的噩梦。

(三)西欧人认为俄罗斯人是蒙古人的后代,不是同类。



西欧人自从大航海时代以后,建立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盛行一套欧洲白人至上种族歧视观念。当然俄罗斯人在人种上也是欧罗巴白人,也想向欧洲白人上靠,但被西欧人疯狂排斥。

西欧人认为俄罗斯人曾经被蒙古帝国征服过,被蒙古帝国旗下的金帐汗国统治数百年,血统早已经慎入蒙古人的基因,甚至认为俄罗斯人就是蒙古人的后代,俄罗斯沙皇都拥有蒙古人的血统,之后俄罗斯疯狂扩张成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大帝国,简直就是一个翻版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当年给欧洲人留下太多恐怖的记忆,甚至称成吉思汗的军队为“上帝之鞭”,而对于俄罗斯恐惧也源于蒙古帝国给欧洲人留下的阴影。

即使到现在西方人还在流行一个说法“撕开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



综上所述,“大正”认为欧洲人不愿接纳俄罗斯人,是因为始终认为俄罗斯人是个异类,不欧不亚,并且非常害怕俄罗斯人,和西欧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俄罗斯曾经也非常想融入西方,但由于自己体量太大,加上自身其他原因无法融合,干脆自己单玩,你们西欧人排斥我,我也不让你们西欧人好过,就这样一直纠结到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