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中國四大古城,彰顯了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中國四大古城是指山西平遙古城、安徽徽州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四川閬中古城。不可否認,中國四大古城有許多版本,但認可度最高的是這四個古城。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古城。

山西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太原盆地南緣。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平遙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中國十大魅力小城、中國文化旅遊名景、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縣、中國十大古城、國家旅遊名片。

平遙古城舊稱“古陶”,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明洪武三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街道兩旁,老字號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而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則誕生於西大街,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佈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遙古城景點有平遙縣衙、日升昌票號、平遙文廟、清虛觀、平遙城牆、鎮國寺、雙林寺、點將臺等。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安徽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中心,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

徽州古城始建於秦朝,隋末汪華遷郡治於歙縣烏聊山下,內有子城,外為羅城,東北倚斗山,東南烏聊迤邐,揚之水順城東北而西為練溪,環繞東南隅而下歙浦。自唐代以來,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

徽州古城是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徽州古城內的徽派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彩、最直觀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之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菜菜系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南宋時期,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游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組成部分。

城內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古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徽州府衙、徽商大宅院、漁梁街、南譙樓等。

雲南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始建於宋末元初,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2002年,麗江古城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戶,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經絡設置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萬古樓、五鳳樓、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院、麗江古城大水車、方國瑜故居、周霖故居、普濟寺、白沙民居建築群、束河民居建築群、大石橋、科貢坊等景點。

麗江古城絢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音樂、白沙細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等,別具一格。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公里。

閬中古城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戰國後期,巴國滅充國並遷都於此,閬中成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漢末閬中為巴西郡治,張飛鎮守7年。明末清初,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達19年。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

古城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

閬中古城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曆》是中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歷法。

閬中古城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留有中共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蹟。

閬中古城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春節文化的發源地、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世界千年古縣、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衝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等美譽。

閬中古城有漢桓侯祠(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保寧壓酒、張飛牛肉、奉皇老玉米、奉皇米豆腐、紅油小籠包、油香、錠子鍋盔、油茶饊子、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麵(牛肉涼麵)、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麵、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