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山西的二人臺不能像東北的二人轉那樣火?

手機用戶82599843469


最主要的原因是方言表演。這種表演方式已經限制了觀眾和受眾面了。

再加上現在大力推廣普通話,連山西內蒙古的很多年輕人都漸漸不說方言了,也慢慢聽不懂二人臺了。更不要說外地人了!

以及,二人臺是戲曲,二人轉是曲藝。對於表演的需求不一樣,造成推廣難度也不一樣。


小黑豆


二人臺產生自山西省河曲縣的田間地頭,壯大到內蒙古、河北、陝西等省區的,是一個有著100餘年歷史的地方小戲,相比東北二人轉,太不出名,就連很多山西人都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二人臺缺少新的創作

  經過走訪發現,現在的二人臺雖說不上失傳,有一些民營院團依然堅持唱二人臺,演出不少,但境況卻未必好。比如,河曲的二人臺劇團全年演出場次要多達200到300場,什麼都參加,紅白喜事、惠民演出、下鄉演出,正是因為演出太過頻繁,缺少二人臺的最新創作,沒有把二人臺重新提升到一個高度,這也是很多院團的通病,檔次沒有得到提升,還是停留在10年、20年前的劇目上,雖然說這個小劇種得以傳承了,可是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卻也是沒落了。

  二人臺是一個地方小戲,它起源於田間地頭,唱詞大多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直接表達,並且伴以歡快的形式表達,讓人很容易融入其中,再加上二人臺中有很多民歌元素,相比山西其他的傳統劇種而言,這是最容易讓年輕人接受的一項藝術形式。只要有好的劇目,能和現代相結合的,肯定能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

  二人臺需要培養觀眾基礎

  2017年7月初,山西韻寶樓二人臺藝術團曾經在省城舉辦過專場演出,80%的劇目都是新創的,從山西深厚的文化,到豐富的旅遊資源,用呱嘴的形式娓娓道來,頗具風采,據說演出場場爆滿。如此說來是不是太原人民也很喜歡二人臺?如果有專門的劇場進行演出好不好?

某劇場負責人表態,“還是擔憂二人臺的受眾情況,要為某個藝術培養市場太難了。二人臺在演唱過程中會有方言,如果離開原生地,怕觀眾不好接受,直接的問題就是聽不懂。”

  這也是很多二人臺劇團和演員所面臨的尷尬問題,二人臺該怎麼演?是普通話,還是說方言?為啥二人轉就能走紅?平心而論,東北話比山西方言通俗易懂,再加上近年來熒幕上湧現的東北籍笑星、影星,東北話早已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二人臺需要標杆性人物

  二人轉近年來的發展,跟舞臺藝術分不開,從一個個笑星的節目滲透,到電視劇中的熱鬧場景,再加上標杆式兒的明星人物,這樣才站立在全國觀眾面前。二人臺要想成為二人轉,首要的問題也是要有標杆兒性的人物。

  而且,現在從根上懂二人臺的老藝人或者研究者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越發不知道曲牌名,這在傳承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紕漏。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二人臺也不例外,在歷久彌新之際,需要領頭人,需要年輕的血液,這就是二人臺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