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今年手足口病预期发病数比去年同期增多,发病高峰比往年提前到来,国家卫健委于近日发布最新《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5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对每年5月份开始高发的这种多发传染病,给出了权威的指导,同时《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废止。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1张表概括处置流程

(点击查看大图)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7个指标识别疾病早期

手足口病如果不及时控制,极易导致患儿死亡。今年的《指南》特意增加重症病例早期识别的具体指标,提出重症病例的诊疗关键在于早期的准确识别,提示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7个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7个具体指标

01.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02.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03.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04.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06.血糖升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07.血乳酸升高

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普通、重症病例这么治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注:研究显示干扰素 α 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

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

3.液体疗法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控制液体入量;休克病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进行液体复苏;有条件者依据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压(ABP)等指导补液。

4.降颅压

常用甘露醇;严重颅内高压或低钠血症患儿可考虑联合使用高渗盐水(3% 氯化钠);有心功能障碍者,可使用利尿剂。

5.血管活性药物

第 3 期患儿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动力高阻力型,以使用扩血管药物为主。第 4 期血压下降时,可应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治疗。

6.静脉丙种球蛋白

第 2 期不建议常规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

7.糖皮质激素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

8.机械通气

指征及模式详见指南。

9.其他

血液净化、体外生命支持等。

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各脏器功能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的早日恢复。

中医分4个阶段区别用药

据悉,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温热夹湿”等范畴,与旧版不同的是,这次《指南》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提出分期论证治疗,将手足口病分成4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中药饮片用药,而在中成药的选择上没有具体提及。

01

出疹期 湿热蕴毒,郁结脾肺证

症状: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伴有发热或无发热,倦怠,流涎,咽痛,纳差,便秘。甚者可出现大疱、手指脱甲。

治法:宜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甘露消毒丹

用法:口服,每日1剂,水煎100~150ml,分3~4次口服。灌肠,煎煮取汁50~100ml,日1剂灌肠。

02

风动期 毒热内壅,肝热惊风证

症状:高热,易惊,肌肉瞤动,瘛瘲,或抽搐,或肢体痿软无力,呕吐,嗜睡,甚则昏矇、昏迷。

治法:解毒清热,息风定惊。

基本方: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

03

喘脱期 邪闭心肺,气虚阳脱证

症状:壮热,喘促,神昏,手足厥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治法:固脱开窍,清热解毒。

基本方:参附汤、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

04

恢复期 气阴不足,络脉不畅证。

症状:乏力,纳差,或伴肢体痿软,或肢体麻木。

治法:益气通络,养阴健脾。

基本方:生脉散合七味白术散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口服。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卫健委公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些药被点名……

阳光卫计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