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我还是更愿意叫他死啦死啦,而不是龙文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没有死啦死啦,烦了迷龙他们曾经是一群绵羊。走近这群绵羊,我们会发现他们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长角,有的毛长,有的爱抢食,有的爱叫唤。

然而站在狼和人的角度,绵羊再可爱,再白再萌,跑的再快,终究还是绵羊。没有死啦死啦,他们会和那个时代无数的绵羊群一起,淹没在滚滚硝烟和红尘之中,籍籍无名,是生是死都微不足道。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在到达禅达之前,他们都已经逃了大半个中国。

这样一群绵羊,一个个目光呆滞,表情迷惘,举止迟钝,身体强壮却精神麻木,若鲁迅先生在场,一定又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被忽视被冷落,被当作炮灰,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迷龙来自东北,孟烦了来自北平,阿译来自上海,康丫来自山西,不辣来自湖南,要麻来自四川,豆饼来自保定,马大志来自广东。。。。。。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绵羊,有全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代表了全体了中国人。他们身上,有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子。

细看剧中的许多对话,不难发现作者兰小龙的勃勃野心-----通过禅达一个小城,折射抗日战争中的整个中国;通过细心刻画其中每一个角色,折射大历史背景下的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孟烦了的小聪明,迷龙的欺软怕硬,阿译的眼高手低,要麻的自嘲,豆饼的盲从,李乌拉的颓废,郝兽医的无奈,虞啸卿的固执,唐基的明哲保身,大学生的键盘侠气质,换个故事背景,他们分明就是我们身边的某某某,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作者通过这部电视剧,痛斥了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指出了抗日战争节节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但作者不是鲁迅,他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还赞美了国人人性中闪光的一面:有家国之忠孝,有朋友之仁义,有不屈服之节气,有百转千回之柔韧。作者眼里的中国人还有救,只要有智勇之士振臂一呼,唤醒国人,抗战就一定不会失败,中华民族也就绝不会亡国。

死啦死啦,就是这样的智勇之士,虞啸卿也算一个。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虞啸卿是第一个用豪言壮语和捷克式轻机枪,激起绵羊们斗志的人。可是他眼高于顶,看不起这群绵羊,如果不是无人可用,他断不会让这群绵羊加入自己的战斗序列。即使容纳了他们,也一直都把他们当成是炮灰。

死啦死啦不是这样的。他一出现,就救了他们一命,没有讲大道理,唯一的目的是要带着他们“回家”。死啦死啦有想法,也有实现想法的步骤,在回家过程中确立了他自己“团长”的权威,成为这群绵羊的主心骨。死啦死啦对他们不离不弃,即使给个主力团长也不干,就愿意给他们当老大,虽然嘴上喊他们是炮灰,但心里拿他们当兄弟。这样的认可,让他们对死啦死啦死心塌地,舍命亦无悔。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死啦死啦心中有春秋大义,但嘴上从来不高谈阔论,在一次次与日军的遭遇中,让这群绵羊逐渐认识到:中国虽大,再退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奋力一搏,才是个人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大道理,他们之前都听过,听的耳朵都生茧子了,听的烦透了。但知道和懂得,从来就不是一回事,没有那些亲身体会,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当绵羊有了主心骨,而且这个主心骨还是一头狮子,那么这群绵羊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

他们不再退却,被动防御甚至主动进攻,在那一场大战中,一个个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成为民族英雄。那时,绵羊已经蜕变为狼,乃至最后和死啦死啦一样,成为南国国门一头头怒吼的雄狮,令日寇胆寒,足壮国威。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没有狮子龙文章,他们曾是一群绵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