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白河縣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紀實

返鄉創業的雁陣效應

——白河縣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紀實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安康訊(通訊員 阮鬱 阮芮 吳磊 黃雲慧 文/圖)40年前,這裡的人們修田造地,壘起了相當於七個萬里長城的石坎,解決了溫飽問題。

20年前,這裡60%的人們帶著“三苦精神”走出家鄉外出務工,撐起全縣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10年前,第一批在外創業的“大雁”們銜枝帶泥返鄉築巢,在家鄉的呼喚聲中,在一隻只“頭雁”的帶領下,返鄉的“大雁”們在這片熱土上建工廠、辦企業,遍山花開,蓬勃向榮,為白河社會經濟發展生髮出滿園春色。

白河縣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紀實

毛絨玩具產業在白河遍地開花。

出去闖有技術 回來創有政策扶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白河縣常年保持6萬人外出務工,勞務經濟收入佔農民人均收入的60%,為了讓更多的群眾有技能走出去多掙錢,全縣全面實施人人技能工程,發出“不讓一個人因為無技能而外出務工”的最強音,讓群眾通過技能培訓擁有一技之長,出去務工有尊嚴有底氣。

“參加培訓有技能再就業,現在工資待遇好,晉升平臺寬,我很開心,很感激。”在全縣修腳師培訓會上,阮輝作為學員代表發言。阮輝參加了縣上的修腳師培訓後,被直接輸出到福建直營店,第一個月就領到5400元工資。如今,又晉升為福清市新市街店店長,月工資達1萬元以上。

類似於足部修護師這樣的“訂單”培訓,白河縣每年捆綁培訓項目資金達800餘萬元,開辦培訓班100餘場次,年參訓人數1.1萬人次。目前,僅足部修護師技能培訓累計培訓19期1421人,定向輸出到福建、天津、武漢等遠元集團直營店756人,員工人均月收入達4500元。

口袋空空走出去闖蕩謀生活,縣委政府免費培訓技能,腦袋滿滿回鄉創業,縣委政府更將其尊為貴賓。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縣財政設立400萬元創業就業專項資金,整合資金500萬元,領導聯繫創業人才實行“一對一”幫扶機制,在市場準入、稅費減免、創業培訓、融資貸款等方面,建成全方位服務體系。

2015年2月,陝西秦大山葛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柯昌勇在創業之初,資金出現困難且輾轉多處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廠址。縣相關部門得知後,為其辦理了50萬元貼息貸款,並協調解決兩河工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廠房9000餘平方米,並給予房租補貼,幫他降低了創業成本。現在該公司發展葛根種植的同時,從事立體式葛根養植,葛葉雞、葛葉蛋、葛根藤編制工藝品等新產品應運而生,解決了20名群眾就近就業。

僅三年來,全縣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096萬元,發放創業獎勵資金180萬元;扶持2000餘人自主創業,帶動1萬餘人就業。

白河縣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紀實

白河縣天爾秀服裝服飾公司生產車間。

不忘山水人情 返鄉發展解鄉愁

“鄉愁就是看著自己家鄉貧窮的樣子,有些著急,總想為他做點什麼。”2015年,遠在廣東中山擁有億泰鞋業有限公司的呂志斌董事長,懷揣桑梓情懷,毅然決定返鄉投資,於是,他興辦了陝西索越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吸納本地勞動力200餘人,年產100萬雙,實現產值1.2億元,產品遠銷國內各大中城市以及尼泊爾、印度、伊朗等東南亞、中東國家。“雖然家鄉沒有大城市交通、市場等優勢,但這裡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生態資源優良,長遠發展很有前景”。呂志斌信心滿滿。

一隻只“領頭雁”帶著資本和產業,帶著鄉愁和信心,回鄉辦廠興業,只為家鄉變得更好。2010年,常年在外承包工程的劉和興返鄉創辦了白河縣興達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流轉整理土地7000餘畝,累計投資1億多元,建立起“天寶現代農業園區”,山上160餘戶群眾百姓遷至山下裴家社區,走出“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的發展新路徑。現如今天寶農業園區成為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和縣“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帶動了周邊350多名群眾就業。

昔日“雁南飛”,今朝“鳳還巢”。為了更好的服務返鄉人員返鄉創業,白河縣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動向、數量進行跟蹤監測分析,建立在外創業人才信息庫,充分發掘外出勞務大軍中蘊藏的資金、技術、信息、人脈等資源,利用異地商會、同鄉會、傳統節日等各種機會,加大與外出人員的聯繫和溝通,為“雁陣”飛翔鼓風助力。

據不完全統計,白河縣2500餘名農民工“歸巢”創業,全縣工商企業、農業園區、家庭農場70%以上都是返鄉人才創辦的,總數達到500餘戶,註冊資金20多億元,每年能帶動近萬人脫貧,在當地就業群眾每人每年平均增收萬元以上。

白河縣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扶貧工作紀實

白河縣恆昌種植養殖公司工人正在採摘鮮菇。

你創業我就業 百花齊放滿園春

大雁歸來春色暖。隨著返鄉創業的遍地開花,激活了地域經濟發展,解決了周邊群眾就業,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徐徐鋪開。

“個人富了不算富。”2016年,茅坪鎮紅徵村返鄉能人陳緒春註冊成立了陝西塏博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年產杏鮑菇3000噸,產值24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個,目前已吸納社區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4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21人,職工月平均工資達2700元以上。

“在電視上看人家上班,覺得那是城裡才有的事,沒想到我現在竟然和他們一樣了!”在陝西友利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裴家社區工廠生產車間,姚秀翠不由感慨。

姚秀翠就住在工廠對面,上班不到一百米。一年前丈夫因病去世,花光積蓄還借債,她家成了貧困戶,生活擔子落在這個45歲農耕為業的的女人肩上。當她為一家的日子焦急發愁,寢食不安時,去年11月社區傳來好消息:創業能人郭俊紅投資創建的電子廠在社區正式招工,姚秀翠通過應聘到廠裡上班,月收入2000元,從此她有了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渠道。目前,該廠已吸納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和待業青年就業40多人,就業人員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

白河縣通過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支持返鄉能人創辦社區工廠,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截至目前,全縣興辦社區工廠43家,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2800餘人,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1225人。

“這些人返鄉後,有建園區的、辦工廠的、開超市的、搞農家樂的,也有發展種植養殖的。隨著他們的迴流,村裡重現生機與活力”,縣創業就業服務局局長鬍定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全縣已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6個、龍頭企業14家、專業合作社257個、家庭農場116家,帶動9000餘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歸雁領航,激起了農村發展的一池春水,雁陣效應,帶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2018年2月,白河縣被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表彰為“陝西省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昔日的勞務輸出大縣正湧現出創業浪潮,一個個創業帶就業、創業助脫貧、創業迎振興的篇章正在白河大地上譜寫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