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當今各個國家地區金融制度都不盡相同,其表現形式都與自身歷史的發展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各個地方金融的演變歷史都不一樣,中國是王的信用,而歐洲是分權制衡,美國是兩者兼顧。

王的信用

中國曆來就是中央集權帝國制度,有著統一的市場貨幣體系。“官山海”是國有經濟體制,是加強中央財政力量的金融舉措。

中央貨幣財政體系是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好處在於貨幣經濟發達,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壞處是沒有民間信用,或者民間信用脆弱。比如,A股當初的目的是為了給國有企業解困。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分權制衡

歐洲的“聖殿騎士團”最開始是一個軍事機構,是保護朝聖者的機構。到後來就慢慢的發展為異地財務託管體系。相當於“銀行”的角色,成為了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這其實也跟歐洲長期分裂,分權制衡的情況有深刻的關聯。在分權制衡中就會產生真空地帶,從而產生信用關係網絡。也發展起來了諸如意大利北部銀行,荷蘭股票證券票據市場,倫敦債券交易所。形成了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以銀行為中心,分權制衡的狀態。

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今金融中心,是結合了中華帝國的“集中”以及歐洲大陸的“分權”。及建立起來了信用體系,也可以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集中力量辦大事。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信息不對稱

金融是虛擬經濟,交易的是未來,因此金融市場是天生具有信息不對稱的地方。中介機構的本質是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機構,它們在撮合金融市場交易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介機構包括有,券商,銀行,投資銀行等。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投資銀行的。正是有了這些中介機構,才能夠使得金融可以更加繁榮昌盛。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資產配置

在人一生中,每個階段對應資產配置的策略都會不一樣。

青年時期

需要加大實物資產配置。此時的優勢是有時間,劣勢是沒錢。應該更多的投資實物資產,比如黃金,房產。可以根據家庭最大購買力來購置房產。如果在一線城市買不起,就在二線城市購買。

壯年時期

可以加大風險資產配置,進行資產多元化配置,比如信託,基金,股票,股權投資等。

老年時期

應該加大流動性資產的配置,降低風險資產配置比例。比如購買國債,進行反抵押房產,獲得更多現金。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學習感想

本週學習了金融的歷史,其實每一門學科深入進去後都會有很好玩,很有邏輯感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學習一門課程,其實從古到今也需要了解,這樣可以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關於投資配置,現階段需要加強的是風險投資配置比例。也在學習區塊鏈的投資,希望能夠豐富自己的投資品種。

學習金融從歷史開始——金融的歷史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