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聚焦廣元脫貧攻堅」朝天:幫扶情,點亮脫貧“心”路

2018年,是廣元市朝天區脫貧攻堅第五個年頭。貧困戶口袋逐漸鼓起來了,但思想有沒有打開,內生動力足不足,脫貧成果能不能鞏固?在脫貧摘帽夏季戰役中,筆者走基層看變化,尋找那個不一樣的“他”。今天為大家講述臨溪鄉清水村一組貧困戶俞明清的故事。

“現在家裡搞亮堂了,下一步就是發展生產,合適的時候出門再多掙些錢,讓日子過得更寬裕。”5月25日,筆者來到俞明清家,初次見面,俞明清高興地介紹他家的變化和未來的打算。

仔細打量俞明清的家,堪稱一個漂亮。明亮的廚房裡,瓷磚砌的現代組合灶,櫥櫃和操作檯精緻而實用;沼氣坑上的舊廁所新砌了隔牆,分成男女廁所,顯得簡單又前衛。走出屋子,平整清爽的水泥壩子映入眼簾,院壩周圍一圈灰色的羅馬柱欄杆顯得古樸而典雅;院壩一側,一條兩米多寬的入戶路聯通著外面的世界。山牆邊,一間平頂的小屋子主體已完工,這是未來的烤火房、浴室……

“這些活路我在全村第一個完成,鄉上和村裡還組織了貧困戶來參觀,說是向我取經。”俞明清擺起這些,顯然已是心花怒放了。

“搞這些活路,幹部可沒少跑腿喲!幫扶單位宣傳部和鄉上、村上的幹部前前後後來了幾十次。”俞明清說,“他們給我們講政策,為我們爭取項目,幫我們搞設計,替我們組織材料,他們為了啥,還不是希望我們這些貧困戶早脫貧,過上好日子!”

“過去,都是我不對,老跟幹部過不去,還跟鄰居們鬧矛盾……”提起往事,俞明清似乎難於啟齒,說不下去。

離開俞明清的家,村支部書記羅應江打開話匣子,講起了俞明清的往事。原來,俞明清還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過去,大家只要提起俞明清,都是倒豎大指拇、嗤之以鼻。為啥?就因為他“等、靠、要”搞慣了,但凡他沒享受到政策,就找茬跟村幹部對著幹,動不動就上訪;鄰里關係也搞得僵,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左鄰右舍鬧得不可開交。加上曾患過疾病,身體瘦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6年,因為教育扶貧資金動態調整,加上危舊房改造等政策未落到他身上,俞明清心生不滿,多次到黨委政府討說法,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幹部們為此反覆給他講政策,嘴皮子都磨破了,但就是打不開他心中的這個結。

2017年,俞明清因事先未跟鄰居俞金先商量,在俞金先的堡坎旁邊順著河溝堵了一個水坑以作取水之用,俞金先擔心長時間侵泡可能導致堡坎受損,兩家由此結怨,爭吵不休。

俞明清的變化發生在2018年。

年初,在清水村,召開了一場入腦入心的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會,21個貧困戶全部到場。臨溪鄉副鄉長李波對脫貧政策進行了條分縷析式講解。“貧困戶該享受哪些政策,每項政策的標準是多少,時間節點、補助方式是怎樣規定的,一項一項為貧困戶捋了一遍。大家聽的都很專心,俞明清聽得更認真。”羅應江回憶。

“要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人民,做一個合格的貧困戶。”羅應江說,在宣講會上,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清林代表清水村戰場指揮部,從脫貧攻堅的實施背景、社會反響進行了闡釋和分析,對貧困戶推心置腹地提出了個人要感恩、頭腦要清醒、法律要遵守、建設要行動、產業要發展、做人要低調“六個希望”,每講一個“希望”,都舉到很多案例,淺顯易懂,接地氣,讓人信服,俞明清從這堂課中深深地受到了觸動和啟發。

“後來,我們在貧困戶中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針對新村戶辦工程,每週都要督查、評比、通報。”羅應江說,為將工作落細落小,群眾有啥不明白的,就反覆講;群眾有啥困難,就想方設法解決,有的幹部還利用私人關係、自己掏腰包幫貧困戶排憂解難。

羅應江回憶,俞明清硬化院壩缺水,幫扶隊專門為他解決了約200米水管,幫他從附近的水池裡引水到家;俞明清的妻子在施工過程中不慎把腳弄傷了,幫扶幹部王春燕就帶上營養品和其他成員一道在第一時間去看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俞明清的變化一天比一天明顯,不僅規定的戶辦工程走在了前列,自己還搞了特色項目,比如分設男女廁所、加裝羅馬欄杆等等,現在俞明清是逢人就誇政策好、幹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