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广平咏“鹅”

广平咏“鹅”

冀南邯郸的广平县素有“鹅城”的美誉,或古称“鹅城”。对此,有很多种说法,或赵武灵王夫人葛鹅说,或古代广平县河湖遍布、天鹅水禽众多说,或县境形状如鹅样说等,其中葛鹅说、天鹅说最为著名。

广平咏“鹅”

传说,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有一位夫人或妃子姓葛名鹅(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280年),文武双全,曾协助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并带头穿胡服,学骑射,使赵国得以强盛。相传葛鹅主持修筑了“赵南长城”的最东端部分,即邯郸市肥乡县东南至广平城东黄河口的长城,有效抵御了外敌入侵。后人将葛鹅主持修筑的这段长城称为“鹅城”、“夫人城”、“葛鹅城”。这就是“鹅城”来历之一。葛鹅筑城戍乡、保家卫国的英勇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广平人民,成为广平人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巾帼英雄。后来广平县决定设计制作葛鹅雕像(坐落在广平县中央公园),葛鹅骑着战马,面向东方。红缨飘动,左手握赵王剑,右手握缰绳,身披战袍铠甲,表现出一种走向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骏马扭动着脖颈,身上肌肉暴突,四蹄迈动,马尾舞动,不失动势和力度。

广平咏“鹅”

除了英雄之说,天鹅说传承度更高,或许也更符合事实。相传,古代广平县河流纵横、苇荡丛生、天鹅翔集。清康熙前,漳河分三流过广平县境、加上拳状河等支流众多,河边滩涂、沼泽湿地植物茂盛,万千水鸟或常年栖息、或过境留恋,那时的广平县可谓是北方的小江南。清顺治年间知府高爽在《鹅浦秋声》中描述:“低徊无那送客愁,欲洗劳心赋达游。入年秋声非是雁,鹅城何日不闻秋。”在广平县最与“鹅城”传说切合的是天鹅湖。这里不仅有对对天鹅湖的耳鬓厮磨窃窃私语,更有花草争奇斗艳和游客的欢声笑语。天鹅湖也是广平县英雄人民勤劳智慧的集中体现。

广平咏“鹅”

天鹅湖因在广平县城东部,起初被叫做东湖或东湖水上公园。公园占地面积300亩,其中人工湖面积140多亩,占公园的一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上公园。公园对外开放后,又根据历史传说,从江苏引进了24对景观天鹅在东湖公园落户,于是东湖就变成了“天鹅湖”。为什么是24对天鹅呢?湖心小岛也是24米高。其实,公园人造假山、景观拱桥、古建亭榭、戏水平台和亲水码头等景观都与“24”有关系。因为修建东湖公园时,广平县有24万人民,天鹅湖的“24”寓意就是“天鹅湖是广平县24万人民的天鹅湖”。

广平咏“鹅”

天鹅湖入口处巍然屹立着九根载有天鹅故事的浮雕石柱,李白赋鹅、葛鹅戍乡、杜甫题鹅、承恩画鹅、广平观鹅、羲之爱鹅、小鸭变鹅、千里送鹅、宾王咏鹅,体现了广平“鹅城”这一美丽传说的文化底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朝 骆宾王)。”“鹅城”不仅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底蕴,而今更有传承与发展。“鹅城”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作性地精准扶贫,精准打造“人文、生态、景观、产业、党建闭合圈”,连续四年在全省同类县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8年4月3日,广平县达到了贫困县退出标准,拟按程序退出省定贫困县序列。

广平咏“鹅”

天鹅是人类的朋友,由于羽色洁白(当然也有黑天鹅)、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都不约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天鹅本是候鸟,但广平的天鹅与这里自然环境和人物环境非常适合,他们竟然不再迁徙。天鹅是飞高冠军,能飞越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天鹅更是忠诚冠军,不只是一夫一妻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还能为之“守节”。其实,天鹅也是勤劳善良美好的象征,如今30万广平人民就像30万只美丽的天鹅,辛勤地耕耘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已叫日月换新天了。2017年12月,广平县获首届河北省文明城区(县城)称号。(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