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高考結束了 三個實例告訴青島家長為何該把精力轉移到樓市上!

兒孫自有兒孫福

誰為兒孫做馬牛

這老話雖然不錯

但是元代房地產是個什麼形勢

現在又是個什麼形勢

現在幫孩子買房不是溺愛

而是為了以後孩子不那麼辛苦

自己也不那麼辛苦……

高考結束了 三個實例告訴青島家長為何該把精力轉移到樓市上!

昨天,在《中國經濟學人》的頭題文章題目為《中國式買房困局:那些拒絕啃老的人,現在後悔了嗎?》。說句實在話,文章一般般,但是這個標題所講的道理,我覺得雖然讓人心酸、無奈,但是值得我們深思。

也講幾個故事吧。

我有一學霸同學,非常有出息,目前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高管,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買了至少兩套房子。最難能可貴的是,每到假期,他都會回農村老家幫著年邁的父母幹農活,這是讓我最佩服的地方。他心中對於父母只有感恩,但是也有一個心結,一個關於房子的心結。

2001年高考那年,他爸在老家蓋了一套房子,花了6萬塊,據說是按照當年最高建築標準建造的。他二叔,拿了差不多的錢,在李村買了套房子。

十幾年過去了,他老家的新房變舊房,二叔家的6萬便成了一百多萬……

“你說以我的成績,怎麼可能考不上大學?我爸在老家給我蓋房子幹什麼?幹什麼!”

別說孩子有出息了,就不在乎你當年的選擇。他也許不算計你的錢,但他希望你更富有,因為那樣日子更安逸。

第二個例子,和單位一老一少倆同事,去城陽保利·觀堂附近辦事,辦完事順便看了一下盤。年輕的同事有點心動,年長的老師不以為然。

這麼偏的房子,要了幹嘛。老師撇嘴說。

我知道這老師有一個兒子,馬上今年大學畢業。所以勸他可以入手一套,以後給孩子當婚房。老師不斷搖頭,說要那麼多房子幹嘛,老了,有點錢還想著退休後天南地北旅旅遊,不能都放在孩子身上。

這時,年輕的同事說話了,原來這老師在房價還不到一萬的時候,在嶗山已經給孩子買好房了。

別說孩子的房子只關乎孩子的生活質量。我不信中國的家長,你在孩子居無定所時能無動於衷。

第三個例子,一個外地家長的例子。高新區一個樓盤的現場,碰到了一個來自外地的家長,孩子也是馬上畢業了。她已經連續在高新區轉悠了半年,一直沒買上房,最後終於進入了一個疊拼開盤的選房階段。

因為開盤突然,所以她接到電話後,立即開車從濰坊飛馳到了青島,據說最高時速到了140.。

看穿戴她家裡應該比較富裕,以後買房也不至於太困難,為什麼這麼拼?

“有了這套房,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都更從容了。以後房價不太離譜,就給孩子在市區內再買一套,我們住這一套;房價太高買不起了,這套就給孩子,我們還在老家住。這樣孩子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可以做出勇敢選擇,不至於為了房貸而渾渾噩噩度此一生。有這個能力,我為什麼不現在買?”

這些例子,讓我產生的思考,是我寫下這篇稿子的原因。現在房價確實到了階段性的高點。而且,人口增長率在降低,這個我也注意到了。許多人有一種觀念:獨生子女,不但有六個錢包,還有六套房:爺爺奶奶給一套、姥姥姥爺給一套、爸爸媽媽再給一套,一個家庭有六套房子,五套肯定空著,供大於求,二十年後房價肯定跌。

但是你想過沒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六套房,而那些在一二線城市有六套房的人,是不是活得會很從容?

我一同學吐槽她一線城市原住民老公:在機關混,也沒啥心計,和同事們處得跟一家人似得,有升遷的日子也讓出去了。週末沒事兒就戶外運動,爬山遊湖,活得沒心沒肺但也瀟灑快樂。

這樣的人似乎很沒出息,但是人活得善良、快樂,還要什麼自行車?如果家裡沒有兩套上千萬的房子撐著,每個月要還兩三萬的房貸,這人還能這麼瀟灑快樂嗎?

所以,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來:如果你的家庭只有一套房,有能力的話要給孩子存一套房子。

這套房子不能亂存。因為未來樓市分化不可避免,一二線城市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人會越聚越多,房價可能有階段性回落,但從長遠看應該還會漲,所以像青島這樣的城市,我覺得可以買。但三四線城市,很可能就悲劇了。

通過58看一下青島青島的房價:

高考結束了 三個實例告訴青島家長為何該把精力轉移到樓市上!

青島買哪裡的房子性價比高,你可以翻翻我以前的文章。

還有哪可以買?北上廣深杭這些一線就不說了,南京、天津也不論,東南省會城市和西安、重慶、成都應該也沒有問題。你看看現在這些城市樓市人氣就行了。

買房子的技巧,你關注本公眾號會學到不少,有幾個點一定記住:必須是普通住宅,最好是大戶型、最好是地鐵房、最好是主城區、最好是學區房。

為孩子買剛需房,不是因為溺愛,也不是因為貪婪,只是為了讓孩子,讓自己未來的生活更加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