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誇張地蹺著二郎腿,一邊嚼檳榔,一邊抽香菸,時不時吐出幾個菸圈……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前些天,湖南新化縣這個4歲男孩的“社會範”視頻刷爆了社交媒體。
檳榔加煙,怕是湖南鄉下一些男性的最愛了,到人家裡坐一會兒,別人給你發塊檳榔還是客氣的意思。相當於以前的泡茶敬酒。鄉下綠茶不值錢,酒又不是誰都喝,但檳榔怕是誰都能嚼兩口,又髒又不健康。
以前窮,抽了煙就沒啥錢買檳榔。兩者選其一,現在一天一兩包煙,再加檳榔,然後烤著火打牌,逍遙似神仙,誰還在意健康不健康呢。你自己不抽菸也得被動吸二手菸,檳榔像零食,嚼著覺得還挺帶勁。
當地人就這麼長大,就這麼嚼著,這麼吸著,但外人看著這四歲的娃,心疼啊。

先說這檳榔。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口腔癌的誘因,除去遺傳因素,口腔局部刺激是個重要因素,而在湖南,口腔癌就是嚼出來的癌症。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板上釘釘的一類致癌物,多嚼易患口腔癌變,湖南作為嚼食檳榔大省,口腔癌患者60%以上與咀嚼檳榔有相關性。

湖南嚼檳榔的人群是不願意相信的,還拿出來一篇《湖南地區食用檳榔流行病學研究》做證據,其中一個重要結論是:湘潭人咀嚼檳榔已有 400 年的歷史,一半的人每天咀嚼檳榔 28.1-54.3 克,但口腔癌死亡率處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或許是因為當地人基因強大,口腔遭遇刺激後,能夠從容應對,具體情況,還需要從基因分析入手,進一步研究。

檳榔致癌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對產業而言,“檳榔致癌”和“香菸致癌”並無二致,貼上警告標誌就好,儘管食用之後會真正使人致癌,但並不會擊退忠實消費群體的擁戴。

對個體而言,就要謹慎行之,尤其對於少年兒童,預防原則是必要的,4歲小孩就開始嚼起來,不管如何,算不得好事。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再說這香菸。

一些網友並不以為然,就算小孩自己不抽菸,照樣是生活在煙霧繚繞的二手菸環境中,要致癌,一樣跑不掉。這說法是這說法,但小孩子不能抽還是不可觸碰的底線,二手菸是被動的,一手煙是主動的,被動的易改變,主動的難控制。戒菸這事,對存量,要動之以情,對增量,要嚴防死守,讓沒吸上的絕口不吸。民國時期就下過禁令,學生無論校內外不得吸菸。菸民之眾,禁菸之難,在於輸在了起跑線上,從娃娃抓起是關鍵。

看視頻裡這小孩,就有鄰居說,“已經抽了一兩年了,戒不了”。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初次吸菸的年齡越小,危害性就越大。各個系統都還在生長髮育階段,吸菸對孩子各系統的危害比成人更大。未滿16歲即開始吸菸的青少年,患尼古丁依賴症的比例要比20歲以後才開始吸菸的人高一倍,未滿7歲的如何?數據只會更讓人心痛。

再說這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根據2016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的排查,我國不滿16週歲的農村留守兒童達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佔89.3%。從分佈上看,中西部省份佔了大頭。自己能天天帶孩子,當然是最好的,但退而求其次的隔代教育,我一直以為很不錯。

1 世界上除了父母,就是父母的父母能為孩子不計代價地無私付出了。這種血緣之愛和責任心,是多少錢都找不到的;

2 老人不僅照顧孩子有經驗,還有足夠的耐煩心,全身心陪伴孩子。父母工作太累了,有些時候的陪伴難免力不從心,心不在焉;

3 老人心態平和,攀比之心不重,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感受到競爭的壓力,能有輕鬆快樂的童年。

上升的生命曲線和下降的生命曲線交匯了,其樂融融。

從這4歲小孩檳榔加煙的樣子來看,一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需要自我教育,再來育孩子。小孩爺爺成天打麻將,奶奶做家務,小孩吃穿不愁,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教育還是欠缺的。

四歲小菸民,究竟為哪般?

怎麼辦呢?我除了會說嚼檳榔吸香菸的壞話之外,其實也有深深的無力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