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回到小城市的人真的会和留在大城市的朋友差距越来越大吗?

甜颖子


过年这段时间,发现了好多类似的问题,之前也回答过一个,大概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是资源少、零背景的普通人,那就到大城市去,去那里你至少还有翻身的机会;如果你有优质的关系圈,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那建议不要去白手起家,就在家乡好好利用。

结合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一类人,那在大城市和在小城市差距会很大,因为大城市机会更多,平台也更高(后面详细说)。比如同样两个农村孩子大学毕业考公务员,一个考进乡镇,一个考进国家机关,十年下来,再看看他们的高度就能看出问题。或者这两个人毕业后一人在北上广深做广告设计,一人回到县市做广告设计,不出十年,前者完全可以秒杀后者。当然,这背后的付出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是第二类人,我认为大城市和小城市差距不大,甚至选择小城市幸福感更强一些。十年前我有一个朋友研究生毕业,应聘上北京的知名公司,但家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更希望他离家近一些。我劝他放弃北京的工作,他经过深思熟虑最后留在家乡。到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中层,管理着上百号员工。与他同时进公司,甚至比他优秀的人也都只能望其项背,毕竟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开着几十万的车,不久前又和父母一起买了套别墅。因为离北京不算远,还会经常到北京会朋友、购物什么的。我想,如果当年他选择了北京,拼了命工作估计也就如此,别墅肯定也是住不上的。

现在再来谈谈详细城市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一个人要脱颖而出,要混的比别人更好,一定不是靠按部就班的工作。谁也不比谁笨,就靠同样的8小时,你不可能实现逆袭。想要实现逆袭,你必须要有特有的机会。人们常说“有贵人相助”,这个贵人不一定是人,它指的就是机会。我们所有人一生都在做的两件事,一个等待机会,一个是把握机会。有人会问怎么不是创造机会,我只能说,你想多了,我们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能掀什么浪。

等待机会靠的是不断学习、训练和经营,因为机会往往只垂青少数人,你只能努力做少数人。学习自不必说了,训练可以让人更专业。大城市的岗位由于竞争更激烈,要求更高,可以激励人继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哪怕是饭店服务员,大城市也比小城市更专业。至于经营,主要是人脉。大城市的人员层次普遍更高,比如你还是个饭店服务员,在大城市里,你的领班可能是酒店专业的毕业生,在小城市,可能就只是隔壁村里出名的坏小子。不同的人脉给你带来的机会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至于说把握机会,我就不想过多解释了。中国近20年出现了多个风口,大的如互联网、房地产,小的如电子商务、区块链。每当这些风口吹到小城市时,机会都已经变成了接盘的陷阱。你需要时刻记住,机会只属于少数人、少数人、少数人!想要成为先看到机会的少数人,要么你已经有自己的关系渠道,要么,你至少得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站在风吹进来的地方。

以上主要讲的事业,至于生活和幸福感,我认为见仁见智了。有人喜欢小城市的人情味,有人也习惯大城市的契约精神。从生活资源生活成本来看,大城市人只要承受住了房价的考验,其他东西就很有性价比了,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以及日常消费,小城市人在小城市里是自得其乐,但由于收入绝对值低,绝对消费能力还是相对低的。比如同样买个iphone,大城市人花半个月工资,小城市人花两个月工资。不说了,已经隐隐感到肾疼了。


高校人才真经


看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会认为回到小城市会过的不如在大城市。而我觉得回到小城市会过的比在大城市舒服,的确幸福感的差距越来越大。

12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当时父母亲都想让我回到老家的县城,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过生活。让我这个当时对人生充满着无数憧憬的年轻人果断拒绝了。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你们却让我在小城市里安稳度日?我的理想、我的抱负、我的美好生活,我的见识、我的经历、我的机会和机遇,难道就没有机会实现么?带着满腔的热血,我来到一线城市广州。当时我在广州的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实习生。公司在广州的核心CBD--珠江新城,那种工作环境,让我一个刚刚涉世的小姑娘感到像进入了偶像剧。都是在学校就羡慕的高级白领的生活。我以为我会进入大城市的美好生活。但是我错了,实习生的工资1300元,转正以后3000元。每个月租房子要花掉1000元,还是住城中村那种地方,公司没有食堂,自己吃饭一天要40元吧,一个月就要1200元。交通费、水电费、燃气费、通讯费,每个月过的捉襟见肘,还得厚着脸皮问家里要钱才能过活。还不敢生病,不敢买衣服,不敢旅行。极度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每天都过的漂浮不定。更不敢想买房的问题。

后来,我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到了父母身边,在胶东的一个小县城,做了一份银行职员的工作,每天都能回家吃饭,就连中午也能回家。吃住都在家里,手里也挣3000多块钱,但是基本没什么开销,挣的钱都去买衣服,吃饭消费,有空就去旅游,还有时间和金钱去充实自己,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想起来觉得幸福的不得了,这是我在广州绝对不敢过的生活。为什么说我现在想起来就幸福的不得了,因为当时的我觉得,这种日子太满足了,也就是俗话说烧的。我觉得那是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觉得这个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对我来说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觉得生活就这样了,没有激情,越来越平庸。

于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了一个地级市工作,月薪4000多,刚开始觉得很满足,在这里结婚生子了,然后问题来了。有孩子后,带孩子需要父母从县城过来帮我带,本地人可以白天上班,把孩子送到老人家,晚上再接过来,特别方便。对我来说,父母需要背井离乡的来到我的城市帮我带孩子,很辛苦,也不能长期住在我这里,毕竟老家还有老人需要母亲照顾。而未来父母也上了年纪,在老家我们照顾起来不方便,我们两口子,作为双独家庭,需要在这个城市奋斗三套房子,把双方老人都接过来养老。平时工作很忙,到了周末大多陪陪孩子或者回老家看看父母。没有时间旅游啊什么的。

所以我觉得,能够在小城市生活不见得多么比不上大城市。主要是自身的幸福指数和满足感。在小城市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久而久之,跟大城市的人就拉开差距了。个人简介,不喜勿喷。


社保小铃铛


有差距是肯定的,而且有时会超过自己的想象。说个切身体会吧。我家在长三角,大学读的是本地一所985重点大学,毕业后去了西部一个三四线城市工作,工资到手五六千,在当地算好了,买了房也买了车。而我的同学大多留在了长三角,以上海杭州居多,目前工资普遍在万元以上,30%的人做了经理老总,年薪几十万。在工资上,我知道自己和同学是有差距的,毕竟在一线城市,开销也大,所以对这种差距一直也能坦然接受。但今年春节回家参加几个聚会后,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已经到了天差地别的距离。

说两个例子吧。

同学A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现在年薪30万。对于他的工资,我一直清楚,倒也没觉得什么。这次回家过年,他说他现在工作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所以空了都在玩投资。这两年先是在上海换了套大房子,然后又在杭州买了两套90平米的房,买的时候一万多一点,现在已经涨到了3万多一平米,两套房算起来已经赚了200多万,刨去贷款和利息,稳赚一百多万,加上他在上海的房子,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两千万,而且还在不断升值。他的目标是两年后实现财务自由,到时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同学B在杭州工作,工资倒不是很高,一个月一万多一点,以前过年回家开一辆十来万的车,今年鸟枪换大炮,整了辆百把万的车,吓了我一跳。一问才知道这小子成了拆二代。他老婆在杭州有房子,去年被征用后直接分了1000多万,真正实现了一夜暴富。分了钱后,连贷款他一口气又买了三四套房,现在资产已过三千万。

我这两个同学都是穷苦出身,当年初出校园几乎一无所有,现在个个身家千万。而据他们介绍,像他这样的,在我们同学中比比皆是。他们开玩笑说,如果我不去西部,估计现在也差不多。毕竟,有这么多同学朋友在。对此,我只能呵呵一笑而过,说实话,我不羡慕他们,毕竟自己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论到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差距,你必须承认,有,而且非常大。而我,或许就是很好的例子。


80后小公


肯定会的。

我自己上海人,85年出生,就我这个30左右的年纪,遇到二三四线出生的同龄人也能明显感受到不理解的地方很多。

玩了抖音,上了知乎,看了各种论坛才发现同为中国人,思维差异特别巨大。首先,不理解非独生子女,国家都执行几十年了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我父母当年多生一个就会直接被国企开除的。所以,也不理解重男轻女的家庭,觉得像埃塞俄比亚,阿富汗那种落后国家出来的人。

其次,城市之间。记得15年前去了南京,最热闹的鼓楼好像有个商业街,我看了下觉得连上海的以前宝山彭浦新村都不如,乱糟糟的,商业气氛都没规划,都是些不知道什么山寨牌子,左一个服装店右边好像就可以突然卖电动车了。很突兀。当时上海的淮海中路,南京路步行街,徐家汇的规划和格局就很好了。当然中山陵很美,就是街道很糟糕。同理,我去年去了成都也这个感觉,最热闹的地方都是不协调的,哪怕是步行街,也没看到什么美女。

还有就是家庭观念。什么婆媳问题,什么催婚,逼生,简直莫名。有次按摩店技师和我差不多大,儿子都两个了,还问我买房了吗?如果离婚能不能回娘家?这真是无语的问题。其实,小地方呆久了,思维也会很拘束,总有很多熟人来评判你的是非。

那么95后的一代,有些在一线城市有些回去了,等他们快35岁了,就会发现和我差不多的事。同学之间无话可说太正常了,其实呢,经济水平,见识深浅,视野大小都是大城市才能给你的。


tracy50359703


你如果说什么眼界啊,见识啊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谁也说不清。这个我不说。

但是有一点,留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上深的这批70-85年生人,他们的财富确实和回到小城市的同学相比,越差越大。

原因只有1个:房子。

这是上海目前房价形势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保证真实。

故事主人公是我们系统一个同事,72年出生,外地人,95年毕业到上海。赶上了当年最后一批福利分房。

03年靠着自己积蓄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07年置换成学区房,因为小孩要上学。12年买了第二套房子,15年置换到内环。

现在,他在上海内中环拥有2套房子,市值1500万以上。

这是一个70后的上海奋斗故事。

当然作为一个80后,我更熟悉我们80后故事。实在要感谢来上海早,我们这帮人2014年之前都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

下图是上海2015年那轮大涨之前各区房价均价图

2015年上海房价大涨,几乎翻了一番。

我还有几个同事在2015年之前没有买房子,他们已经彻底无法在上海买房子。

有的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哪怕你早出生10年,都是一种莫大优势。因为70后们当年在上海买房子,每平方甚至不到1万。

而我这个70后的同事,他有一次和我聊天说起,他的大多数高中同学,都留在了四线城市老家。虽然现在在家乡都是有车有房,个别的也都在体制内当上了处长,但是他们大多数,哪怕有3、5套房子,价值也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

至于我们80后,自然比不上这个70后前辈那么幸运。但我的高中同学,大多数资产也都无法抵得过我在上海1套房。

而如今90后毕业来到上海的年轻人,别说有没有钱买房子,你先得攒满5年社保,才有资格买房子。

现实是如此奇妙,仅仅因为有的人留在上海,拼尽全力买了一套房子。

就是因为这套房子,资产就大大不一样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只有1套房子,你又不敢卖。只不过是数字上的资产而已。比不得银行里的存款那么实在。

话虽这么说,但是那也是资产。

这就是最近10年,不,最近5年,3年,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子带来的不同。

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70-85后这群人当中,也有部分85-88年左右出生的人也在上海买了房子。

90年毕业来到上海一般都是2012年以后,先得满足3年社保,轮到2015年他就买不起了。还有一部分85后的人来到上海,始终没有攒够首付。也就永远错过了这个机会。

而以后的人恐怕都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如果时间足够长远,以后的人会感叹70后和部分80后,尤其是75-85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真是足够幸运,赶上了中国大发展的前段,赶上了在一线城市买房。

房子,就是房子。仅仅就是一套房子,人生大大不同了。

你说那些回到老家的人,他们有这个机会吗?

当然也有一些回到老家的人,因为个人奋斗,因为机缘巧合,可能创业,可能其它也发了财。但是这群人数量绝对是少数。不是主流。

所以,回到小城市老家的人和留在大城市的人,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了吗?差距就在于在一线城市有没有一套房子。


梁鹏飞


不知道大城市什么样 我在浙江一个一般的地级市 国企 年薪15w 夫妻工资差不多 结婚父母提供一套房 后来又买一套 贷款用公积金还 又买一车30w 每月还3000 身边的同事比我好的太多 很多都是全款Q5 x6 的 出国旅游、香港购物等这些我小时候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是平常的事 十个人谈论起来九个都去过 单位上背coach、mk是正常 背lv的也有好几个 女同事化妆品基本都是skii 雅诗兰黛之类 除了个别家里本身不富裕需要自己购第一套房的 其他人都是2套以上房产 还有不少商铺 生活很滋润

我总觉得 小城市适合家境中等的 因为你在小城市可以享受闲适的生活 同时房价也合理 以中等的家庭存款你可以买房买车出境游 如果你一股脑全买了一线的房 那你就得同时承担高额房贷和养老压力 那时候除了拼命加班工作你别无他法

我想大城市适合家境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人 家境特别好 700w的房子买起来眼睛都不眨 这样的人不管你在一线做什么工作 没有了房贷 月入5000生活也乐滋滋

家境特别不好的 反正怎样都是没有支撑 不如 出去自己闯一片天地 发掘无限可能了

不知道是不是理解偏激 毕竟我也没呆过大城市 只是看我大城市有些同学 衣着普通 经常加班 集齐两家老人的积蓄只买了郊区房子 上班时间2h起步 户口就更加遥遥无期 所以有感而发

说到孩子 有时候觉得真搞笑 我们这边父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vipkids、名牌早教、进口玩具、大牌衣服 什么最好给什么 而大城市一同学家的宝宝 由老人负责带着 爸爸妈妈上班来回就要四个小时没时间多陪娃 还带着老家娃娃都不再使用的袖套 腿上还绑了红绳.............

所以 可能 你热爱生活 善于发现美 那你在任何地方都精致美丽 不管城市、农村 一线、四线......


仙居小杨梅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区别,有很多很多,举一个小例子吧:见识不同。记得老罗讲过这个小例子,北京的四岁小男孩站在大街上,对来往的名车,一一叫出名字。一个来自小城市或者农村的博士后,在这个局部方面,见识不会超过这位北京四岁男孩。见识,与学历没有关系。所以,大城市与小城市的人,见识和视野,未来孩子的发展等等,获取的资源怎么能相比呢?

记得多年前,我迁居北京,孩子上学第一天回来对我说,爸爸,我觉得同学们都很牛啊。这个牛,未必是考试成绩好,而是北京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小小年纪都被大人物接见,有的孩子已经出书了,有的科技小发明进入博物馆,有的在国际上拿奖了。从小城市来的我孩子傻眼了。孩子每周都要去博物馆、美术馆转转,去北大清华校园里转转,感受这种博大的人文环境和国际化的氛围。这是小城市,父母给不了他的。因为,连我都没有这个见识,怎么给孩子呢?

当然了,大城市压力大,幸福指数低,我觉的也是相对的。要看每个人追求什么?你追求择一城终老,小桥流水人家,岁月静好,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你就不要羡慕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你追求国际风云,追求人生激荡,你就不要小城市的安逸和清闲。许多小城市的人,未必幸福指数就高,人情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就那么几十个人,为几十个喜怒哀乐,被几个人折腾,你还摆脱不了,这种烦恼对有些人就不适合。

压力大,是一把双刃剑。压力大,有人转换为动力,有人被压垮了。所以,抗压力,因人而异。大城市,也不适应所有人。再说,中国这么大,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挤到大城市里。大城市的房价本身也排挤效应,否则,人人都来,大城市也承受不了。当然,也有许多国家,比如巴西土耳其等国家,90%的人口都集中大城市。在中国,这一现象不现实。所以,不能说大城市生活就比小城市就好。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除了刚才讲的见识,还有孩子的未来教育和发展,还有就业机会,还有收入的弹性,还有房产的增值空间。最后举一个小例子:你在小城市,月薪涨到一万已经是凤毛麟角。但是在北上广你可能年薪百万。很简单,小城市没有这种大公司总部,薪酬收入没有空间。当你年薪百万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不算问题了。再说了,房子贵,你买了之后,十年之后,房产的增值远远地超越了小城市。你十年前花200万买的房子,现在值2000万元。你可以卖了到小城市,但小城市的人,就不可逆了。


职场火锅


虽然我大学毕业后去了县城这样的地方上班、生活,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要比那些在大城市里面的同学要高。

1.工作.

现在的工作每天早上8点上班,中午有休息时间,下午6点下班,虽然时常有加班的情况,但是因为在小地方,所以工作压力不是特别的大。

而那些在大城市公司上班的同学们,可能每天迟到还要扣工资,上班期间可能还有绩效压力。



2.金钱.

我现在的工资是每月3500,两个人工资加起来再加上自媒体的话,一月收入过万了,这样的收入在小县城是很不错的了。

那些在大城市拼搏的人,可能做低技术的人,两口子工资加起来过万,但是在大城市里面上班,房租、吃饭、坐车等花费是很大的,他们的压力肯定要比我大很多。


3.房价.

小县城房价在3000~4500之间,买100平左右的房子,使用房贷的话首付10万左右,还款20年一月房贷是1500元,还款压力不是很大。

而在大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房价都过万了,一线城市房价都是4万以上的,就这位置还跟偏僻,很多同学可能在大城市打拼,但是那些在一线城市的人根本没有勇气说买房,而在二线城市里面上班的同学,买的房子总房款基本上过百万了,首付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4.婚姻、孩子.

在小城市里面生活的话,可能娶媳妇儿,生孩子压力也有,但是并不是特别特别的大。但是在大城市生活的话,娶媳妇儿生孩子简直是天方夜谭,想都不敢想的。


饕餮视听


我以前在北京生活,算是一线大城市了,经历了房价的一次暴涨。

当时全北京都在像抢白菜一样抢房子,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着急,没上心。

我哥有一天和我吃饭,聊到房子,劝我赶紧买,他没给我讲大道理,就说了一个小故事。

我哥有个同学,和他在同一个小区买了同一个户型,连楼层朝向都一样,挺巧的。不一样的是,我哥的同学早买了 2 年,所以总价比我哥低了 30 万。当时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大概是 3000 块,也就是一年 4 万左右。我哥说,你得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把这 2 年的涨幅赚回来?当时我的年薪是 15 万,那就是说我得 2 年不吃不喝,才能刚好在 2 年后买得起 2 年前那套房子。等于,这 2 年我完全是白干。

这个故事深深地刺激了我,一个月后,我就说服家人出钱,帮我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后来我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北京,去了二线城市,或者说是准二线城市吧,广东沿海某地。

我去了那里租好了房,没打算买。待了一周,我感觉有问题。租房的中介小哥跟我说,他准备转去专门卖二手房,因为租房赚钱少。我说可是卖房也不容易成交呀,他说大哥,现在这里的房子就跟抢白菜一样好成交。

当时我的耳朵就竖起来了,我知道这种感觉啊,我在北京经历过一轮了。北京那套房,我买了 3 个月就翻倍了,当时已经涨了 3 倍了,非常可怕。所以我当天回家就和家里商量,我要在这里买第二套房。

在北京工作的那几年,我因为工资还可以,所以按期还房贷的时间还攒了一些钱,再凑上家里的一点,换来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我在买房前看房的时候,当地的朋友一直劝我要慎重,不急着卖,看看行情再说。我没听。

我倒不是不信我的朋友,而是他们从小就在这个二线城市生活,根本没见过北上广深抢房是什么场景,也对于房价能在一个月内翻倍的事毫无概念。所以我干嘛听他们的呢,他们又不懂啊。

我第二套房买了 3 个月吧(又是 3 个月),房价又翻倍了,到现在已经涨了 2 倍。北京那套已经从当时的 3 倍涨到了 5 倍。


我不想说房价是不是一定还会继续涨,反正跌一半我也无所谓,跌到剩下 10% 我也无所谓,大不了我就自己住呗。反正我还的房贷和我如果租房的话交的房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靠着工资攒下来的现金足够我在失业后生活好几年。


我想说的是,小城市由于人口没有那么大的聚集效应,所以并不会出现房价的井喷,因此小城市的人也不可能在过去二十年里,理解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带来的收入和支出变化。

人和人是因为什么而产生差距的?是因为价值观啊。什么是价值观,就是对于什么东西有多少价值,有着什么样的判断。价值,说白了就是钱啊。你心里对于中国近二十年增值最快的资产毫无概念,在这方面毫无见识,那还和一线城市生活的居民谈什么价值观啊。

没有谁高谁低的意思,只是说没跟上时代。

你说「我虽然在小城市收入少但房价低,也活得很好啊」,没错的,等你有一天生活小康了,发现「世界这么大,想去看一看」的时候,你看看欧美旅行的物价会不会因为你来自不同的地区,就按你的工资水平给你打折吧。


用户5824975172


首先问题中有两个概念是需要定义的。大城市,在这里默认为北上广深。小城市,是指四五线城市,县级市,县以下。定义好两个对象,这样才好回答。



以我自己为例,今年30,在广州买房安家,落地生根。我老家是广东县城下面的一个镇,小学,初中在镇里面。高中在县城。根本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2010年,上大学,到了大学才知道,我跟城里孩子距离有多大,无论见识,视野,还是谈吐,多才多艺……毕业后,我下定决心,我要跳出大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在大城市买房,希望下一代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起点。周末一家大小去酒楼喝茶,可以去澳门香港逛逛,上白云山走走,去从化泡温泉等等,我觉得挺幸福的。最简单的例子,财富论坛琶洲召开,广州灯光节大放异彩,我们能去现场看,对比小城市那些人,只能屏幕里看,各类一线明星演唱会,我们能随时去看,高铁飞机方便,最新最潮产品,最新科技汇聚在这里,我们能第一时间体验到,我想这是最大的优势。



结论,对于生活在乡镇,县城的小伙伴,跳出大山,可以尝试一下去城市里闯一闯,努力一把,买个房,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下一代。希望能跳一个阶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