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互聯網平臺又現“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是互聯網經濟下特有的名詞,它是指同樣的商品或者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在老百姓傳統的認知中,對於某商家來講,老客戶更應該享受價格或服務上的優惠,在線下經營中情況也確實如此。不過,互聯網科技給了線上商家不一樣的機會。

互聯網平臺又現“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這一詞最初進入大家視野是在2018年3月,不過,很多互聯網人士認為,這一情況應該早就發生,只是沒有引起消費者的重視。2018年4月,有用戶反應,滴滴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不同手機不同級別的用戶在同一個行程下的價格不一樣。不過,滴滴隨即澄清,“滴滴沒有殺熟,是實時根據動態路況預測預估價的,即便起終點一樣,預估價也會存在差異。”

除了滴滴被質疑“大數據殺熟”,近日,攜程網又陷入“殺熟”輿論中,某微博網友爆料,他經常通過攜程網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過前臺他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後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互聯網平臺又現“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

此網友報料後,開始有大量網友跟進,吐槽自己類似的遭遇。攜程網也馬上進行了回覆,稱經過調查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是因為頁面展示的問題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其實,無論“大數據殺熟”在很多線上APP平臺都存在,比如亞馬遜早在2000年就出現過類似“大數據殺熟”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商家要實現差別定價太容易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成為商家制定價格戰略的重要依據,當人們開始越來越頻繁的使用網絡,個人的各類數據開始不斷積累,尤其是消費習慣、支付承受力等數據,為商家實現差別定價奠定了基礎。而且,當大數據挖掘能力大幅提升後,它對隱私的挖掘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互聯網平臺又現“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

那麼,普通消費者該如何規避這種“殺熟”呢?首先就是在註冊APP平臺時,要仔細閱讀其中的條款,因為在條款中會隱藏著很多授權功能,讓APP蒐集你的相關資料。可以多註冊不同的賬號,以分散大數據對你的精準抓取。其次要始終保持對壟斷的警惕,一旦發現自己被“價格歧視”,要勇於曝光,就像滴滴和攜程一樣,如果不曝光,你就會一直被“潛規則”。最後,就是不要過分依賴某種購物方式或者平臺,以免受制於人。關注科曼一卡通,關注身邊的科技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